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武漢是什麼樣子?

我們一一一一個樣


就回憶一下武漢長江大橋吧。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龜蛇二山之間,建設於1955年9月,1957年10月15日大橋貫通;武漢長江大橋是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全長1670米,正橋部分為1156米,橋樑跨度為每孔128米,兩岸引橋共514米。上層公路路面寬達18米,可以並行6輛汽車,兩側設有人行道,下層為雙線鐵路橋。

這座大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

武漢長江大橋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極大地促進了武漢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大橋將被長江分隔的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廣鐵路,對促進中國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澤東在《水調歌頭·游泳》中題寫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正是對武漢長江大橋溝通中國南北交通這一重要作用的真實寫照。作為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成就,大橋圖案入選1962年4月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成為新中國國家建設的重要標誌。

下圖為幾十年前武漢的老百姓,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已經豐富多彩了,見啥都感到特別新奇和開心。

幾十年來武漢的變化,很多都變成了曾經的回憶。


漁人草舍


圖一

武漢長江大橋施工的畫面,看著是不是讓你熱血沸騰呀,因為這座大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

圖二

圖為武漢的女大學生,從圖片上來看,她們十分活潑和漂亮,不愧是那個時候武漢大學生中的代表。

圖三

圖為五十年前武漢的“車展”,在那個年代,汽車都是比較奢侈的一個東西,只有富貴人家和軍政人物才能用得起,其他的老百姓都是看看就好。

圖四

漢陽龜山上的漢陽鐵廠,“漢陽造”就是出自該廠車間。

圖五

1985年重建開放的黃鶴樓,那是當年的武漢盛世,各個單位都組織員工前往參觀學習。







橙藝大武漢


五十年前的武漢是什麼樣子?做為一個雲南的姑娘,湖北的媳婦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在雲南時對湖北的認知僅僅是從課本上了解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武漢會戰,黃鶴樓,長江大橋,武漢大學等。

嫁到湖北後對武漢這坐歷史悠久的城市有了更深的瞭解,這是一坐英雄的城市,全力發展重工業,注重醫療, 教育的城市,讓我們一起去來看看50年前的武漢是什麼樣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湖北軍政府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使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50年前漢陽鋼鐵的發展對整個武漢經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武漢協和醫院的建立對武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使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武漢。

1928年9月武昌中山大學改名為武漢大學。1953年華中高等師範學校改名為華中師範學院,現華中師範大學 ,中央教育部真屬高校師範大學中排名第二。

武漢長江大橋於1955年9月動工 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複線鐵路,公路兩用橋,全長1670餘米,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

50年前武漢發生過一次特大洪災,1931年7月長江,漢水洪災,潰堤成災。12月份滯留的武漢難民有17萬餘人,8萬多農戶被淹,109萬多畝耕田遭破壞,損失空前絕後。

所有的災難武漢都挺過來了,再配上圖片讓更多的人們瞭解50年前的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