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提到仇富这个概念,现代人应该会觉得一点儿都不陌生,其实这个词的逐渐兴起也源于如今差距越来越大的贫富悬殊,不少生活水平偏低的人对生活水平高的人在羡慕嫉妒的基础上会渐渐地发展为恨,也就是所谓的仇富。的确如此,在科技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穷人和富人的生活真的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同样的20块钱对不同阶层的人而言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大不相同,虽说这种心理有些偏消极,但总的来说,这也的确是社会民众一种情绪的反映。

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事实上,其实古代也是有着很明显的贫富差距的,无论是什么时候,实现完全平等的可能性总归是很小的,因此变得有钱成为了大众的普遍追求。虽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但那也是必须得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但如果告诉你,一个人一生都过得顺风顺水,大富大贵,但这个人在别人看来却是个大悲剧,你会相信吗?恐怕不少小伙伴们肯定会觉得很诧异,有钱还悲剧,那这样的悲剧让我来承担好了,别急,今天就不妨来说说这样一个悲剧的人物,她被认为是红楼梦的可怜之人,她就是李纨。

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提到李纨,自然不可避免地就要提到曹雪芹的《红楼梦》了,说实话,《红楼梦》能够成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并且是代表着最高艺术成就的一部著作,定然是有着它的不凡之处的。且不谈这部书是曹雪芹花费了十年时间创作出的心血,就书中所描绘的庞大的贾府的生活场景也足以让后人去研究许久了。看完《红楼梦》的读者在看完全书后可能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又或许是贾府的整个衰落的结局,再不然就是王熙凤的泼辣性子等,总而言之,必然是有着鲜明特征的。

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相对来说,有些小人物就很容易被读者所忽略,倒不是说是因为这些人物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很低,而是说她们的性格特征没有什么能够突出得让人立刻就记住的点,就拿李纨为例,看完全书恐怕不少读者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将这样一个毫无特色的人物放到金陵十二钗之中,就连晴雯和袭人这样的丫鬟的人物形象都要比李纨这个主子的形象要鲜明得多。再者就是,李纨算是《红楼梦》里众多女性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个,无论如何,最后她的儿子贾兰成功地考取了功名,完成了光复贾家的重任,身为母亲的李纨自是不必担心之后的生计问题,总好过黛玉魂归离恨天,晴雯抱病夭亡这样的结局吧,但偏偏这样的一个人还要说她最后也是个悲剧,这真的令人费解。

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说起李纨,她的出身也算是不错,父亲的官职是国子监祭酒,所以她自小并没有吃过什么苦,但不如意的是,她的父亲是个极为刻板的人,严格地恪守封建准则,认定"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哪怕家里的物质条件可以,他也不允许李纨去学习什么诗词歌赋之类,只让她学习《女四书》之类教导传统封建闺范的书,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让李纨成为一个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女子,将来嫁了人也能成为封建家族的合格的掌权人。

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后来李纨顺利地嫁入了贾府,这个也不难理解,毕竟门当户对,她又是个符合封建家乡要求的大家闺秀,这门婚姻也算是合理。成婚后的日子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平淡的,但不管怎样,就李纨成长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她的幻想与激情早已被磨灭了,所以,嫁人生子于她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想要不想要之说,她只知道,这是她应该做的。后来,贾珠去世让李纨陷入了一种绝望,虽说对这个丈夫,李纨不见得会有多深的爱情,但在她心目中,丈夫为天,她在贾府的全部依靠就是贾珠,现如今贾珠离世,自己以后在贾府的地位与处境可想而知。

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不过唯一值得慰藉的是,自己还有个儿子贾兰,正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李纨知道从今往后自己整个的人生就只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了,所以她竭尽全力地抚育教导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成才。但这样的李纨又何尝不是可悲的呢?明明才三十岁左右,就已经要像个老婆婆一样,强迫自己打消对未来的种种幻想,放到现代恐怕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或许李纨是有过抗争的吧,她提议并且全力办成海棠诗社,她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宝玉、黛玉、宝钗等人有个聚会的场所吗?不见得如此,成立诗社对李纨而言其实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她能够在诗社和众多有着鲜活生命力的女子谈词论赋,她能够通过和她们的相处给自己的生命注入一丝活力,而不再像之前的生活一样死寂沉沉,毫无色彩可言。从书中其实可以看出,李纨她对诗词才学是有着向往的,只是因为她父亲的封建观念让她自小和学习这些东西无缘,而如今成立了诗社,既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些,又能学习到诗词才学,不得不说是一举两得。

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但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她的微弱的努力注定是无用的。因为贾府的穷奢极欲,这个原本根深蒂固的大家族终于迎来了它的衰落,贾宝玉的不成才更是让李纨意识到,贾府的全部希望都落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所以,她只能更加认真地教导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到了这个时候,李纨自己个人的希望与幻想就不得不服从于整个家族的利益,而自己也彻底沦为了一个牺牲品。纵使儿子贾兰已经考取功名,她的好日子按道理来说是到了,但她的人生希望已然破灭了,她知道自己的这一生都是可悲的,因为她从未活出过自己,到最后只能是"枉与他人作笑谈"。

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所以,总的来说,哪怕一生都过得荣华富贵,但若不是为了自己而活,那这一生也是毫无意义的。人不妨学做一只荆棘鸟,纵然生命并不长久,但至少唱出了自己的绚烂。你觉得呢?

明明一生荣华富贵,可偏偏说她是个可怜之人,难道这是“仇富”?

本文由“蹲马步聊历史”原创,谢谢读者的厚爱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