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心》:遲到的正義

淺評2015年國產電影《烈日灼心》

《烈日灼心》由曹保平編劇執導,鄧超、段奕宏、郭濤、王珞丹等主演的犯罪片。影片於2015年8月上映,獲得2016年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2017年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烈日灼心》:遲到的正義

《烈日灼心》講述了三個青年之前犯下一樁驚天大案,七年後種種“巧合”之下,與警察伊谷春兄妹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相遇,當年遲到的正義也終將來臨。

《烈日灼心》與其他的警匪片不同,影片沒有故弄玄虛地去隱藏罪犯,而是在一開始就把正惡雙方擺上檯面,觀眾們一目瞭然:這不是簡單的“警察抓殺人犯”的故事,而是撕開犯罪表面,觸碰那隱隱作痛的人性之傷。

《烈日灼心》:遲到的正義

影片正邪對壘的結果早已註定,過程卻撲朔迷離,引人深思,遲到的正義終將來臨,但遲到的正義是真正的正義嗎?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缺席”這句話是對沉冤昭雪中正義的形容,這時的正義早已遲到,正義的來臨是在黑暗中點亮希望,在前行中堅定方向。“遲到的正義絕非正義”這是我們對遲到的抗爭而非正義,我們希望正義不會遲到,正義快一點來臨,因為黎明前最為黑暗。

不論遲到與否,正義來臨終將是對的,人性最終選擇了善良。

一、燈下黑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那時的青年已到而立,當年的罪犯當上協警。一個小人物成長的歷程,一場激烈的貓鼠遊戲,辛小豐也在人性的善惡中自我掙扎,就像燈下之黑,那是光明與陰暗的對壘。

《烈日灼心》:遲到的正義

辛小豐這個人物有幾個細節值得深推。一是與怪異房東的爭吵,顯示出辛小豐這個人物性格是衝動張揚的,也暗示了當年他們犯下驚天大案的原罪:衝動。二是與罪犯不懼生死的搏鬥,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煎熬。也許他選擇做協警,就是渴望懲罰能夠降臨,完成自我的救贖,得到內心的安寧。三是對“尾巴”的依依不捨,就像片中所說的那樣,他想成為“尾巴”的好爸爸,這也是一個罪犯的善良。

《烈日灼心》:遲到的正義

這是辛小豐最艱難時刻。他手裡掌握著警察伊谷春和自己的生死,而他選擇放棄自己,救伊谷春。生活中我們面臨著種種選擇,即便不至於性命攸關,但每個事件總包含明暗兩面,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是考驗,需小心謹慎,因為有的錯誤一旦犯下,是不可能改過的。

二、愛情讓人純粹

愛情是複雜的,終其一生可能無法理解愛情的真諦,但愛情讓楊自道變得純粹。影片中楊自道是三個罪犯的大哥,對“尾巴”的親情之深,對兄弟的友情之切,讓他清楚的知道對方想要什麼,唯獨對他本人搞不清楚狀況。但當愛情來臨時,他才真正瞭解了相識幾十年的自己。

《烈日灼心》:遲到的正義

楊自道一直堅持送“尾巴”離開,因為他明白,作為罪犯,他們撫養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逃避七年,送走“尾巴”,才能真正結束他們的煎熬,逃離法律的制裁,開始新生活。

《烈日灼心》:遲到的正義

而這時,他的生命中出現了愛情:警察伊谷春的妹妹伊谷夏。在與伊谷夏的交往中,他感受到從未有過且難以言表的單純和快樂。他不想破壞這份美好,最終他留下一句“要我把這條命給你”後,做出了他認為對的犧牲。

生活亦是如此,愛情能給雙方帶來甜蜜,我們會為了留住幸福而付出努力,甚至改變自己。我想在我們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愛情應該更純粹一點,大膽一點,應該更努力一點。倘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就讓愛情入土之前,更肆意灑脫一點吧。

三、誰是“傻子”

影片中陳比覺應該是三個人裡智商最高的,這也是他們能屢屢逃過法律制裁的原因。

《烈日灼心》:遲到的正義

陳比覺以一個傻子的身份陪伴“尾巴”,看守著他們犯罪的唯一證據,而這傻子的身份也讓“尾巴”的童年更安全,不被外人發現貓膩。當辛小豐身世不保,陳比覺給他出謀劃策,才有了後來辛小豐與富商的基情虐戀,讓警官伊谷春卸下了對辛小豐的懷疑。

雖然影片中沒有描寫陳比覺如何“運籌帷幄”,但從辛小豐磨了七年指紋這個細節中就能感覺到,辛小豐雖然衝動卻本性善良,沒有那種縝密的心思和手段,而陳比覺才是這場貓鼠遊戲的主謀,陳比覺也確實逃了。影片的最後陳比覺跳海時,說出了那句“看來這163的智商跟他媽80的智商,有時也差不了多少”。他是一個智商高達163的“傻子”,用自己的生命給“尾巴”留下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智商和情商,在人性面前都不值一提。生活中那些以聰明者自居的人,殊不知在別人眼中可能就是個傻子。我們要學會尊重,學會謙虛,在知識和修養方面不能當文盲,但為人處世,也許單純善良的“傻子”,會活得更輕鬆。

換個角度看電影,歡迎關注“栗子木的小劇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