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個家庭從小培養一個能在中超聯賽踢上主力的足球運動員,大概需要多少錢?

明仔134723944


在中國要培養一名職業球員有多難?不難,只要錢到位就行!

就拿重慶的行情來說,一節課足球興趣課是100元,一週參加3-4節課是必須的,算下一年的培訓費大概是2萬左右,這還是最初級的階段。到了7歲上小學之後,就要參加更加專業的訓練了,這裡我介紹一下魯能和恆大的收費標準:

粗算學費

魯能:小學、初中生每學年費用,學費:13000元。伙食費:6600元。高中生每學年費用,學費:11000元。伙食費:6600元。足校每年學費為3.5萬元,簡單算一筆賬,如果一個孩子用8年時間讀完小學和初中,至少需要花費28萬元。

恆大:小學生一年學費是5萬,這裡麵包含伙食費、雜費、球衣等等,外籍球員再加2萬。這個為什麼直接算,孩子從7歲開始讀書到18歲高中畢業,11年一共要交費55萬。

上面是一個大概的費用,還不包括孩子留洋、“紅色雨”等等。

快遞員侃球:

大家都知道張玉寧的父親是為超級球迷,為了培養孩子成為足球運動員,當初可是買了上海的8套房子啊,雖然當時房價沒有現在這麼誇張,可張爸也是用了不少錢,曾經看過一篇報道,張玉寧光是吃營養品就吃了100萬左右。

看了上面,我想大家都能明白一個現實問題:在國內,對足球可以熱愛,但要想成為職業球員,不光要有熱愛,還得有一個有錢的家庭做後盾!這樣想想,國足一年掙的錢也不算多,畢竟人家前期投入大、風險高(開個玩笑啦)!

各位,意下如何?

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C羅專區


我帶兒子去大連一方的一個基地,踢了一場球后,那個外教極力邀請我兒子參加他們球隊訓練,而且免費。後來通過朋友加了他們中間一箇中方教練微信,問他怎麼辦,因為過來練球太遠了,中方教練得知我兒子學習每次都是年組第一,就勸我們把足球當個業餘愛好就好。後來我們還是在縣裡一個俱樂部練,因為我覺得十歲是孩子踢球的黃金年齡,就算俱樂部一般,也要堅持練習。後來又通過熟人找了大連龍捲風俱樂部的老闆,他也說如果學習好,就不要把足球看太重。我的意思是,足球業內人士實際上是不看好中國足球的,他們認為除非學習不好才可以嘗試去走這條路。另外,現在的俱樂部教練是大連萬達的退役球員,教得不錯。但是他說他當年三年級開始就沒在學校讀書了。我在想,如果中國的青訓教練都是這種文化程度,我真的比較擔憂[捂臉]另外,我說的天賦包括了小孩的運動基因,積極態度,對足球的熱愛,基本功和賽場表現,他每學期都是學校聯賽金靴獎,兩次作為外援參加老家長沙俱樂部的夏令營邀請賽奪冠,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是同年齡段踢得最好的,不然我也不會這麼上心到處給他找好的俱樂部[呲牙]所以特別感慨中國或許有很多我們這樣的情況,在堅持中慢慢放棄[流淚]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4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8fe0001b4aebe5ec22b\

足球小將曹新卓


湊巧以前正好看過一個類似的帖子。

這個問題還是要分開看,1994年職業化之前,青少年足球都是地方足協牽頭的,因為有全運會的政績壓力,各地對於青少年的培訓極為重視,訓練費基本上也就象徵性的收一點,低到什麼地步嘞?

據我一個高中同學說,他那時候小學整個花費加上裝備費這些算下來,不到五千塊,也就是說每個月還不到70塊,雖然那時候的工資水平也不算高,但一般的家庭其實還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到初中之後,國內以前的舉國體制一夜崩塌,中國足球開始黑暗中摸索職業化,各種妖魔怪狀就開始出現了。

首先,訓練費飆升,據我同學說,初中之後訓練費+伙食費+住宿費,每個月的花銷超過700塊,也就是說漲幅高達1000%,當然,這個還是“小事”。

最麻煩的是,在初高中訓練了幾年之後,究竟要不要繼續職業化的道路,是擺在他們那代人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如果不繼續,之前的付出全部白費。

如果繼續,好,先付介紹費,把你安插到那些職業聯賽的梯隊裡,能不能繼續冒頭,就看你家的財力,以及你個人的能力和運氣了,但凡不能前進,之前的付出又要白費。

這個介紹費是多少錢,其他地方我不瞭解,但當年我同學的隊友想進湖南湘濤三隊,介紹費是10萬左右(可能有出入,大概十三年前的事情了)。而最操蛋的是,湖南湘濤當年甚至都還沒有衝甲,只是一隻普通的中乙球隊,這個三隊究竟是什麼概念,是不是它的梯隊都非常難說。

這個十萬現在看來還只是個引薦費而已,能不能真得進入湘濤這個俱樂部,甚至是留下來,一切都是未知數。就算真得最後在湘濤混出來了,這之間還要給多少人,塞多少介紹費誰又說得清楚?

我的另一個大學同學是國安的死忠,球踢得非常棒,讀書那會我開玩笑說你那麼喜歡國安,以後有沒有考慮過把孩子送國安下屬的青訓機構鍛鍊鍛鍊,我到現在還記得他當時的回覆:

“拉倒吧,某某你認識嘛,就這人現在負責的國安青訓,小孩兒進去就要先交5萬,你一般人哪能付的起。”

當然,他的話真假不可考,但去年得某事兒卻是板上釘釘的。

其實,在中國除了恆大足校之外,其他足校的正規收費並不太高,以魯能足校2016年公佈的學費來看,訓練費+住宿費+比賽費+裝備費,一年在22000元左右,滿打滿算,從十歲開始接受訓練,十八歲踢上聯賽,八年的時間花費並沒有超過20萬,這和社會上其他培訓行業的學費門檻相比,其實並不算高。

但是嘞,真正在國內只用了十幾萬就踢出來的球員,我瞭解到的就只有武磊、蒿俊閔和尹鴻博,這三名球員共同的特點都是天賦超群,小小年紀就被人挖掘了出來,都遇到了人生中的伯樂貴人。

但這樣實力又強,運氣又好的球員又有多少呢?絕大部分家庭條件一般的小球員最終還是在無奈的現實中選擇了放棄。

“多少錢可以從小培養一個能在中超聯賽踢上主力的足球運動員?”

這個問題,在中國永遠都只能是個難解之謎。


武侯的中場線


舉兩個例子,根寶基地每年的學費是800,每月的食宿費是1200元。一年合計在1.5萬左右。而且這個費用是包含裝備費和比賽費用,所以根寶在青訓上甚至保本都困難。但是上海足協每年有2000萬的資助,上海上港和申花也都有數額比較大的資助。

根寶基地走的是精英路線,每期招收學員不多,都是全國各地選拔,所以根寶基地有很多家庭條件不好,但比較有天賦的球員。

第二就是上海幸運星青訓,每年6500元學費,但是隻是週末訓練。如果孩子有天賦,則會被選進正式梯隊,學費和根寶基地差不多。基本也是靠上海足協和兩家中超俱樂部資助。

所以在上海,學球並不貴。而且上海的青訓是統籌的,球員就業渠道比較完善。天賦較好的球員能進入職業隊的梯隊,中途淘汰的也會推薦中甲或中乙俱樂部。也有很多最終選擇的校園足球教練和青訓教練的崗位。

在朱廣滬出任上海足協主席的幾年裡,上海的青訓有了巨大的發展。目前上海有各年齡段的男女足註冊青少年球員5000餘人,這個比例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上海從來沒有爆出過青訓教練吃拿卡要的醜聞。


讓我怎麼愛國足


在中國,一個家庭從小培養一個能在中超聯賽上主力的足球運動員,大概需要多少錢?

你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足球城大連的,而且我同事的孩子還有我老婆的同學,也都有在大連萬達、甚至國家隊裡踢上主力的。在幾十年前培養孩子們踢球,不用花太多的錢,如果家裡經濟條件好的,多買幾雙好的鞋子,每天多吃兩隻雞蛋再加一碗奶粉就不錯了。好吧,作為幾十年的大連足球、中國足球的忠實球迷,來給你說說我所知道的的現在情況吧。


一、就拿國內現在最成功,價格較合理的上海的徐根寶培訓基地來說,在上海市政府每年注入的幾千萬資金下,個人每年大約也需要一兩萬塊,十年下來也得十萬二十萬元錢,要知道最終能達到像武磊、王燊超、蔡慧康、張琳芃、顏駿凌等這些國腳球員還是少數幾,但是最終能進入中超聯賽,並踢上主力的也是很成功的了。

二、雖然現在各個足球俱樂部都有自己的梯隊培養孩子,而且免費但是這需要較長時間來培養,真正有著天賦、身體條件好,最終能成為優秀的隊員,並被各個俱樂部爭搶簽約的還是少數,就怕你的孩子屬於可上可下邊緣球員,那就很麻煩了,你就要找人求情託關係,少了說得10萬八萬,多了幾十萬的也有的。



三、綜上所述,一個家庭從小培養一個,能在中超聯賽中踢上球球員,大約需要20~50萬元,因此在現有的大環境下,培養孩子踢足球是很冒險的行為,就怕到頭來雞飛蛋打,花了錢不說,會耽誤了孩子學習和前途,望你三思而行,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慚愧jushi


我們一直詢問為何我們十幾億的人口為何找不到11個會踢足球的人,為何我們還需要用歸化球員來當遮羞布,其實答案很多球迷也知道,那就是中國足球太貴,培養一個球員太費錢,這是大多數家庭所承當不起的。SO,問題來了,一個家庭從小培養一個能夠在中超聯賽踢上主力的球員,大概需要多少錢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

從小培養一個能在中超聯賽踢上主力的足球運動員需要多少錢呢?

這裡我們先不講天賦的問題,也不將家長願不願意的問題。我們先來說說,一個足球運動員成長的規矩。大多數,職業球員都是科班出身,他們從小就會進入體校進行系統訓練,這一階段球員的年齡在7-16歲,為什麼是16歲呢?如果這個年齡還沒有用天賦或者用錢開路進入俱樂部的梯隊,基本上就可以回家好好上班了。那這8-9年需要多少錢呢?學費、生活費(這類學校基本是寄宿制度),一個小球員一年的基本消費要在3萬人民幣左右。這只是基本消費,外出比賽的參賽費用以及孝敬教練的“喝茶”錢,想走足球這條路,每年都花個2-3萬不在話下,僅僅是在幼苗階段,就需要花掉40-50萬的費用。

我們在來說說第二個階段,就是所謂的俱樂部梯隊階段。想走進俱樂部的梯隊就需要試訓機會,可是試訓的機會卻不是白來的。曾經身邊的一個師兄就用錢開道,花了幾萬塊錢到中超某隊的青年隊試訓半個月。半個月後,這哥們被退貨回來,幾萬塊錢就買了幾件球隊的訓練服,而這樣的事情在當下的足球環境並不是隔離,除非你有天賦異稟的天賦,否則想要進入青年梯隊,不準備個10-20萬去爭取機會,幾乎是不可能。

進入球隊梯隊就苦盡甘來了嗎?非也,大花銷的時候才開始,從預備隊到一線隊,從板凳到輪換,從輪換到主力,就算你有足夠的天賦,同樣需要不小的花費,君不見,強如鄭智當年也要給四哥送LV包包才能上場,這就是現狀,這個階段也是球員最花錢的時候,天賦夠強花的少,天賦差就可能是個無底洞。

綜上所述,從體校開始到青年梯隊選拔,再到中超球隊的主力球員,如果真心想送孩子踢球,先摸摸自己的荷包裡面有沒有150-200萬的鈔票,否則還是別白費努力了,因為沒有“紅色雨”的滋潤,再好的天賦也很難開花,這就是我們足球問題所在。有天賦的花不起錢,所以足球場上除了球星的後代就是富二代,你還真能指望這些人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洗洗睡吧。


東球弟


我們把這個問題來轉化一下,

中超現在16支隊伍,主力球員算每隊20個,

也就是320個人,但是由於有外援,大概也就剩下250個人了。

任何一個領域,想成為全國最頂級的250個人,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海淀區家長送一個小孩去清北大概要花一輛主戰坦克的錢,千萬級別。

海淀區一個家長想把小孩送進清華都

比進入中超,要容易1萬倍,

清華一年招聘那麼多人,而且還年年招生。

足球淘汰一個,進入一個,每年可以由替補升級為主力的不到10個人。

所以如果按照市場規律,培養成本應該是5被的收入回報,

那我覺得也應該是千萬級別的。


歷史大挖客


我在前公司有個下屬,他說他讀書的時候,家裡面臨一個選擇難題,花七十萬送他進健力寶隊,還是花七十萬買個房子。他爸媽還是決定買房子,現在在上海十幾套房子了……


史塔蓋


一箇中國家庭培養一個孩子大概費用在1000萬左右吧,最少1000萬!現在國足包括中國國青這些能踢上球的,家裡都是富二代要不就趁個千八百萬!家裡沒有足夠的錢是踢不上球的。從進青訓開始就得支出一筆不小的費用,如果想繼續往上走,就還得繼續花錢,一直保你能進各支中超球隊的青訓為止。中國很少有像武磊那種佼佼者,可能100個裡面出1個武磊這樣的不用花錢,剩下踢的一般的或者差不多的,沒啥亮點的都需要花錢,所以中國足球起不來是有原因的。中國足球當真從14億人中找不出來11個會踢球的嗎?反正我不信,中國那麼多人,肯定有身體素質特別好的,為什麼其他運動咱們都是頂級,就足球和籃球不行,因為玩這些項目的都是富家子弟。富家子弟有多少個出類拔萃的,太少太少了!


即刻猜球


這種問題是沒有一個確切的令人信服的標準答案的。

首先就目前的中國形式來看,不論是中超還是中甲中乙,只要是能上場踢球的,並且能夠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的,無一不是有錢有背景的,現在的國足,更是沒錢你想都不要想。

很多人和很多媒體也都談到過中國目前的這個足球內部體制問題,其實真實情況也都是大同小異,文化體育領域的發展辯證來看也是和經濟建設密不可分的。現階段人們在感嘆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在惋惜國足的“後勁不足”,不是不想發展,也不是沒有能力發展,而是發展之中必然會遇到的種種問題阻礙了這一進步歷程。而恰好這一問題同樣被目前國足所經歷的種種比賽過程所放大,也就成了目前我們老百姓眼中所看到的這個樣子。

培養一個可以踢中超的孩子和培養一個國足運動員其實差不了多少

中國足球協會目前最高一級賽事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中超聯賽,代表了當前國內足球的最高水平,我們的國家代表隊也是從眾多的中超球隊當中篩選球員組成的。一箇中超球員的職業生涯可能也是有很多種不同的途徑上來的,但是不管你怎麼努力,一個球隊只有十一個人,有些事情不是說你努力了就能辦得到的。比如你從小讓孩子去足球學校,又接受國內一些體育機構的特殊班培訓等等,花費的再多,最後決定你能不能上場踢球的可能也就那麼一兩個說話有分量的人,所以不要糾結於花多少錢,投資的再多,方向不對,最後可能也是無用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