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与你“宅”一起|从魏碑到艺术


同博与你“宅”一起|从魏碑到艺术

平城魏碑作为平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天,我们从魏碑谈起,以艺术的视角来聊聊拓跋鲜卑的融合之路。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碑碣、墓志铭、造像题记等诸种石刻文字的统称。中华书法自汉隶肇始,到了魏晋时期,板正僵化的隶法不再适应时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而转向化圆为方的楷书之变。北魏正处于这一变革时期,平城则是这一变革期的关键点,最终成就了上承汉隶余风、下开隋唐真书,隶楷兼形、方正凝重的书体——魏碑的初创。随着北魏迁都洛阳,又滥觞于河洛,盛名于世。

同博与你“宅”一起|从魏碑到艺术

一说魏碑,大家都会想到“龙门二十品”,作为魏碑书法精华,周恩来总理也曾流连龙门石窟。大同的殷宪老师曾说:“大同诸多形式的魏碑铭石、真迹,对于洛阳的诸多造像记、墓志铭,在时间上是一个早与晚的关系,在书体、书风的生成和发展上则是一个源与流的关系。”平城是魏碑的发祥地,是源头,是故里,与洛阳魏碑前后承继。

同博与你“宅”一起|从魏碑到艺术

大同发现的北魏碑刻和墨迹的形式主要有记事碑、墓志、造像题记、漆画木板题记、砖文、瓦文、瓦当文等。既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粗犷剽悍之风,也渗透了儒家文化的温文尔雅、刚正不阿,同时又受到佛教和道教文化的熏陶,呈现出古朴、自然、刚劲、雄壮的风貌。

同博与你“宅”一起|从魏碑到艺术

嘎仙洞祝文刻石、司马金龙墓表、木板漆画屏风题记等字体都属于魏碑。在博物馆二层“平城魏碑”单元中陈列的墓铭砖墓志记载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是北朝葬俗的一种表现手法;永固陵出土的“富贵万岁”瓦当、“忠贤永贵”瓦当,云冈石窟出土的“传祚无穷”瓦当,各具特色,特别是1995年在柳航里明堂遗址出土的大量明堂瓦刻文字,被国内外书法界誉为“北魏书法的重要发现”;而受佛教文化影响的造像题记,因特殊的艺术趣味成为平城时期魏碑体书法的一种典型。

同博与你“宅”一起|从魏碑到艺术

魏碑和同时期的雕塑、音乐、美学、民歌等艺术形式一样,是汉文化与鲜卑文化融合的结晶,也是游牧边塞文化碰撞华夏文明的产物。鲜卑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尊重和吸收汉文化的同时改革创新,为他们的伟大凿刻奠定了基础。

同博与你“宅”一起|从魏碑到艺术

谈及艺术,北魏一朝不乏佳作,开凿了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木兰辞》,郦道元的《水经注》和草原审美的《敕勒歌》等等,无不展现了文化与艺术的大融合、大发展。


文字、配音:文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