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們為何喜歡把“林沖槍挑酒葫蘆”形象,作《水滸傳》人物畫呢?

騎蝸牛走高速


雖然不知道林沖雪夜上梁山這個畫像的來源是什麼,但竊以為確實最能夠代表《水滸》這部書應有的氣質和內涵。

鋤揚軒認為:

1、《水滸》是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儘管最後招安投降了,但瑕不掩瑜,畢竟除暴安良、懲治貪官還是主旋律。那麼用一幅畫表現農民起義,要麼就是用推翻大宋朝的圖片(這顯然沒有);要麼就是用一張攻城略地的圖片,這也不可能,這支隊伍始終是死守梁山水泊的,始終沒有擴大根據地;要麼就只能用人物形象來進行藝術表現了。

那為什麼選林沖呢?

2、《水滸》人物眾多,但大家熟悉的,筆墨最多的或者最喜歡的,不外乎魯智深、武松、史進、楊志、盧俊義等等。

魯智深是個和尚,形象不能代表,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這跟農民起義很難聯繫在一起

武松是最血性的,但其上梁山之前,更像一位武俠高手,個人英雄主義突出,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揍死西門慶?好像都不合適吧?

盧俊義也不行,這是宋江吳用的詭計,決然不合適

剩下就是楊志了

3、為什麼楊志不合適?

楊志是五侯令公之後,楊志賣刀,失花石綱,失生辰綱,上二龍山,對吳用懷恨在心,悲悲慘慘,悽悽切切,是一個響噹噹的男子漢,但人物形象不夠飽滿,尤其是不能用來代表梁山。

4、結論只能是林沖

林沖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代表,是一生抑鬱的悲苦好漢,是有仇不能報有恥不能雪典型的農民起義形象。

尤其是其雪夜上梁山,長槍挑著酒葫蘆,頭戴長沿斗笠帽,衣衫襤褸,風雪交加,滿腔憤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夫復何言???


鋤揚軒


把“林沖槍挑酒葫蘆”的形象作人物畫,是有其深刻含意的。

第一、酒葫蘆的來歷。

林沖被高俅陷害發配滄州,由於有柴進柴大官人的書信,滄州管營不但沒有難為林沖,反而給予了多方關照,後又輾轉來看守草料場。草料場原本由一個老軍看管,林沖與他交接工作後,老軍把他的酒葫蘆留給了林沖。因此,這個酒葫蘆無形中就成了林沖被陷害悲慘遭遇的一個物證,一個象徵。

第二、槍挑酒葫蘆的時間節點。

林沖在草料場住下來後,當時風雪交加,破舊不堪的草房四面透風,林沖飢寒交迫,無奈只好用槍挑著酒葫蘆,出外去老軍告訴他的一個地方(距草料場二三里地)買酒避寒。因此,林沖槍挑酒葫蘆在大雪紛飛中艱難前行的畫面,就成了《水滸傳》重要章節“林沖風雪山神廟”的又一個象徵。

第三、在山神廟避雪,僥倖避過了一場災難。

林沖買酒回到草料場,不料草房已被大雪壓垮。他只好從倒塌的虛墟里拽出一條被子,到半路上一個破敗無人的山神廟避雪。林沖在山神廟裡圍著被子,用那個酒葫蘆喝酒。這時高俅派來陸謙等人點著了草料場要燒死他。幾個人點火後跑到山神廟來等結果。林沖怒火中燒,奮起反擊,殺死了陸謙等人,趁雪夜逃上了梁山。於是便有了《水滸傳》的另一重要章節“林沖雪夜上梁山”。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這個酒葫蘆在《水滸傳》兩個重要章節中,都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具有代表性的道具作用。人們只要看見林沖用長槍挑著酒葫蘆在風雪夜裡行走的畫面,自然就會想起林沖被迫害走頭無路奮起反抗逃上梁山的曲折過程。

另一層含意也代表著,在那黑暗無道的社會里,好人受迫害遭受的苦難,是多麼令人同情,從而折射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黑暗現實。

面對這些,林沖槍挑酒葫蘆的形象,其含意已遠遠超過了酒葫蘆本身的作用,它是一種象徵,一種意境,一場悲壯悽慘的歷史寫照。

酒葫蘆的作用,功莫大焉!


文化一家人


在《水滸傳》的人物畫裡,我們能夠發現,畫家們似乎總是會把林沖這個人物繪於那幕“風雪山神廟”裡。大風雪之中,身處草料場,挑著葫蘆,凝神遠望,因為畫家們的選擇,這一幕彷彿與林沖這一人物形象割捨不開了。而畫家們之所以要選擇這一幕作為繪畫林沖的背景,個人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風雪山神廟”與“誤闖白虎堂”一樣,是林沖在上梁山前作為主角的代表經歷,但是相比後者,前者更能凸顯林沖。“誤闖白虎堂”一幕體現了高太尉的詭計多端,但是相對應的,卻以此反面人物凸現林沖的善良本性,也通過這一回揭示出林沖與高太尉之間的過節。對於林沖來說,高太尉冤枉他帶刀私闖白虎堂的陰謀是不光彩的,也是難以說明的;而“風雪山神廟”卻是他在管理草料場時獲得的偶爾愜意。畫家們站在林沖的角度分析比對,才決定用此情景。

第二,“風雪山神廟”一回裡通過林沖的一系列動作描寫把這個人物的個性愈加顯示出來。他被派往草料場,代替老兵的位置,用老兵的酒葫蘆打酒,在雪地裡揮舞花槍,暢飲醇厚美酒。在中國古代,槍與酒彷彿已成為豪爽人宣洩不平之氣的事物,同樣,林沖被高太尉冤枉,無奈之下只得休妻棄家,在發配途中飽受委屈,這些苦痛在雪地裡無人傾訴,於是林沖只好把孤獨無奈且悲憤不平之緒寄託於喝酒和舞槍中,以排解內心愁苦。而我們只要縱觀林沖的一生,會發現這簡單的喝酒舞槍恰好是林沖這個形象最為光彩奪目的一幕,也體現出他心中的那份豪俠之氣。所以畫家選取這一形象,其實是理解林沖的孤單不平,歌頌他的豪情俠氣的表現。

因此,從畫家們的安排設定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瞭解林沖心態的變化,還可以看出畫家們對人物的理解。的確,畫家在塑造人物時,應該也必須要做到對文學人物心理及行為的分析,才能進一步找到人物畫像的意義。





毓秀閣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為什麼人們喜歡林沖的槍挑葫蘆人物畫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武藝高超,智勇雙全乃是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2、兒女情長,為妻子不惜得罪高太尉而被刺配,葫蘆斗笠與花槍,大雪紛飛白茫茫。這是林沖留給所有人最悽美淒涼的畫面,林沖被髮配充軍到了滄州草料場。那時天寒地凍,林沖感到極冷,於是出門買酒禦寒,看到漫山遍野大雪紛飛,天地一番銀裝素裹

3、他是個處處都要考慮十分周到細緻的人,他是一個凡事三思而行遇事總是退讓的人,他是一個不與人為仇不亂惹是非的人,他是一個滿足於自己的小日子希望能平安生活的人,但是無論他怎麼做,無論他多麼謹小慎微,他依舊沒有能逃過命運對他的捉弄,他被人逼上牆角,他不得不奮力反擊。

4、忍辱負重,一忍再忍殺了陸虞侯上了梁山又殺了王倫推晁蓋坐第一把交椅成就一番英雄事業。

5、文武雙全,梁山上一個大哥級的人物,資格最老,人人敬重。





貓咪看片


林沖被冤屈入獄,一直走到看管草料場這期間受盡折磨,時時被人算計謀害。槍挑酒葫蘆是他在看草料場時去飯店買酒時的形象。做“水滸傳”人物畫有如下幾層意思。

一林沖這個打扮救了林沖一命。

高俅為了乾兒子想得到林沖的妻子這件事上。設局陷害林沖,置於他死地。罪名是刺殺高俅。就判林沖死罪發配滄州監獄坐監。多次暗殺沒得逞。又用計讓林沖看草料場,實際是想燒死林沖。林沖在看草料場時得去兩裡外吃飯買酒。為了安全也為了保暖就戴著帽子拿著槍,把酒壺拴在槍上,是為了出去買酒的需要。也正是因為這個形象,去買酒才躲過了一劫。草料場被燒。結果這身形象成了林沖經典而又救命的打扮。堂堂的國家教頭如今被逼到這身打扮去買酒。這是什麼世道啊!是林沖一生低谷時的作品。這身打扮讓人不由就會想起社會的黑暗。所以經常當畫面是有一定的故事,有諷刺奸臣當道的寓意。

二:林沖這個畫面暗含無奈,冤枉,家破人亡,痛苦摧殘。

林沖被冤枉到差點被燒死期間。妻子上吊死亡,老丈人神經。被人滾水燙腳,設計燒死他。這一切的痛苦災難在一夜之間都來到了。天堂到地獄,槍 挑著酒葫蘆的形象,是被逼迫的。是沒辦法,為生存活命到飯店吃飯,然後灌滿酒葫蘆回到草料場備用的。在當教頭時很多人伺候著會是這樣嗎?所以這個畫面有“悲”的含義。只要看到這個畫面就會想起林沖的很多“悲”事。

所以林沖這個畫“含金量”太高了,故事太多。大家認為咋樣?


王喜全


人們為什麼喜歡把“林沖槍挑酒葫蘆”作為《水滸傳》人物畫?我認為從作者寫《水滸傳》的構思與突出點來表達。第一作者寫《水滸傳》是描寫農民起義的一部小說,從底層人物的出身,特點,為什麼起義及官逼民反等等到後來招安與起義失敗的一部完整小說。第二作者突出人物形象的需要及故事章節內容的需要。第三作者成功的塑造了林沖這一個代表人物形象。第四《水滸傳》描寫林沖的章節主要有《花和尚倒拔垂揚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巜林教頭刺配滄州道,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柴進門迎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朱貴水亭施號箭,林沖雪夜上梁山》《梁山伯林沖落草,汴京楊志賣刀》《林沖水寨大火併,晁蓋梁山小奪泊》等主要章節。第五《水滸傳》代表人物之一林沖是逼上梁山的唯一人物,其代表性突出,人物特點鮮明,從一個守本份的教官到被逼落草更能突出官逼民反這個小說的中心思想。第六,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槍棒更突出了林沖武藝的特點。第七林沖逼上梁山是《水滸傳》中故事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及故事情節,而林沖的人物描寫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及《林沖雪夜上梁山》這兩回是描寫林沖故事的核心內容,林沖槍挑酒葫蘆形象正是在這兩章節中表現出來的,代表了林沖的反抗封建社會的形象,也代表了林沖對社會,家庭不抱希望而死了這顆心,這時林沖家破人亡,只有槍與酒為伴,這個形象代表林沖的圖象特點鮮明,很有人物個性化的特點。




垂釣人生806


在《水滸傳》120回的篇幅中,作者對林沖、武松的描寫用的篇幅最長,我們受到原著的影響對武松、林沖的喜愛要遠超其他的好漢!

在金聖嘆點評《水滸傳》的時候,將魯智深、林沖二人評價為“上上人物”。

金聖嘆對林沖的評價

金聖嘆對林沖的評價和我們是一樣的,對林沖的遭遇多是憐憫又夾雜著氣憤。高衙內在朗朗乾坤之下調戲林沖的妻子,而林沖由於畏懼高太尉的權勢,只能打碎了牙齒往嘴裡咽。

林沖受到高太尉的迫害而被刺配滄州,前途未卜的林沖害怕高衙內再次欺辱自己的妻子,忍痛寫下了休書“任從改嫁,永無爭執。委是自行情願,即非相逼”。寫出了林沖在不得以之下為之的辛酸,雖然痛恨上蒼的不公,但是卻不得不服從於殘酷的現實。

當魯智深準備殺了那兩個公人時,林沖卻阻擋了他,認為如此做的話,只會又平添兩個冤屈之人,他不願意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樣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儘管林沖深處逆境,但卻依舊有著大仁大義之心。

能忍的林沖

林沖在成為流寇之前,人們一直以為他是個懦弱的人。本來也算是宋代的基層工作者,雖然不至於大富大貴,但起碼可以一世安逸。但是千不該萬不該遇上了頂頭上司的兒子高衙內。在封建社會,一個縣官就能將一個民間的家庭搞得家破人亡。更不用說是林沖的妻子是被當時的“相二代”看上了,林沖一無背景、二無錢財,只能通過“忍”來面對當下的情況,除此之外林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或許林沖的形象,就是宋代當時眾多普通民眾中代表。

林沖的妻子在高衙內被欺辱之後,林沖忍了;林沖在刺配滄州道的路上,被董超、薛霸欺辱;他在牢城營被洪教頭輕視。在晁蓋等人上山之前,林沖的日子都是在忍耐中度過。

發狠的林沖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林沖在各種境遇下不得不忍耐,但是在那一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是由此開始,林沖不再忍。

山神廟前林沖“把陸謙上身衣服扯開,把尖刀向心窩裡只一剜,七竅迸出血來,將心肝提在手裡……又早把頭割下來,挑在槍上,回來把富安、陸謙頭都割下來,把尖刀插了,將三個人頭髮結做一處,提入廟裡來,都擺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林沖的狠是在忍耐了無數次之後的爆發,林沖的這種反差,就是“官逼民反”的真實寫照。

而《水滸傳》中風雪山神廟前的那一夜,就是林沖轉變的開始,也能夠表現出《水滸傳》全篇的主旨,那就是“官逼民反”。這也是人們喜歡這個情節的原因!


小年學習武術


英雄往往與酒相伴,自林沖出場,涉及到林沖喝酒的情節不下十處。林沖在草料場與老軍交接時,接受了老軍相贈的酒葫蘆。此時的林沖當然是需要酒的,且不說一人看守草料場的孤獨與寂寞,單是眼前的寒冷就急需酒來抵禦。按說,草料場以東三二里就有市井,林沖想喝酒時只顧前去,也花不了多少時間,似乎用不著酒葫蘆。但酒葫蘆有一個實在的妙處,那就是隨時都可以喝酒。而此時的林沖心中是有萬般思緒的,對高俅的痛恨與無奈,對妻子的惦念,對復仇的渴望,對與家人團聚的嚮往,這些思緒又能向誰訴說呢?酒,可以禦寒,可以解愁,可以給人以心理安慰。所以我們看到林沖帶上了酒葫蘆便 有了生活的氣息,有了人間的溫暖。在市井的酒家裡喝完了熱酒,還買了一葫蘆酒,自然是準備回草料場喝。草料場的大廳被雪壓倒了,林沖去廟裡過夜,這情形夠狼狽了,好在有酒相伴,哪怕酒葫蘆中裝的是冷酒。酒,似乎可以讓林沖擺脫現時的愁苦,可以讓他生出對生活的無限希望。可以說,酒葫蘆其實反映的是林沖嚮往安穩生活的一種心理。

小說中戲劇性的一幕是林沖用花槍挑了酒葫蘆,而腰中也藏著那把解腕尖刀。這三種物品反映出林沖的三種不同的心理,而一個人在一段時間裡竟然被逼得同時有三種不同的心理,這真是讓人悲嘆啊。從這三個物品的解讀中,我們不正好可以感受到朝廷的黑暗、官員的腐敗、世道的險惡嗎?這就是林沖走上梁山的原因啊。











追夢小卒


微蹙的眉字,悲憫深邃的眼神,刺有金字的輪廓堅毅的臉龐,幾牙服排的臂須,頭戴氈笠,肩搭花槍,槍端挑著消銷蘆,這形象無人不知,無人不識。隨你以任何形式來刻畫這形象:工筆細描波墨揮酒,玉雕牙雕、黃楊-咖-..哪怕你進行了變形誇張,只要他在眼前出現,瞬間便能得到確鑿無誤的指認:豹子頭林沖。梁山之上再也沒有第二人在形象上有如此鮮明的表徵。現如今,城市、團體、組織、名牌產品都有自己的形象代言人,或日形象大使。水泊梁山的形象代言人是誰呢?林沖,非他莫屬。因為梁山上數他最有型。林沖所戴的氈笠,又喚作“白范陽斗笠”,是宋時外出旅人常備之物,既可遮陽,又可防雨。《水滸》小說中許多人都戴過,宋江、劉唐、史進武松燕青都曾戴過但戴在林沖頭上卻最合宜有型。

他所使的花槍也只是一般的花槍至於那葫蘆也非“壺中懸日月”的玄奇寶物,只是裝著可以在漫天風雪中禦寒並消解胸中塊壘的雅名日杜康的酒。這氈笠這槍這葫蘆皆非神物,但戴上林沖之首,扛上林沖之肩,竟能輛射出如此逼人的神來,箇中原因就在於林沖本人身上凝聚著內在的攝人心魂的精神力量。他是苦難的化身,梁山之上無人受過如他那般的苦難磨練。武藝高超,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又具儒雅的詩書氣息、錦衣玉食,家有如花美眷,生活如行雲流水般悠遊自在。忽一日,頂頭上司高像的公子花花太歲高衙內瞧上了自己的妻子,於是陰謀和陷害接踵而至,連昔日的朋友也參與了這場陰謀,且非欲置自己於死地不可。

家破妻亡.踏上漫漫的流放之途,途中又備受小蟲豸董超薛霸輩的非人折磨.轉徙流亡,連落草為寇也遭人堅拒,梁山早期頭領王倫對林沖實施的是另4種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腳..於林沖有否大任降身不得而知,體膚、心志的苦難磨練卻是實實在在的。也許,正是這一切方使其悲天憫人的眼神顯得尤其深邃。大苦難的承受者必是具隱忍精神的堅忍者。“忍”是林沖精神的核心,就像“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 -樣。在林沖身上,“忍”確已達到了極致。

林沖攜妻赴廟中還香願,其妻遭高衙內調戲,林喝斥對方,舉拳欲下時卻認出了那人是高俅螟蛉之子,於是手軟了,但“怒氣未消,一雙眼睛睜著瞅那高衙內”。林沖對魯智深的解釋是:“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授權且讓他這一次。”魯智深的態度不同:“你卻怕他本官太尉,灑家怕他甚鳥?俺若撞見那撮鳥時,且教他吃酒家三百禪杖了去。”林、魯不同表現常使人對林有所詬言,責其為儒怯。這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痛的味道,於林沖有所不公。試想魯達此時已是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早已豁出去的人,而林沖則是在職禁軍教頭,對方又是自己頂頭上司的兒子、且當時高衙內也只是出言不遜的語言騷擾,還未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對於性格謹慎的林沖舉拳之後又放下了,以“小不忍、則亂 謀”的原則.雙眼睛睜則處之,應說並著瞅那高衙內”證明他實際並未膽年不有悖情理,並且他已喝斥了對方,且“怒氣未消,明顯的警告意味。這是林沖身上的第一樁“忍”。

“忍”之二。發配滄州,一路上薛霸、欲除去二惡,林卻勸魯不要壞其性命,聲稱。性命,魯智深教林後本“非幹他兩個事,盡是高大時使陸虞候分付他兩個公人要害我性命,他兩個怎不依他?你若打殺他兩個,也是冤屈”這是慈悲為懷的“忍”,林沖並非不知兩人之惡。忍”之三。火燒草料場,雪夜上梁山,一片誠心來投卻遭王倫百般刁難,逼其殺害無事,交上“投名狀”來,令林沖仰天長嘆:“不想我今日被高味那賊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時乖。”無奈之際欲去別處安身立命。此又一忍。

此諸般忍,在他人看來皆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之事,武松、魯達、李逵諸人決計不幹,即使宋江估摸也無此隱忍之能耐,然林沖忍了,這就是林沖。金聖嘆謂林沖“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林沖之“忍”確乎有一種內在的凜冽之氣。但以為林沖什麼都能“忍”,以“忍”來應對一切,則差矣!忍到無可忍時,他也會爆發在隱忍中爆發的林沖更煥發出震撼人心的剛毅道爽之美。小說第十回“林教頭風種美的迸發。雪山神廟”我們首次看到了林沖身上的這國度族與度假導幾個開人以為自己的用服的造,但有華中利利燃統的草料場法自喜之時,林中以復化仇之神的面目出現了。他“輕輕把石頭掇開挺著花槍.左手拽開廟門,大喝聲潑賊那裡去?'三個人都急要走時,驚得呆了,正走不動。林沖舉手,胞察的一槍,先撥倒差撥。

陸虞候叫聲:‘饒命!’嚇得慌了手腳,走不動。那富安走不到十來步,被林沖趕上,後心只一槍,又搠倒了。[翻身回來陸虞候卻才行得三四步.林沖喝聲道:‘好賊,你待那裡去!:批胸只一-提,丟翻在雪地上,把槍搠在那裡,用腳踏住胸脯,身邊取出那口刀來,便去陸謙臉上擱著,喝道:“潑賊,我自來又和你無什麼冤仇,你如何這等害我?正是殺人可恕,情理難容。陸虞候先道:‘不幹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來。’林沖罵道:“奸賊,我與你自幼相交,今日倒來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把陸謙上身衣服扯開,把尖刀向心窩裡只一剜....“潑賊!”“好賊!”“奸賊!”罵得何等爽快。這一幕讓我們領略到了正義得到伸張時的淋漓酣暢之情,懂得了什麼叫“快意恩仇”。

小說十九回“林沖水寨大併火”是顯示林沖豪爽內美的另一幕大戲。

當王倫故伎重演欲將晁蓋等推拒門外時,林沖恐眾英雄離去,特意到眾人歇處挽留並剖白心跡:“今日山寨,天幸得眾多豪傑到此,相扶相助,似錦上添花,如旱苗得雨。此人只懷妒賢嫉能之心-.小可只恐眾豪傑生退去之意,特來早早說知。今日看他如何相待,若這廝語言有理,不似早日,萬事罷論;倘若這廝今朝有半句話參差時,盡在林沖身上。”王倫最終還是做了刀下之鬼,林教頭總算補交了一份遲到的“投名狀”。苦難的化身,隱忍精神的象徵,快意恩仇和豪爽意氣的體現者,這一切造就了梁山代言人林沖。


九尾靈猴


林沖挑槍說明他性格里有粗放性的一面。敢於與封建王朝作鬥爭的思想,也突出了他性格的灑脫,豪放不羈。槍上掛著酒葫蘆,同時也說明他具有農民階級的侷限性。酒可以消磨人的意志,也可以使人意志增強,其實這裡主要體現的就是他性格之中的退縮與隱忍。喝酒是為了消愁,因為他有家庭。他沒有放棄自己良民身份的念頭。 總地來說,這樣的形象設計是符合他的性格以及作者從深處構造的意識形態價值觀。

林沖樣子很威武,他的性格里也有粗放性的一面.但是,他出身於官宦人家,他父親就是武官,這使得他後天被動接受了官場的不公和本份的忠君思想.在行為上,體現出來的就是退縮與隱忍.加上他有家小,就更使他不能像魯智深一樣拿的起放的下.比如面對調戲娘子的高衙內時高高舉起卻打不下去巴掌,比如野豬林險些遇害還是對董薛客客氣氣.因為他還對仕途抱有幻想,至少,他還沒放棄自己良民身份的念頭,直到風雪山神廟.

風雪山神廟是林沖命運的轉折.這時的他已是退無可退,忍無可忍.終於,埋藏在心底的豪雄之氣徹底爆發出來.雪夜出逃,路上與人爭酒,這個林沖與之的林沖簡直判若兩人,可以說,這是他對自己的顛覆,在原有的價值觀被摧毀時,帶出了近乎扭曲的宣洩.是梁山諸豪中思想衝突最激烈的一個人,也是逼上梁山的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