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唐駁虎本文寫於3月16日晚

打開鳳凰新聞客戶端,搜索關注「唐駁虎」,閱讀更及時專業分析

關於英國和德國的“60%、80%群體感染”不作為策略,在本國和國際社會引發巨大爭議。

世衛組織與包括英國免疫學會在內,超過500名科學家紛紛發聲,提出強烈質疑。但也有旅居英、德的中國學者,撰文試圖為之辯解,幫著論證這種不人道的做法如何“科學”。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泰晤士報》頭條:很多家庭將失去至愛

不過無論怎樣解釋,這都無法直面所謂“1%”的重大人道災難問題:即使病亡率只有1%,在6000萬人口的歐洲大國就是60萬人。

要知道,英國在二戰中因戰火死亡也就是45萬人:40萬軍人戰死,5萬本土平民死於德軍轟炸。在21世紀的和平時期,未經任何努力,就輕率地放棄幾十萬、上百萬民眾的生命,已經在根本上顛覆了最基本的現代政治倫理、社會道義。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現在法國也在宣揚這套理論了

更何況,這些國家政府真的以為,聽天由命,讓60%、80%的人“先後”感染,就能如願控制在1%死亡率嗎?

錯了,人口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而醫療系統所能承受的上限,卻是非常小的。一千多萬人口的大武漢,只需要幾萬人感染,幾千個重症,世界前茅的醫療系統就瀕臨崩潰。民眾們在網絡上求助、呼號,求醫不得、入院無門的視頻,已經讓大家感受到狀況的慘烈。日常的醫療系統,並不是為了應對人口一大半得病的烈性傳染病設計的。如果幾千萬人的國家都變得像1月底的武漢,這簡直無法想象。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中國疾控中心公佈的回顧性病例增長爆發圖

為了保護醫療系統不崩潰不過載,同時避免慘烈的人道悲劇,必須首先使用公共衛生手段。

“公衛做得好,臨床死人少”,這句話其實還只是針對日常的慢性病、慢性傳染病來說的。

在應對突發、烈性傳染病時,更是必須使用強有力的公衛干預阻斷,醫療手段、應急措施都只是跟進、保底的輔助。否則,等不到醫療系統崩潰,社會就先崩潰了。

更何況,新冠病毒是一種傳染性及隱蔽性都很強、突破我們對傳統呼吸道疫病理解的傳染病——Rt=3.88,無干預下患者人數7天增長10倍。重大傳染病的危害,其實還不僅僅在於患者個體的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難度,更多的還在於宏觀層面對社會穩定的威脅,這也就是公共衛生出現和存在的意義。這些,都是現代文明教給我們的東西。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各國醫療系統的真實規模

前幾篇文章,已經根據經合組織數據庫,漢化引用了各國醫院床位的千人數字。但畢竟這種現成的可視化圖表,雖然直觀,但在數據蒐集時,往往總是引入了很多偏差。例如,搞不清楚“醫院病床”的定義,各種統計口徑亂用一氣,數據不夠準確,等等。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這兩天,我重新對主要國家的醫療資源能力進行檢索、確定,

重新校正出一張儘量統一標準的信息表格。

其中歐洲各國的數據,來自2019年11月歐盟統計局彙總的2017年各國數據。包含了治療、急診和康復等通用床位,去掉了長期護理、療養和精神病治療床位。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英國的數據還專門查看了大不列顛四家NHS系統統計表格,幷包含了原統計未包含的私立醫院。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中國國家衛健委衛生統計公報裡的數據,“醫院床位”本是一個定義很複雜的東西

日韓數據分別來自日本厚生勞動省、韓國保健福祉部。原來,經合組織數據庫裡,日韓的超高數字裡,包含了很多養老院床位,而這顯然不能算成“醫療力量”。美國主要來自美國醫院協會(AHA),並且各國數據都綜合了其他調查、統計、估算的數字作了修正。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這張表格雖然不夠精美,但卻是最精確的一張。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病床減少是發達國家的通例

在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韓國、德國,是千人病床較多國家的代表。而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美國則是病床少國家的代表。法國的病床數則與中國差不多。

實際上,在1975年,美國約有150萬張病床,1980年仍有約136.5萬張。但到2017年,這一數字已下降到約93.1萬。美國各地的醫院一直在減少可用的病床數量。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英國也是,1990年公立的NHS系統有30萬張病床,2010年就只剩下20萬張。到現在,又下降到不足15萬張了。

這背後,有一部分原因是醫學科學快速升級帶來的臨床診治手段提升。這些新的臨床診治技術和藥物使得臨床診斷更準確,治療效果更好。許多以前需要住院治療的疾病,現在通過醫院門診甚至第三方醫療機構就可以治癒。許多以前需要手術大開刀才能治療的疾病,現在只需微創治療就能解決。許多以前需要長期住院診治的疾病,現在只需要短期住院。至於慢病管理,基本上是在社區診所甚至通過遠程醫療來進行。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經濟約束的力量,醫保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美國,由政府和商業醫保推行的“按病種定額付費”原則,從根本上顛覆了醫療領域長期奉行的“按住院天數和診治量付費,多住多做就多得”的陳規。醫保機構由此鞭策醫院提高醫療診治效率和壓縮成本,促使醫生、醫院和患者千方百計地減少住院的次數和時間、提高病床週轉量。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在實施政府醫保大包乾的很多歐洲國家,為了節約醫保開支,也推廣了類似約束機制。這些國家的平均住院週期,從原來的10天左右已經壓縮進5天。基本上是大手術做完,剛能下地就得趕回家,床位留給下一位病人。英國NHS甚至把住院期壓縮到了4天!可見病床緊張到了何等程度!

這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降低了應對嚴重疫情衝擊的能力,甚至讓醫療體系在平時就陷入困境:意大利、英國、加拿大,都是看大病非常困難,做手術要排上半年隊的典型。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另一種方向:3倍病床的日韓德

而日本、韓國、德國,卻是另一個方向。它們的人均病床數是英美的近3倍,甚至被認為“床位過剩現象正在加劇”。像韓國,由於設備過多,韓國醫院常會濫用設備。醫生們還接到院方指示,要求儘量延長病人的住院時間,特別是那些治療費用全部由保險負擔的病人,這就導致一些病人將醫院當成了療養機構。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在日本,有20多萬張閒置病床,散佈在空心化的邊遠地區。還有大批“長期住院但是半年內沒有用注射藥”的老年病人,厚生勞動省認為他們根本沒必要住院,是為了獲得生活照料跟醫院合夥套取醫保,應該轉為居家養老。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圖片來自《日本經濟新聞》

在四國島的高知縣,公立醫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數長達21天。韓國的住院週期也有14.5天。

日、韓、德的賬面醫療資源充足,平時“浪費醫療資源、增加財政負擔”的吐槽不斷。但卻在大疫情來臨之時,給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尤其是新冠肺炎治療還不同於一般的手術康復,中等患者都往往要治療10天,重症患者更是要進ICU,治療週期長達20天以上。週期是日常手術康復的2~4倍,佔床現象嚴重。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但以韓國的資源,應對疫情依然被動

由於“新天地”教會的緣故,韓國的疫情在大邱爆發,這裡被稱為韓國的“醫療城市”。儘管韓國政府自3月起就在努力將各種進修所、俱樂部、大學宿舍等建築改造成“生活治療中心”(方艙醫院的韓式叫法),還將不少病患轉移到了其他地區的醫院,但大邱“人等床”的問題始終存在。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到3月12日,大邱市有2399名住院病人(43%)分佈在65家醫院,另外還有2276人(41%)已進入“生活治療中心”,尚有892人(16%)等待醫療機構收治。其中因高齡及其他疾病被列為高危群體的病患419人,有200多人仍沒有得到醫院床位。

也就是說,大邱市一半以上的高危病患仍處於“人等床”狀態。而大邱的感染比例是多少呢?只有武漢的一半!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因為韓國醫院是以私立診所為主,80%都是做我們所說的醫療美容和其他相關產業的。現在全國動員的290家醫院,符合中國二甲標準的才28家,佔主力的190家醫院,只有中國等級醫院以上的水平。剩下的72家是我國私人診所水平。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圖片來自韓國《中央日報》

從韓國《中央日報》的信息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住院床位30張以上,在韓國就能被稱之為“大中型醫院”,這在中國簡直是笑掉大牙!因為中國最低等的一級醫院,入門標準都是床位100張以上……韓國的“大中型醫院”標準,在中國就是社區醫院。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國家衛健委2019年發佈的《社區醫院基本標準(試行)》

換算一下,韓國每10萬人的810張床位裡,綜合醫院290張,社區醫院380張、診所140張。以這樣的資源,應對大邱的每10萬人約250人感染,就只能收治40%也就是100人,剩下150人只能進入方艙醫院或者居家等待。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沒錯,在總體醫療資源裡,只能有1/8用來接診新冠肺炎患者。因為你無法指望外科、骨科、婦產科、消化科、泌尿科、神經科、心血管、腫瘤科的醫生來承擔治療重任,而且各專科的醫生都還有日常的病人要處理。這是醫生方面的資源制約。

另外,在病床上,世界各國大部分國家的公立醫院病床,平時的利用率都在85%以上,能夠有空餘的床位本來就少之又少,正常比值僅在10%左右。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武漢是如何絕地反擊的:4倍資源注入

也正因如此,每10萬人床位達到740張的武漢,在1月底感染人數只是每10萬人大約300人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醫療資源瘋狂擠兌,大批患者求醫無門的局面。最後武漢是如何絕地反擊的?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根據2月17日存量病人達到頂峰時的數字,我們知道:

10家重症的定點醫院床位是6900多張,重症病人是6800多人。

46家定點醫院一共有床位18800多張,在院18039名患者。

9個方艙醫院床位是7200多張,在院病人是6800多人。

另外還有約5000多個隔離觀察點的床位。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從最初的不到2000多張定點床位,10來天內擴充成3.3萬張各類床位,這是大批工人晝夜趕工的結果。全國3.25萬名醫護工作者馳援武漢,和武漢原本就有的4萬醫生、5.45萬護士一起,才有了治病救人的“諾亞方舟”。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從漠河到紅河,從延邊到喀什,從北京上海到寂寂無名的小縣城,連各地民營醫院的1000多名醫護人員都趕來了,軍隊方面連羅布泊沙漠馬蘭基地的軍醫都抽調了。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傾全國之力支援武漢,去參加武漢會戰。經歷此劫,才能體會中國做出了何等的努力,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所有國家對新冠肺炎的承受力都不高

從武漢、韓國的例子,我們可以對各國醫療系統在無需動員情況下,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承壓點做出估算: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製圖:李力

除了意大利,我們還可以注意到,從3月5日開始,就已經不再給予輕症患者檢測、只檢測重症患者的瑞士,日新增數字仍然高達842,累計2220人。而瑞士的重症床位只有850張。

瑞士總人口852萬,相當於中國一個大地級市的人口。醫院床位3.7萬張,每10萬人床位436張。承受能力大約在每10萬人40~50個患者。

考慮到瑞士只檢測重症不檢測輕症,很可能瑞士無論輕症還是重症,都已經爆滿了,醫療系統已經處於過載狀態。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還有全國人口僅有35萬的冰島,確診患者已達177人,相當於每10萬人50人,已經超過了湖北的比例。但冰島只有920張病床(每10萬人262張),醫生1330人,連長期護理病床也只有132張。這裡也是一個超載的輸入性重災區。

當然,除了這些國家,歐洲其他國家離醫療資源超載還有一段距離,但在某些局部地區,如馬德里也已出現明顯的超載現象。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危急時刻,各個國家必須認真評估大規模隔離也就是“封城”,阻斷人口流動與傳播的必要性、緊迫性,如何以一種人道的、對社會和公眾生命負責的方式來實施公共衛生干預。

英國由於自身的幸運,目前感染比例相對還很低。距離醫療資源超載還有10倍空間。強大的德國更是如此。他們的防控政策原本還有極大的施展空間。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但如果放縱不管,讓病毒感染繼續以指數增長,終究會觸及承壓點。超過了承壓點,將會是怎樣的局面,關心疫情的中國人都很清楚,這裡就不重複了。總之,中國的經驗教訓,將極大地影響世界未來的選擇。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現在,中國之外全球的感染人數、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中國,而中國的患者只剩1萬人。湖北乃至全國,社區感染已經多日為0,在社會面上幾乎已經沒有病毒了。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這是14億中國人用舉國一個多月“暫停”換回來的,是不計其數的醫護人員、疫情防控人員、社區工作者、堅守崗位的公共事業員工無私奉獻奪回來的。今天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國反而成了最安全的國家。一個多月形勢翻轉,不由得令人感慨萬千。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但是,我們依然要面對這個病毒肆虐的世界,也要關注這個世界安不安全。

這一篇暫時停止了對目不暇接的全球疫情的跟蹤,轉而關注各國鮮為人知的實力底蘊,就是為了更通透地看懂這個世界的局面。

歸根到底,我們既要實事求是地面對中國,也要實事求是地觀察世界。

唐駁虎:各國承載底線在哪裡?真實醫療資源大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