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2歲女兒“拳打腳踢”,只因破壞化妝品:網友:不配做母親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家暴”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問題,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對孩子的拳打腳踢是家常便飯,捱了打的孩子不僅肉體上受到傷害,脆弱的心靈同時也受到摧毀,難道父母不能夠好好說話,非要選擇對孩子拳腳相向?

媽媽對2歲女兒“拳打腳踢”,只因破壞化妝品:網友:不配做母親


案例

國外有一個寶媽憑著自己當主播賺錢,她有一個2歲的女兒,有一次,她的女兒由於好奇,弄壞了媽媽的化妝品,寶媽開始氣急敗壞。

在直播的時候,她突然情緒失控,面對著很多網友對年僅2歲的女兒拳打腳踢,任憑女兒哭得撕心裂肺,她依舊不肯停手,很多網友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被眼前這位媽媽毒打女兒的場景嚇得心驚肉跳,失控的媽媽太可怕。

媽媽對2歲女兒“拳打腳踢”,只因破壞化妝品:網友:不配做母親


打完女兒,這位寶媽還轉過頭若無其事地對網友說她打孩子把手都打傷了,網友痛批:這種人根本陪做母親,心怎麼那麼狠!

可怕的寶媽把自己年幼的女兒當成出氣筒,沒有考慮到孩子因為年紀小,不懂事,替那個不幸的孩子捏了一把汗,有這樣的母親。

媽媽對2歲女兒“拳打腳踢”,只因破壞化妝品:網友:不配做母親


一些父母在生活中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故對孩子家暴,孩子被打後受到的傷害是怎樣都彌補不了的。

分析

身體上的傷害,父母不能夠耐心地與孩子溝通,而是選擇比較極端的做法家暴孩子,直接傷害了孩子的肉體,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孩子記恨你的所作所為,簡單粗暴的打罵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心靈上的傷害,由於長時間的家暴使孩子的心靈越來越脆弱,他們漸漸變得唯唯諾諾、害怕,伴隨著孩子長大,這些陰影仍然揮之不去,孩子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媽媽對2歲女兒“拳打腳踢”,只因破壞化妝品:網友:不配做母親

性格的缺陷,常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會變得自閉和孤僻,沒有安全感,缺愛,造成他們性格上缺陷的兇手無疑是父母,只因為父母的家暴使他們的童年出現了陰霾。


做法

當孩子犯錯,父母該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1、等雙方情緒穩定再交流

當孩子犯錯時,爸爸媽媽們要先平復自己的情緒,等孩子也冷靜下來時,父母和孩子坐下來交流,父母要分析孩子錯誤的源頭所在,說到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有技巧地教育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不是拳打腳踢,是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不要帶命令式的語氣指責孩子,要理性地教育孩子直到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

媽媽對2歲女兒“拳打腳踢”,只因破壞化妝品:網友:不配做母親

3、小懲大誡

當孩子犯錯時,小懲大誡也可以影響到孩子,比如扣孩子的零用錢、零食和玩具都不給孩子買等小懲罰都可以讓孩子開始警戒,減少發錯誤的機率。

結語

當孩子犯錯誤時,拳打腳踢真的不是好方法,作為父母,要懂得和孩子坐下來,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家暴只會讓孩子記恨父母,同時又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沒有家暴現象的出現?你覺得怎樣懲罰孩子最科學?關於這個話題歡迎留言參與我們的討論。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