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30到40歲的留守婦女,平日最擔心發生什麼?最需要什麼?

新大風歌


留守婦女是農村所特有的一類現象,因為當前農村種地收入不高,加上農村其它發展方式存在不足,年輕勞動力外出,由此農村老家由婦女持家。“誰說女子不如男”,農村女人雖然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卻也不得不面臨一些不想面對之事,造成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壓力。

當前農村留守婦女產生的現象是多方面的,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農村現存的不足。

咱們都知道農村農民是以種地為生的,然而現在農村種地的情況卻很不理想,特別是散戶種植,得到的補貼也較少。農村男人作為家裡的主心骨,需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不得已背井離鄉成為農民工大軍中的一員。由此農村老家的大事小情都交給了婦女同志們,她們又替代農村男人,成為家裡的第二主心骨,承擔起打理家庭、照顧老人和小孩的重責。

如果農村發展和城市相對平衡,或農村也有較多的就業機會,在不需要高工資的前提下農民朋友們也是願意留在農村工作的。如今農村“返工潮”的出現,就是農民工想要照顧家庭最好的證明。就我看來,農村留守婦女的產生,頗有“我放下手中的劍,就不能保護你;拿起劍,就無法擁抱你”的意味。

說完農村留守婦女現象產生的原因,再來說說留守婦女最害怕什麼。


三人成虎,鬼怪在人心面前就是大巫見小巫

三十到四十歲之間的農村婦女,當前最為擔心的當屬流言蜚語,特別是那些影響到夫妻之間關係的話語,嚴重時可能導致家庭破裂。在農村,婦女同胞們一個人在家,自然在力氣活上會有所欠缺,這時就不得不找其他的男人來幫忙,當別人幫忙的次數多了。自然會在村子裡有些閒言蜚語。

記得前些年我們這邊有位留守婦女,因為家裡的椪柑成熟後要找人下,她一個人忙不過來就請了一個遠親來幫忙。結果這件事被村裡其她婦女看到了,就私底下交流說此人不守婦道,漸漸地此件事在我們村子裡傳播開來,最後甚至傳到了她丈夫耳朵裡,兩人大吵了一架,後來還是村委會調解。自那以後,這位年輕人也不外出了,只是在鄉里做些小工活來養家餬口。

其實在農村不止是留守婦女面對流言蜚語時無從下手,即使是其他村民,生活也會因為別人的非議而受到影響。

丈夫和婆婆的不理解,使得心理上的創傷又復發

在農村婦女本身是處於一個弱勢地位的,有時候還會因為各種事情得不到丈夫和婆婆的理解,進而受到更大的傷害。這樣的不理解在孩子教育上更甚,俗話說“三歲就有一條代溝”,農村婆婆和媳婦在教育孩子上肯定會有著差異,由此二人心中會有些芥蒂。此時丈夫如果處理不當,受傷的最終還是這些留守婦女。

前些年我們這邊發生過一位留守婦女喝農藥自殺事件,因為孩子排名下降,婆婆就認為是媳婦沒有照顧好。兩人在家裡大吵了一架,當時兩人之間的火焰熄滅了下來,但婆婆不罷休,在人前人後都說媳婦的壞話。最終媳婦想不過來,不得已喝了農藥,婆婆也還算良心未泯,發現之後立即將媳婦送到了醫院。

對於三十到四十歲的農村留守婦女來說,能夠得到丈夫和婆婆的理解,比得到什麼樣的物質財富都強。


農村留守婦女平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對於農村留守婦女來說,平時避免不了和其他人打交道,這個時要注意別和其他的男人私下共處。同時如果家裡真的有事需要幫助時,最好找到自己的親戚,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別人的閒言碎語。此外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農村婦女生活,她們在頂樑柱不在的時候,為這個家可以說是付出了很多。


愛茶者九號


農村30到40歲的留守婦女,平日最擔心發生什麼?最需要什麼?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就特別心痛,心痛什麼?心痛“留守婦女”這個詞,心痛“留守婦女”這類人。

為什麼叫“農村留守婦女”,當然是丈夫們出外打工掙錢了。農民依靠幾畝承包地,除了能解決溫飽,再沒餘錢做什麼事了,靠種莊稼達小康,只能是農民的理想了。但是農民也要生存下去,也要跟上社會的步伐,這無非就是要增加收入,那麼農村的青壯勞力只有出門打工掙錢,成為所謂的“農民工”。

丈夫出外掙錢,有的是年頭出,年尾回。妻子留在家中,上有老人,下有小孩,還有可能要種田地,家禽牲畜等,都落在妻子們的肩上。夫妻間兩地分居,還要為家中日常生活鎖事勞作,可想而知,留在家中的妻子付出也是相當大的。誰不想夫妻團圓,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作為一名農民,對留在家中的妻子們,是很理解的,社會上還給她們一個名詞叫“留守婦女。”真的很心痛她們,難道她們願意做“留守婦女”嗎?

迴歸問題,留在家中的她們擔心什麼,需要什麼?我提出我的幾點分析。

一、丈夫不在家,她們最擔心家中老人生病,小病需要人照顧,大病還要住院,搞不好丈夫還要回家,不但掙不上錢,老人看病還要花錢。農村人最擔心生病,昂貴的醫療費,即使有醫療保險,還是解決不了大問題。

二、擔心孩子教育不好,尤其是男孩子,媽媽對孩子們的教育和影響,與爸爸總是有區別的。

三、

三四十歲婦女,正處於人生的成熟期,象盛開的花一樣。農村總有幾個好吃懶做的光棍,二流子,知道人家丈夫不在家,會騷擾她們,糾纏她們,甚至有強迫行為,這也是“留守婦女”們擔心的。

四、現在手機很普及了,夫妻兩地分居,每天可以靠視頻,電話來互道關心,假如丈夫的電話突然聯繫不上,這是“留守婦女”們很擔心的事。

五、擔心丈夫在外面說掙不到錢,或做什麼小生意,小工程,搞虧了。她們之所以能默默的付出留在家中,還不是想丈夫多掙點錢。

六、擔心丈夫們在外面沾花惹草。

七、有少數的留守婦女,難耐寂寞,或經不住其他男人誘惑,發生地下情。她們最擔心被丈夫知曉,更擔心丈夫突然回家發現。

八、留守婦女們最需要什麼?當然是需要丈夫在身邊,還能掙到錢,一家人快樂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以上八條,就是本人對此題的解析,個人觀點,僅供討論,此題就此作答,請條友們賜評!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咱們共同探討農村話題)


淨土TC


打工的農民漢子自打背上行囊踏出故鄉的那一刻,親人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從男人外出打工的第一天,女人們便生活在忐忑不安之中。


若問30歲到40歲的留守婦女最擔心平日發生什麼?那就是撥打老公手機,發微信聯繫不到老公人,這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留守女的心就被揪了起來,在老家要多著急有多著急,要多難受有多難受,各種上火、害怕、擔心的情緒讓她們坐臥不安。

為什麼說最擔心聯繫不上在外打工的男人會讓女人們上火著急呢?因為農民工從老家出走時都會承諾老婆:我一定每天給你們娘倆報平安!對,所謂的聯繫其實就是報平安,在外打工的男人們只要每天跟媳婦打聲招呼,媳婦們知道男人平平安安,她們自然會覺得踏實。

智能手機的上市為農民工解決了跟媳婦兩地分居想見面的困難,每天夫妻倆視頻說句話,是30歲到40歲留守婦女最需要的事情,當男人不在家裡,女人們會遇到生活中各種困難,她們需要一個傾訴對象,遠方的老公是第一人選,聰明的男人再苦再累都會每天擠出一些時間來陪媳婦,聽她們發牢騷,安撫她們不安的情緒。


留守女人們最擔心聯繫不到老公,曾經某村有個外出打工的男人,他每天都會和媳婦還有聰明可愛的兒子視頻,睡覺前也會和媳婦說幾句夫妻間的貼心話,可後來有一天媳婦發現手機打不通了,怎麼聯繫都沒辦法聯繫到老公,媳婦的心裡七上八下,那一晚竟然徹夜未眠,第二天老公單位來了電話,告知她老公在井下施工時發生了意外。等媳婦去了老公所在的礦山時,入目的是老公七零八碎勉強拼湊起來的屍體。

所以在外打工的農民們,特別是年輕些的,一定要多和媳婦聯繫,每天跟她們說過話會排解你們不在身邊她們產生的寂寞感,聽聽她們心裡的苦,及時的安慰鼓勵她們,男人不在身邊,她們是很無助的一個群體,如果自己不疼著媳婦,還有誰來心疼媳婦啊。


悠然見東山


留守婦女是農村中的普遍現象,特別是農村向城鎮化轉型過程中,夫妻雙方分居兩地,男人外出掙錢,省吃儉用,寄回家中。女人在家管理田地,照顧老人和小孩,如此才能做到家庭和賺錢兩不誤。一個人常年擔負家庭重任,對留守婦女來說非常不易,有許多的擔驚受怕,有許多的內心渴望,下面,咱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留守婦女的艱苦,首先是生活上沒有幫手,尤其是農田中的力氣活,對於瘦弱的女人,都是很大的考驗。留守在家,又易遭閒話,所以,能不找人幫忙就不找人,能自己扛就自己扛。我的表嫂就是留守婦女,田裡的重活都是找自家兄弟去幹的,但畢竟不是一個村裡,有時兄弟照顧不到,受苦只能自己默默嚥到肚子裡。

30~40歲的年齡,正是孩子懵懂時候,教育學習要牽扯很大的精力。一定別小瞧孩子教育的問題,在農村,有的地方仍然要早起晚歸,風雨無阻地接送。回家後,要吃好喝好侍弄,還要檢查作業,裡面的苦也不亞於田地勞作。

而父母大多是五六十歲的老人,逢上個有病有災的,簡直是叫天天不應,喊地地步靈。醫院看護必須去,孩子方面也纏著你,老人孩子兩頭忙,其中的苦不是一般人能品來的。

體力上的勞累還好說,關鍵是天各一方,看不見,摸不著,讓人心累。男人的工作怎樣?累嗎?苦嗎?會不會樂不思蜀,把錢給了另外女人。看到媒體上介紹搭夥夫妻,這會讓多少的留守婦女徹夜難眠。

總之,留守婦女現象屬於農村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懷留守婦女問題,給予她們生活中的關愛。朋友,您說呢?


流水無聲


近幾年由於農產品的價格越來越低,進城打工改變生活的農民工越來越多,但是由於家中有老人和孩子,所以婦女只能留在家中照顧老人和孩子外,還要將自家的田地種好,成為了留守婦女。農村的留守婦女中,大多都是30歲到40歲的婦女,他們平時最擔心什麼事情呢?最需要什麼呢?

1、家裡的農活沒人幹。雖然現在農作物的價格比較低,但是對於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就算是糧食價格再低,人們也不忍心將地荒廢著不種。馬上新一年的春耕即將開始,雖然人們現在常說“女人也能頂起半邊天”,但是由於農村的農活很多都是體力活,單靠女人的力氣根本沒有辦法完成,雖然農村並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外出打工,但是讓其他男人來幫忙又擔心會被別人說閒話,所以留守婦女只能硬著頭皮自己幹農活。尤其是到了農忙時,自己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但是丈夫在外打拼,所以留守婦女最害怕在農忙時農活沒人幹。

2、老人和孩子生病。雖然人人都知道“人吃五穀雜糧,怎能不生病”這句話,但是對於留守在農村的婦女來說,最害怕家裡的老人和孩子生病。一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家裡的老人或孩子生病後自己會分身乏術,往往老人或孩子病好了以後,自己卻累病了。二是老人或孩子生病後,醫療費用太高,很有可能會使積攢了積蓄全部花完。

3、害怕在外打工的丈夫出問題。男人出門打工是迫於生計,所以三四十歲的男人身體素質比較好,但是由於長年累月在外打工,長期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還要幹很重的體力活,時間久了以後,就算是身體素質再好的人身體也會出現各種問題。所以留守在家的婦女既盼望丈夫打電話,又擔心丈夫打電話給自己說身體出現問題。

留守在家的三四十歲女人,最需要的便是丈夫不定時的關心。很多農村夫妻在結婚沒多久後,為了生活只能分隔兩地,長期不見面彼此間會相互思念,所以在外打工的丈夫應多給留在家中的妻子打幾個電話,如果有條件的話多回家幾次,讓留守婦女多擁有一些愛。

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悠悠鄉村路


農村30~40的留守婦女,這種年齡階段可以說是經歷比較旺盛的婦女,他們在農村幹活也是比較的實在,而且非常的努力心,心態已經穩定下來了。也就是說對於這個年齡段的留守婦女,她們已經上有老下有小,對家庭可以說是死心塌地的過日子,在平時生活當中不斷的為這個家庭而奉獻著。


農村留守婦女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現象,就是因為現在種地不賺錢,糧食價格低迷,不得不使得一些年輕的農民跑出家門兒去打工賺錢。一般的農村年輕家庭大部分是男人外出打工,女人在家裡守業,這也是因為男人在外面打工放心一些,而且有力氣找工作相對比較好找。

留守婦女在家最擔心的是什麼事情的發生呢,其實最擔心的依舊是自己的男人在外面打工,不要出一些意外的事故。每年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發生意外事故的非常的多,比如從建築工地上那些高空作業的人,經常會出現因為操作失誤而跌落到地面上,重者出現了死亡的現象,輕者造成了一輩子的殘疾。


男人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如果出現這種意外現象,的確是一個家庭的最大的悲哀,特別對於留守婦女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本來是出去賺錢的,後來確實成了一個孤家寡人,或者是又增加了家庭的一份負擔,還需要照顧一個因為意外事故造成的癱瘓的人。所以這種現象是農村30~40歲留守女人最擔心的事情,這種事情是任何一家都不能能夠發生也不能夠接受的,但是現實確實每年都有好多家庭必須面對的現實。

對於農村30~40歲的留守婦女最需要的是什麼?這一點其實大家都瞭解。最需要的就是愛,那種溫馨的呵護,讓留守婦女放心的愛。尤其在這一個年齡段的留守婦女生理方面更需要呵護的,但是又在家裡留宿也無可奈何。這也就使得這個社會現在正在呼籲關於留守婦女和外出打工農民工的生理的方面的需求問題。所以現在建議留守婦女和丈夫一般外出打工賺錢,不要一個留在家裡一個外出打工,這對任何一個人都是不公平的,在現實當中又無可奈何。


宗元三農堂


對於目前的農村來講,很多青壯年勞動力都在外面打工。只有一部分老人,孩子和婦女留守在家裡,這些人都稱為留守人員。對於年輕人來講,只有那些30歲40歲的年紀,家裡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中學的人,一般都是丈夫外出打工,妻子留在家裡照顧孩子讀書。對於農村這些30~40歲的留守婦女,確實在家裡也是非常辛苦的,不比老公在外面打工容易。那麼她們在家裡留守的話,最害怕發生些什麼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第一,最害怕家人發生意外。其實一般情況下,農村留守婦女和丈夫之間都會選擇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聯絡,比如說晚上下班以後會進行視頻通話。如果哪一天突然在白天在上班時間接到陌生的電話,說丈夫在外面工作受傷或者是出了什麼意外,那是她們最害怕的接到的電話。而且她們也不願意看到在家裡的老人孩子突然生病,尤其是大病,丈夫又不在家,自己一個人根本沒有辦法處理。所以說這是很多人特別不願意看到,也特別害怕面對的事情。

第二,特別怕閒漢騷擾。有時候在農村裡經常會有一些地痞流氓酒鬼閒漢,她們的村子裡面無所事事,整天遊手好閒,而對於那些年紀不大的農村留守婦女,往往是他們騷擾的重點。這樣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有發生,因為家裡男人不在一些村裡的流氓無賴專門欺負婦女。所以這是很多人擔心的一個問題。

第三,害怕丈夫在外出軌。對於很多留守婦女來講,很擔心的一個問題因為常年和老公兩地分居,個人生活無法解決,從而導致一些男人在外面尋花問柳,甚至出軌和別人好了。畢竟相較於農村來講,外面是一個花花世界,很多人都可能忍受不住誘惑,從而做出不可原諒的事情。

第四,最害怕的是寂寞。人是感情動物,夫妻兩個結婚之後,沒有能夠繼續在一起生活,對於兩個人來講都是一個很煎熬的事情,尤其是三四十歲的年紀,正處於生理和情感需求的旺盛期。就像有些人講的一樣,白天好過,夜晚難熬,對於很多農村婦女來講,漫漫長夜確實是比較煎熬的日子。這也說明很多農村人在外打工和妻子兩地分居確實是非常辛苦,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大家要對她們保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


三農有理


現在農村好多家庭都是“單親”模式,這個意思可不是真的單親,而是說男的在外地打工賺錢,女的在家裡伺候老人孩子,如此留在農村的女的就成了留守婦女,孩子們就成了留守兒童。三四十歲的留守婦女,平日裡最擔心發生的事情是什麼呢?我覺得無非是三件事,第一是孩子,第二是丈夫,第三是老人。



最擔心的是孩子生病。如果說孩子大一些,上學了還能好點,如果說孩子還比較小,他們很容易感冒發燒生病,家裡只有母親和老人在的話,沒有男的真的是,生起病來特別操心要命。

我們家原來有個鄰居,丈夫是船員,長期漂泊在外,一般三四個月回家一趟,不過回家一次能休息個10天左右,有一次船員丈夫回家,兒子正常放學,全家人好不容易湊到一起,想著去飯店美美的吃一頓,結果兒子放學回家就一直說頭疼,又嘔又吐,疼的直打滾,幸虧趕上爸爸在家,揹著孩子就去了醫院,醫生說幸虧送醫就診及時,不然孩子的性命都很難保住。所以說留守婦女在家,最害怕的就是孩子生病。



第二就是擔心丈夫在外工作太辛苦,或者不安全。在工地上打工不光辛苦,有的時候還很不安全,那些長期在外地很少回家的人們,家裡人也不知道他們在外邊到底過得如何,有沒有生病,是不是安全,所以家裡人對他們滿滿的都是牽掛。最擔心他們在外邊生病了沒人照顧,沒飯吃就湊合,把身體累垮掉。

第三就是擔心家裡老人身體不好。老人身體不好要花錢治療不說,光伺候也是挺累的,要是得了那種半身不遂的病,臥病在床起不來,那更是得累壞個正常人,得天天靠在床邊伺候吃喝,還得洗尿布之類的。所以得什麼都別得病,生病是留守的家庭主婦們最擔心的事了,老的小的要是都病了,真是忙活不過來。



她們不需要老公在外賺多少錢,也不需要買什麼禮物來犒勞自己,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老人孩子都健健康康的,沒病沒災,這就是最大的心願。


一品小十六


30~40歲的農村留守婦女,之所以留守農村主要原因是照顧年邁的老人以及年幼的孩子,有時還要兼顧發展種植業或者養殖業,可謂是身擔重任。然而,平日裡最讓她們擔心的卻不是老人的抱怨,孩子的苦鬧,莊稼長勢差,肉豬長不肥,而是外出務工的丈夫。



30~40歲農村留守婦女最擔心外出務工的丈夫

30~40歲農村留守婦女具備一定的勞動能力,可以種植糧食或者經濟作物,或者養豬、雞、鴨等家畜,從中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然而,整個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卻不是種養所得,而是丈夫的外出務工收入。如果丈夫失業了,沒有了經濟收入,意味著整個家庭的生活就變得困難起來。所以,留守婦女平日裡最擔心的是丈夫以及丈夫的務工情況。

所以,外出務工的丈夫應該經常與農村留守的婦女聯繫,相互瞭解近況,告訴她們自己身體健康,工作穩定,讓他們放心,好好照顧老人、孩子和自己。以前電話費貴,不捨得打,現如今網絡發達,可以進行視頻聊天,付出的經濟成本很低,完全可以實現經常性溝通。

30~40歲農村留守婦女最擔心的是丈夫,而最需要的又是什麼呢?



30~40歲農村留守婦女最需要還是外出務工的丈夫

在農村留守的婦女並不容易,它們每天都有很多的苦惱,經常遇到一些煩心事兒。比如老人生病需要照顧,孩子上學成績不好,下地幹活頂著烈日令人疲憊,等等。這些全部壓在一個女人的肩膀上,豈有不累。在她們最累的時候,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最想要的是丈夫能夠在身邊,分擔掉這些壓力。

所以,作為丈夫在逢年過節回家的時候,應該主動承擔起家務勞動,餵雞、豬、鴨,下地犁田播種,洗菜煮飯,等等。以此來彌補對留守農村妻子的虧欠,以此慰藉她們疲憊的心靈。



綜合以上分析,30~40歲的農村留守婦女平日裡最擔心的是丈夫,希望他在外面好好工作,有穩定的收入,支撐起整個家庭。然而,在她們的內心最需要的也是丈夫,希望丈夫能夠在身邊,呵護自己。這豈不是矛盾了?對,很多事情本來就是矛盾的,從這矛盾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農村留守婦女面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有點意思的事兒


留守婦女這個名詞,可能流傳已久,追溯到清朝的時候,就有徽商晉商,這些大商人不能說一個女人也沒有,但可能很少是女人,基本都是男人在外經商,女人在家照顧孩子和老人,而且那個時候男人都是三妻四妾。有錢的男人,家裡留守等待的女人就更多了,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留守婦女這個名詞。

最近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只靠種地收入微薄,所以很多的男人們出去到別的地方打工,只有女人留在家裡種地,因此就誕生了“留守婦女”這個名詞。30~40歲的留守婦女,平時最擔心發生什麼事情?我覺得農村女人都比較能吃苦耐勞,幹活出力無所謂,最擔心的應該就是老人或者孩子生病,自己一個人照顧不過來。






我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當年她老公在外面當兵,只有她一個人在家帶著兩三歲孩子。那時候她經常跟我說,再也不找當兵的男人了,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實在是太難了。她說有一天晚上正好是半夜時分,孩子突然發燒,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她,只有自己抱著孩子往醫院走。那時候的條件不像現在這樣,家家都有汽車,那時候出租車都很少,何況是半夜,根本搭不著車。就只能一個人抱著孩子往醫院步行走,半夜路上根本沒有行人,自己一個女人走夜路特別害怕。但是沒有辦法,只能一個人抱著孩子走了四五里路。






到了醫院以後,孩子需要輸液,給兩三歲的孩子輸液,一個人根本招架不住。醫生給孩子輸液的時候,孩子的身體使勁扭動,手到處亂抓,一動就會鼓起一個大包,醫生就要重新紮針。連續幾次扎針都沒有成功,醫生問她你們家就你一個人嗎?為什麼不讓家人來幫幫你?她什麼話也沒說,只是孩子哭,她也跟著掉眼淚。我想這樣的事情,可能很多的留守婦女都經歷過。


除了擔心孩子生病,可能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怕自己男人在外面花心。男人掙不到錢老婆會著急上火,男人掙了錢老婆還是會發慌,因為有錢的男人就增加了變壞的幾率,更何況現在這自由隨性的時代,給有錢的男人提供了有利的理由和各種便利條件。留守婦女在家裡辛辛苦苦的幹活操持家務,盼著男人在外面能夠賺到錢,可男人一旦賺了錢,那錢卻未必是屬於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