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如今还在用微博的明星,不是发发ps痕迹过度的自拍,就是毫无感情的宣传机器。


但前段时间,有心人翻出明星们几年前的微博,发现了不一样的世界:


直男吴京和段奕宏互动时一口一个“死鬼”,晒迷惑穿搭,还在微博上编段子、征女友,可谓“京”彩绝伦。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那英把微博当作私聊,逐个at认识的老朋友:“我,老那!我也开博啦,加我不?”像极了刚会玩微博的你。


还有杨幂拿“脚臭”自黑,范冰冰花式灌鸡汤,颖儿扮作粉丝夸自己“有气质无心机”,结果忘了换成小号。


在微博还不发达的年代,他们合力构成我网上冲浪时的初始记忆。


可是这些年来,随着名利圈的规则更为严苛,偶像们学会戒掉情绪,小心翼翼地收起自我。


讲真,自我表达方面,如今的偶像甚至比不上三十年前。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三十年前,在一档名为《今夜不设防》的节目里,你能看见“葛优瘫”的张国荣谈初夜,大美人林青霞说自卑,还有讲鬼故事时手舞足蹈的成龙。


当代年轻人不厌其烦地翻看这些年份久远的微博和视频,或许,人们在感叹从前的明星更有人味儿时,真正怀念的,是那个不必设防的黄金时代。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他们也有另一面


香港四大才子,《今夜不设防》的主持人占了三位:倪匡、黄霑和蔡澜。


每每有人提到四大才子,蔡澜总会辩解,金庸是大师,而他与倪匡、黄霑只是喜好相近的“混混”。


文人墨客所到之处,从不缺风流韵事。


倪匡酒量最好,有段时间组织酒局,喊两位好友喝酒。他那时爱慕某个夜总会的妈妈桑,喝酒自然只是借口。他们常将在场陪酒女郎逗得花枝乱颤。


结账时,三人才发现一晚竟要花费上万港币,“酒又不是最好,女人多数很丑,还要我们讲笑话给她们听,不甘心!”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不知谁先提议,把这个构思卖给电视台。于是,《今夜不设防》应运而生。


如今听来如雷贯耳的八十年代巨星,都曾是其座上宾:张国荣、周润发、成龙、林青霞、王祖贤、钟楚红……


然而,当你重温起这档30年前的深夜节目,会发现:令人瞠目结舌的不止嘉宾阵容,而是当这些巨星握起酒杯,聊着荤素不忌的话题,真好似你和多年老友喝酒畅谈。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另一面。


印象里温润如玉的哥哥张国荣,脸颊酡红,回忆初恋的苦涩:


你整天撩她聊天呀,她也不怎么理睬你……我的情信她不回复。”


喝得更多时,他甚至开始分享往日初赴云雨:


那个日落好鬼浪漫的,有一次就坏了坏了,淫心起了。(打死我也没想到,张国荣会用这个词)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江湖传言,因节目尺度过大,第二天醒酒后,张国荣曾致电节目组要求删去某些片段,内容才有所缩减。


心中气质绝佳、黑裙乌发的张曼玉,当被主持人问:为什么出道时会去参加选美,是否因贪慕虚荣?


她非但没有动怒,还两手环臂,对着镜头咧嘴憨笑:


是的,绝对是贪慕虚荣。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一旁的倪匡为她辩解,张曼玉还特意加了句:这是事实,不怕说出来,又不是什么丑事。


这个节目也曾留下美人们最好的时光,刚满21岁,落选“十大靓人”的王祖贤登场,黄霑直视着她的眼睛盛赞:艳光四射,不可逼视。


王祖贤脸上的胶原蛋白多得几乎能溢出来,她抱怨自己太高,“一眼就能在尖沙咀看到每个人的头顶。”又顽皮地分享她与齐秦的初吻,自己先主动亲上去。


彼时事业与爱情都很顺利,王祖贤笑得志得意满:


这段时间是我人生最满足的时间,因为我又有爱情,又有事业,什么都很顺利。(如今看来不免唏嘘。)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连成龙大哥当时也很年轻,发量浓密,绘声绘色地给观众讲述在韩国见鬼的经历,兴奋时差点手脚并用。


还有一集,节目请来惠英红,她无意中提到“大家都知道我不是处女”,说完察觉不妥,几杯酒下肚后,她挥挥手,“算了算了,剪什么他妈的。”


什么都敢说,既不设防备,也不怕露怯。这档节目打破明星光环,也创下了同时段百分之七十的收视神话。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今夜如何不设防


对于访谈类节目来说,最难的地方是如何让此前不甚相熟的嘉宾甘愿袒露心扉。


《今夜不设防》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是萦绕在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这和节目营造的氛围有关:


在《今夜不设防》的录制现场,你看不到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访问。取而代之的是主持人与嘉宾围成一团,位置不够时,甚至能看到黄霑笑嘻嘻地席地而坐。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也需要一些小技巧:


他们会提前告诉嘉宾,这是个需要喝酒的节目,“如果你不喜欢的话,我可以随时剪掉”,在正式录影前一小时就开始喝酒聊天。


开始录制的前一个小时是不作数的,双方都未放松,得等到喝了一小时后,嘉宾逐渐变得放松,好戏才正式开场。


等到录完后,有些嘉宾会问是否能提前看,将不太合适的画面剪掉,蔡澜总会摆手,“录完了谢谢,要不要放给你看?哎看什么啦,不看了。”


因为有这些“伎俩”,很多珍贵的画面才被保留下来。


当然,最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三位居于主场的风流才子。


这些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人,满腹经纶,也风流洒脱。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香港流行文化的缩影。


倪匡50年代末来港,写作极有天赋,自称“汉字写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最夸张时,曾同时给12家报纸写过连载。


他与金庸最为要好,那个广为人知的事迹里,金庸邀他代笔《天龙八部》,刚接手的那天下午,他就将阿紫写瞎了。


金庸回来时大为意外,倪匡只是笑眯眯地解释,我讨厌那个女孩子。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倪匡与金庸合照


他爱美食,爱酒,时而古怪。


某日,蔡澜去他家拜访,倪匡坐在一盆花前整整四个小时,蔡澜不明所以。


倪匡这才解释:“种了这么许多花,看花苞慢慢长大,正当它要开时,我一转头,波的一声,花就开了,把我气死。所以我决定盯住它,盯到它开放为止。”


蔡澜懂他,曾刻印章相赠,“余有四好,酒色财气”,足以概括大半生。


倪匡爱笑,笑对人生既是风度也是态度。在友人为他作的传记中,书名便是《倪匡传:哈哈哈哈》——听上去像是段子,还真确有其事。


同样笑对人生的还有黄霑。在节目里,黄霑有两大爱好:


第一,爱谈及少年时期曾与李小龙约架的经历。


第二,爱调戏前去的女嘉宾,时不时地来些荤段子,还曾出书《不文集》,引经据典地解释他听过的黄色笑话。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但倘若你以为他的风流仅止于此,便大错特错。


哪怕没听过黄霑的名字,你也一定能哼上几句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或是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他是香港乐坛教父式人物,《上海滩》、《沧海一声笑》和激励香港人奋斗的《狮子山下》,都是其往日佳作。


蔡澜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自称此生只馋两种香:美食飘香与红袖添香。


别看蔡生已老,年轻时可是穿着讲究,体貌修长。他与朋友出游时,若是遇到美女,总会主动上前搭讪。有人问蔡澜,这样不怕被拒绝吗?他答:


问,就有50%的机会,不问则为0。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正因为三位主持人皆是至情至性之人,当年的谈话内容才能大胆又前卫。什么都会聊,什么都敢聊。


关之琳作客的那期,不少人都被其超前婚恋观震撼了。


谈到恋爱:


不开心的东西呢我就很快忘记,有新的人出现,有人追我,我就不记得那个旧的。


谈到择偶:


有女朋友的男仔我试过,结过婚的男友我也试过,我是想做就去做的,我没考虑那么多东西。”


谈到未来:


我想我会领养一个(小孩),你当他视若己出就行了。为什么不自己生?因为我想keep住个身材咯。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今夜不设防》关之琳那期


这样的观念并不符合当时香港保守的价值观,哪怕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也能引起巨大争议。


但这是她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是《今夜不设防》的意义所在——所有的观点自由争论,多元、交融、碰撞。


这样的特点也在挑战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如果批判,会让嘉宾生防备;倘若认可,观众亦有不满。


那么三位主持人是如何处理的呢?


他们没有评判对错,先是缓解了气氛,再笑着借由关之琳说的“想做就去做”,将话题转到“这样的内容是否带坏年轻人”?


黄霑隐晦地给出自己的答案:我们是做电视节目的而已,不是教育青年的人。


而香港也有句俗语,“好的小孩教不坏,坏的小孩教不好。”


《今夜不设防》是一档深夜节目,节目定位本身轻松诙谐,呈现嘉宾最真实的一面。主持人和嘉宾都没有抱着“教导受众”的傲慢姿态,反倒将明星拉下神坛,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告诉你,这也只是个普通人啦。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那是最好的时代


《今夜不设防》的制作周期,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


那时香港各行各业都处于巅峰时刻,经济位居亚洲四小龙,每年增速迅猛,鼎盛时期GDP占了大陆的20%。


张国荣那期,他回忆起自己的留学经历,形容英国利兹是“穷乡僻壤”,男人喝不起白兰地,只有矜贵一点的女人才能喝雪莉酒。


利兹是英国的中型城市,虽不比伦敦,也绝非穷乡僻壤。但从这个小细节里,可侧面窥得几分香港的繁荣。


经济繁荣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强力的文化输出。在那个年代,香港几乎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符号。


流行乐坛上,先被“三王一后”(张国荣,谭咏麟,陈百强和梅艳芳)垄断,又有“四大天王”后来居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香港电影也同样,韩剧《请回答1988》中,第一幕就是双门洞五人组在狭小房间里连排坐,每个人都盯着电视里放的《英雄本色2》,张国荣的声音在电视内外回荡。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请回答1988》剧照


那时还没有“韩流”一说,周润发、张国荣、王祖贤、林青霞就是亚洲人心中的超级偶像。


一切都处于最好的时候,舆论也格外开放与包容。《今夜不设防》外,诸如此类的节目还有《三个光头佬》、《星空下的倾情》等等,无一不是大尺度。


但当时间步入九十年代,表面上,香港依然是时人心中的不夜城。但繁荣之外,香港不停地在失去光环。


经济增速由7%降至2%,在亚洲四小龙中勉强居于末位。不久后被新加坡甩在身后,从前占大陆GPD近20%,如今只剩3%。


有人叹,香港还是那个香港,但是世界已经变了。


流行文化与香港经济共生共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乐坛青黄不接,好歌越来越少。才子黄霑哀叹,香港乐坛已死。影坛也由盛至衰,周润发等香港影星远走,选择只身闯荡好莱坞。


早年间,香港影坛流传着一则旧事,2001年,某位老导演在尖沙咀的酒吧过生日,几位徒弟跪在他面前:“师傅,我们对不起你,这一行实在没办法混了,我们要找别的生路。”


影评人叶泽锟在场,回望那一刻,他感慨:那天,我真觉得香港电影完了。


当流行文化失去了主流位置。有人坚守,有人出走。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至今,《今夜不设防》停播已有三十年,此间种种,仿佛沧海桑田。


滚滚红尘皆为往事。节目里,那些曾名震一时的香江旧人,黄霑、张国荣都已作古,王祖贤、关之琳也已隐退。


随着名人与商业的关联愈加紧密,每年新星辈出,名利场却愈加残酷,一朝爆红,也能一夜消亡。


茶余饭后,人们依然爱谈论名人私生活与充满争议的舆论场,然而,像《今夜不设防》这样的节目却再难见到。


那么,未来还会有吗?


我不知道,希望别再等到下一个三十年。


除标注外,图片源于《今夜不设防》剧照。

1.《今夜不设防》的视频内容

2.摩登中产《倪匡:一笑已经风云过》

3.sir电影《偶像噤声才是最可悲的》


我很怀念30年前的娱乐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