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詩中表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航祖母G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瀾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首詩是號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南宋詩人陸游晚年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情懷。

當時南宋已經走向衰落,官場腐敗,政治黑暗,再加上強悍的北方遊牧民族金的入侵,百姓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剛正不阿的陸游得罪權貴,遭奸人彈劾被罷官,回家鄉過著隱居的生活。

這首詩的意境是:由於連年征戰,積勞成疾,晚年的陸游飽受身體傷痛的折磨,只能在偏野的鄉村,躺在床上苦度餘生,但陸游並沒有因自己的艱難處境而頹廢,在自顧不暇的窘境下,還想著為國家守衛邊關,收復失地。孤寂漆黑的深夜裡,陸游躺臥在床上難以入眠,外面突然風雨大作,聽著外面的風雨聲,陸游似乎聽到了當年在邊關戰場廝殺的聲音,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漸漸入睡,當年披掛鐵葉的戰馬在結冰的河流裡疾行的壯美景象出現在夢鄉里。這從側面也反映當時戍邊將士所處環境的艱苦,即使這樣,晚年的陸游還念念不忘的想為國家戍邊,這更加彰顯了陸游的愛過情懷。





牽著駱駝流浪的稻草人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寫陸游在宋光宗紹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這一天夜晚,面對風雨交加的暗黑夜晚,陸游思緒萬千,陷入一場鐵馬冰河的夢境。這些描述,到底表達了陸游怎樣的感情呢?下面進行解答:

一、陸游的愛國情懷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出生在1125年。這個年份,剛好是北宋和南宋的分界線。公元960年趙匡胤封帝建立宋朝,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北宋滅亡。康王趙康後來在南京繼位,建立南宋。

也就是說,陸游一出生,就面臨北宋風雨飄揚,繼而滅亡,中原被金兵侵佔的殘酷現實。到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再度渡江南侵,陸游的父親陸宰不得不舉家投奔東陽,家境才開始逐步安定下來,時陸游年僅四歲。少年時,陸游成長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愛國思想在他心中紮下深深的根。宋高宗時,陸游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的排斥而仕途不暢,到後來也是幾經波折和顛沛。

陸游空有一心振興北宋的抱負,滿腔的愛國熱情卻得不到統治者的重視,反而還常常因此遭人的排斥,甚至貶謫。正是滿懷的抱負無法實現的苦悶,累積在陸游的心間,讓他時時刻刻惦記的事情,就是“王師北定中原”。

古語云:詩言志。陸游的很多詩詞作品都能用來反映他的愛國抱負。最有名的無非是陸游在1210年,85歲高齡時寫下的最後一首遺作《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你看,陸游知道什麼都將是一場空夢,卻還是不能忘記九州統一、收復中原這件事,還提醒子孫們如果有好消息,還要在他的墳頭及時告訴他。拖著老兵之軀,用顫抖的手把滿腔的愛國之情塗畫在紙捲上,如斯深情,溢於言表。

陸游還有一首組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其一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其二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兩首詩完成於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當時陸游已經68歲,年近古稀,也是他被罷官回到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的第四年。村居生活並不能使陸游的心平靜下來,當他想到中原已淪陷於金人之手60多年,他再也無法安睡。天將黎明之時,他拄著柺杖,顫巍巍地走出籬笆門,心頭悵觸,構思出了這兩首詩。

這裡的第一首詩,起筆寫銀河向西南方向下墜,公雞打鳴天將要矇矇亮了,他拖著病軀走出門去,想到心中未實現的壯志,不覺撫摸著斑白的頭髮悵然遺憾,表現了陸游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的無限感慨。

第二首,寫中原的大好河山陷於敵手,以“望”字為眼,表現了陸游內心中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迴百轉的心情。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

陸游常把收復中原的愛國之情融入詩作中,以至於宋代的詩人

葉紹翁這樣評價他:

天資慷慨,喜任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結中原豪傑以滅敵。自商賈、仙釋、詩人、劍客,無不徧交遊。宦劍南,作為歌詩,皆寄意恢復。

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表現的情感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和上文提到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是陸游在同年(1192年)11月所作。其中的第一首,寫了大雨天詩人獨居室內的情景,第二首則將視角從家轉到國,寫了自己“僵臥孤村”仍舊在思考要去為國戍守邊疆的深切情意。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先來看下這首詩的詩意:

“我拖著老病之軀,直挺挺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卻並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依然滾燙著的念想,是替國家守衛邊疆。”

“夜已經很深了,我躺在土炕上,聽到那疾風驟雨如兩軍交戰的混響,卻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穿著鎧甲,騎著戰馬,正飛跨過北方戰場冰冷刺骨的河流。”

從字裡行間,我們看得出陸游雖然“老驥伏櫪”,卻“壯心不已”,於老病之際,仍懷著一顆赤膽忠心,渴望著收復中原,家園迴歸。

其實這首詩採用了“痴情化夢”的手法,也就是作者不直接寫愛國的情懷有多深沉,熱情有多高漲,而是通過寫夢中鐵馬冰河之景,來表現願為家國收復而奔赴戰場,奮勇殺敵的壯志雄心和愛國熱情。

開頭兩句,意思緊密相連,甚至可以理解為後句是對前句的解釋和補充。“僵臥孤村不自哀”敘述了作者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態,“尚思為國戍輪臺”是對“不自哀”的補充和解釋。而“僵”、“臥”、“孤”等字眼,寫出了作者老病之時淒涼的境遇,籠罩著一種悲哀的氣氛,讓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情緒急轉,又表現出一種豁達、樂觀的氣概,表現出陸游為了國家,可以置老病之軀、淒涼處境於不顧,甚至願意為國而戰、為國而死的志向。

“夜闌臥聽風吹雨”緊承上面的兩句。寫陸游因思緒翻滾而久久不能入眠,以至於夜漏更深。加之破窗外的風吹雨打聲作催化,讓陸游想到了國家的風雨飄搖,繼而在終於熬不住,隱隱睡去之時,聯想到了戰爭的風雲、壯年的軍旅生活。這樣很自然地,就引出了最後一句“鐵馬冰河入夢來”。寫出了作者對收復中原日思夜想,甚至夜不能寐的惦記,淋漓盡致地表達了陸游心繫家國的深厚情懷。

所以,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表達的同樣是陸游滿腔的愛國之情,只是他用“不自哀”和“戍輪臺”,“夜闌臥聽”和“鐵馬冰河”這種近似矛盾的心態來表述,更是把那種在現實中難以看到希望,只能在夢裡尋求希望的悲涼表現了出來。

三、寫在最後

每個詩人,他的詩歌所寫的領域和題材,大體上都是相對固定的,就像王維和孟浩然,因為寫大自然的山水美景居多,所以被冠以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高適和岑參寫邊塞相關的詩歌居多,被稱作邊塞詩人,等等。

所以,陸游作為愛國詩人,他的很多詩作,包括一些詞作,自然也表現的是他的愛國情懷。從這個角度上切入,經過對詩句的逐一剖析,自然可以把握到八九分。


顧南安


謝敬!

忽見到此題時,我並不知道它是陸游的詩詞,當看到網友們的回答,這才知道詩作的原由,其中有幾個網友釋解的與詩詞表達的別無二致,怎麼就沒有點讚的呢,打開他們的主頁,原是他們的粉絲少,不是大咖的粉絲量多嗎!這才導致聚贊很少,這裡沒有持貶友們的意思,而是說,只要有粉絲量,作品就會好看,點贊量也就多,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陸游詩人,他以憤懣憂感著詩之稱,一生寫作幾乎都離不開他憂國憂民的情懷,那這首詩,也不例外,道出了陸游老矣不知朽,還能發餘熱的胸襟,提筆寫下這酣暢淋漓的詩文大作,


本人根據此詩的歷史背景淺析如下,

就是說陸游雖然生活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卻沒有感到孤獨,而是心繫黎民百姓,時刻都在擔憂國家的生死存亡,當突然聽說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他縱有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的氣節,但這時對於陸游來說,卻是一場夢,不得不面對現實!他的國家可能隨著他一起被埋葬,這首詩,也是陸游和國家無奈的命運!…!興亡交替,歷史必然!只是陸游空虛嘆!!!




(謝悟空!謝閱)!

(本文原創於2、23日,與其它無關!)!敬請指正!


轉運中的幸福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特別是當國家處於衰亡之際,愛國詩人常常為國事而憂,通過自已的詩歌,充分表達出自已熱愛祖國奮勇殺敵的滿腔熱血壯志。

南宋時期的愛國詩人陸游(1125-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後人多稱其為陸放翁),便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是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當時的南宋小朝庭面對金兵侵掠,不圖積極抵禦,只是一味求和,偏安一隅。風雨交加,國勢衰微。以陸游、辛棄疾等為代表的愛國主義詩人,雖然滿懷激情,積極主張抗戰北伐收復中原,終不為朝廷採納,於是,他們只好將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融入詩詞之中,寫下了大量光輝燦爛的詩詞作品存世。

其中,《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便是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陸游罷官後退居家鄉山陰時寫下的兩首七言絕句詩,詩被收入《陸游集》卷二十六之中。

原詩共二首七絕,第一首“其一”主要表現了詩人在一個大風雨天的感觀所處。

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是一首首句仄起入韻式七言絕句詩,押平水十灰韻,其平仄聲律為: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詩人當時雖已年屆七旬,且閒居山村,但愛國之雄心壯志絲毫未減。在風雨交加的深夜裡,雖然自已只能直挺挺地臥躺在孤寂的鄉村家裡,但腦海中一心思量著的仍然是為國戍邊披甲殺敵,那怕就是在睡夢中浮現的依然是戰場當中的鐵馬冰河情景,這是何等的愛國主義情懷!

同樣在詩人的另一首七律詩《書憤》中,詩人也寫道:“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始終不忘的是“北望中原氣如山”。

但是,在那個時代,詩人空懷從軍北伐,恢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卻不為南宋朝庭所重視,只能夠僵臥孤村,仰天長嘆,在夢境之中慷慨激烈為國戍邊殺敵了!但詩人投身抗戰,收復失地的宏願至老至死不衰。後來臨終時詩人還再三囑咐兒孫:“王師北定中原時,家祭勿忘告乃翁。”

全詩感情深沉悲壯,充滿了詩人滿腔的愛國主義情懷!


欣雨朱新渝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首詩情感激昂,精神飽滿。作者晚年境遇困頓,身體衰弱,但並沒有哀傷自己,而是想著從軍奔赴邊疆,跨戰馬,抗擊敵人進犯。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薈文堂主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此詩作於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紹熙三年)十一月四日。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罷官後,閒居家鄉山陰農村。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於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願望。 這首詩以“痴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易梵八字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是陸游的詩詞,全詩如下: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從這首詩裡面我們不難讀出詩人想要表達的何種感情:

其一,僵臥孤村不自哀,詩人獨自睡在孤村裡,卻不自哀,可以看出詩人想表達樂觀豁達的心態。

其二,尚思為國戍輪臺,從中可以看出詩人還在想著為國戍守邊疆,表達了願意為國的赤膽忠心。

其三,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在睡夢中都如此的想為國上陣殺敵,可以看出詩人想表達強烈的為國盡忠的心願。

其四,綜合全詩來看,可以看出詩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雄心壯志;自己得不到重用的無奈;以及為祖國處在外敵當前的焦慮。所以想表達的感情是憂國憂民,也憂自己。




若憶閣


此詩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所作,為一詩組,共2首,為詩人罷官故居故里後所作。逢風雨大作,觸景生情,風聲、雨聲如那戰場的喊殺、刀槍的碰撞,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仍心繫祖國想要上戰場廝殺,無奈不受重用,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其二)抒情,(其一)寫景,寫風雨大作,所以才有了(其二)的感觸,先簡單的翻譯一下。((其一)主要寫景,想必您也瞭解過了,在這裡就不作過多解釋了,是(其二)的鋪墊,使情感的書抒發更自然、更合情合理。)

我窮居孤存卻不悲哀,仍想著戍守邊疆。深夜風雨交加,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穿越冰封的河流出征戰場。

白話翻譯之後,就很容易理解了,雖然窮困潦倒,孤身一人,但是仍然心繫祖國安危。很明顯這是壯志未酬,一生馳騁疆場,可最終未見勝利,不甘之心油然而生。從陸游一生的經歷來看,也不難發現有不受重用、不得志的傷感。即便這樣,仍願意投身戎馬,為祖國效力。這種愛國情懷,非言語能表達。

  • 深夜將睡,聽到風雨聲,確猶如金戈鐵馬、戰場廝殺之聲,這就是心裡想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如果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一顆愛國之心,很難有此聯想。如果換做沒心沒肺的我,正好睡一覺,我最喜歡雷雨天睡覺了,睡的特別香甜。

  • “入夢來”三字為神來之筆,真的是夢境嗎?也未必盡然。不是夢境嗎?非夢而又似夢。這是詩人複雜的心理活動,只能將現實中的夢想,付諸於夢中,表達了深深的無奈之情。而做夢都要奔赴戰場,這是詩人真摯、強烈的愛國之心。譬如我,總夢見自己在夢中飛,這就是我的最大夢想,而又無法實現。同比陸游也是一樣,鐵馬冰河也只能是夢想了,現實根本無法實現,卻又不甘心。

這是詩人被罷官之後不久所作,時年70歲左右,而在他臨終前的一首《示兒》更為著名。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可見其被貶二十年中,日日想著祖國邊疆,想必每逢風雨,都會心潮澎湃且惴惴不安,怎奈歷史總愛開玩笑,陸游也只能帶著遺憾而離去。


語留人


本詩的創作背景是詩人被罷官後,閒居家鄉山陰農村。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老體邁,但是依然收復國土的願望強烈。可是在現實中已經不可能實現,於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觸景生情,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戰場的願望。

全詩情感激昂,精神飽滿。作者晚年境遇困頓,身體衰弱,但並沒有哀傷自己,而是想著從軍奔赴邊疆,跨戰馬,抗擊敵人進犯。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