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二法則》十

法則十:不要無視地毯下的龍,直面問題,言辭精確

《人生十二法則》十


首先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是生存,所以人們感知到的往往不是對象本身,而是他們的實用價值,比如我們看到一個門,我們會說這是一個擋風的門,這是一個能吃的玉米,這樣的簡化可以讓我們更快速的收穫到信息,更充分的理解感知的對象。

世界是複雜的,所以人們更加關注於,對自己有用和有效的東西。這也充分體現了目標的重要性,有了明確的目標,才不會在這個花花世界的複雜性中迷失自我。

其次,我們要有拓展自我邊界的能力。在這一方面,書和電影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可能在一生當中未必有那麼多的職業選擇和人生經歷,但是我們可以從書籍和電影中通過共享和幻想進入到平行現實當中,藉助虛構的故事,變成另一個自己。我們能夠通過書本和電影獲得與主人公相同的感受,從而拓展自我的邊界。

《人生十二法則》十

另一方面,我們去打籃球,籃球和我們融為一體,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我們之外的籃球的世界。我們彈吉他,通過吉他,我們感受吉他所帶給我們的音樂世界。去游泳,通過水感知浮力和水中的流速。

由於我們的生理原因,中央凹細胞只允許我們能夠看到最需要的一部分內容,例如作為一個司機,我們只知道能夠如何讓車運行就好,並不一定要知道車的複雜構造,當汽車拋錨或者車輛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要求助於汽車專家去幫我們維修。車也是我們開拓自我邊界的一個工具,在這個過程中修車也是在修心,在完善我們自己對於世界的體驗。

《人生十二法則》十

通過這個我就聯想到大學中的課程設置,其實大學校的這麼多課程設置並不是每門課都要求你修到最好而是要讓你從這麼多的課程當中選到你最喜歡的一個,將它學到最好。木桶原理只適用於大學之前高考的分數,進入大學或者進入社會,我們需要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

《人生十二法則》十

最後就是關於夫妻的關係,由於男女的不同,所以夫妻之間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關於愛情,蒙田認為,愛情是功利的,季羨林也認為,愛情雖然是必須的,但是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找到一個能夠相互理解的人,之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創造事業和造福人類上,是更有價值的。

季羨林有一篇文章,專門講述愛情與婚姻,他說道,在之前人們通過相親在一起,結婚之前都不認識對方,結婚是愛情的開始,而現在人們都說結婚是愛情的墳墓,究竟為何變得如此呢?作者提到還是在於小問題的積累。

《人生十二法則》十

隨著兩人相處時間的增加,日常會變得無聊,關係會變得乏味,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相互之間要創造一些事情和體驗來加深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夫妻之間有了小問題,就是要進行合理的溝通,問題只有講述清楚之後才能夠得到解決。

而在這一方面,男女之間的差異又會浮現,男人一般都想要快速的解決問題,而女人卻想要把問題解釋清楚之後再進行解決。但不管是哪種方式,一定要在問題剛剛出現的時候就進行解決。勇於承擔自己的錯誤,再無法得到和平解決的時候,給對方一個冷靜的空間,相互溝通,將問題解決。


《人生十二法則》十

人們通常都會在一件事情發生時忍住自己的怒火,然後再另一件不相關的事情上將怒火發出來,但其實這個時候對方並不知道你是為何而生氣的,與其如此,還不如當初就說清楚,既然和對方組成了婚姻關係,那就應該要相互坦誠,相互溝通,獲得一個更加的瞭解機會,將小問題扼殺在搖籃裡。

《人生十二法則》十

我們要在問題一開始的時候就立刻關注它,當你感覺到自己不開心,那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坦誠真實的言辭,能讓現實變得更加的簡單,樸素,有序和宜居。

不僅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愛人,也是對自己一定要坦誠。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及時解決,如果不及時解決,或許現在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十年後二十年後一定會捲土重來,而且這個問題會變得更加的嚴重,到時候你就無法選擇了。


《人生十二法則》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