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纷乱,我只想做自己的主人

今天的主题是做自己的主人。

我们从小就以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未来。

父母教孩子养成好习惯,为的是长大后对他们有益;老师向学生保证,无聊的课程日后有助于他们谋职;公司主管告诉新员工,要有耐心,努力工作,因为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晋升为主管。

然而在漫长的晋升之路的尽头,退休的时刻也同时会到来。

爱默生曾说:“我们对生活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一个穷困的小女孩也从童话故事中学到:果酱和面包永远是明天的事,今天就是吃不到。 然而,对于“享受在未来”这种行为想法动作,是能避免得了的吗?

弗洛伊德及其他心理学家指出,文明就是建立在压抑个人欲望基础上的。社会中的我们,无论乐意与否,都被迫接收既定的习惯与技能,否则就不可能维持社会秩序和复杂的社会制度。

以前的世界叫做江湖、庙堂,有许多的身不由己。现在的世界叫做“社会”。其实都是各种关系的别称: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 我也调侃自己是个“社畜”,但我也知道,个人社会化是必然的。每个人都向基因屈服,是相当危险的,这会导致我们彷徨无助,这会让这个社会很没有安全感。

虽然个人社会化不能避免,但对于那些已经陷于社会不知不觉加诸于他们的焦虑与沮丧,难道没有好的办法吗?

有的。

我们必须先从社会环境中独立出来。不是指抛开一切的社会关系,而是不再孜孜以求,只以社会赋予的赏罚为念,试着以自己所能控制的奖赏取而代之,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找到自己的快乐和目标。

“社会说”:要有好工作,好工作的标签就是事少钱多离家近;而我们自己可以说:尽管这份工作事多钱少离家远,但我认识了两三个有趣的伙伴,我觉得也很值得。当社会质问你,没钱怎么生活。我用自己的标准回应:有趣是自己创造的,钱从来不是唯一的答案。

到了这个年龄,难免被催着找对象。家人亲戚总说,现在你挑别人,再过两三年,别人挑你。 社会有那么一种声音,我明白它存在的价值,因为这是许许多多人经历过后的感悟与建议。我也明白它的苦心,是想让我这种无才无钱的女孩子趁着年轻做好一笔人生中极重要的投资。

所有的苦心我都明白,但是我并不想是因为这个原因去顺从。 在这套社会规训里,我要脱离出来,有我自己的价值观念。就算最后好像被社会其他的声音压的有些狼狈,但在我自己的思想王国里,我还是自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