胡錫進建議國家多向境外派專機接留學生回國,解燃眉之急,對嗎?

愛牛牛的頭頭


筆者認為這不是解燃眉之急,當然,意思不是說不管這些留學生,畢竟他們是炎黃子孫,我們國家的原則是不拋棄,不放棄,在現在海外疫情肆虐的這個時候,海外留學生的人數非常巨大,如何接這些留學生回國就成了一個問題,不是說接回來那麼簡單。

而是需要考慮到一系列的突發狀況,如果說這些留學生但凡有人感染疫情,那麼包機回國途中就無法保障其他人留學生的安全,其實還是大家說的那句話,也是這段時間一直執行的情況,回國可以,需要申報。

那麼如何申報呢?自然是身體健康狀態填報,如果審核通過的,嚴格按照檢查制度進行檢查,登機回國後一定要嚴格進行集中隔離,而不是說讓這些留學生回到各自的家裡,不然風險太大,不建議這樣直接接回國。

雖然說海外疫情嚴重,但是自身嚴格遵守自我隔離制度,不接觸他人,生活必需品購買時嚴格佩戴防護措施,其實比起恐慌回國更安全一點,雖然說我們國家不管是治療還是防控,都是一流的,無疑現在也是最安全的國家。

可是一旦讓各國的留學生都回國,那麼疫情傳染的風險勢必會增大,那麼這對於這些人自身,以及我國的人民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所以說回國一定不能盲目。

我國疫情爆發之處,海外華人華僑捐款捐物,送口罩回國的舉動令人感動,也請你們放心,國家自然不會不管你們,會帶你們回家,但是你們不能盲目的恐懼回國,那與人與己都是不負責任的。


珞珈社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胡錫進:現任《環球時報》總編輯,素以敢說而著稱。

他的原話如下:老胡(胡錫進)在此建議,國家多向境外派接僑專機,解決大量留學生和他們家庭的燃眉之急。在這當中,所有登機者機票自理。他們回國後全部直接集中隔離,在隔離結束之前不與中國社會發生任何接觸,比他們零散各自取道回國更加安全。


胡錫進的建議不無道理,但我對此舉還有一些小小的困惑:

1、中國有幾十萬大學生在國外,全部接回來就意味著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這無疑是給本就已經受到巨大經濟損失的中國母親雪上加霜。

何況,我國的醫護人員剛剛經歷了一場為期近兩個月的惡戰,這好不容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醫護人員可以輪流休息,如果馬上接回這幾十萬大學生,這意味著將會給本就身心疲憊的醫護人員帶來更多的負擔。



2、我個人對海外學子無任何偏見,都是祖國母親的孩子,雖然我們要考慮幾十萬海外留學生的利益,但我們更要考慮咱14億人的利益,疫情面前,大局為重。

3、我覺得這幾十萬的海外留學生還是就地隔離為好,咱給各國華人留學生支援必要的防護物資,儘量減少外出。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廣大網友前來討論。


終將長大


老胡真的挺糊塗!

老胡,叫胡錫進,《環球時報》總編輯,曾經當過《人民日報》記者。

老胡提出一個建議,讓國家派專機把海外的留學生,統一接回國內,集中隔離,費用自理。

我很不贊成老胡的建議。我覺得老胡挺糊塗!完全是從感情出發,而不是從科學出發,不是從實際出發,更不是從大局出發!他的建議根本就行不通。

我們講感情還需講究實際。

是不錯,留學生都是祖國的兒女,我們應該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從感情的角度看,應該給他們接回來,但是我們不能感情用事,老胡就有點感情用事,而不是從實際出發。老胡,你知道全國在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有多少嗎?有100多萬元,派多少飛機能接的得完呀?再說,留學生是祖國的兒女,那麼在外國打工的人員是不是祖國的兒女,據說打工人員更多,有上千萬,能接得過來嗎?所以,老胡的建議根本不實際,完全是感情用事。

講感情,還要講科學。

老胡的建議極不科學。新冠病毒,最怕聚集,老胡卻建議把世界各國的留學生都聚集起來,統一接回國內,統一隔離。這一建議違背分散隔離的原則,很不科學。我國疫情,只所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做法就是分散隔離,切斷感染源。我們封城、封村、封道、封小區,讓居民待在家裡不要出門,執行的都是分散隔離的做法。老胡,卻提出世界各地的留學生要集中隔離,是非常不科學的。

講感情,還要考慮承受能力。

假如我們把100多萬的留學生都接回來,放在哪裡集中隔離。放在武漢方艙醫院,也容納不了這麼多人呀?重新蓋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又要消耗多大的人力物力呀!再說,上百萬的留學生,要派多少人去管理呀?要派多少醫護人員去檢測呀?要多少人去搞他們的生活保障呀?老胡,你想過嗎,我們有這麼大的承受能力嗎?

講感情,還要考慮大局。

為了抗疫,全國人民付出了多少代價,作出了多大的犧牲,廣大的醫護人員付出了多少艱辛,總算控制住了疫情,總算復工復產了,總算要開學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把外國留學生都接回來,萬一帶來病毒,引起了新冠病毒第二次大爆發,全國人民可是有點折騰不起了。留學生的問題,必定是一個局部的問題,14億人民的生命安全才是大局,2億學生的開學問題才是大局。那個大,那個小,老胡你因該清楚吧!另外,老胡不可能沒聽說甘肅商業包機感染的事情吧,醫學隔離達270多人,其中就有伊朗過來的留學生。因為這件事,對甘肅省的復學帶來很大影響。

所以,我們在對待留學生回國避疫的問題,既要從感情的層面上考慮,都是自己的孩子,對他們要關心要照顧,要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但是也要理性思考,科學施策。我認為還是應該用我們防疫的經驗去處理留學生回國避疫的問題。

最好、最有效、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待在家裡不出門,非要出門要戴好口罩。

留學生要留在當地防疫。國內可以為留學生提供一些防疫物資,各國大使館以及學生會可以幫助協調解決一些困難。這樣做對對留學生本身的安全有好處,也體現了祖國對海外學子的關心和關愛,同時也減輕了國內防疫工作的壓力。

老胡的建議太感情用事,缺乏理性思考、科學思考,缺乏操作性,缺乏大局觀念,我個人是不贊成的。


閆老師教作文


拋開胡錫進的身份不談,個人談談對這個建議的看法。前幾日有英國小留學生的家長簽字申請包機將1.5萬名小留學生接回,也聽到了兩種聲音,但似乎反對的聲音要多一些,緣由主要有三點:1、如此大規模包機接回難度太高;2、除了這部分小留學生,其他留學生和華人華僑又怎麼辦。3、接回來後如何安置?當然也有部分觀點認為,未成年人送出國留學究竟是為何?

對於胡錫進的建議,同樣面臨上述三個問題,我想說願望是好的,關鍵是如何來實現。

首先,國外留學生群體人數龐大。據教育部統計數據: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432.32萬人已完成學業,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而2018年當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21萬人,按照這個規模計算,國外的留學生人數至少有150萬人。對比一個數據,我國的縣城人口數一般在20—50萬人,也就是說如果全部接回來,至少需要三個中等以上的完全搬空縣域來安排回國的留學生。

其次,留學生在國外也不是聚集在一起。他們也分散在世界各地,即便是同一國家也是分散在各個地方,飛機恐怕也只能到達人員相對密集的地方,其他地方的留學生又怎麼辦?讓他們冒著風險往同一個地方趕?這中間的風險就不說了,加入中間有一個人出現了狀況,同機的人會承受怎樣的風險?

第三,接回這麼大規模的留學生群體需要多大的運輸力?大型飛機一般運輸350-400人,就算只接回其中100萬人,至少也需要2500架大型空客。

第四,接回來之後如何安置隔離?這麼大規模的人員安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還要完全阻斷他們與國內人員的接觸,難道要興建或者搬空三個縣城來隔離?

第五,留學生回來後,他們也要考慮自己對未來的影響。張文宏教授建議:“不管回不回,你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疫情要多長時間?回來是不是決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緩半年呢?你讀書工作都不要了?第二如果不回來待在那裡怎麼辦?”

第六,不得不考慮國內的防控壓力。國內目前剛剛稍稍穩定,但是這兩天境外輸入病例在不斷增長,又有個別關聯感染病例的出現,這不是一個好的信號,李蘭娟甚至擔心,我國疫情依然嚴峻,國外輸入或致我國第二次大的疫情,相信這是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

一百多萬留學生中,也有不少留學生做好了暫時不回國的打算,畢竟輾轉各地長途奔波反而更危險,有了國內的經驗,他們會更懂得居家隔離;對於在當地確有困難的留學生,建議及時聯繫大使館尋求幫助,國內也會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援助;確有需要回國的,通過包機或商航自費回來並提前申報,配合隔離。


象牙塔裡講故事


大家現在對於是否專機接回境外留學生吵得不可開交。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發表自己意見,建議國家多向境外派接僑專機,解決大量留學生和他們家庭的燃眉之急。在這當中,所有登機者機票自理。他們回國後全部直接集中隔離,在隔離結束之前不與中國社會發生任何接觸,比他們零散各自取道回國更加安全。

這些留學生畢竟都是中國人,選擇回國是他們的權利。即便我們國家沒有選擇包機接回,他們估計也會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方式回國。其次,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其實也有義務保護我們國民的人身安全。這個在我們國家《憲法》《國家安全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等都有相應的規定。現在我們國家其實也具備這種實力和能力,能夠接回這些海外留學生。另外,我們國家今年已經完成部分包機撤僑活動。根據民航局通報的情況,我們國家目前共安排7架次臨時航班接回我中國公民1101人,下一步將根據實際需求適時安排此類飛行任務。另外,這些留學生存在大量的未成年人,這些家長對於接回子女的心情更加迫切。若從作為父母的心態來看,這種心情其實也是可以理解。不少人也是基於作為父母的想法,支持接回這些小留學生。

留學生數量如此龐大,並且還有大量未成年人,這些都不適宜集中隔離。若是選擇包機接回,應當統一進行核算檢測,檢測結果沒有問題的可以選擇居家隔離。當然,撤回及檢測的費用應當由這些留學生及家長承擔。


葉律師


老胡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一些海外留學生陷入困境並急切希望回國,而派專機接他們回來,對他們個人和對中國社會都是風險最小的方式。這場大疫終必將留給他們終身難忘的記憶,參與塑造他們對人生和國家的認識。不讓他們有被拋棄感,今天的中國應該做到這一點。

老胡的建議是從兩個角度來考慮這件事情的:

一是風險性。包機讓這些留學生集體回來,然後集中隔離,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風險都是最小的。

二是讓留學生感受到祖國對他們的呵護,讓他們產生對國家的重新認識,從而更加熱愛這個國家。

可以說,老胡的這個建議非常溫暖。但是問題並這麼簡單的。

首先,這不是某一個國家有了問題,而是全球的一個疫情。所以留學生的範圍就很廣。而且社會發展到如今,留學生這個概念包含很多。比如,最近滯留在英國的1.5萬的小留學生。海外留學生的群體規模龐大,有數百萬之眾,這要需要多少架次的飛機?

我們可以簡單的算一筆賬:就是英國的這些小學生,一架飛機可以接300人,把這些小學生接回來,就需要50架次以上飛機。即使費用不考慮費用,回來的問題也比較多,比如隔離,比如一旦感染,醫護人員的配置。

當然,海外的留學生團體幾百萬,這些負擔,國家是不是能承受的起?

其次,還有就是除了留學生,咱中國還有海外的華人華僑,這也是一個大團體。還有海外的中資機構,這些人要不要撤回來?

還有就是安全問題如何解決?留學生回國沒問題,問題是有些留學生不守規矩,一旦造成疫情重新擴散,我們之前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成果,必然會毀於一旦。


煙花三月09


胡錫進這是不想再當《環球時報》的主編,改走“網紅”路線了嗎?這種不負責任的話都說得出口,只是不知胡總編在“仗義執言”、“為國分憂”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14億國人的感受?有沒有想過約1000萬的海外華僑?是否還記得“公平”這兩個字的意思?我這個人愛好軍事、國際,此前也曾關注過胡總編,我只給他寫過一句話:“胡總評論前能先查查消息的真假不?”

之後,我就取消了對他的關注。國家派機接回海外留學生,不管胡總編的目的是為了蹭熱點、吸引眼球,還是出於對祖國未來“人才”的關心,亦或是動了惻隱之心,這個建議是真不怎麼樣——這是想把國家架在火上烤嗎?事實上,不管是英國那“1.5萬”(未必有這麼多人,目前只能確定“有一定數量”)的小留學生,還是在海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成年留學生,與在國外的“打工族”、“創業者”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

人人平等,絕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從人權、國家的責任及義務等角度來說,這超過100萬名的海外留學生與海外華僑沒有任何的區別;從對國家的貢獻上來說,這些留學生也根本沒有辦法與海外華僑相比,那這些留學生憑什麼就得享受特殊待遇?有人或許會拿“將來”說事,估且不說那些留學生中會有多少“白眼狼”,即便是學成後全都回國效力,為國做的貢獻又怎麼比得上國內的這些莘莘學子?



如果包機將這些留學生都接了回來,那華僑若是也請求國家派機接回,國家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國人擔憂這些留學生將新冠病毒再帶回來,害怕新冠肺炎的“死灰復燃”。一位13歲英國小留學生的母親請國家包機接孩子回國,遭到網友們的一致反對、怒批,胡總編這不是找罵嗎?我國目前的海外留學生共100多萬人,美國約36萬、英國約22萬、澳大利亞約19萬、加拿大約14萬、日本約10萬……


把這100多萬人都接回來,這是多大的一項工程啊?除去正常運營的航班,剩下的航班全部包機,恐怕3個月也未必能把這些留學生全都給接回來!不知胡總編在提這個建議的時候,有沒有帶腦子?在敘利亞或是其它國家/地區發生戰亂等突發情況,我國都是在第一時間安排撤僑,這一點連美國都比不了,但這次可不一樣——疫情目前已經擴散到了188個國家/地區,一不小心就會在我國“死灰復燃”,那威脅的可是14億人。

胡總編若要發善心,請先考慮考慮國內的打工一族吧,這兩個多月來,已經有很多人難以支撐下去了,他們正盼著趕緊復工好賺點錢養家餬口呢。與海外留學生相比,留守的那些孩子是不是應該更值得關注?嘿嘿,這位13歲英國留學生的母親能量還真是大,連胡錫進都站出來為其說話了……只是,堂堂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說話卻如此不負責任,不知這書都念到哪裡去了?



儒道之主


胡錫進是誰?為什麼他的這個建議會引發這麼激烈的討論?

胡錫進,資深媒體人,曾任人民日報主編,現任《環球時報》總編輯,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日前,他曾建議,國家派專機接留學生回國,這樣不但可以解決留學生及其家長的燃眉之急,而且派專機定向接回,集中隔離,也能避免旅途交叉感染,有助於防控輸入性感染。(所有的費用都由留學生家長來承擔,這樣也能夠增加航空公司和酒店的生意)



很多事情沒有對錯,只有利弊。從胡錫進的建議來看,確實具備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也忽略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

①國外留學生數量龐大,僅英國而言就多達22萬!這麼多學生需要派多少航班飛機?而且目前很多飛國際線路配套的機組人員還在隔離觀察中。

②一旦開了口子,英國的留學生接回來,其他國家的留學生要不要接回來?是否一視同仁?

③接回來的這麼多人,如何安置?哪有這麼多地方來安置如此龐大群體,要知道,醫學隔離觀察是要1人1間房間的,而且要配套的防疫,服務人員…況且,國內的抗疫工作者已經疲憊不堪。



④國內境外輸入病例與日俱增,要知道,當前國內的抗疫成果,是十四億人花了多大代價,付出了多大犧牲換回來的?如果境外輸入病例失控,就會導致前功盡棄!損失又會有多大?

另外,張文宏教授曾建議在德國及海外的留學生,做到分餐制、戴口罩、勤洗手和減少社交活動,就可以基本上避免感染。



所以,留學生們與其回國,還不如目前堅守國外,做好隔離防護。另外,對於那些在外的小留學生們,家長可以飛過去,到國外進行照顧,這樣既可以減輕國內壓力,孩子也可以避免路途顛沛之苦。

大家覺得應該派專機去接麼?歡迎留言…


教練講高效學習


留在國外又不見得一定會死,但接他們回來,就算隔離,就算費用自理,就算不會傳染給民眾,都有可能傳染給醫護人員,我們為什麼要做這麼無謂的事情呢?

這些留學生出國的時候,百分百不會因為以後立志回來建設國家而出去留學的,大多數都是口口聲聲說因國內教育落後,不適合他們發展,到外國去接受先進教育的,好了,現在大難當前,他們就回來佔國家的便宜,我們為什麼還要主動去接他們回來呢?就算回來,也讓他們先花上一筆可觀的機票,15萬的高價機票才讓他們回來。但主動接回來,這不可能。現在建設國家的都是什麼人?都是願意留在國內讀書,畢業後進入工廠企業為國貢獻的。

胡錫進是誰,竟然還建議派專機去接他們回來,我們正在加緊研究疫苗,加緊應對境外輸入,你卻讓他們派專機去接這些人,增加我們的風險,這個人應該被嚴肅批評,想必留學生中有他自己的孩子吧。


中小學英語精修


留學生回國問題需要理性對待。

老胡作為環球時報總編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行文風格,但這個建議王老師不認同,王老師教數學的,老胡建議國家多向境外派專機接留學生回國,不知道胡總編怎麼計算的,派多少包機是“多”呢?

是接這166個申請包機的回國嗎?

還是接1.5W留英小留學生呢?

還是所有滯留疫區海外留學生回國?

這個建議是經過理性思考得出的嗎?

一個包機能坐300人左右,英國飛北京10小時左右。途中風險呢?機場正常的其他航班安排呢?

這是多麼浩大的工程,國家哪裡變這麼多包機出來,先接誰後接誰?誰來決定,競價嗎?公平性怎麼體現?

國家現在防疫工作那麼艱鉅,北京已明確自3月25日零時起,全部口岸入境人員不分目的地,全部就地集中隔離觀察,全部做核酸檢測;香港從25日凌晨開始,禁止非香港居民乘飛機入境,暫定14天。各地在升級入境管控,目的是確保14億人努力換來的防疫成果。老胡的建議是反其道而行之,這樣的建議必然加重入境防疫壓力和區域防控風險。不由得讓人猜測這樣建議背後的動機。

現在階段是特殊時期,國內境外防控形勢嚴峻,首先要做的是積極引導留學生克服恐慌情緒,客觀評估形勢,理性對待回國問題,這才是媒體人應該去做的。

我們各國的領事館已經行動起來,指導留學生科學防疫,幫助他們加強防護,近日駐英國、法國、意大利、沙特等國的使館向當地留學生髮放了裝有防護物品和防疫指南的“健康包”,針對小留學生,也在幫助他們聯繫學校和託管機構,國家時刻在關注著留學生,風雨同舟,共度時艱。

家長可以飛過去照顧孩子啊,不要忘記國內上億的同齡學生等待開學,備戰中考呢!想想當初被滯留武漢的外省學生和家庭,老胡為什麼不建議包機呢?那才是祖國真正的花朵!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