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開國中將去世後,老伴兒立刻搬家,誰勸也沒用

在開國中將裡面,鄺任農是一位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劉主席曾評價他說:

“部隊、民航、軍政、後勤,鄺任農什麼都能幹,什麼都幹得出色。”

鄺任農是以後勤幹部起家的,尤其是在紅軍長征時期,立下過汗馬功勞。

這位開國中將去世後,老伴兒立刻搬家,誰勸也沒用

1935年8月,紅軍長征即將經過草地,這是一片沒有盡頭的吃人沼澤,糧食更是極度缺乏,所以,在部隊出發前,必須要籌集到足夠的糧草。

鄺任農當時正擔任紅三軍團供給部部長,帶領部隊去當地農戶家籌糧,但周圍人煙稀少,所以收穫不大。

為了完成任務,鄺任農悄悄把分配給自己的糧食拿出來,交給大部隊,說:“先湊夠大部隊的糧食再說!”

紅四師政治部主任張愛萍得知了鄺任農的難處,拿來了自己的糧食袋子,捧了一把乾糧讓鄺任農收下。師直屬部隊的戰士們見狀,也都從自己的口糧裡勻出一些給鄺任農,最後給他湊了10斤糧食。

鄺任農懷著感激的心情,把這些糧食帶回了部隊,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草地之行,遠比想象中更艱難百倍!

這位開國中將去世後,老伴兒立刻搬家,誰勸也沒用

草地的環境、氣候條件極為惡劣,不僅荒無人煙,而且寸草不生,根本找不到半點食物。眼看隨身攜帶的糧食就要吃完了,為了不讓戰士們餓死在草地上,鄺任農想到了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號召大家少吃糧食,多吃野菜。

其實,何止是野菜,為了充飢,鄺任農每天強迫自己吃樹皮、草根、皮帶,甚至是馬糞中殘留的糧食粒。

在鄺任農的影響下,戰士們都開始發揚任何食物都能下嚥的“餓不死”的精神,終於讓紅軍成功地走出了草地。

直到越過草地,大家才驚訝地發現,鄺任農糧食袋裡的乾糧,還剩下一半!因為他始終在擔心戰友們的糧食不夠吃,堅持自己餓肚子,也要把糧食留給戰友們,甚至因此幾度餓暈過去。

看到面黃肌瘦、虛弱透支的鄺任農,有一個下屬實在忍不住,就偷偷藏了一罐繳獲的火腿,在無人時拿給了鄺任農,希望能給他補補身體。

誰知,一向脾氣溫和的鄺任農大發雷霆,疾言厲色地訓斥這個下屬說:“我們供給部手裡掌握的東西,是用來給前線部隊消滅敵人的,不是供我們自己享用的!”

這位開國中將去世後,老伴兒立刻搬家,誰勸也沒用

建國後,鄺任農被授予中將軍銜,並擔任空軍副司令、民航總局局長,位高權重,但是,鄺任農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捨己為人的作風。

平日裡,鄺任農幾乎從不添置新衣服,他的衣服和襪子上都打滿了補丁,外出視察時,也嚴格按照規定的伙食標準,即使是一根菸,他也絕不會多抽……

鄺任農的夫人叫牛秀珍,也是一位老革命,對丈夫的做法非常支持。2003年,鄺任農病逝後,牛秀珍在悲痛之餘,做出了一個決定:從空軍大院搬出去。

當時,牛秀珍已經75歲高齡,而且身體也不好,空軍的領導們批准說,可以繼續在這裡住。

但牛秀珍說:“我們是1968年搬進空軍大院的,這裡的一磚一瓦、一桌一椅,都寄託著我們全家的情感,真是不捨得離開啊!但是,我們都是黨培養多年的老黨員,應該具有一切行動聽指揮的覺悟,按要求騰退住房,不給空軍抹黑。”

空軍領導為她的無私精神所感動,想為她找一處好一點的房子,也都被她婉拒了,堅持自己找了一套很普通的房子,不麻煩任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