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新氧独善其身,年入11亿!

3月23日美股盘前,医美第一股“新氧科技”发布了2019Q4和2019财年的财报,亮眼的成绩单为行业带来一丝春的气息。

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新氧第四季度总收入为3.582亿元,同比增长95.7%,环比增长18.54%,比Q3公布的业绩指引上限高出1800万元;Q4净利润为6990万元,同比增长71.4%,同样高于预期

2019年全年,新氧营收11.52亿元,相较2018年增长了86.6%,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了220.8%。​

2019年5月,在新氧上市后的第三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一度冲高到22.8美元,然后就一路下行,跌跌不休,截至Q4财报公布前已经跌到8.69美元,总市值缩水过半只剩下8.91亿美元。

一方面,新氧对于广告收入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但公司营销费用高企,导致获客成本徒增,为潜在的风险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随着美团、阿里、京东等巨头入场,意欲分羹,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新氧“医美第一平台”的地位,加剧了竞争压力。

在医美乃至消费医疗这个重度垂直的领域,曾经依靠贩卖流量的套路走不通了,随着专业深度的不断加深,新氧急于出圈,走上一条破局之路。

营收增速放缓,盈利能力增强

2019年,新氧的营收增速达到了86.6%,处于较高的位置,但放在更长的时间轴里看,公司的营收同比增长速度正在放缓。2017年和2018年,新氧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28.11%和138.03%。

我们把新氧的收入拆分来看,信息服务费和预约服务费是公司的两大主要收入来源。

前者是医美机构在新氧投放广告带来的收入,后者是新氧平台促成订单带来的佣金收入。

从财报来看,广告收入已经成为新氧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且收入占比逐年攀升,而服务收入正在萎缩。

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新氧独善其身,年入11亿!

2019Q4新氧的广告收入达到2.65亿元,同比增长108.2%,占总收入比例达到74%。而交易佣金收入为9370万元,同比增长67%。

行业的蓬勃发展,让更多的医美机构增加了他们在新氧的广告投放预算。但新氧作为第三方平台,只是医美交易的入口,具体的项目服务还需在线下进行,一旦“飞单”平台则拿不到佣金,因此导致新氧的预订服务增速下降。

由此可见,广告收入才能让新氧的商业模式更具潜力,不仅如此,广告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让新氧成为一家更会赚钱的公司。

2019Q4公司的毛利润为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高达83.7%;Non-GAAP下净利润为8640万人民币,净利润率为24.1%。 新氧2019年全年平均净利润率为24.4%,远高于2018年的13.1%。

毛利率、净利率均在上涨的同时,一直被人诟病营销费用高企的情况,今年也有所好转。

2019年新氧的总经营费用为8.08亿元人民币,经营费用率为70.1%,低于2018年的77.2%。

2018年新氧的营销费用占比约64%,而今年下降至58%。Q4的营销支出更是骤降到1.32亿元,环比下降了15.6%

在重新评估营销效果后,新氧降低了营销投放力度,这意味着,公司在市场和营销的效率上有所提高,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互联网公司而不是销售公司。

与此同时,得益于医美行业龙头效应的持续,新氧的用户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新氧独善其身,年入11亿!

2019Q4新氧付费用户数达到18.8万人,同比增长50.8%,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67万,同比增加120.1%,较上个季度环比净增加25万人。

这说明,新氧内容社区的口碑和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同时,新氧平台上聚集的医生、医疗机构资源也是业内最丰富的。

尽管2019年的业绩可圈可点,但疫情对新氧还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电话会议上,新氧CEO金星预计,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总营收将在人民币1.60亿元至人民币1.80亿元,同比2018第一季度的2.06亿元下降了近20%,而去年同期的同比增速为81.8%。

这一预测展望基于当前市场条件,反映出新氧对市场和运营条件以及客户需求的初步估计,特别是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潜在影响。

社区生态,筑深护城河

医美平台一直是一个寡头市场,新氧之所以能够拿下龙头的宝座,得益于对社区内容生态的重视。

在消费者端,新氧提供医美知识科普、消费决策参考,而在医疗机构端,新氧充当的是导流窗口,一定程度上让医美机构辐射面更广、运营效率更高。

目前新氧社区的内容主要由美丽日记、问答、话题、直播构成,这些内容由用户、达人、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士撰写与编辑。

美丽日记功能于2014年5月上线,至今新氧平台上通过审核、用户可见的美丽日记有350万篇。

消费用户以图文方式记录术前、术后各阶段的状态,既缓解自身术后恢复期的焦虑,又标记了相关手术、机构和医生的效果和服务能力,成为潜在消费者重要的决策参考内容。

在新媒体矩阵方面,截至2020年2月,新氧新媒体矩阵形成包括7个微信公众号、16个微博帐号、15个视频专栏构成的MCN矩阵,内容覆盖医美、护肤、健身、美妆、审美等领域,全网月浏览量超过10亿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0%。

社区的价值减少了消费者对陌生领域的认知难度,能够让消费者做消费决策的时候不被误导。

但内容的弊端也显而易见:行业内普遍存在医美机构资质缺失与服务乱象,平台对用户权益的保障成为难题。

此外,当流量越来越贵,下游的医美机构需要花钱抢占客源,从这一方面来说,提供广告服务的新氧也很容易让内容“变质”。

2018年在平台上封禁作弊违禁账号71万,删除作弊违禁主帖15万,删除作弊违禁评论232万。同时表示,针对医美日记,新氧即将上线人脸识别技术,进一步提升平台审核能力。

2019年新氧更是调整了对社区内容运营的投入和力度,增加了医生互动,上线1v1视频面诊、问答功能,优化了短视频功能。

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新氧独善其身,年入11亿!

第五届新氧亚太医美行业颁奖盛典

2019年12月22日,在第五届新氧亚太医美行业颁奖盛典上,谈及医美行业及公司的未来,金星用“风清气正”这个词语来形容。

的确,只有在对广告主资质进行甄别和筛选,遏制自家APP黑心医美机构肆虐横行,从而构建专业、优质的内容体系,新氧才能够健康发展,才能真正做到“风清气正”。

在内容生态丰富度的建设方面,新氧也做出了更为专业化的调整。

一方面,由单一UGC变得更为多元,拓展了“医护人员”作为重要内容贡献群体;另一方面扩张更多品类到齿科,植发、眼科、减肥瘦身、健身、皮肤保养等。

而在展示形式上则从最初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升级为视频、直播的承载模式。

2019年被称为5G元年,新氧App在4月上线了一项关键的特色服务——视频面诊,成为医美领域首个邀请医生和咨询师将咨询过程搬到线上,帮助用户获取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

据美业新纬度了解,视频面诊可以缩短到店时间,提高医美的坪效和人效。传统一个咨询患者平均15天到30天才能到店,视频面诊平均3天到15天就能到店,到店率从10-15%,增长到35%。

2020年,这场疫情让视频面诊意外获得了加速效应。

受疫情影响,2月全国各地医美机构近乎颗粒无收,但在新氧平台上,线上用户共发起4万次视频面诊,实际完成的咨询次数相比一月增长134%,成为医美机构发力线上的最佳通路。

互联网医美行业的规模虽然还处于早起阶段,但新氧却已经展示出强大的社区生态运营能力,成为其构筑的高竞争壁垒。

群雄割据,新氧急需出圈

根据国际权威分析机构Frost & Sullivan调研,2020年有近2000万人在消费医美,医美在中国的消费渗透率仅为1.43%,医美需求还处于待释放的状态。

这是一个超级大市场,同时,也是一个更专业、更深度、更严谨的赛道。

硕大的蛋糕给了手握流量的互联网巨头进入医美行业的机会。

阿里健康联姻医美企业艾尔建、京东与悦美达成独家战略合作,美团医美与瑞蓝、华熙生物、艾尔建等共同成立医美行业“正品联盟”。拼多多万人拼团活动页面出现了光子嫩肤项目......

在被巨头们撑大的互联网医美行业,新氧想要虎口夺食,首先要“出圈”。

一方面让用户了解到新氧在医美、消费医疗方面的专业度,卡位心智;另一方面让机构认识到新氧的用户规模是最大的,转化率是所有场景中转化最高的。

2013年到2018年,新氧始终是为医美人群服务的一个小众品牌,但2019年,新氧开始高调,发起了一场面向全民的医美教育。

在品牌声量层面,2019年下半年开始,新氧在100多座城市投放了楼宇、电梯广告,并在多个热播剧中投放了贴片广告。

其中一段“整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的洗脑广告将新氧推上风口浪尖。这类“冒犯型广告”虽然让许多人嗤之以鼻,但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案例,它充分调动起大众圈层的发声欲望和参与热情,迅速轰出一波品牌声势。

而后又将“蔡康永对话冯唐”的访谈广告推上热搜,巧妙的将新氧的品牌理念揉合其中,直接拔高品牌质感。

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新氧独善其身,年入11亿!

冯唐与蔡康永“访谈式广告”

在电商经营层面,新氧选择频繁“造节”来拉动医美消费,获得行业话语权。

新氧在2019年6月推出“66双眼皮节”,9月上线“99皮皮节”,11月推出“双十一亚洲医美狂欢节”。覆盖超过162个城市,获得的品牌曝光超过571亿次,让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平台预约医美服务。金星认为,在医美乃至消费医疗领域,必定会出现像阿里双11这样的现象级品牌。

用洗脑广告抢占用户心智,实现广泛的品牌认知;再用热搜提升调性,蔡康永和冯唐做品牌背书,获得正面形象;最后再承接大促活动,在高强度的品牌曝光下获得可观的销售业绩。

这一系列激进而缜密的操作让新氧在市场教育方面收获颇丰,2019年双十一当天,平台下单金额突破9.48亿,参与商家总数超过4623家。

互联网医美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面对巨头们的“围堵”,显然新氧已经拿到了“破局”的重要筹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