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崮連穿登嵩山

自溝河村桃園走起……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蒼山洱海”,淨目爽心!湖中沙洲半島上的柳樹也到了“遙看草色近卻無”的時節。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抖擻精神,擁抱春天

四崮連穿登嵩山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宋)蘇軾

生命之歌。山榆樹,樹幹黑灰色的起鱗皮,遒勁敦厚,透出滄桑、頑強的氣勢,撼人心魄!看其胸徑約在20cm,樹齡不下百年。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仰止

四崮連穿登嵩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四崮連穿登嵩山

“小黃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春山可望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背風向陽坡。今日西南風。有道是“新南風舊北風”——都是冷滴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宋)蘇軾(柱樁是蓄能電站建設BM點。)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遁入樹林。

四崮連穿登嵩山

古戰場遺蹟。

四崮連穿登嵩山

好大一片麻櫟林,夏日拴吊床的好地方。

四崮連穿登嵩山

坐享其成

四崮連穿登嵩山

(與樹)背道而馳

四崮連穿登嵩山

舞翩躚。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豁然開朗,

四崮連穿登嵩山

心曠神怡!

四崮連穿登嵩山

“濟公”他妹紙

四崮連穿登嵩山

古齊國兵營遺蹟。

四崮連穿登嵩山

幽幽林間道,軟軟的,溼溼的,爽爽滴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路漫漫……

四崮連穿登嵩山

我來矣!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纖纖作細步。

四崮連穿登嵩山

山色有無中。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怡林小築。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大寫意,“丿”。

四崮連穿登嵩山

好兄弟

四崮連穿登嵩山

鬱悶的大法官。

四崮連穿登嵩山

只要肯登攀!

四崮連穿登嵩山

崮根林蔭小道,沐春聽(松)濤的好所在。

四崮連穿登嵩山

看!

四崮連穿登嵩山

一盆盆兒,

四崮連穿登嵩山

一簇簇的卷柏,景由天造啊!

四崮連穿登嵩山

崮根馿道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再看一眼,那聖湖!

四崮連穿登嵩山

挺拔!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大汗淋漓了,稍息。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卷柏,美極了!

四崮連穿登嵩山

如岩羊

四崮連穿登嵩山

千秋畫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探路者

四崮連穿登嵩山

來路。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一崮之巔。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回望第一崮。

四崮連穿登嵩山

好難下

四崮連穿登嵩山

洋黃瓜樹?

四崮連穿登嵩山

油畫美

四崮連穿登嵩山

繞行二崮。二崮上邊沒景,且荊棘叢生,難走。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山東號航母”

四崮連穿登嵩山

第三崮進入視野。

四崮連穿登嵩山

攀之!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回眸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柴門”。

四崮連穿登嵩山

登頂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回望

四崮連穿登嵩山

有點難下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九龍頂就在眼前

四崮連穿登嵩山

前進!

四崮連穿登嵩山

爽心悅目

四崮連穿登嵩山

登頂在即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漂亮的石壁

四崮連穿登嵩山

右轉是下山道

四崮連穿登嵩山

直行上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北天門

四崮連穿登嵩山

九龍頂,海拔765米。

四崮連穿登嵩山

一覽眾山小

四崮連穿登嵩山

三崮聳然似鼎足。

四崮連穿登嵩山

樂在山巔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下午的行程。走起……

四崮連穿登嵩山

茶几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天梯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靜,景,境。

四崮連穿登嵩山

暫時的上是為了更好的下。

四崮連穿登嵩山

江山如畫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相看兩不厭,相守億萬年。

四崮連穿登嵩山

石徑斜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咔嚓”,一刀三斷!

四崮連穿登嵩山

南天門

四崮連穿登嵩山

“仙界”。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松石戀”。

四崮連穿登嵩山

四崮連穿登嵩山

氣勢磅礴的九龍頂,巍巍然的雄偉,浩蕩天地!請接受熱愛自然、敬畏自然的我一杯淡淡的香茶

四崮連穿登嵩山

“嵩峰抹黛映龍潭。”——臨朐新八景詩

四崮連穿登嵩山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宋 · 蘇軾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四崮連穿登嵩山

除去九龍頂之外的另三崮。

四崮連穿登嵩山

“嘩啦啦——”,只聞水聲不見水流。

四崮連穿登嵩山

秋天的感覺

四崮連穿登嵩山

喜慶吉祥的豪宅!

四崮連穿登嵩山

《臨朐新八景詩》創作記事

馮益漢

2001年夏,冶源鎮舉辦慶“七一”書畫展,冶源籍人物常溪(曾任濰坊市委宣傳部部長、濰坊市委黨校書記,黃家宅村人)、王海亭(曾任濰坊醫學院黨委副書記,石河店村人)以書法參展。在冶源影院展室觀看時,常老對我說:“我與海亭討論過幾次了,《臨朐八景詩》中的八景,仰天已劃歸青州,白芽寺及枯松樹皆已不存了,朐山西麓的‘彌水澄清通地底’大概本來就屬虛構。既然如此,原八景之中,如今僅存五景了。你是馮惟敏的子孫,如今又屬臨朐文壇中的佼佼者,我二人皆認為,你應當補齊《臨朐八景詩》啊!”我覺得義不容辭,苦思冥想,另選三景而補成《臨朐新八景詩》發表於2000年7月28日《濰坊日報臨朐版》。是時,我正隨同縣人大主任潘心德在出版《老龍灣》(1997年)《東鎮沂山》(1998年)之後,又編撰志書《石門坊》。潘主任在縣報上看到《新八景詩》後即給我打電話陳述己見:“原《臨朐八景詩》是一首文物精品詩作,一件收藏的古衣,再打上三個新補丁,好看嗎?我考慮再三,咱們可以在原八景之外另選八景,寫成真正的《新八景詩》。”我不禁汗顏,佩服潘公高見。是午,縣政協楊顯偉主席也為《新八景詩》給我打電話,他亦深然潘說。週六,潘主任約上縣文化館館長傅佩澤,與我一同乘車直奔九山黑松林。我三人在觀賞淌水崖水庫和萬畝黑松林之後,盤坐於水庫上游的鱷魚谷磐石之上,再繼續車中的“臨朐可選入新八景的景點”議題。潘公當時兼任縣旅遊小組組長,他當然對臨朐境內的景點熟爛於胸中。我當時即情吟成“淌水黑松濤震谷”一句,並說明:萬畝黑松林是“林濤吼”,淌水崖跌下“波濤震谷”。潘公贊曰:“這一句詩就能高度概括這裡的景觀,是好詩!”午飯後,我們再轉道直奔嵩山。我自1966年冬參加嵩山水庫建設,曾經踏遍“七寶”群山,遍訪民間傳說。我隔車窗指顧嵩山七峰序列,又認真窺探原嵩山寺斷壁殘垣故址處的龍潭老井。潘說:“我已經向有關領導說過了,嵩山水庫應稱為龍潭湖,山那邊的水庫上游又有‘龍門’和‘螭母潭’。”從嵩山回縣城後,潘公領我去採訪曾在嵩山林場工作18年的場長尹炳福,尹談嵩山如數家珍。潘心德以臨朐縣旅遊小組組長的名義,先在縣報上發出了《臨朐新八景詩》的徵稿倡議書,業餘作者們的稿件如雪片飛來。潘組成《臨朐新八景詩》的創作小組,並召集相當範圍的《臨朐新八景詩》座談會,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臨朐縣東鎮詩社的主要成員都加入了《臨朐新八景詩》創作小組。他們往往注重格律詩,並直接指出:原《臨朐八景詩》中的“百丈瀑布六月寒”屬“六連仄”!我則鄭重反駁:“百丈瀑布”能改其名嗎?“六月寒”又與“冶源煙靄三冬暖”相對仗。這屬古體詩。這類受景點名稱所限的寫景詩,是不應受格律限制的!我們這次創作《臨朐新八景詩》也應成古體,不能強求格律的!潘公贊成我的觀點。有人寫“冶源龍韻翠竹萱”,潘說:“在臨朐縣內,有水有竹的景點多了!要取冶源景點詩句。‘龍灣海浮即江南’,馮惟敏修建的江南亭,不就是原取名‘即江南’嗎?”即使在後來的冶源鎮區內公路牌坊上,也寫“淮北江南,山水臨朐”。我佩服潘公的遠見卓識。他主持:原《臨朐八景詩》中的景區,如東鎮沂山的“晚翠接雲端”之外,仍可選其他景觀呀!如石門紅葉,在文人創作《臨朐八景詩》的明代,石門坊還未大面積栽植黃櫨,才只得選用“駢邑石門晚照殘”呀!主旨既定,創作組成員(馮益漢、劉鎮宗、賀光東、呂傳富、吉星)就針對所選八景,各自構思詩句,一同討論。如沂山雲海既定為一景,我想起自己1986年秋天身為撰稿以陪同山東電視臺李建紅拍專題片《故鄉臨朐行》而急登沂山,車剛爬到玉皇頂,恰逢峽谷中雲蒸霧漫,漸成雲海景觀,李記者跳下車扛機急拍攝,連喊快支架。頃刻雲海布平了,歪頭崮和扁崮的主峰惟露於雲海“海面”上,像是兩把“黑鎖”放置於一方漢白玉“托盤”之上。我按照當年的雲海印象,貢獻詩句:沂山雙崮鎖雲煙。眾人稱讚:詩情畫意,好!集思廣益,反覆推敲,寫成了《臨朐新八景詩》:石門紅葉染青山,(1)龍灣海浮即江南。(2)山旺化石書萬卷,(3)東鎮碑林紀千年。(4)巨洋湖波連天湧,(5)沂山雙崮鎖雲煙。(6)淌水黑松濤震谷,(7)嵩峰抹黛映龍潭。(8)《臨朐新八景詩》的釋義為:(1)石門坊在深秋時節,黃櫨紅葉遍佈于山谷間,如篝火,似紅彩,青山層林盡染。是“染”,是“燃”?選用“染”字,是紅葉把石門坊染成紅色。(2)“明代散曲第一大作手”馮惟敏在老龍灣濯馬潭邊建造“即江南”亭閣,這句詩也正是順應馮惟敏對冶源山水的概括:“即江南——這裡即是江南”。馮惟敏的《冶源十大景》詩中進一步闡述:“見說江南好,江南恐不如。”(3)臨朐的山旺化石,號稱“世界之最”、“萬卷書”——記載歷史的畫卷。(4)沂山東鎮廟的東鎮碑林,也是煌煌歷史遺蹟,此詩句“紀千年”與上句的“書萬卷”形成律詩頜聯尤需的對仗格式。(5)冶源水庫(譽稱巨洋湖,因彌河古稱巨洋水)是1958年興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稱山東省第二大水庫,它的效益日益顯現,此句“連天湧”是對波光千頃的景觀的誇張。(6)“鎖雲煙”亦是與上句“連天湧”的對仗格式。沂山雲海的氣勢磅礴的確天成景觀,蔚為壯觀。(7)淌水崖洪水漫過十孔大閘而跌下深谷,聲若雷鳴。而萬畝黑松林的松濤之“吼”,只是協和的音樂。(8)嵩山七寶連山,遠看如美女修黛(眉),她以龍潭為“寶鏡”,映照出她的美麗的容顏。《臨朐新八景詩》的形成,我作為一名主創人員,說一句由衷的話:縣人大主任兼縣旅遊小組組長潘心德先生功不可沒——如果不是他思路清晰、高屋建瓴地主持操作,任由文人相輕、各持己見、莫衷一是,要能儘快而準確地選定景點,集體創作而定稿《臨朐新八景詩》並附釋文以載2005年版的《臨朐縣誌》,豈是易事!

四崮連穿登嵩山

臨朐新八景詩

石門紅葉染青山,龍灣海浮即江南
山旺化石書萬卷,東鎮碑林紀千年
巨洋湖波連天湧,沂山雙崮鎖雲煙
淌水黑松濤震谷,嵩峰抹黛映龍潭
臨朐舊八景詩 
駢邑石門晚照殘,粟山孤聳落平川
冶源煙靄三冬暖,百丈瀑布六月寒
彌水澄清通地底,沂山晚翠接雲端

白芽寺裡古松樹,仰天高掛秋月圓

四崮連穿登嵩山

謝謝您的欣賞!

祝您安康!

四崮連穿登嵩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