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秒度也曾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唯有成都鹤鸣茶社那种市井味让人震撼!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拍摄于2018年夏


在成都人民公园内有一个享誉盛名的老茶馆——鹤鸣茶社。鹤鸣茶社是成都最老的传统茶馆之一,迄今已近百岁,作为2012年成都首批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对象之一,鹤鸣茶社的川西风格建筑每一处都让人感受着传统老成都的味道。不过对成都来说,鹤鸣茶社的建筑学意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其对茶文化的保存与延续,甚至可以说,正因为其茶文化含义,鹤鸣茶社才更具魅力。所以,走进鹤鸣茶社,我们不说建筑,秒度和大家聊聊和四川茶文化相关的那些事儿

坐片刻吃一盏·一杯茶中观人生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对成都人来说,冬天出太阳时,到茶馆喝一碗茶,是很幸福的事

高搭的凉棚下挂几方鸟笼,根雕的茶台四方配以竹木椅子,茶客落座后,长嘴儿青铜酒壶点上三点儿,堂倌儿吆喝上几句爽心话儿,喝茶的人一吹一闻、一拨一抿,嘬一小口儿沉入茶香……这些场景,在遍布成都大街小巷的茶馆中,经常能见到。

四川人爱喝茶,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当茶成为四川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遣后,四川的茶馆也随之蓬蓬勃勃发展起来。而要说起这成都市内有名的茶馆,鹤鸣茶社自然当仁不让。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鹤鸣茶社招牌

“以前啊,我每个星期都来。下了班叫上几个朋友,顺道溜达着就过来了。那会儿这边不光是喝茶,讲评书、打快板、耍猴子戏、卖艺的人多的是,看完给个几分钱,热闹!”常来鹤鸣茶社喝茶的刘老先生说。

来茶馆喝茶的不仅是游客,其实还有很多当地人,好多人一家几口,拖家带口喝茶,一杯茶十几元到三四十元不等,一家人来喝茶我个人觉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问过好几位这样的家庭,他们都说,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据记载,鹤鸣茶社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大邑龚姓人家所建,初为两层中式古典建筑,是民国时期少城公园内六大茶馆——鹤鸣、枕流、绿荫阁、永聚、射德会及文化茶园——之首,也是目前成都主城区所有茶馆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茶馆。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洗手池都这么有“茶味儿”

鹤鸣茶社内有一对黑漆柱子,上面刻有这么一对烫金对联:“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此话何解?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茶客之意当然也不在茶,来鹤鸣茶社,很多人不仅仅是奔着那一茶一水,闲聊谈心、你来我往才是个中精髓。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喝茶用的最原始的开水瓶一桌一个自己倒


“喝茶这个事,主要是喝个气氛。你一个人在家喝有啥子意思,我这么麻烦专门坐车来喝茶,图的就是个交流。茶楼里面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听他们天南海北地摆龙门阵,打听点消息,看下子热闹,巴适得很。” 刘老先生说,“其实在解放前,来这里喝茶的三教九流也是为了交流信息,看到大门外面介绍牌上写的六腊战争没得,那就是个典型例子嘛。”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喝茶时顺便掏掏耳朵

关于鹤鸣茶社“六腊战争”的段子,曾经广为流传。解放前,鹤鸣的茶客大都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和“进可为官,退可为教”的公务人员。那时候,公教人员的工作很不稳定,大家常聚集在一起互通信息。鹤鸣茶社堪称当初公教人员求职谋生的“交易市场”,每年农历六月和腊月假期中,公教人员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和就业的竞争,他们每日到鹤鸣茶社等聘书。老成都人戏称此事为“六腊战争”。

想着这一杯透着成都人骨子里的悠闲的茶,曾经也承载着很

多小市民的人生辛酸,实在令人唏嘘。


三炮台天地人·盖碗茶里有学问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见老虎灶,是否就让你闻到了茶的香,感受到茶的暖?

在四川,茶铺喝茶兴用“盖碗儿”。“盖碗儿”由茶碗、茶盖、茶船子三件头组成,有三炮台之称,同时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其中茶船子又叫茶舟,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你猜,盖碗茶的盖子这样放是表示什么意思?

川人饮盖碗茶一般有五道程序:一是净具,二是置茶,三是沏茶,四是闻香,五是品饮。使用茶盖有特殊的讲究:茶盖朝下靠茶船是招呼堂倌添水;茶盖上放个小东西如树叶、火柴、小石头等表示我只是暂时离开,莫收盖碗,这一般是老茶客的动作;茶盖朝外斜靠茶船——外地人求助时会这样放;茶盖立起放茶碗旁,老茶客要赊账,茶馆老板一般不会点破,会给客人留面子;茶盖朝上放进茶碗是通知茶馆老板,可以收茶碗了。不懂这些规矩,乱放茶盖当心闹笑话。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敢问帅哥,你是在泡茶还是在耍杂技?

茶馆堂倌的冲泡盖碗茶的动作,对茶客来说更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清雅的茶馆中,堂倌边唱喏边流星般转走,右手握长嘴铜茶壶,左手卡住锡托垫和白瓷碗,倏忽左手一扬,一串茶垫脱手飞出,茶垫刚停稳,“咔咔咔”,碗入茶垫,扬起茶壶,蜻蜓点水,一圈茶碗,碗碗鲜水掺得冒尖,却无半点溅出碗外。

鹤鸣茶社曾有一位掺茶奇人吴登方,将掺茶技艺推向了极致,其泡茶时,茶客看得胆战心惊,如观杂技,待茶入碗,又忍不住惊呼称绝。今天,很多外地游客到鹤鸣茶社喝盖碗茶,主要就是冲着欣赏掺茶师拿碗、提壶、掺茶、吼堂整个过程来的,而成都茶文化的魅力,也就在掺茶师的一举一动中蔓延开来,渗入、根植进每一位茶客的心中。


“龙隐凤栖”·旧时茶味能再否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鹤鸣茶社新茶炮制中:杀青

鹤鸣茶社落户成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记载着蓉城茶文化的同时,也镌刻着蜀地的历史与变迁。

“五六十年代那会儿都是泥巴地,后来铺了青砖石板,现在你看都是水泥石板了。原来喝茶是小方桌,现在用这种大木桌。茶船最早的时候是铝制的,不怕摔,茶碗也比现在大。”刘老先生边摆弄手中的茶碗边说。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鹤鸣茶社新茶炮制中:揉捻造型

正如刘老爷子所说,现在的鹤鸣茶社虽说规模上大了很多,但很多东西与以前相比,似乎都少了些味道。先说这茶社门口,卖糖人的,卖小吃的,跳广场舞的,嘈杂混乱,实在称不上是喝茶品茶的清幽之地;再说这铺子里头,茶客多了,堂倌儿也怠慢起来,“以前用茶壶加水,现在每人发个开水壶,自己加水。要看功夫茶之类的,还得另外花钱。”刘老先生说道。

茶道功夫原本是为添水倒茶增些乐趣,如今却需付费欣赏。龙行十八式、凤舞十八式、龙凤呈祥、龙飞凤舞这些老茶客们耳熟能详的茶道表演,如今都被装进了笼子,不愿轻易示人,要看可以,到雅座交钱。“以前堂倌添水倒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欣赏到茶道功夫,高兴了赏他一杆烟就是,哪像现在这样。”今昔对比,刘老先生不胜感慨。


身在浙江心在蜀,鹤鸣茶社,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茶壶茶壶你告诉我,你这样寂寞是为什么?

老舍先生曾在《茶馆》中写道:“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世界瞬息万变,我们无法阻挡历史的变迁,惟愿在成都,能有一个,甚至很多个,始终保留老传统的茶社,无论何时,当我们走进它,或它们,都能在弥漫着老成都味道的悠长茶香中,得卢仝《七碗茶》之至味“两腋习习清风生”。可否可否?且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