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入境,就是仇富”,求助不该趾高气昂!

今天有个帖子火了,一位英国留学生的母亲在网络上发帖怒怼网友,作者很理解这位母亲焦躁的心里,但总觉得不是滋味。

这位母亲说“孩子回国有错吗?你们就是仇富!自己没钱让孩子出国,就天天找借口骂留学生”。

“拒绝入境,就是仇富”,求助不该趾高气昂!


从帖子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母亲很无助且已有些抓狂的倾向,网络上很多针对这个帖子上纲上线的激烈争辩,要我说争辩可以还是要理智一些,上纲上线就完全不必了,仇富思想在个别人心里不可否认一定是存在的,但那都是极个别的人,并不能代表所有人,就像回国的人一样,他们其中有跑步姐和要矿泉水的女士,两位就是拉低印象的反面例子。

“拒绝入境,就是仇富”,求助不该趾高气昂!


回国了,隔离了,她们还在想着优待,还在无所顾忌,完全把自己隔离的事实给忘到九霄云外,但绝大多数归国的人定然不是这样,更多的人是规规矩矩听话的,深圳入境的留学生瑶瑶正是如此,她可以3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摘口罩,想要回国,又不敢给国家添乱,他们希望回国,因为这里是他的归属,看到大V清华大学吴大辉说到,“一群刚入大学校门的孩子不投奔父母能投奔谁?”。

“拒绝入境,就是仇富”,求助不该趾高气昂!


此时此刻他们要回来,我们是可以也应当理解的,毕竟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孩子有难了,回到母亲身边一定是没有错的,这是国家、是母亲给在外游子的底气,一位回国的网友跟我讲过,他说确实是在外很焦虑,当下飞机那一刻就感觉无比的心安,这是祖国的魅力,也是一位母亲给孩子最大的安慰,有妈在,绝不会让孩子无依无靠。

孩子要回国一定没有错,民众也绝不是仇富才质疑!

说实话我很理解这位母亲的心里感受,但仍然要帮她纠正一下,没有人因为仇富才质疑要不要留学生回国,即便有那也是极个别,代表不了群体民众的意愿,绝大多数人是希望在外的游子安安全全的回到祖国。

“拒绝入境,就是仇富”,求助不该趾高气昂!


“自己没钱让孩子出国,找借口骂留学生”,这样的言论更得改一改了,没有人去刻意的谩骂留学生,如果有个别的人还存在这一行为,我希望他看到此文后改正一下,留学生从来不是忘恩负义之徒,相反他们其中不少人为国家的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留学生就没有今天的进步。

《我的法兰西岁月》这部电视剧里讲诉了几位老前辈,条件艰苦依然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最后才有了今天的中国,钱学森也是一位留学生,他成了导弹和航空之父。

就连当下人们无比尊崇的钟南山院士其实也有过留学经历,1979年到1981年去往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

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一个进步的社会,出国留学就是我们正在进步的缩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靠闭门造车能登峰造极的,只有相互学习才能让成绩更好,进步更快,所以一个具备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没有理由讨厌留学生,更不会恶意去骂留学生。

网友为什么质疑留学生回国问题?

其实质疑是因为害怕,目前政策上还没有完全明确,不少地区入境的人可以选择进入小区居家隔离,如杭州那位不满16岁的留学归来女孩,父亲表示已经打过招呼可以居家隔离,尽管符合规定,小区居民依然是害怕的。

目前连日来的增长病例,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境外输入,甚至出现了关联病例,大家心里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停工停产接近两个月努力的成果不能因此而功亏一篑,这是最大的担忧问题。

拿深圳来说,因为深圳湾的开放,多地出台通知预定学生开学时间,但是深圳依然没有任何官方通知,百姓抵触应当理解,如果因为开放而导致本土无法正常有序运转,恐怕只有圣人才会如此大度吧!

“拒绝入境,就是仇富”,求助不该趾高气昂!


作者看法

这位母亲的帖子可以说是求助,动机可以理解,但是把百姓质疑当作是仇富心理,在我看来多少有些趾高气昂,这不该是求助的态度,大有你们穷人就是仇富才拒绝留学生入境的想法在其中,我认为误解了大家的担心。

小结

留学生一样是祖国的花朵,没有人会抛弃,当前国家依然是开放的,我们承担了这样的担当,部分人质疑留学生该不该入境也算不得仇富,只是害怕情况恶化而已,绝无仇富心理,如果偏执的这么认为,定然是有趾高气昂的态度在其中。

希望所有的游子都能安全有序地回到祖国,也希望能再保守一些,集中隔离或许才能更好地杜绝扩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