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家長又是老師,如何做好家校共育?

寶貝user521


即是家長又是老師,如何做好家校工作?在這裡講一講我家的故事吧!二十多年前我家兒子剛剛進入小學的時候,我家有一塊大農田指著那塊大田對兒子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然將來這塊大田就由你來種了。兒子幼小的心靈心想種莊稼多辛苦啊!兒子把這句話永遠銘記在心。不斷的刻苦學習。

進入初中後,我幾乎每天都要和兒子班主任交流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回到家裡經常給孩子講:語文要多讀多寫。古文古詩要熟背,數學每個公式概念要熟背,多看例題,多做習題,英語要多背單詞,練口語,兒子把我說話銘記於心刻苦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不分白天晚上刻苦的學習,終於考上了211工程大學,在報到前我和兒子拿著厚厚的一疊人民幣到銀行去轉學費,在轉學費的同時指著那厚厚的人民幣對兒子說:兒子你一定要在大學裡好好學習,我們窮了幾代人了,這些錢我來得不容易呀!自從你生下地就開始給你存大學的學費呀!如今終於存夠了你念大學的學費呀!!要是你在大學不努力學習的話,我們這些錢就白白當丟在地上,兒子把我這話牢記在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儘管他已進入大學我也經常和他老師溝通,因為在我的眼裡孩子總是孩子心怕他不聽話,結果在大學期間,班上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員,第一個英語四六節過,並順利地取得了碩士學位。


用戶757525483560萬年


疫情之下,開學先是遙遙無期,現在又變得忽近忽遠!😞💔

很多人說:

  • 再不開學,神獸要憋壞了!😁
  • 再不開學,家長就要瘋了!😭
  • 再不開學,老師也瘋了!😭
  • 可是既是家長,又是老師的話,該怎麼辦呢?😭😭😭

什麼也不要說,讓我們先給身為家長的老師一個擁抱吧!

既是家長又是老師的我,非常清楚老師們心裡的苦,特別是帶孩子,而且又帶兩個孩子的老師,更別提有多苦多累了!

我家雖然只有一個孩子,但孩子的爸爸也是一名老師,孩子正上高三,馬上面臨高考,正是關鍵時期,處理不好將是一團亂麻。所以,一切都不能亂!

結合自身實際,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在這個非常時期,既是家長又是老師,如何做好家校共育呢?

第一,精心規劃巧安排。

在接到學校即將開展網課學習的通知以後,即便有諸多困難,即便有諸多情緒,但解決問題是刻不容緩的。

在保持理智冷靜的基礎上,應該立即召開一個家庭會議,根據家裡現有的設備資源和學習或工作的時間,進行系統規劃,精心設計每個人的作息時間表,合理地安排好大人和孩子的工作和學習區域以及任務。

比如我家,孩子學習在固定的陽臺小書房,爸爸工作在餐廳一角,我工作在客房臥室,大家儘量保持各自學習或工作區域環境的安靜,減少干擾 。我們都有各自的作息安排。

謀定而後動,一切才會有條不紊地進行。

第二,分工協調兩不誤。

上課期間,大家都努力做到互不打擾,儘量保證學習和工作的效果。如果時間衝突,提前和同事商量調整好。

課後的作業提交,可能是讓大家最為頭疼、忙亂的了。

孩子的作業,有部分是需要當堂提交的,我們教會了她自己操作完成,其餘需要家長統一提交的作業,我們都固定在晚飯後到睡覺前這一段時間提交。這樣,既便於檢查,又節約了時間,減輕了負擔。

對於學生的作業,家長提交後,我們就利用各自的間隙時間檢查、批註並及時反饋、評比、展示。

平時,孩子是很難有機會看到我們在單位工作的情景的,此時讓他看到我們在家認真工作的樣子,無疑起到了榜樣示範的作用,一定會促進他認真學習的,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我們的以身作則還會讓他看到我們工作的辛苦,讓他更懂得理解父母,尊重父母。

至於家務,由於孩子讀高三,時間緊張,我和她爸爸就分工合作:他做飯,我就洗碗;我做飯,他就洗碗;他拖地,我就洗衣服……

誰若沒空,另一個就得“頂”上!

這肯定需要家庭成員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帶二孩的家庭!

第三,轉換角色促和諧。

在工作時,我們是老師;在生活中,我們是父母。在這兩個身份中,我們要學會隨時切換,運用自如。

疫情期間,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作為老師,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一定不要把工作的情緒帶到生活中來。

你既要做孩子的父母,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除了配合老師檢查孩子的作業,和孩子一起運動,一起遊戲,一起閱讀,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時候,孩子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要大於在物質方面的需要。每當這時,我們就要拿出細心和耐心去關愛他、呵護他。

像我家女兒,讀高三了,每每下了網課,還要來求擁抱、找安慰,撲到懷裡,當“小鑽頭”,我們也會盡量滿足她,和她嬉戲遊玩一番,既緩解了學習的壓力,又促進了家庭的和諧。

第四,加強溝通共成長。

無論是作為家長面對老師,還是作為老師面對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都需要多溝通,多交流。

作為老師,我班有幾個孩子,家庭情況比較特殊,每次發通知或上網課之前,我都會單獨打電話或者是以信息的方式告訴他們的家長,儘量確保一個也不遺漏。每次作業,我也會一一批註,有什麼問題會主動和家長交流,尋求解決的辦法和對策。

作為家長,每次給孩子提交作業的時候,我都會附上一兩句話,請求老師指點。有什麼問題和老師溝通,老師也會及時反饋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多溝通、多交流,才能尋求到最佳的解決辦法,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總之,如果我們既是家長,又是老師,那我們既要以家長的身份配合老師教育,又要按老師的職責來要求自己做好本職工作。

這,的確比普通的家長、普通的老師難了許多!

但,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和這個身份,

唯有堅持,方能無怨無悔!

唯有堅持,方能家校共育!


七月夜話


這個問題真的是不好回答。我曾經是中學教師,也是受學生家長稱讚的好老師,但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在學校針對學生的這種方法,在孩子身上基本都失效了,所以也很鬱悶啊。據我所知,我身邊好多優秀老師的子女大多都很一般。


羊之君子


謝謝。

今年因為新冠狀肺炎疫情,到現在學生還沒開學,都在家上網課和老師的直播課。

我家一部電腦,一部家教機,還有兩部手機,為了孩子學習,全部支援孩子用,有時,我用手機還得看孩子不用時,見縫插針的辦自己的事,感覺咋那麼不方便,彆扭嗎?可學生什麼時候開學呢?到現在還沒通知,還沒具體日期?崩潰了!

我覺得孩子,這段學習,雖天天上網課,上直播課,學習全靠孩子自覺,自律,可事實,孩子玩性大,那能做到自覺,自律學習呢?我感覺沒在學校學習氛圍好,出成效,因各科老師管的嚴,嚴師才能出高徒。可趕上這百年不遇的大疫情,天災人禍,我們也沒辦法,誰都痛恨疫情,希望快點過去,恢復生活的正常,誰不期盼呢?

因疫情孩子開學還得一段時間,為了孩子將來開學後,能跟上課程,在家,我們做家長的真得費心,下點功夫了,即是家長又是老師,供孩子吃喝,又得堅督TA們學習,完成每天的作業。每天6點準時叫孩子起床背書,你猜咋著,等我轉了一圈,回來一看,都還全部在被窩裡,你說,你不管,不堅督,不嚴管,咋弄?開學那麼多課程,要背,要記,要學,孩子們在短期內消化了嗎?如不管孩子學習,真令家長堪憂。我決定明天開始,親自看她們起床,坐到學習桌上再說,每天看她們作業做完了沒?做不完罰,真不能再縱容她們了,不然,受害者是孩子。

養育孩子,養是一方面,育更重要。



煙雨濛濛66


即是老師又是家長,我想這個孩子一定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現在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欠缺。有的家長忙於工作、勞動,對孩子沒有過多的時間關心和陪伴,有的甚至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聞不問,平時只要孩子要錢就給,作業也不去檢查,孩子考試分數低了,只會埋怨孩子不用功學習。

有的家長在外面打工賺錢,孩子扔給家裡老人照顧,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因為沒人督促學習,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學校裡有些任務和活動也不願參加,在學校有什麼委屈也不和父母說,因此對學習產生厭惡,不愛學習,心裡變得很自卑,成為差等生。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對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身為老師更懂得怎樣教育孩子,知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有哪些想法,針對孩子不同時期做心理指導,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

因為本身自己是老師,更應該讓孩子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以身做責,給同學們做榜樣,讓孩子在學生心目中起帶頭作用。

孩子犯錯誤欺負同學,老師更不能偏袒,一定要當面批評教育,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就不會再犯了,同學們就會更加信服老師。

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更應該嚴厲些,對每個同學都是一視同仁,同等對待,經常誇獎和表揚孩子,互相團結友愛,樂於助人,努力學習,共同成長。

老師肩負著教育的重任,家庭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老師辛苦了,向老師致敬!





愛笑的快樂姐


家校共育,相互合作

什麼樣的教育,是我們期待的理想教育?

某種角度說,就是學校與家庭的無縫對接,就是老師與父母的心意相融。

為了抵達這樣美好的境界,學校裡班主任每週給家長寫信,寫了15年;所有任課老師給學生寫評語,寫了15年;每年為學生製作電子檔案,做了13年,還有,每年9月開學季,上自校長書記,下至每位老師,全員出動,上門家訪,就想愛孩子多一點。

也是為了,重新走一走,孩子每天的上學之路,親眼看一看,孩子背後的生活狀況。

(1)一年級,孩子步入學齡期,要做好幼小銜接,讓孩子儘快適應學校生活,養成合理作息習慣,培養獨立識字能力,把養成良好習慣作為貫穿始終的大事抓好。

安排一年級家長教育培訓工作,一年級第一學期安排了兩次家長培訓,第一次安排在小學生入校一個月之內,第二次安排在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結束之後。

(2)二年級,讓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培養閱讀和朗讀能力,培養觀察和提問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強化習慣培養,為習慣從可塑性向定型性過渡奠定基礎。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家庭教育不是單純改正孩子,而重在教育好家長,教育孩子要先從改變自己做起,教育孩子要從“我應該教給孩子什麼?”轉變為“我怎樣才能成為孩子的老師?”

讓家長通過學習變得更加專業,能夠真正讀懂每個時期的孩子,做到教育孩子時心中有數,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以此來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3)三年級,學生處於兒童中後期,要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會預習、會聽課、會作業、會複習、會建錯題集、會把控時間、會歸納和總結,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選擇力、思維力、遷移力、創造力等學習能力。

重視雙基,從閱讀為主向讀寫並重過渡,培養觀察、積累、書面表達的興趣與能力。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困撓和問題,初步懂得趨利弊害,促進良好道德觀念形成。

三年級是孩子學習出現分化的一個重要節點,然而,不少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時茫然無措,為此,學校可以設計《家長怎樣正確指導孩子學習》的課程。

家長懂得引導使學生感覺到學會學習並不難,想學、願學、樂學、會學,並且能夠學會、考好。

(4)四年級,處於兒童向少年過渡時期,重視傳統文化滋養,摸索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方法,避免偏科,學會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這是養成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最後關鍵時機。

(5)五年級,學生進入少年期,要重視自我教育,鼓勵做事情的堅持性,幫助孩子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引導對學習充滿信心,努力拓展課外知識,正確進行小初銜接,教給孩子一些科學適應的辦法,激發孩子對初中學習生活的嚮往,為順利適應中學生活做好準備。

探索形成適合當地的,滿足各年級家長需求的課程體系,家長們基本上從“要我學習”變成了“我要學習”,完成“家校共育”的相互合作。



佐小伊


可以給大家四點建議

一、 要重視家校共育,明確其意義和宗旨

做好家校共育工作,關鍵在“共”,宗旨在“育”。家校共育,就是充分發揮好家庭、學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把孩子培育好,二者缺一不可。這就如用左右兩隻船槳划船,一邊用力不當或者不均衡,船的方向就會把握不好或者走偏。

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交給學校和老師,可以當甩手掌櫃了。這是十分片面甚至是錯誤的。當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時,常用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啊,這孩子我是沒辦法了,您看著教育吧!”把自己的責任一推了之。有人曾說“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老師”,這句話不知誤導了多少人。

要知道,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單純的只靠學校和老師是無法教育好孩子的。人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教育是基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萬不可小覷的。孩子在校的一言一行都是對其家庭教育的影射。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正確教育、合理引導,日後都會是孩子無形的財富,讓孩子受益終身。

二、 要搭建好溝通平臺,豐富交流形式

學校作為開展學生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要主動搭建起“家”“校”之間溝通和聯繫的橋樑,通過及時有效地溝通彌補學校和家庭教育單方面的不足。

在交流形式的選擇上,既要立足傳統,又要有所創新:(一)家校聯繫簿。這是家校之間聯繫的重要紐帶。(二)“校訊通”。 通過手機短信實現家校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方便快捷。例如,大汶口鎮中心小學使用的“慧沃網”平臺,效果就非常好。(三)家長會。家長會是家校溝通合作的有效途徑。所以,每次家長會教師都必須精心準備,認真策劃,周密組織,確保實效。(四)家訪。通過家訪,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孩子身上的缺點和問題制訂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五)家長學校。通過成立家長學校,學校可以充分挖掘豐富的家長資源,實行家校共建、家校共育、家校共管,在工作中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和學生教育的積極性。(六)利用其它現代信息技術與家長溝通,如QQ、學校網絡意見徵集平臺、微博、微信等。

三、 要轉變觀念,優化交流形式

作為學校,要樹立平等的溝通理念。應當充分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搞 “一言堂”,要廣泛邀請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學生教育之中。例如,大汶口鎮一中的家長開放日、中心小學的家長義教等均已取得實效性成果。

作為教師,要擺正心態,不高高在上,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少一點批評和指責。

作為家長,也要體諒和理解教師工作的辛苦,要正確認識教師對孩子的批評,不要對孩子太過溺愛,不要對教師的要求太過苛刻。

四、 家校交流要發揮主體作用,務求實效

學校既要善於構建平臺,又要善於管理和打造平臺。對網站要及時更新、及時維護,對家長反映的意見要及時反饋、及時整改。

家校交流貴在堅持。教師由於承擔了繁重的教學任務,精力有限,可能會疏於與家長之間溝通交流。因此教師要統籌好自己的時間,定量、分批、有效開展與家長交流,將家校交流落到實處。防止將家長會開成“批鬥會”,不能使“家校聯繫簿”淪為“作業本”,不能使家訪活動和家長開放日活動變成走馬觀花的“一日遊”。

家長要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學校、老師的工作,對老師反映的問題要引起重視,及時幫助孩子彌補不足。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光。”只有家校之間密切交流,有效溝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凝聚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A中國心551


這個問題我只能以兩個孩子的父親回答,

因為我沒有當過老師。

說起教育孩子,每個家長都能寫1萬字以上!

我就分享下我自己的經驗

父親這個角色對孩子影響可以說比母親的大,有可能孩子和媽媽呆的時間會長一些,但是孩子百分之七八十的行為,做事,說話都會學父親。

1:做孩子的偶像

在孩子的心裡樹立一個高大上的形象很重要,當孩子崇拜自己父親的時候,什麼都會跟著學。

這裡作為父親就要把握好個度,成年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不一樣。父親負能量的行為,不要讓孩子接觸,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收好自己不良好的習慣。

潛移默化孩子跟著有樣學樣,做到言傳身教。

2:和孩子做朋友

很多人認為當一個父親一定是很嚴厲的!

我恰好相反,一個好的父親和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朋友,很要好的那種,一個眼神孩子就知道你的想法,孩子一個舉動你就知道他們要幹什麼。

3:罰孩子一定要掌握好度

孩子只要不犯原則上的錯誤,千萬不要體罰,現實中見過很多家長,孩子有點什麼動不動就幾大聲吼去,甚著給孩子幾下,雖然你是為他們好,也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孩子無意識的時候吼過去,別說小孩子,大人也要被你嚇一跳。

體罰孩子的壞處更嚴重,次數多了他就習慣了,反正都犯錯了,反正都要被打,我還管什麼,聽什麼,孩子會越來越叛逆,你說的對他也不聽,不對他也不聽,孩子當面一套背地一套這是這樣培養出來的。我自己就是在棒下出孝子的影響下成年的。感觸很深!

4:正確引導孩子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

很多優秀的孩子自己做事,學習做的不好,自己都會哭。為什麼呢?值得反思。

望子成龍誰都一樣,當孩子哪方面做的不好時,正確的引到和鼓勵很必要,小孩子自信心很重要。一味的打擊孩子只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沒信心怎麼能做好事,學好東西?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隻會學習,每次考試拿高分,那隻會是一個學習機器。現實中見過很多小孩子,初中生活不能自。高中生說句話來聽著刺耳。大學生重複給你講一個道理喋喋不休。

我是靜心練字

手機打字實在是累,刷到的朋友,覺得還行就點個👍

個人淺見,有什麼補充請在下面留言,我也想學當好一個好父親。


靜心練字


家校共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手段,不能說丟給學校就完了,更不可能不讓孩子上學。


更多人是作為家長的身份:首先對學校老師和安排的尊重,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積極配合學校安排的需要家長完成的任務,這是最基本的。

孩子剛上小學時是需要花點心思的,適應有個過程,大概需要半年時間,家長最好檢查孩子的作業,有情況及時跟老師溝通。一般是沒有太多需要主動找老師的情況。

後面順了就可以適當放手,不用每天揪孩子的作業和表現,但是至少每週要過問兩三次,高中之前這種關心還是需要的。既可以保持關注,又能給孩子一定的緊張感。不建議家長管得太嚴或者太過放任不管。

作為老師,更能從自己當家長、教育自家孩子、與學校溝通的角度,去反思自己在家校共育過程的工作,及時調整,做出有效的家校共育方案。這樣的老師,得之是我們的幸運。

事實上,很多老師為了應付學校的各種要求已經焦頭爛額,這個時候只能自我調節了,中國的教育,是普適教育,要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有些工作不得不做。大家都不容易,加油!


酥梨甜橙


每個當老師的都應該有家庭,有孩子。他們即是老師也是家長。在學校教書育人,傳授人文知識。在家裡要慈愛有加,讓孩子輕鬆愉悅。這種雙重身份要拿捏到位。特別是孩子碰巧在自己班級,更不能讓孩子有區別於其他同學,弄不好給孩子心理造成優越感,對以後的人生有負面影響。周圍有許多好例子,大部分老師的孩子都比較成器,成為班級的佼佼者,充分說明這家長老師的雙重身份做的到位。還有個別老師對在自己班級裡的孩子過分偏向,我上學時候就耿耿於懷這事,不過多年以後自己做了母親也就懂了。反正不管怎麼說要做好雙重身份不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