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沒錢了?損失1130億美金的航空業陷退票難,改退代金券

近日,多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宣佈,大量機票將從直接退款,改為退代金券。

航空公司生存艱難

疫情改變了很多行業,航空業一定是這些行業中受到創傷最重的之一。

根據民航局數據,南方航空、東方航空和中國國航三家航空公司2月的載客人數大為減少,同比跌幅分別達到86.44%、87.48%和82.90%。

由於疫情發展,許多人取消了自己的出行計劃,導致有大量的退票發生,另一方面,1月23日,民航局在其官網發佈通知,要求各航空公司對1月24日前購買機票並於之後起飛航班的自願退票旅客免費辦理退票。

北京商報報道,截至3月23日,已有馬來西亞的亞航、泰國獅子航、新加坡酷航等8家國外廉價航空採用只退代金券的形式進行退票,另外,包括卡塔爾航空、法荷航、加拿大航空等全服務航企,也陸續開始退券。


航空公司沒錢了?損失1130億美金的航空業陷退票難,改退代金券


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海航可以為用戶提供1比1.1的代金券賠付。

酷航也規定,未使用部分機票可按原金額100%以代金券形式退回,代金券有效期為自發出之日起的12個月內。

中航協數據顯示,截至3月2日,國內外航空公司共辦理退票2454.5萬張,票面總金額271億元。

大量的退票一下子壓垮了航空公司,代金券作為緩解壓力的手段而率先被廉價航空公司採用,並不是一個難理解的事。

但現在的問題是,退款改退代金券的措施,極大的傷害到了除航空公司以外的各方。


航空公司沒錢了?損失1130億美金的航空業陷退票難,改退代金券


各方蒙受巨大損失

受到最直接損失的肯定就是消費者。

代金券通常都有使用期限,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出行本就是一件值得深思熟慮的問題,使用代金券的可能本來就小,再加上最短三個月使用時期的限定,能不能用上這些代金券都成了問題。

除消費者外,機票代理商承受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北京商報報道,一家國內日流水數百萬的大型票代公司的代理商對航企退代金券額決定感到非常頭疼。

由於前期為了加速退票處理,很多代理商選擇的先行墊付退款,而此次航企代金券限制個人出行使用,導致代理商墊付的資金無法收回,造成的損失非常巨大。

上述代理商就表示,此前公司曾向航企提交的數千萬元退款需求,尚不清楚會如何處理。

為了彌補消費者和代理商的損失,在線旅遊平臺已經出手相助。

截至3月8日,飛豬已為經營困難的商家墊付退票款超10億元。同時,飛豬方面宣佈聯合阿里生態合作銀行,面向平臺商家推出新一輪資金扶助政策,優惠力度很大。


航空公司沒錢了?損失1130億美金的航空業陷退票難,改退代金券


行業內部能有辦法嗎?

這樣的幫助或許能解決一時的矛盾,可絕不是一個好辦法,行業內部急需尋找更為合適的解決方案。

環球旅訊評論員綦琦表示,疫情屬於不可抗力,所以航企更改原有的退票政策也屬“權宜之計”,但也應該考慮到消費者的利益,在代金券的使用期限和轉讓等方面,增加更多彈性條款。

為緩解航空公司的經營壓力,相關部門也已出手相助。

據北京日報報道,民航局與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協調,出臺一攬子減免稅費、給予疫情防控補貼等政策,每月減輕企業負擔約6億元。

同時,國內南航、東航、廈航等多家航空公司推出了不同的政企包機服務,為降低空座率,低價機票也層出不窮。


航空公司沒錢了?損失1130億美金的航空業陷退票難,改退代金券


對國外市場而言,新冠病毒還處於發展階段,沒人知道這場疫情將會對全球航空業造成多麼大的打擊。

一些數據可以做簡單的參考。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曾發佈疫情對航空業影響的最新預測報告,認為2020年全球航空運輸業的損失將達630億至1130億美元。

波音公司的股價從2月12日的347.35美元一路狂跌,跌至現在的105.62美元,公司股價下跌近7成,市值蒸發1371億美元。

達美航空發佈了內部信,稱所有達美航空高管將減薪50%,總監及總經理減薪25%

此外,國泰航空已經有75%的員工無薪休假,3月份航班也已經取消了四分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