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 所谓的群体免疫扯下了西方皿煮的面罩


面对“新冠” 所谓的群体免疫扯下了西方皿煮的面罩


2020年3月13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表示,将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获得“群体免疫力”。他还称,新冠肺炎很可能“年复一年”卷土重来。

一时间,引发了世界性的争议,各说各理。“群体免疫”就成了一个知名度奇高的热词。越来越多的专家、社会活动家、社会评论家开始围绕着“群体免疫”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斗。

可是当你仔细了解了什么叫“群体免疫”后,不禁为英国等还未积极展开“新冠”肺炎治疗战斗就投降的行为很是不解,继而细思极恐:这得牺牲抛弃多少平民百姓啊,让他们不做任何治疗以身染毒,扛得住的活着,扛不住的死去。西方社会果然讲究“任 。。泉”,果然讲究“皿 。。煮”啊。


面对“新冠” 所谓的群体免疫扯下了西方皿煮的面罩


度娘告诉我们,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group immunity)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高,表示群体中对传染具有抵抗力的动物百分比高。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

根据德国哥根廷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讲席教授于晓华发表的文章,“群体免疫”是否有效,需要达到“群体免疫”门槛,这与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值(即平均一个病人传染的人数,R0<1即认为传染病得到控制)相关。多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显示,学界普遍认为新冠病毒的R0值在2-3左右,也就是说英国想形成“群体免疫”大概需要有50%至67%的人免疫新冠病毒。面对这个庞大的数字,只能感叹政治家们强大的心脏。牛津大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在大多数人都接种过疫苗的情况下,“群体免疫”才有效。

如今,“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场全球抗疫大战中,英国和瑞典等国,拟选择群体免疫策略。这些消息一公布,就引起国际社会强烈的反弹,主流的声音都是在批评。因为,仔细想想,用通俗的话来解释群体免疫,就是让国民都染上病,扛不住的死掉,最后可能要死掉几百万的人;扛得住的痊愈,痊愈了他就有了抗体,有抗体的人多了,就能形成对病毒的传播屏障。最后导致病毒停止扩张,停下进攻的步伐。


面对“新冠” 所谓的群体免疫扯下了西方皿煮的面罩


其实,扯开冠冕堂皇的面罩,这种做法就是把人(平)民不当人地扔出去,任其感染,任其发病甚至死亡,用他们的死亡形成防御工事,形成传播屏障,保护权贵阶层或者上流社会人不被感染。这就是极度讲究“任。。泉”的西方社会倡导的“皿。。煮”。

有人就把这事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假如两国开战,英国把国民都喊出来,排队站好,和对方的军队说,你们杀我们吧,我们英国人不还手,不动弹,杀到你们子弹打完了,杀到你们的刀卷刃了,杀到你们的士兵都累坏了,我们英国人就赢了。许多“舔族”把这个策略美其名曰称之为是达尔文主义。

其实,还是有很多具有责任感和良知的专家从理论上认真分析,普遍认为,这个流行病学上的传播屏障,能不能形成,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病毒有可能会变异,有可能死的不是几百万人,说不定死的是几千万人呢。英国总共才几千万人。

所幸,这项让大多数人怀疑和不赞成的防疫方式并未被真正实施。英国、瑞典等国也开始真正认真采用常规防疫方法了。只能说,真为这些国家的普通民众捏了一把汗,终于不用完全凭着自身的免疫力去对抗“新冠”病毒了。


面对“新冠” 所谓的群体免疫扯下了西方皿煮的面罩


可是,当英国提出“群体免疫”策略时,远在万里之外的我们周边,却有一批高知务必“严肃又认真”地积极迎合,说这可能是最好的对抗“新冠病毒”的方式。他们还站在“无比正确”和道德至上、“皿。。煮”至上、“任。。泉”至上的高度,对对此提出质疑的饶毅教授进行冷嘲热讽。只是可惜,他们谄媚的“竹子”很快就放弃了“群体免疫”法,不知道这是不是很响亮的耳光呢?

“新冠”疫情下的众生相,彻底扯下了西方世界的“皿。。煮”面罩,顺带也扯下了东方大国里那些“高知”的最后一条遮羞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