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不是和袁崇煥一樣死得很冤?

王超行俠仗義


岳飛和袁崇煥都是在國家危難時刻,鎮守邊疆,因個人的一些錯誤和皇帝的不信任調回京城處死的。當然也涵蓋了太多的不為人知的內幕在裡面。

岳飛的死,卻引起了太多民間的強烈非議。認為是奸人秦檜和張俊等人所為。特別是宋孝宗皇帝為岳飛平反後,民間不斷出現太多的流傳和評書演義,把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推崇的神乎其神,把岳飛戰略戰術吹捧的高高在上。誠然,岳飛抗擊北國邊陲的強悍入侵,屢立戰功。岳家軍紀律嚴明作風優良也受到大家一致好評。可是,岳飛很多性格上的短板和作死的十三道金牌召回竟然無視,這都為自己的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國家本來就重文輕武,僅有的幾十萬精銳部隊都在你的節制,你竟然違背旨意,單憑這一條就能嚇死皇帝了。對於重文輕武的皇帝趙構來說,秦檜和張俊只是用來殺岳飛的提醒,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岳飛的死非常冤,畢竟心意是好的,然而自己的硬傷也不能忽略。139年後,南宋在崖山之戰後,1279年,隨著文天祥一起過了零丁洋,永遠消失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而袁崇煥抗擊後金的名將,他的死,更加引起了現代大家的熱議,畢竟殺掉袁崇煥之後,朱由檢再也無人可用了,再勤工不戳,也改變不了15年後1644年亡國的傷痛。自己也如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一樣,也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樹上。袁崇煥有嚴重過錯,殺死抗擊後金的北部朝鮮邊陲重要守將毛文龍,被後金皇太極用反間計,朱由檢聽信謀反叛逆的讒言,讓百姓們凌遲的。更加戲劇性的是,大清建國以後,1782年乾隆皇帝為其平反昭雪。

因封建社會的歷史侷限性,帝王的權威是不能動搖的。只是,帝王需要考慮到自己殺掉重臣的滿意度和失望度自己承受和掂量了。歷史沒有對錯,只能聽後人點評。但是我們卻不能夠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那個時代的是非成敗。如果那樣的話,秦國695年裡幾千萬人遭受塗炭,漢武帝三十多年的皇帝生涯,就足足換了13個丞相,殺了八個,他們哪個不是忠心耿耿。晚年巫盅之禍更是滅三族的不計其數,太子劉據都被逼死,殺死自己兩個最愛的老婆衛夫子和鉤弋夫人,這難道是不是應該釘在十字架上呢?朱元璋更不用說。……這難道能用時代的眼光看待解釋的通嗎?所以,歷史是借鑑,讓我們知道後果,並不是讓我們評頭論足的噱頭,秦檜是唱紅臉的倒黴蛋,即使今天,老闆打電話讓帶著公司2000萬元員工回來,要麼打電話不接,要麼打了13個電話都只答應就是不回來,老闆殺得心也都有了,至於找什麼理由開除就無所謂了,何況那個時代。在今人眼裡,秦檜和岳飛,袁崇煥和朱由檢,只是現代人內心給自己定義的標準罷了。

歷史長河裡,岳飛和袁崇煥只是千百萬死去冤魂的倉海之一粟。在現代人眼裡,他們也只能算是漢族英雄。只是因為他們倆所在的朝代,都灰飛煙滅,混得有些有些沒落,最後都已滅亡收場,所以才讓我們有所惋惜而已。




歷史代的方剛視角


岳飛死的確實比較冤枉,而袁崇自身也確實犯下了足以殺頭的罪名。至少在外人看來,因為這個原因殺掉他,倒也理所當然。

先來看一下袁崇煥。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未刻(13~15時),崇禎帝御平臺,召輔臣並五府、六部、都察院等官俱入,宣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崇禎長編》卷三七)

這是當年崇禎給袁崇煥治得罪,足有九條之多。我們來分析一下。

託付不效,指的是他坐視後金滅掉蒙古,從而可以繞道蒙古直逼京師。雖然將全部責任推給袁崇煥並不妥當,但是他確實姑息了後金做大,算是給後金開了個後門。

專恃欺隱,這個就不妥當了。當時袁崇煥說的是五年,而當時才僅僅一年半的時間,並未逾期,所以說的肯定不是這件事。其實,這個指的是袁崇煥當時確實是報喜不報憂,沒有將一些真實情況反饋給崇禎。雖然出於好心,但是卻犯下了欺君之罪。

市米資盜,說的是崇禎二年,蒙古大旱,本來崇禎想要拉攏蒙古人。但是袁崇煥覺得蒙古人拉攏過來用處不大,還有可能遭到反噬。所以對此事不怎麼上心。但是崇禎堅持,他便用易貨的方式來進行。然後告訴崇禎,崇禎沒有允許,最終反投了後金。這裡市米確有其事,但是資盜和他並無關係。

謀款斬帥,其實袁崇煥議和只是為了爭取時間加固防線。然而,崇禎卻將後金得以喘息並進攻了京師的責任完全推給了袁崇煥,實在不合適。而斬帥則是因為他擅自斬了毛文龍。不過袁崇煥斬了毛文龍是因為後來發現他有私通後金的證據,因為崇禎曾說他可以便宜行事,結果沒曾想卻成了自己的罪狀之一。

縱敵長驅,是說他縱容了後金軍攻打京師,沒有進行有效攔截。其實此前袁崇煥已經提醒過崇禎,後金有可能攻擊京師,然而卻被當作了耳旁風,最終卻要背上這個鍋。

後來三項幾乎就是無足輕重了。那麼從這裡來看,如果崇禎想要殺袁崇煥,唯有一個板上釘釘的罪狀便是欺瞞了前線的危機形勢。不過以他個人的能力,假以時日,完全可以轉危為安,不足為慮。只是很可惜,崇禎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最終自毀長城。

反觀岳飛,很多人認為他的死因主要是要迎回二聖,這其實並非是他的想法,而是皇帝自己之前定下的基調。不過他卻將之當作了皇帝的真實想法,所以導致被殺。確實有點冤枉。


Crazy歷史


岳飛和袁崇煥都是被冤殺的代表,巧合的是二者都是在對抗金國的鬥爭中犧牲的,雖然一個是女真一個是建州女真,但是就二人的遭遇來看,個人覺得岳飛比袁崇煥更冤一點。

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從皇帝的角度上來說二者都有取死之道,岳飛做為帶兵將領,不但口口聲聲說要迎回二聖,而且還攙和到趙構的立儲事件之中,所以金國人一提要求,趙構沒怎麼尋思就答應了,至於秦檜不過是背鍋俠而已。

而袁崇煥被殺則可以歸咎於崇禎性格多疑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不過就當時的情形來看,滿清軍隊都打到北京城下了,主持寧錦防線的袁崇煥難辭其咎,更何況他還擅自斬殺了皮島總兵毛文龍,導致後金壓力大減和朝鮮被女真人征服,光是這兩項罪名就可以殺他。

其次岳飛雖然軍事能力強悍,但是政治智商基本為零,要不然也不會喊出“迎回二聖”的口號了,所以趙構雖然是乞和派,但是也不傻,沒看中興四大名將只殺了岳飛嗎?其他人都沒動,韓世忠等人不照樣活得好好地。

而袁崇煥則不然,他不是武人出身,他是正經的兩榜進士出身,然後督師遼東除了會向朝廷要錢之外,並沒有太大的建樹,所謂紅夷大炮糜爛幾十裡不過是吹噓之詞,只是恰巧擦傷了努爾哈赤罷了,而且繼任的皇太極比努爾哈赤更難對付。

最後殺了袁崇煥明朝也沒多存續幾年,而且從崇禎最後說“諸臣誤我”來看,東林黨人皆有取死之道,而岳飛倒黴就倒在高宗趙構沒有子嗣,根本不想著收復失地,當一天皇帝快活一天就好,所以只要金人不來讓他幹什麼都行,於是倒黴的岳飛就用來完成承諾了,而且後來繼位的皇帝知道岳飛是冤案,但是趙構還健在他也不敢為岳飛翻案。


飛凡看歷史


他倆其實挺像,岳飛和袁崇煥的政治智商都不是很高,他們倆都屬於不兼容於皇帝而被殺,死的都挺冤。

都說害死岳飛的是秦檜,實際以岳飛的身份地位想殺他必定是宋高宗趙構願意殺他,不然秦檜如何能害死岳飛。

岳飛總喊著收服汴京,血洗靖康之恥,迎二帝於汴京,這是真正很明顯不懂得揣測上位者心思的人,政治智商極其不成熟,雖然這個口號是為了提升振奮士氣,但是也不能總喊啊。

讓上位者趙構知道了他怎麼想,宋徽宗和宋欽宗回來,趙構怎麼辦,自古一山不能容二虎,畢竟宋欽宗趙桓才是真正的合法皇帝,趙構只是因為皇帝都被抓走了,才頂出來當皇帝的。

但是合法皇帝來了,你讓趙構怎麼辦,參考一下明朝的正統帝和景泰帝兄弟,正統帝被瓦剌人抓走,明朝忠臣于謙立正統的弟弟為景泰帝,後來正統帝被瓦剌毫髮無傷的放回來,景泰帝不肯讓位,最終正統帝趁景泰帝病重時期發動奪門之變,重新奪回皇位,斬于謙。

想想如果岳飛真的迎回二帝,那恐怕趙構就不僅僅是賜死岳飛那麼簡單了,沒準岳飛下場就和袁崇煥一樣被千刀萬剮了。

袁崇煥和岳飛犯的錯誤是大同小異,雖然崇禎帝那沒有像趙構那麼複雜政治環境,但是崇禎為人夠複雜,表面看似勤政,實際就是疑心病重重,信不過朝臣,崇禎一朝十七年換了50位內閣大學士,這就充分說明了崇禎為人好猜忌,不信任部下。

而袁崇煥根本就從來沒往崇禎帝的性格上去想,政治上極其幼稚,他跟崇禎說大話,號稱五年復遼,結果後金繞道直接打到北京城下,他擅殺大將毛文龍等等一系列的事情無不觸犯到了多疑好猜忌的崇禎帝痛點。

所以袁崇煥必須死,即使他再忠誠,崇禎也容不下他,因為崇禎不是一個氣度寬宏的人,他是一個志大才疏,嚴於律人,好猜忌,刻薄寡恩的人,所以說了大話又擅自主張的袁崇煥遇到這樣的崇禎,他就必須得被崇禎殺死,誰讓崇禎才是上位者。

整體而言袁崇煥和岳飛很像,他們倆都是空有一腔忠誠和熱血,卻在對的時間遇到了錯誤的上位者,他們在政治上的不成熟,為他們造成了殺身之禍,死於上位者之手。


小島知風


岳飛沒讓敵人繞過防區打到首都吧,敵人在首都外邊燒殺搶掠一通,這是什麼罪過?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岳飛的死,他的政治主張和帝國最高統治者(宰相秦檜,皇帝趙構)截然相反,岳飛和大多數抗金將領主戰,而皇帝和多數文官主和,而岳飛口號也是喊的最響的那個,在他抗金連連勝利之時,也和主和派矛盾逐漸加深,最終導致了他被以皇帝為首的主和派的殺害。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岳飛的《滿江紅·寫懷》,寫的慷慨激昂,壯志凌雲,欲雪家國仇恨的靖康之恥。而其中“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似乎是指收復汴州,打敗金人救回被俘虜的宋徽宗和宋欽宗,而岳飛也成天喊著“迎還二聖”的口號,這也和宋高宗的利益發生衝突——如果打敗了金人,救回了被金人虜走的兩位“太上皇”,那他這個皇帝還怎麼當?

岳飛似乎是不知道這其中的利益關係,依舊宣傳著“迎還二聖”的政治口號,多次打敗金軍。又或許他是知道的,無論是生是死,也改變不了他精忠報國、收復失地的志向。他和宋高宗的矛盾在“朱仙鎮大捷”後走向高潮,眼看著岳飛就要打到汴州,收復古都,而此時趙構卻一日頒發三道金牌,強令他回京,似乎是怕他真的收回了失地,迎回二帝而他會失去皇位。被召回的岳飛似乎不知道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依舊我行我素。秦檜清楚趙構心裡的想法,金人也明白他怕丟失皇位,於是議和的條件之一就是殺掉岳飛。最終,在趙構的暗中指使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

袁崇煥的死,大概比岳飛還冤。後金皇太極使用反間計,說袁崇煥擁兵自重,想要造反,與袁崇煥有仇的大臣又彈劾他,平生孤寂多疑的崇禎帝不明真相,對他凌遲處死。他被處死那天,前來觀看的人人山人海,而這其中的大多數人不是惋惜他,似乎聽信他造反的謠言,紛紛爭著搶或買他的肉生吃,袁崇煥看待民眾也想皇帝一樣也這樣不明真相對待他,大概是最寒心的吧。


朕驚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岳飛和袁崇煥都是民族英雄,袁崇煥死的可謂是非常的冤,從文武百官到皇帝再到全國百姓都認為袁崇煥是亂臣賊子,直到清朝修撰《明史》的時候才為袁崇煥平反了冤案。

岳飛則是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的,岳飛的死,大多數人認為岳飛是為了迎回二聖中了宋高宗趙構的軟肋,我認為事實就是這樣的,岳飛死後他的孫子岳珂還為他立了傳,世人還稱他為“武聖”而袁崇煥被國人罵了上百年,最後還是他的敵人後代乾隆皇帝給他平了反,可見袁崇煥比岳飛死的還要冤。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新歷史奇談


岳飛被秦檜弄死在風波亭死得一點不冤,因為他死腦筋太忠心了,秦檜才死得冤,這樣的人應該活千年,好人命不長禍害千年在,所以秦檜死得冤沒活到一千歲。[呲牙][呲牙][呲牙]


用戶111598252203


呵呵!不是死的一樣冤,是岳飛比袁崇煥死的更冤,岳飛是在毫無罪證的情況下,被下入大牢酷刑逼供,恐嚇威脅也沒有讓岳飛屈招,秦檜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明目張膽的按了個罪名,屈死在黃泉路上,這也說明了當時的帝王腐敗無能,袁崇煥是受了黃太極誘惑通敵罪已被作實,只是從刑法上來說,判定輕重的問題,只是崇禎帝殺他的不是時候,在沒有可用之才時就武斷的將他拿下,導致了北方局面的失控,據歷史資料記載袁崇煥只是想盡辦法的要軍餉,而不作為導致北方老百姓被騷擾的苦不堪言,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國內空虛,崇禎帝是想殺一儆百,可惜手段不夠高明,導致了明朝的迅速瓦解!


亮亮1116800485020


這是在拿袁崇煥碰瓷岳飛嗎?岳飛有如袁崇煥一樣吹“五年平遼”嗎?岳飛有如袁崇煥一樣信誓旦旦擔保“必不敢誘奴犯薊西”嗎?岳飛有如袁崇煥一樣信誓旦旦保證“必不讓奴越薊州”嗎?岳飛有如袁崇煥一樣軍中隨時帶著喇叭準備和議嗎?岳飛有如袁崇煥一樣擅殺大將嗎?

岳飛說冤,情有可原。袁崇煥有什麼資格說冤?他犯的哪條不是死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