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前陣子,微博有個話題#大學生在家閒聊十天掙2萬#吸引了不少網友關注。


延安大學大四學生 @熊 在宅家期間抓住商機,開設網店專為客戶提供陪聊、輔導作業等服務,10天就掙了2萬塊。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和陪聊很像的,還有遊戲陪練。3月5日,比心陪練發佈2019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有超過27000000個年輕人在平臺尋找陪練,和日常相比,宅家期間的新用戶量和訂單量呈倍數增長。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圖源《比心陪練2019行業白皮書》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小宇宙裡,孤獨時相遇也是一種快樂。


孤獨是門“生意”,明顯而隱秘,因此“孤獨”的蛋糕越做越大。花錢買傾述對象,買成就感,買陪自己玩樂的人……在日趨紅火的陪伴類服務中,孤獨成了一種新符號,正在以一種新形式展現。


做一名“陪聊”


“先得將客戶當作是你的朋友。”


一直在延長的寒假讓大四學生 @熊 迫切地想找些事做,和幾個朋友商量後,他決定註冊網店做陪聊服務。

他們初衷只是想借助陪聊幫到有需要的人,讓大家的負面情緒得到舒緩,但沒想到的是,開店當晚就有40多個訂單,自己不僅賺了錢,還上了熱搜。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熊和他朋友們的網絡陪聊店

客戶多起來後,他也開始拓寬業務。從一開始只提供“樹洞”,到考慮特殊時期宅家的各個年齡層及他們的需求,網店後續分別推出了偏樹洞的純文字聊天、語音聊天、微信電話以及針對學生一族作業輔導服務,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作業輔導還包括小初高的美術作業。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店內提供美術作業服務的店員的部分作品。

在店裡下單的客戶,大多是向他們宣洩負面情緒,委託線上服務的。

找上 熊 的有“學習上遇上困難導致家庭關係緊張”的普通學生,也有“生活上遇上了困境單純需要找一個陌生人傾訴心事”的成年人。

但偶爾也有例外。


有一個女孩兒,她在自己的“竹馬”生日當天,為對方下單了一個虛擬女友的生日祝福服務。當負責的小姐姐按照約定時間找到男孩並說明來意後,男孩當即表示自己不需要虛擬女友,只想讓自己的“青梅”成為他的女朋友。


“這個反向告白一直令我非常深刻。”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熊 的陪聊團隊正在回覆來自己網店諮詢的客戶

特殊時期,也有家長和學生也找上了 熊。


雖然只承接小初高的作業輔導,但由於正處於無法返校的論文季,來諮詢的大學生還是很多,“一般集中在高數教學和論文指導”。


但更多來找我們的是家長,“他們會要求進行多少時長的學習監督或解惑,我們一般會採用視頻的模式,如果只是單純的講題那可能就一問一答,我們猜測這或許和網課有關。”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明明是不太熟的陌生人,卻付了錢在聊些比較“私人”的事情,時間租賃關係、情緒宣洩對象、精神慰藉對象、委託關係……陪聊陪練與“老闆”之間的關係並不單一,有點複雜。


熊 對自己和客戶的關係也有定義,他認為這“是萍水相逢的網友”。做好傾聽者,少給建議,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因為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有很好的壓力抒發渠道,大家更願意把負面情緒講給不認識的人聽,從而能更積極陽光地對待身邊想要珍惜的人。”


付費然後聊天,到點就結束,這種買來的陪伴看似脆弱且不可思議,但卻也是現實的寫照。


他把每段客戶關係比喻成一次短暫的友情,這在現實中也是“我們現實的朋友也不會永遠陪伴我們,有些朋友總會失去。”


“相信在每一段服務關係中無論是我們的客戶還是服務人員,都可以獲得一段不同的人生體驗。”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熊 的朋友正在和客戶聊天

從事陪聊,也有一定的職業底線。這個相對曖昧的詞語和私密靠得很近,熊 很清楚這份職業的底線,遵從行業規範不逾矩,“注意和客戶之間保持距離,不透露隱私以及保護用戶隱私,服務結束後會及時刪除記錄,做好我們應該做的。”


在做“陪聊”的過程中,熊 會不斷接觸來自天南海北的負面情緒,這也會對自己的狀態造成影響,他坦言,如果發現自己狀態不好,就會停止工作,做一些舒緩壓力的事情。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圖源unsplash

什麼時候需要這種關係?


花錢租一個人,但從不見面,只在線上聯繫,這種微妙的新型人際關係是因為什麼而闖入當代人的生活,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迫切地需要這種“短租網友”?


“找個人監督小孩上網課”


各大公司陸續開始復工,告別帶娃生活的爸媽們陸續返工,但家裡的小孩卻還沒回校,上起了網課。沒爸媽,沒老師,壓制熊孩子的最後一層封印也沒了,只好花錢找個人線上監督他們上課寫作業,順帶輔導一下了。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 圖源網絡


“花錢買樹洞”

作為廣漂一份子的 @Mark 年前辭掉了工作,特殊時期又怎麼都找不回工作,心中憂愁,“騙”著父母從老家回了廣州後,一直偽裝這自己在上班的樣子,“父母也一把年紀了,不想讓他們擔心”,於是陪聊服務成了Mark的“樹洞”,“彼此都不認識,可以沒有顧慮地宣洩自己的情緒。”


因為都是NBA球迷,他還和其中一位陪聊對象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Mark和陪聊對象在聊天


“為了各取所需”


出於好奇,給朋友下單陪聊服務的也不少。up主@TWORED_ 就有被好友下單體驗陪聊服務的經歷,她說陪聊服務持續了半小時,結束後她還把這個經歷製成視頻分享出來。


“感覺有點尷尬,對我這種有點社恐的人來說開心不起來,因為對方是陌生人不知道要聊什麼。”RED 回想起和陪聊對象聊天時這樣說到。


RED坦言,這類服務更多的侷限在買家與賣家的關係,想發展成更深一層關係得靠雙方主動,“被服務者可能會因為感情受挫或者心情不好,想要尋求安慰陪聊緩解寂寞,服務者提供時間和精力,個人感覺這錢好像賺的有點輕鬆。”


“純粹為了上分” 有超過20次遊戲陪練購買史的女玩家 @向日葵想上分 認為,自己購買的目的很直接,“就是為了上分”,除此以外,還想體驗和除朋友以外的人打遊戲的感覺,“朋友我也找,陪練我也找”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向日葵想上分 花了不少錢購買陪練上, 和遊戲代練相比,遊戲陪玩會讓玩家的代入感更強,有種“確實是我打”的感覺。因此,在向日葵看來,“實力強、脾氣好和男友力”是衡量一個陪練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但是“跟陪玩之間也只能是客戶和服務提供者的關係,想做我朋友標準還挺高的。”


這會是一種新的人際關係嗎?


當“在外吃喝玩樂”變成“在家吃喝玩樂”,一股“宅經濟”的熱潮也由此崛起。


大家在獲得與家人前所未有的親密關係後,也獲得了與日俱增的摩擦,因為這樣那樣的不便,需要找個人“陪”在自己或朋友身邊,陪練陪聊服務成了這些人的避風港。


不可否認,這類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幫助一些朋友緩解壓力,釋放情緒,解決麻煩,帶來成就感,就像 熊 所說的,“怕會讓自己親密的人擔心,而且身邊有太多的環境因素會影響訴說者和傾聽者的心情,所以才會到網絡上向陌生人訴說心事。”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某陪玩APP上的語言直播


不過,從另一面思考,這項服務的出現是否也意味著當代人越來越孤獨,越來越不懂傾訴了? 大家在冥冥之中都成了“賽博囚徒”(指在日常生活中被電子設備支配從而使得線上的虛擬現實程度超過了線下),沒有了網絡和手機這些通訊元素,線下就無法與身邊的人面對面交流和溝通。網絡和手機似乎會讓人被孤獨包圍,更加地缺乏陪伴感。

怎麼把「孤獨感」做成生意?我和10天掙了2萬還上熱搜的他聊了聊

#圖源unsplash

網絡柔軟得無孔不入,靠著看不見的無線信號,我們可以隨意地將陌生人拉入自己的私人領域,分享快樂,共享孤獨。


陪聊陪練與“老闆”之間線上狂歡,線下孤獨的短租網友關係,複雜且微妙。介乎朋友與陌生人的網友,加上略帶溫度又隨時可中止的僱傭關係,未來是否會成為一種被公眾廣泛認可的新人際關係,值得期待。

CITYZINE × 熊
/

CITYZINE:在陪聊的過程,你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享受嗎?還是說只是工作?

:我主要負責的是樹洞,大部分時間是在傾聽他人的負面情緒,很多時候客戶其實不需要我們說什麼,只是讓我們耐心的聽他們講。能作為一個樹洞,能讓他們的負面情緒有所舒緩,能夠幫助到他們,哪怕只有一點點對我來說也是開心的事。


CITYZINE:聽多了後會不會有“又是這些雞毛蒜皮的事,聽膩了”之類的想法?

:不會。我們和客戶首先是建立朋友關係,朋友的事都應該認真傾聽,真誠回饋啊~


CITYZINE:“陪聊服務”會讓人產生誤會嗎?

聊天內容是由雙方共同決定的,我們在服務過程中有自己的道德操守和標準。如果服務過程中出現客戶不合理要求,我們不會繼續,會立刻停止服務並退款。


CITYZINE:被媒體報道後有什麼變化嗎?購買的客戶有變多嗎?

:客戶數量其實變化不大,反而應聘業務員的人數直線上升


CITYZINE:需要聲音很好聽,才能做這個工作嗎?

:這個不一定的,不過我們也有聲音很好聽的業務員。


參考資料:比心陪練,比心陪練2019行業白皮書,2020.3.5
周文君,職業陪玩:宅經濟的下一個風口,互聯網前沿,2020.2.19
陳彬,遊戲陪玩:掙錢時,窺見當代年輕人的“十一種孤獨”,虎嗅,2019.12.2


實習生 阿C

更多信息及雜誌購買請關注城市畫報官方微信號:城市畫報(微信號:cityz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