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日记|来武汉双满月的日子,五个小伙伴终于“大会师”

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

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

从1月26日起,澎湃新闻浦江头条栏目推出《医护日记》,记录那些在临床一线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医护人员。

医护日记|来武汉双满月的日子,五个小伙伴终于“大会师”

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周海英

2020年3月24日

疫情形势渐好,不知不觉中,我们来武汉已“双满月”。

还曾记得年三十(1月24日)的紧急出征,回想起我们那时,忐忑中有坚定,不舍中有执着,送行的家人与同事千叮嘱万叮嘱,在大家的祝福中,我们毅然踏上驰援的征程。如今的我们,已俨然融入武汉这个大家庭,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这里的病人,已成为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心已深深扎根下来,疫情好转、归期可待时,我们却已有了深深的不舍与眷恋。

医护日记|来武汉双满月的日子,五个小伙伴终于“大会师”

周海英在隔离病房查看病人

这几天,武汉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已连续多日为零,亲戚朋友们从媒体上也得知,已经陆续有支援湖北医疗队返回。这些天,我收到最多的信息就是,“周医生,你回来了吗?”“海英,你啥时候能回来?”每每收到信息,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我来武汉两个月,他们对我的关心也已持续了两个月,连平时久未联系的老同学,也不时发来关爱,让我有了种“众星捧月的受宠感”。感谢这段时间来你们对我的关爱,你们让我感受到了暖心的温暖,你们也更让我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医护日记|来武汉双满月的日子,五个小伙伴终于“大会师”

第一批进入武汉战场的五位小伙伴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善始善终,我们第一批进入武汉战场,我们要坚持到迎接最终胜利的最后时刻,我们要慎终如始,坚守住武汉金银潭医院这个阵地。

医护日记|来武汉双满月的日子,五个小伙伴终于“大会师”

周海英(中)与上海医疗队同事们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并肩作战,为武汉加油

这些天,病人已逐步在出院,病房的病人明显减少了。今天早上交班时,二楼的普通病房已只剩9个病人,我们三楼重症病房也只有10多个病人。为了便于统一诊治与护理,今天下午,两个病房进行了合并。虽然病人少了,我们的工作较前期是轻松了许多,但我们知道,越是关键时刻,越是不能丝毫松劲、不能放松,做到标准不能降、力度不能减,决不能在关键时刻出问题。

医护日记|来武汉双满月的日子,五个小伙伴终于“大会师”

虽说来武汉已整整两个月了,可我们医院的五个小伙伴,还没有拍过一张合影。平日里,大家排班不一样,住的地方也不在一起,大家各忙各的,很难凑到一起。眼看援鄂任务即将完成,大家心里总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们想在我们战斗的地方好好兜兜,拍几张美景,也拍几张除了防护服外的“美照”。

医护日记|来武汉双满月的日子,五个小伙伴终于“大会师”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的五个小伙伴,在“双满月”的3月24日终于在金银潭医院办公楼前实现大会师。从左至右依次周海英、陆美华、郭孙升、张文英、罗春

下午下班后,发现难得的大家都在,看来今天这个双满月的日子,还真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五人终于“大会师”在金银潭医院的大草地上、网红墙前、病房楼下,摆足各种姿势,留下我们的身影。虽然,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告别金银潭、离开武汉,但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不会忘记!

医护日记|来武汉双满月的日子,五个小伙伴终于“大会师”

五位小伙伴在金银潭医院草坪上展开了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医疗队的队旗。

医护日记|来武汉双满月的日子,五个小伙伴终于“大会师”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的五个小伙伴,3月24日在酒店网红墙前合影。从左至右依次周海英、陆美华、郭孙升、张文英、罗春

这里,我们曾来过。这里,我们会记得……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