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普京的俄羅斯一文不值?如果失去普京俄羅斯將何去何從?

靜夜史


俄羅斯之偉大,是曾經擁有了普希金、門捷列夫等燦若群星的世界級文學、科學巨匠。而不是現在擁有普京,梅德韋傑夫這倆個政治二人轉演員。

沒有了普京的俄羅斯可能會走上一條較為睦鄰、務實的道路,若俄羅斯人能專注於和平發展而不是大國野心的話,那他們在科學、文化、音樂上的表現,將再次贏得世界的尊重。


中峰明本


這要怎樣反人類的思想才說得出這樣的話?普京是俄羅斯的上帝嗎?這句話是不是全俄羅斯的人民都要做普京的臣民或奴隸活著才有意義?

俄羅斯很難走進現代文明的關鍵因素,就是它深厚的專制傳統,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從形式上已建成了民主制度,但專制政治的文化慣性,讓俄羅斯又回到了過去。


每一個專制的社會,總是鼓動人們向集權者效忠,全國用一個腦袋思考,用一張嘴巴說話。這樣說話的人,就是希望這樣的表白能獲得一種獎賞,最終成為統治階級的一員。但是,這樣的社會是以犧牲許多人類寶貴的價值而獲得的,比如正直、比如誠實……

對專制者的吹捧一定是長期宣傳的結果,普京成了俄羅斯的英雄、國家的拯救者,彷彿沒了普京,俄羅斯馬上崩潰,果真如此麼?在一個公道正義的社會里,這樣的思想會存在嗎?一個吹捧專制者的社會,必然是政治腐敗,社會失德,經濟停滯的社會,俄羅斯今天的困境,就是這些惡果的總爆發。假如沒有普京的俄羅斯毫無意義,那麼也說明了普京對俄羅斯也毫無意義!


在人類這個物種中,統治者和普通人的智力和體能在概率上毫無差別,只有低等的生物,像蜜蜂、螞蟻才進化出了和其它同類在生理機能上不同的蜂王或蟻后,也就是一生下來除了做國王或總統,什麼也不會幹的。普京先生是如此怪異的存在嗎?他不也做過柔道四段,克格勃的優秀情報員的嗎?

歷史總是有意無地誇大了某些政治人物的作用,因為記錄領導人物,是歷史得以簡約和精煉呈現的可能,所以歷史中總是一些政治人物在唱主角,但並不就意味著政治人物就真的作出了那麼大那麼多的豐功偉績,人類的一切成就都有被湮滅在歷歷史黑暗中的人物的參與,這從邏輯上不可反駁,民主政治是對這種人類這樣一種錯誤的、但卻是悠久的認識的一種消毒和袪魅,但這種工作到今天都還遠未完成。這就是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當面臨某些挫折或困境時,還在幻想只要有一個卓越的領導人,就可能解決國家的一切困難。


我不能假設沒有普京的俄羅斯會變成什麼樣,只能大概率地說,如果沒有普京,俄羅斯一億四千萬人口中還能找出一個張京李京,同樣做得了俄羅斯的總統。或者更好,或者更壞,俄羅斯依然有人類賦予國家所該具有的一切價值!


皓月千山


沒有普京的俄羅斯就一文不值,跟沒有薩達姆的伊拉克一文不值是同一個論調,這種論調非常搞笑。


強大的前蘇聯時期沒有普京,那個時候的俄羅斯一文不值嗎?恰恰相反,那個時候俄羅斯在軍事力量方面強大到讓世界恐懼的地步,可以跟美國平起平坐,現在有了普京之後的俄羅斯是什麼情況?無論經濟,軍事力量還是國際影響力,都被美國狠狠的甩10條街。


其實這種論調只是普京一些鐵桿粉絲一廂情願的想法,在俄羅斯國內很少有人會覺得沒有普京,俄羅斯就會怎麼樣,反而在東方大國有很多人認為沒有普京的俄羅斯的確一文不值,這很奇怪。


普京從2000年開始執政俄羅斯,那時候的俄羅斯面臨著很嚴重的內部問題,例如車臣分裂主義和恐怖主義,寡頭政治,地方勢力過於強大等等,這些嚴重的問題都強硬的普京一一解決,把一個搖搖欲墜的俄羅斯重新拉回了正軌,可以說是普京拯救了俄羅斯。

當俄羅斯重回正軌之後,普京的執政水平就慢慢的受到了質疑,普京執政到現在差不多快到20年了,俄羅斯的經濟都沒有出現明顯的好轉,這是普京最讓人詬病的地方。2008年,俄羅斯的GDP總額為1.66億美元,2018年,俄羅斯的GDP還是1.66億美元,整整10年,俄羅斯的經濟都沒有發展,俄羅斯對石油的依賴度很高,出口世界最多的也就是石油和軍火這兩樣東西,除此之外很難在市面上看到俄羅斯生產的商品。

由於經濟發展不起來,普京囊中羞澀,俄羅斯在軍事上也沒有過多的資金投入,2018年,俄羅斯的軍費只有425億美元,而老對手美國的軍費是7000億美元,美國的第一款隱身戰機F-22的服役時間是2005年,俄羅斯的su-57到現在還沒有量產,幾天前的俄羅斯航展上,su-57被媒體拍到了機腹的“兩段式彈艙”明顯不能貼合,從圖片中可以清晰看到裂縫很大,su-57連彈艙蓋都合不攏,難怪連俄羅斯自己都不願意裝備。在海軍方面,支撐門面的還是那艘老掉牙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可以說普京執政接近20年的時間裡,除了結束90年代政治和經濟的大動盪之外,並沒有給俄羅斯帶來多大的變化。


這幾年來,普京的支持率一直都在不斷的下滑,其根源還是因為經濟的問題,不久前俄羅斯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活動,示威的人群高喊反對普京的口號,普京還是一如既往的採取鐵腕手段進行壓制,對於普京來說,他的任期也快要結束了,現在最重要的是讓俄羅斯能夠保持穩定的情況下交接給他的繼任者。

普京下臺後,下一任的俄羅斯總統應該就是梅德韋傑夫了,他能跟普京搭檔這麼多年,行事作風跟普京都是一個模樣,他上臺後,俄羅斯的情況很難出現好轉,跟歐美國家硬碰硬的情況還是會繼續出現,如果繼任者不是梅德韋傑夫,而是一個相對開放溫和的領導人並且能實行溫和的外交政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發展經濟上面,那麼俄羅斯會越來越好。


晴空視界


沒有普京的俄羅斯不會像現在這樣擁有世界大國的地位和影響力,我們都知道普京總統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指揮俄軍突襲車臣,控制了車臣三分之二的領土,基本上穩定了局勢,這比葉利欽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指揮俄軍的糟糕表現要卓有成效的多。從此俄羅斯在普京的帶領下努力恢復往日的雄風,儘管到現在也沒有實現,可是俄羅斯仍然撐得起世界大國的地位。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下。



俄羅斯位於東半球,橫跨歐亞大陸,西面和歐洲本土相連,北面連接北冰洋,毗鄰美國阿拉斯加,東面是太平洋,南面和亞洲本土相接。這樣一個國家註定是不平凡的國家,而俄羅斯歷史上從沙皇俄國開始就謀求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到了近代,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和美帝國兩個超級大國進行全球爭霸,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後,美帝國這個超級大國也成為了孤家寡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事遺產,包括強大的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力量,俄羅斯則在葉利欽的帶領下投入西方的懷抱,而美帝國和西歐國家並不真正的接受俄羅斯,因為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聯邦領土仍然太大了,尤其是令美國和西歐國家畏懼的核力量,因此美國和西歐國家(後來組建的歐盟)在經濟上打壓俄羅斯,軍事上,通過北約東擴不斷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縱觀葉利欽總統的一生,不是被西方坑就是被西方騙,尤其是在1994年時,葉利欽領導下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遭受巨大的損失,而車臣雖然還是俄羅斯聯邦的一員,但是也享受了事實上的獨立。而葉利欽被俄羅斯民眾稱為“懦夫總統”,可見葉利欽當政時有多麼糟糕。



普京在20世紀末成為俄羅斯總統以來,帶領俄羅斯強勢復興,尤其是在任職總統前指揮的第二次車臣戰爭中,取得的初步勝利,佔領車臣三分之二的領地,取得了對車臣的控制權,這一戰也讓普京嶄露頭角,贏得了民眾的極大支持,畢竟俄羅斯尚武精神濃重,對政治強硬的領導人青睞有加。還有2008年的俄格戰爭也充分展現了普京的強硬和智慧。



美國和歐盟北約為了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而進行東擴,吸收了前蘇聯勢力範圍的加盟國和衛星國進入北約對抗俄羅斯,直到北約東擴逼到俄羅斯家門口烏克蘭,極大的威脅了俄羅斯的地緣安全,普京雷厲風行和強硬地進行了戰略反擊,直接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主要原因在於克里米亞半島有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失去了克里米亞,也就失去了黑海艦隊,俄羅斯勢力將徹底退出地中海,從地緣上看俄羅斯將被徹底困在本土,地緣形勢急劇惡化,到那時候俄羅斯何談成為世界大國呢!普京這次漂亮的反擊既維護了俄國的戰略利益,更是對美國和歐盟北約的警告,因此這次行動最能夠體現普京的智慧和能力以及魄力。





最後,不得不說最近二十年,俄羅斯在普京的帶領下逐漸復興,走向強大,若當初沒有普京力勉狂瀾,俄羅斯可能會進一步分裂,但是普京畢竟總有離開的那一天,俄羅斯將何去何從,我相信俄羅斯依然會沿著普京的路線走下去,因為普京一直在俄羅斯民眾心中。


向生分析



普京對於俄羅斯的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蘇聯解體之後的一段時間,如果沒有普京,俄羅斯可能迎來再次分解,從而徹底沉淪。但是如今俄羅斯已經穩定,即使沒有普京,也絲毫不影響俄羅斯的國力,甚至沒有普京的俄羅斯會發展的更好。


1991年,超級大國蘇聯轟然倒塌,戈爾巴喬夫宣佈解體,蘇聯的解體從70年代中期就已經開始了,為了與美國抗衡,蘇聯大力發展軍工產業,到了80年代,軍用物資佔製造業的80%,軍費開支佔GDP28%,而現在軍費開支比例最高的沙特也只有11%。

另一方面,蘇聯農業增速從60年代的4.3%降低到1.4%,工業增速從8.4%降低到3.5%,蘇聯的經濟全面衰退,加上盧布貶值,民眾購買力大幅度下降,生活必需品極度匱乏,麵包、肉、蔬菜櫃檯前排著一望無際的長隊。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擔任俄羅斯總統,實行“休克療法”,但是“休克療法”不僅沒能挽救俄羅斯日益下降的經濟,反而加快了俄羅斯的沒落,俄羅斯GDP幾乎減少了一半,原本想要與美國並駕齊驅的俄羅斯,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10%,葉利欽只好引咎辭職,在1999年的最後一天把權力交給普京。

普京接手的也是爛攤子,但是通過強硬的手段宏觀調控經濟,將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收歸國有,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植力度,俄羅斯經濟迎來轉折點,開始了連續7年的增長,俄羅斯GDP提高了70%,貧窮人口減少一半,平均月薪從80美元提高到640美元。



普京的上臺對俄羅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普京穩定了局面,內部經濟困難,外部有歐美國家施壓,俄羅斯很可能再次解體。

俄羅斯的局勢已經穩定,普京的作用已經大幅度減弱,相反,由於普京手腕強硬,容易引起美國和歐美國家的針對,不利於俄羅斯的發展。


2014年烏克蘭爆發內戰,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半島,美國把俄羅斯從G8中踢出去,並開始全面經濟制裁,俄羅斯經濟從2015年開始出現負增長,2017年才開始重新增長,雖然只有短短兩年,但是卻打斷了俄羅斯的發展進程。

普京咄咄逼人,引起幾乎所有周邊國家的警惕,尤其是波蘭,不斷要求美國增兵,以免遭到俄羅斯入侵,如果換一個總統,對外表現的更加善意,有利於緩解俄羅斯被孤立和圍堵的局面。

如今俄羅斯已經不再離不開普京,只要能夠穩定俄羅斯的經濟水平,換個總統,換一種發展方向也未嘗不可,只是俄羅斯人習慣了普京,擔心普京下臺後經濟重新崩潰,因此普京才能夠連選連任,俄羅斯人害怕再次迎來蘇聯式的解體。


視野新觀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地球離開誰會不轉嗎?再者,“沒有普京的俄羅斯一文不值”這句話實際上是對全體俄羅斯人的否定和侮辱。想想看,是不是這樣?如果有人當著你的面說“沒有誰誰誰,你一文不值”的話,你的心裡將會是什麼感受?所以說,不要無限的誇大普京的作用。沒人否定普京對俄羅斯的貢獻,因為他是俄羅斯的領導人,他做出什麼樣的貢獻都是應該的。否則,他就是俄羅斯的罪人。

現在有一種現象,一旦說起俄羅斯,總有人會提到“沒有普京的俄羅斯一文不值”這句話。姑且不論這句話的語法錯誤,單就這個“結論”的形成過程,就明顯的不符合“邏輯”。很多評論在闡述“沒有普京的俄羅斯一文不值”這個結論時,所用的佐證基本上都是將葉利欽時代和普京時代相比較得出的。其實,這種比較只能證明普京時代比葉利欽時代強 ,卻並不能得出“沒有普京的俄羅斯一文不值”這個結論。這顯然是邏輯錯誤!因為這個“結論”並沒有同一平臺的參照物。舉個反問的例證,那就是“如果葉利欽將權力沒有交給普京,而是交給了張三的話,那誰又能證明張三不會做得比普京更好呢?”我相信沒有任何可以證明。因為,歷史從來就沒有假設。


評價一個領導人對國家的作用,不能看表面現象,也不能靠想象去杜撰未來。再者,評價一個領導人對國家的貢獻,既要面對現實,也要分析未來。既要分析經濟的,也要分析政治方面,軍事方面,以及社會和民生方面。毫無疑問,在當下世界上的領導人中,從個人氣質,到個人性格,再到智慧和果斷方面,普京顯然是出類拔萃的。在俄羅斯的轉折時期,普京確實為他的國家做出了貢獻。當然,完全可以說普京的出現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但是,同樣不可質疑的是,是葉利欽選擇了普京,那假如葉利欽選擇了張三的話,誰也無法證明張三會比普京乾的差。

我們來看看普京在總統任上到底為俄羅斯人民做了哪些貢獻,致使出現了“沒有普京的俄羅斯一文不值”這樣高的評價?還是先從軍事說起吧!因為俄羅斯人民崇尚戰鬥民族精神。應該說,在這個問題上,普京確實讓俄羅斯人揚眉吐氣了!比如揍了格魯吉亞,“要回”了克里米亞,分離了頓巴斯。但是,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俄羅斯人民揚眉吐氣了!但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人民呢?這是否是將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呢?在當今社會,這樣的理念和行為方式到底還有市場嗎?



我們再來看看俄羅斯的戰鬥民族精神得到弘揚後,俄羅斯得到了什麼?俄羅斯得到了西方國家的制裁,俄羅斯得到了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仇恨。普京曾有個“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不一樣的俄羅斯”的諾言,請問實現了嗎?俄羅斯是個資源型經濟的國家。普京在第一個任期時就發誓要將俄羅斯建成一個經濟結構合理的現代化國家。可是,時至今日,俄羅斯對石油天然氣的依賴更甚了!不僅經濟結構依然單一,即便是金融結構也是千瘡百孔。2008年時俄羅斯的GDP是1.66萬億美元。可2018年俄羅斯的GDP又回落到了1.66萬億美元。也許有人會說那都是西方國家的制裁所致。可是,如果它不去侵犯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利益的話,又怎麼會被制裁呢?又有人可能會說“西方國家亡俄羅斯之心不死,如果不收拾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話,西方國家肯定就會打到莫斯科了!”會嗎?這顯然只是“設定”的理由而已!試想,誰又敢去碰擁有7000多枚核武器的俄羅斯呢?誰活膩了?所以說,這個理由不能令人信服。

我們再談談民生和社會問題。俄羅斯2008年的人均GDP是1.16萬美元,到2018年時,人均GDP是1.13萬美元。可想而知,民生和福利是不可能提高的。事實也證明民生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去年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期間,當俄羅斯民眾的視線都盯在球場上時,俄羅斯政府和杜馬(議會)迅速通過了“延遲退休年齡方案”,意在以這種方式減輕養老金短缺的壓力。並且想趁機通過,趁機矇混過關。然而,如意算盤沒打成,結果導致了俄羅斯民眾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普京的威望也從此大跌。再者,普京曾大力整治過經濟寡頭,但是,老的寡頭尚未清理完時,卻又出現了新的寡頭。導致俄羅斯腐敗嚴重,俄羅斯民眾為此怨聲載道。


在政治問題上,那就更加令人不敢恭維了!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創造了“二人轉”,使普京得以在近二十年來將俄羅斯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但是,普京的做法卻在不知不覺中毀了蘇聯解體換來的“民*主”制度。現在的俄羅斯表面上似乎風平浪靜,然實則是“暗流湧動”。也使俄羅斯的未來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對於沒有普京的俄羅斯,未來將何去何從的問題。我認為有三種可能出現的情況。一,在普京任期屆滿前,如果普京還能左右俄羅斯局勢的話,梅德韋傑夫將會上位。畢竟,在普京控制俄羅斯的二十年中,梅德韋傑夫也可以說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像普京保全了葉利欽家族企業一樣,梅德韋傑夫肯定也會保全普京。而俄羅斯的內外政策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二,後普京時代,普京逐漸失去對俄羅斯局勢的絕對控制力,那麼接班人很可能會從統一俄羅斯黨內部競爭產生。那樣的話,俄羅斯政局將會出現不可測性。三,在卸任前,普京已經完全失去了對俄羅斯政局的控制,那樣的話,只好以俄羅斯現行憲法進行海選了!果真如此的話,反對派將獲勝。而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如果那時還在的話,此人很可能會當選總統。而俄羅斯也將走上一條既不同於葉利欽,也不同於普京的新路。


人生觸底反彈


沒有普京的俄羅斯一文不值,這只是某些普京支持者一廂情願的想法,地球缺了誰都得照樣轉,俄羅斯缺了任何人也依然要存在。對於俄羅斯民眾而言,無論他們的總統是誰,最重要的是他們自己得生活得好,而如果俄羅斯沒有普京,俄羅斯民眾未必會因此過得更糟糕,他們甚至有可能過得更好,所以沒有普京的俄羅斯可能更有價值。
(普京)

普京從2000年開始擔任俄羅斯總統職位,儘管期間他有四年時間是擔任俄羅斯總理職位,但其實普京在近20年一直是俄羅斯的實際統治者。由於普京一直領導著俄羅斯,並且他還是一位非常強硬的政治家,所以有些人會覺得普京對於俄羅斯而言非常重要。從目前俄羅斯政壇的權力結構來看,普京對於俄羅斯確實是比較重要,至少他在俄羅斯國內擁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如果俄羅斯突然沒有普京,那俄羅斯的政壇可能會出現一陣很大的波動,要是梅德韋傑夫能夠順利掌控住局勢且好說,而如果他不能掌控俄羅斯政壇,那這個國家的局勢可能會十分複雜。

當然,普京對俄羅斯很重要,這並不代表俄羅斯離不開普京,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實普京並沒有給俄羅斯帶去太多有價值的東西。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之後對俄羅斯做出的最大貢獻或許就是結束了該國90年代的政治和經濟大動盪,不過普京穩定俄羅斯局勢的方式卻是依賴於自己強硬的政治手腕,把對自己不滿意的人都壓制下去,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政治局勢自然會比葉利欽時代更加穩定。在經濟上,普京不過是用自己看著順眼的資本寡頭替換了之前的資本寡頭,普京上臺的最初十來年時間又剛好遇上國際油價大漲,因此普京在執政的前十年勉強也算是有些成績。
(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


不過當普京的統治時間延長,俄羅斯的很多問題也就開始慢慢暴露了出來。鐵腕式的政治手段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或許不容易引起民眾的排斥,但是當俄羅斯經濟增長陷入困境,當俄羅斯民眾的生活水平不斷下滑,民眾最終必然會把自己的不滿情緒撒到最高統治者的身上,所以普京的支持率在最近幾年也是不斷走低,俄羅斯國內也經常爆發針對普京的民眾抗議示威活動。俄羅斯經濟之所以會在普京手上陷入困境,這一方面是因為普京的強硬外交政策讓俄羅斯遭遇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普京壓根兒就沒有解決俄羅斯深層次的經濟問題。

普京並不是一位十全十美的政治家,實際上他也有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尤其是普京治理經濟的能力十分有限,而既然普京有缺點,那失去普京之後的俄羅斯就有可能會變得更好。沒有普京的俄羅斯將會何去何從,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種可能性,失去普京之後的俄羅斯可能會變得很好,也可能變得更糟,當然它還有可能維持跟目前差不多的狀態,關鍵就要看接替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的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梅德韋傑夫和普京)


目前俄羅斯民眾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致力於發展俄羅斯經濟並且能夠解決俄羅斯經濟深層次問題的人,所以如果接替普京的是一位比較開放並且外交政策偏向於溫和的政治家,那失去普京之後的俄羅斯就可能會變得更好,這樣的政治家一般也都比較親西方。而如果接替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的是一位比普京更加保守強硬的政治家,那失去普京之後的俄羅斯很可能會變得比現在還要糟糕。當然,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現任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基本可以肯定是普京未來的接班人,而梅德韋傑夫的外交思想跟普京大體比較接近,所以失去普京之後的俄羅斯在一定時期內大概率會保持和目前差不多的狀態。


李姓先生


沒有普京的俄羅斯會被美國玩解體。俄羅斯周邊全是其敵人,這些俄羅斯的敵人卻是美國的盟友,俄美一旦開戰,俄羅斯四面受敵應接不暇,加之自身經濟實力不佳、國內輕工業極差,又沒有鐵哥們作為外援,很快會一敗塗地,然後迅速裂解成眾多獨立國家


用戶7872313768826


就是因為他逞能:侵略克里米亞遭到聯合國制裁:害得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沒有他丶俄羅斯人民會好過些。


gl253


“給我二十年,還你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姑且不論這句話是不是出自俄羅斯總統普京之口,確實很貼切地反映了普京的心聲。自2000年3月份從葉利欽手裡接任至今已將近二十年,那麼普京交出了一個讓俄羅斯人滿意的答卷了嗎?

俄羅斯二十年發展概況
經濟上歷經制裁,一波三折,形勢嚴峻。根據統計數據,俄羅斯2018年GDP為1.66萬億美元,未進入世界前十,相比2000年的2597億美元增長5.40倍,同期世界GDP總量從33.58萬億美元增長到85.79萬億美元,增長1.55倍。客觀的說,俄羅斯的經濟還是取得了一定成績,在經受住美國全方位打壓和制裁的前提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著實不易。俄羅斯經濟在2013年曾一度達到2.30萬億美元的高位,隨著盧布匯率的大貶值、原油的暴跌,GDP一路跳水,直到2016年方才緩過勁來,隨著中俄戰略合作的加強,俄羅斯正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實現穩步增長,但仍面臨許多挑戰。
軍事上突破封鎖,全面出擊,剛美日歐。普京自上任以來,一直以硬漢形象出現在國際舞臺。面對車臣叛亂,更是放出名言“對於恐怖分子,我們的任務是不管他在哪裡都要抓住他,在廁所抓住就把他淹死在馬桶裡”、“原諒你是上帝的事,我的任務是送你去見上帝”。俄羅斯領土世界之最,但在與日本北方四島的領土爭端上分毫不讓“俄羅斯國土雖大,沒有一寸是多餘的!”因此我們看到俄羅斯四面出擊,與北約國家對峙,兵入格魯吉亞,吞併克里米亞,介入敘利亞局勢打退美國人。在國際上確立了不可侵犯的形象。
政治上中俄協盟,力挽狂瀾,巨擘擎天。2011年面對安理會對利比亞禁飛決議,中俄聯合投下棄權票。中俄的聯合掣肘,為美國肆意制裁別國增添了巨大的阻力。美國扶持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瓜伊多,企圖推翻馬杜羅當局,中俄一明一暗的支持,令委內瑞拉政府穩住局勢,挫敗了美國的陰謀。俄羅斯在國際政治上敢作敢為,與美國及其盟友針鋒相對,確立了其全球政治強國的地位。
總的來說,俄羅斯近二十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雖然仍有不足,但考慮到其所處的政治、軍事環境,仍屬難得。
俄羅斯的發展困境與迷思
雖然在經濟上取得了一定成績,軍事上全球處處亮相顯示存在,政治強硬不妥協,俄羅斯仍存在不小的發展困境,自身的和外部的因素同時存在,極大地制約了俄羅斯綜合國力的持續提升。
一、俄羅斯經濟結構的制約。俄羅斯的經濟高度依賴石油、天然氣資源、軍工業等,俄羅斯的經濟結構不合理,抗擊外部風險的韌性較弱。美國對國際油價的刻意打壓令俄羅斯經濟舉步維艱,近年來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升溫,中國也將眼光投向了俄羅斯,加強在農產品領域的深入合作,再加上之前簽訂的天量石油、天然氣大單,中俄戰略合作進入全新階段。

二、美國持續敵對封鎖,歐洲軍事上忌憚,合作大打折扣。自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開始,美國開始了針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俄羅斯外部環境陡然嚴峻。俄羅斯被踢出了八國集團,北約時不時在俄羅斯邊境地區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美國在北約國家大量的軍事存在,美國試圖舉北約全部實力消耗俄羅斯並不殷實的家底,俄羅斯與德國等國的天然氣合作項目也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等等。

三、舉國繫於普京一人,後繼無人現隱憂。普京幾乎以一人之強硬支撐起整個俄羅斯,俄羅斯在世界舞臺上鋒芒畢露,雷霆出擊,縱橫捭闔,無一不是普京智慧與硬漢實力的體現。但是,俄羅斯會有第二個普京嗎,俄羅斯後續展會繼續沿著當前的線路和策略繼續發展嗎?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意識形態方面全面倒向西方,普京上任後,奉行的也是強人政治,對執政者的謀略、眼光、膽識要求極高,俄羅斯似乎缺少一種既定的指導方針和發展戰略,哪怕繼任者資質平平,也能夠在正確的道路指引下繼續打造一個強盛的俄羅斯。
當強人政治退潮後,拼的是制度,拼的是理論,拼的是文化,拼的是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