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楊永弼 《嚴防》系列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孫志超 《錦州抗疫之鄉村篇》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孫志超 《抗擊疫情之換裝》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張巖 《抗疫建設者》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翟立軍 《戰疫情—保供電》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劉謙 《築牢疫情防線》 之一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劉謙 《築牢疫情防線》 之二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劉藝青 《社區衛士》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馬韶偉 《白衣戰士》

庚子新春以來,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勠力同心,全面迎戰新冠肺炎疫情。為弘揚戰“疫”英雄精神,鼓舞士氣,增強人民信心,錦州市美術家協會組織全市美術工作者共創作作品300餘幅,網絡展出14期,受到了多方關注與好評,以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品取材於戰“疫”日常生活 與大眾產生廣泛共鳴

抗疫作品凝聚力量,鼓舞士氣,安定民心,記錄歷史是其宗旨和使命。作品能否產生廣泛共鳴是發揮美術功能的核心要素。

綜觀錦州美術工作者的創作,貼近生活,表現戰“疫”中的平凡英雄和工作場景是其突出特點,繪畫形式、表現方法豐富多樣,國畫、油畫、水彩、速寫等各具特色。正是因為生動反映了普通大眾戰“疫”生活的日常狀態,讓觀者產生共情,進而化為有力的戰“疫”行動。

錦州市美協主席楊永弼創作了表現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系列作品。他談起自己的創作時說:“在這場全國同心的共同戰‘疫’中,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各條戰線的工作者成為最美中國人。我為之感動和鼓舞,作為畫家要用畫筆記錄時代,謳歌英雄。在疫情發生的近兩個月時間裡,我創作了《出征逆行》《護士日記》《守護》《嚴防》《支援》《治癒回家》《同心》《慰問》等30餘幅作品,記錄了奔赴疫區的出征逆行者,戰鬥在一線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醫務人員,在不同戰線上共同抗疫的廣大志願者和為打贏這場戰‘疫’聽從部署,嚴格落實防控要求的普通群眾,體現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

《錦州抗疫之鄉村篇》刻畫了錦州農村在利用廣播和標語等手段宣傳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和要求的場面,《社區衛士》刻畫了防疫工作人員在小區門口不分晝夜對進出小區的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和排查登記的嚴格檢查場景。全國千千萬萬這樣的哨所組成了堅實的防護網,有效地阻斷了疫情擴散。

這些反映特殊時期百姓真實生活的作品,讓觀者感到親切,產生廣泛心靈共鳴,也使抗疫美術創作避免口號化。

戰“疫”創作的情感表達 注重立意創新

在錦州市廣大美術工作者積極投身戰“疫”創作,推出系列網絡展覽凝聚民心的作品中,不乏富有思考和新意的藝術創作。如表現雷神山建設的中國速度、逆行馳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鄉村防疫、社區防疫、公交恢復開通後第一天等水彩作品,立意新穎、角度創新。作者孫志超是遼寧省美協理事、錦州市美協秘書長、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客座教授。他始終堅持戰“疫”創作遵循立意、角度、技術的創新,使情感表達更為真切鮮明。

孫志超的作品《抗擊疫情之一封家書》是從陳丹青的“書法畫”中汲取的靈感,“當時在新聞中我看到小朋友寫的信,表達他對馳援武漢的護士媽媽的思念和擔心。為此,我特別感動,想用畫作表現這個情節,於是決定將書信畫出來,其中信中的文字,我是模仿孩子的筆跡。”

在創作過程中,孫志超會用特定的意象來反映作品主題,比如《抗擊疫情公交開通之到站》,描繪了公交恢復通車第一天乘客到站下車的場景,“公交恢復通車是疫情形勢轉好的信號,而‘到站’也寓意我們將迎來抗疫的勝利。”孫志超認為,戰“疫”作品大量呈現時,畫家更應冷靜思考,注重將內心情感與立意創新相結合,在描繪戰“疫”故事時,力求畫出具有個人風格的精良作品。

錦州美術家“畫”說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