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告訴我養孩子到底有什麼用,不要雞湯,形象的說明?

強者必勝


我沒養過小孩,我自己也不太想要,但我非常喜歡我的侄兒,看到他就很開心,我覺得可能這世界有一半的孩子養了是沒啥很牛逼用處的,長大了就是一個普通人,能自己獨立成家過日子就不錯了,回報父母可能不行。另外一半就是家長口中那種出息的孩子,很好的事業,或者美滿的家庭,讓父母驕傲,也可以回報父母。不過很多家長抱著50%的幾率還是生了,我覺得就沒打算要回報,生出來,就會因為人的本能去愛孩子,說不出原因,就是想給他最好的。我看到我侄兒的時候,我就願意給他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以後我要是有孩子,就把我的錢給他和我兒子平分,我要是沒有孩子,那我的遺產都歸他,我要他不缺吃不缺穿,幸福生活。回到我自己本身,我又不想生孩子,因為那實在太累了,我看過姐姐從小帶我侄兒的辛苦,她幾乎是一個人在拉扯孩子,老公經常在外工作,輔導作業經常看不明白,就微信視頻叫我幫忙看看,天天不僅要工作,還要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那種艱辛,我真的不想有,成為父母是很重的一個責任,我認為我承擔不了,但我很愛我的侄兒,這是血緣親情,是本能。


碧衣紅顏小瑤兒


養孩子有什麼用?我不餵雞湯,只談談個人感悟。

一、養兒方知父母恩

一個人沒有孩子,永遠體會不了父母為孩子花費的精力,付出的金錢和無休止的牽掛。不想生孩子的人,歸根結底是活得太自我,怕擔責任,只顧自己活得開心,盡情瀟灑,卻忽視了父母的感受。

著名央視主持人康輝丁克20多年,在母親過世時,他後悔地說“如果能夠重來,我想我一定會早早遂母親的心願,讓她膝下多個冰雪聰明的孫子。”

當女人經歷生孩子,男人通過養孩子的過程會迅速成長,家庭責任感倍增,女人放下貌美如花去哺育餵養孩子,男人為賺錢養家能打三份工,無論孩子多淘氣頑皮,仍然會為他們操心勞力,“養兒方知父母恩”是在自己當父母后才能明白。

二、孩子是生命的延續,留在世間的血脈

一個人活到最後,終將死去,什麼也帶不走,孩子繼承一切。

所有父母生孩子都沒有合格證,能把孩子帶成啥樣子全憑父母的學識教養道德品質。

  • 1. 家風好,根基雄厚的家庭要養孩子,傳承優良基因

無錫錢家,世代相傳出名士,現代錢家的名人就有導彈專家錢學森、前外交部長錢其琛,著名作家錢鍾書、原子彈專家錢三強等一百多人。如果錢家有不養孩子的思想,中國就失去這些優秀人才,優良基因被浪費。

  • 2. 普通人養孩子逆襲,改變社會地位

圍顧我們四周,平凡人眾多,有兩個家庭,都平凡普通,一個家庭,不養孩子,日子過得輕鬆,無牽無掛,但死後無子女送終,家產充公。

另一個家庭,養了個爭氣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從政從商,改變了家.在社會的地位,父母臉上有光,子孫生活環境也有質的改變,這就是生孩子的意義,一代更比一代強。

三、養孩子能評定你的人生成敗

天下沒有壞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與人聊天,一個主要話題就是談論孩子,優秀孩子的父母談起孩子眉飛色舞,普通孩子的父母就抱怨幾句,丁克族基本上沒話語權,默默聽人討論或離開。

一個人不管賺多少錢,當多大官,孩子教育成功與否是衡量人生成敗標準,好孩子讓他無比驕傲,普通孩子令他心安平靜,壞孩子會他心力交瘁。

合格的父母是能教出好孩子的,壞孩子的產生,根源全在父母。

  • 1.父母品行不端,學識有限教不出好孩子
  • 2.孩子是留守兒童,父母陪伴極少,由老人帶大教不出好孩子
  • 3.夫妻感情不合,經常吵鬧打架,教不出好孩子

養孩子就像買了個鏡子,你好他就好,你壞他就差,孩子是鞭策我們做好人的利器。

四、養孩子享天倫之樂,老有所養

儘管我們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承認不能靠孩子養老,全得靠自己,靠養老院。

那是因為這兩代人生的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怕孩子負擔重,才說言不由衷的話。

等計生政策允許隨便生孩子,並大力弘揚孝道文化後,孩子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有個抖音網紅,她生了七個孩子,老大十五歲,最小的兩歲,大女兒猶如家長,管理弟妹,弟妹勤勞肯幹,家務分工明確,幾兄弟姐妹完成得很好,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做得好,媽媽開心才會有獎勵。

等孩子長大,這種從小培養的競爭機制,以後搶著養老爸老媽,哪裡需要進養老院,看病住院有人伺候,不用請護工,一大家子孩子按值班表排,多暖心。

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孩子多,長大後,爸媽就金貴,獨生子女的父母最可憐,沒人搶,乖乖去養老院待著吧。

綜上所述,人生必須養幾個娃,用心養孩好處多,不養孩子憂患多,不要嬌生慣養,要重教育常陪伴,教出好孩子為社會做貢獻。

以上是個人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談感悟,不喜勿噴。


潮浙鯉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When you watch the scenery from the bridge,)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The sightseer watches you from the balcony.)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The bright moon adorns your window,)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While you adorn another’s dream.)



籍籍無名


孩子是你快樂源泉,是奮鬥的動力,是幸福的分享者,是快樂的共有者,是你生活的樂趣,是你生命的延續。

一個家裡有了孩子才有希望。看著他一天天長大,聽他歡快的笑聲。看著他的成長,你會有到成就感。你會感覺到的多苦多累都值得。

如果你沒有孩子,當你的看到別人的孩子。在他們懷裡抱著咿呀學語逗得滿屋子笑聲的時候你會有失落感。你會有孤獨感。

節日裡萬家燈火的時候,別人家子孫滿堂歡快舉杯祝福的時候。你一個人孤燈獨坐。縱使你家財萬貫,良田萬頃,你的人生樂趣又又何在呢?

不要孩子,你就不會有“不養小不知父母恩”的感受。你就體會不到你的父母對你的愛多深,你也不感受不到為人父母的那種快樂和幸福。

有多少為了孩子甘心情願的付出, 他們操心勞累流汗,但是他們無緣無悔,他們累並快樂著,痛並快樂著。這是一種幸福。這是人類為人父母者共有的愛,如果沒有孩子,你完全體會不到。

沒有孩子,你就體會不到你的孩子拿到錄取通知書時候的那份喜悅,那能看到孩子成長的喜悅和驕傲。為人父母的那種成就感。

沒有孩子,很多事情你都體會不到,這是人生的一種缺陷。普通老百姓有了孩子,是希望,有孩子是動力。為孩子一切奮鬥都是快樂的幸福的。

你陪她長大,他陪你變老。這個過程,才是一個幸福完美的人生。


愜意情感說說


孩子,生命的延續,是人終有一死,你得小孩是你生命的二分之一,血脈就是這個意思,縱使你以故去,這個世間仍有你得血脈存在。我個人比較信這個。還有就是生活的方向,不同的年紀該忙的一些事,對家庭父母也是正常的三觀,你得父輩看見孩子也知道他們生命的延續。


愛笑的趙先生


什麼用都沒有,只是一種心靈慰記。為無法施放的愛找到出路。當年我想丁克了,但是被他溜了,就留下了他。我已經70歲了,身體好。照顧過父母離世之後,又自願跑到兒子家幫忙,帶工資的保姆,而且樂此不彼。因為一輩子都像風一樣來去,幹活兒速度無比快,做好三餐玩一樣的。閒暇時間玩遊戲,做女紅。打發無聊的時光。看著他們吃飯,看著兒媳婦兒穿上我編織的漂亮衣服炫耀自己,打心眼裡高興。其實養孩子就是為了付出而非回報。也不是沒有回報一一天倫之樂就是回報吧。如今剛剛有了孫子,還想幫她帶,看那媽媽手忙腳亂的樣子,實在可憐。可媽媽怕奶奶太累了。還是玩遊戲爭名次吧。昨天又得第二名,始終沒得第一名一一微軟的單人紙牌世界巡迴賽事。


銀河吹笙1


我還是很嚮往有孩子這件事的,看著一個小小的人兒一天天長大應該是件很幸福的事!

但是真心真心真心地不想找對象,非常非常恐懼結婚這件事!

這個世界矛盾的事情太多了,孩子和婚姻居然不能一碼歸一碼!!!天!

最近N刷《FRIENDS》,Monica為了有孩子天天跑精子銀行,搞得我都心動了!

可是我大概沒那麼多錢,即便等我有錢了通過銀行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又會不會被我媽打死!又或者我媽被我說服了接受了,快生孩子前我又會不會天天被自己嚇死!目前看來除了婚姻,我心裡排名第二恐怖的事就是“生產”。。。天!

領養呢!既為社會做貢獻,又能通過另一種不恐怖的方式有個孩子!

天!我到底在想啥!

胡言亂語!反正頭條沒人認識我!不管!


朱朱小俠


我女兒今年上高三了每天都不和我們說話,問什麼也不出聲,前兩天要去她姑姑家玩幾天我們沒同意現在絕食了兩天都不吃飯了我也不知道養孩子有什麼用尤其是現在的孩子,指望楊老想都不要去想這事,只要不一天把你死氣就不錯了


愛06525


作為一位三歲孩子的媽媽,覺得沒什麼實質性的用處,唯一的用處就是體驗做媽媽的過程,體驗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帶給你的喜怒哀樂的各種感受。

我把養孩子的用處歸結為:多了人生的一種體驗

能問出這個問題,說明題主並不太想要孩子,或者已經要了孩子可感覺沒什麼用。不知道自己每天辛辛苦苦養育他是為了啥。

說實話,我有時也會這麼想,有了孩子,不指望他光宗耀祖,大富大貴,也沒打算沾他什麼光,更沒有傳宗接代、養兒防老這種思想。

我和愛人是雙職工,沒打算老了要依靠誰,以後孩子長大了建立家庭,我們兩口自己過,自由自在,偶爾見個面打個電話,有個寄託就足矣,老得照顧不了自己了就去住養老院,絕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拖累。

那人活著為了啥,個人認為,讓自己的體驗最大化,在有限的時間體驗最多種類的生活,那麼沒了孩子,我覺得少了人生中一個豐富多彩的體驗,勢必是個遺憾。

所以,有孩子可能覺得沒啥用,但是沒孩子定會遺憾終生!


乖乖的沐沐


為什麼現在人都這麼功利,生孩子有什麼用?結婚有什麼用?能沒什麼用呀,又不能換饅頭吃[捂臉]。

我覺得吧,生老病死,人生的每個環節都體驗過,也不枉來人間一趟。

生命長不長久不是重點,豐不豐富更重要。就像養寵物,結婚生子,也是人類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呀。自己在其中也能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遇到喜歡的人,生一個自己的孩子,扶養大,教成人,享受其中的苦樂。等你老了,需要有人陪伴扶一把的時候,有孩子在身邊,也不覺得晚景淒涼。最後,在親人的陪伴中,平靜的告別,生命的循環就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