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奧迪和凱迪拉克曾大肆推崇的L3級自動駕駛,如今通通被"雪藏"

常理來說,一個全新技術的應用一定是會從頭部企業開始。因為其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來培養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所以以常理度之,L3級自動駕駛技術一定會先由頭部企業實現量產後,整個產業鏈成本明顯下降後,國內車企再跟著學習引進。

但2020年的春天似乎不太樂意以常理度之。2020年的春天,當國際車企紛紛放棄L3級自動駕駛研發的時候,國內自主車企卻開始將宣傳重點放在了L3級自動駕駛功能上。

可是就現階段標準下的L3級自動駕駛功能來說,車廠真是“賣著L2的錢,揹著L4的鍋。”

「奧迪A8和凱迪拉克CT6: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自動駕駛汽車」

關於L3級自動駕駛功能量產的“傳說”,首席出行官早在三年前就有所耳聞:2017年7月首發亮相的奧迪A8,彼時成為了全球首款搭載量產版Level 3級自動駕駛的車型。在當時的一次公開採訪中,奧迪CEO Rupert Stadler 表示:新款奧迪 A8將在法規允許的區域進行全自主化的車輛自動駕駛。簡答來說,就是在法規允許的區域內,汽車時速小於等於37 英里/時(時速達到60公里)的複雜道路交通狀況下可以完全由系統接管車輛駕駛操作。

只不過,這所謂的“全球首個”量產L3級自動駕駛,最終還是陷入了沉寂。後續我們只有在全新奧迪A6、Q8上聽說過L3級自動駕駛將搭載的新聞,但並沒有更多媒體試駕,以及用戶實際體驗的信息被放出。

為何奧迪和凱迪拉克曾大肆推崇的L3級自動駕駛,如今通通被

幾乎是在同樣的時間節點,凱迪拉克也發佈了其命名為“Super Cruise”的L3級自動駕駛功能,並將在CT6、凱雷德等多款旗艦車型上搭載。目前,該功能已在美國上市銷售。從凱迪拉克美國官網上查詢可知,搭載該功能的CT6高配車型要比普通版貴了近2萬美元(價格涵蓋其他配置),接近整車價格的三分之一。

可見,L3自動駕駛功能的價格並不便宜。但對於消費者而言,一個此前大家並不熟悉,且開啟條件如此苛刻的功能,能否值得如此高昂的售價?實際上在發佈幾年後,不論是奧迪還是凱迪拉克,均未公佈自己到底賣出了多少輛搭載了L3和“Super Cruise”功能的車型。顯然,這個數字恐怕不會很好看。

為何奧迪和凱迪拉克曾大肆推崇的L3級自動駕駛,如今通通被

不過,行業內也有例外,儘管同樣提供了像“自動輔助導航駕駛”、“自動召喚”這樣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特斯拉FSD也需要近3萬美元加價進行選裝,但特斯拉官方聲稱其未來將通過軟件升級具備全自動駕駛能力,因此用戶對其的消費預期並不同。從特斯拉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可以看到,FSD已經累計為公司貢獻了高達5億美元的選裝營收。

顯然,特斯拉的情況跟凱迪拉克和奧迪這樣的傳統車企不同。藉助功能缺乏噱頭和亮點的L3自動駕駛來實現車價提升與銷量提升的雙豐收,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而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中,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程度只會更高。無論是空氣懸架還是豪華內飾,消費者為一項功能的選配總得需要理由。更何況,我國法規對L3級自動駕駛進行了嚴格限制。

為何奧迪和凱迪拉克曾大肆推崇的L3級自動駕駛,如今通通被

即便暫時忽略法規對L3級自動駕駛的限制,想要在推廣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同時提升產品銷量,一方面考慮到國內L2級輔助駕駛的功能剛剛實現普及,而L3級自動駕駛可實現的功能又無法提供質的改變;另一方面,如果L3級自動駕駛的價格過高,則直接拉低了整車的性價比。所以唯一的解決辦法也只能從車輛性價比的角度來實現。這就意味著,L3級自動駕駛要賣到L2級輔助駕駛的錢,方才有可能被中國市場所接受。

「揹著L4的“鍋”」

根據SAE標準來看,L3級自動駕駛已經屬於有條件下的自動駕駛功能。按常理說這種情況下,車輛系統應該為交通安全負責。但最尷尬的地方在於,L3級自動駕駛要求人類駕駛員要在突發情況下對車輛進行接管。

這就存在著一個“接管悖論”:人類駕駛員在走神狀態下是無法及時接管車輛,並做出正確的反應的。所以L3級自動駕駛不單單不能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反而需要人類駕駛員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道路環境上,甚至精神高度集中時刻應對突發事件。如此一來,自動駕駛功能的意義何在?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看,L3級自動駕駛的實用性甚至還不及更低一級的L2級智能輔助駕駛。畢竟,像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這樣的功能,只是為駕駛員提供輔助,根本不存在人類和系統相互接管的情況。而更高級的L4級自動駕駛,則是車輛完全由系統自行控制,全程均無需人類駕駛員介入,人類也無權參與駕駛。

為何奧迪和凱迪拉克曾大肆推崇的L3級自動駕駛,如今通通被

更重要的是,L2級自動駕駛已經大範圍搭載。早已被攤銷的成本,讓相關功能成為了不少車型的標配。而L4級自動駕駛因為可以直接取代司機,因此往往被用作出租車、公交車、物流車等場景使用。作為“生產力工具”的它們,已經不再是普通消費者的“私家車”選擇,因此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

所以,結論就是L2和L4都遠比L3具有可操作性。這也就是為什麼,現階段的外國主流車企普遍開始放緩L3級自動駕駛的研發。事實上奧迪在日前也傳出“放棄研發L3”的消息。儘管該公司對這條消息予以否認,並聲稱將L3技術的研發上升到了大眾集團的高度。但是,該功能對於奧迪期待的辜負,可見一斑。

但是,當時間來到2020年,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似乎國內自主品牌車企開始將L3級自動駕駛功能當作了主要的宣傳點。無論是去年就發佈的廣汽新能源Aion LX還是剛剛上市長安UNI-T,L3級自動駕駛似乎已經在國內遍地開花。

難不成,我們在L3級自動駕駛研究能力,已經開始彎道超越了海外車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