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結束後,高考報考醫學院的學生會增加多少?

麗資婚紗禮服


本次疫情雖然很兇影響很大,但是應該對報考醫學類專業總人數的影響不大。

首先,各醫學類專業院校接收的人數是一定的。本身醫學類專業屬於國家管控專業,對院校的軟硬件要求十分嚴格,其中硬件要求尤其是實驗室佔比會限制院校的辦學規模,這樣使得醫學類專業大規模擴招的可能性降低,即使有條件的院校也只會小幅度增長。

第二,醫學類本科畢業就業難。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簡單點說就是其一醫生行業從業時間長(退休後醫院返聘,醫生職業越老經驗越豐富手段越高),人才更新慢。其二,研究生及更好學歷畢業者增多,壓縮本科學生的就業空間。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不便展開。

第三,醫學專業學制長學習難度大。瞭解醫學專業的學生都知道臨床專業等本科學制是五年,且所學內容晦澀難懂容量巨大,對英文要求較高,再加上就業後工作性質特殊工作環境相對壓抑,使得考生望而卻步。

第四,醫生職業工作前期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工作環境具有較大風險,讓很多家長不願自己孩子從事這一職業,當然就會勸阻孩子報考此類專業。

我個人認為此次疫情會對高分學生報考醫學類專業有一定影響,會讓很多高分考生不再像以前一樣報考醫學類,因為他們本身有很多其他的選擇,再加上部分家長的勸阻會對高分學生報考醫學類院校產生影響。

當然這是我個人之言,僅供參考。如需探討請留言指教。


醉臥蜀山客


首先,我不覺得報考醫學院的學生一定會增加。

疫情屬於突發事件,因為疫情影響臨時起意、改變本來想法的畢竟是少數。不否認新冠疫情會讓有些孩子萌生救死扶傷、為國家做貢獻的心意,但也不乏會有一些家長認為學醫太危險太辛苦,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學醫。

除此以外,學醫還是需要考慮很多的因素,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比如需要較強的動手能力;醫學屬於前沿科技類專業,學的東西很多,最低也要考研考博,需要較強的研究能力和學習能力;醫生要隨叫隨到,要直面生死,要應對手術和工作中很多突發情況,需要很強的抗壓能力;最重要的是,醫學專業一直都非常熱門,也需要比較高的分數,不是你想報就能報的。

再者,從供求上來說,疫情這種突發情況,基本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一遇,對人才的需求也是突增性的,所以常態下醫學方向的人才需求也並不會增加。而醫生這個職業對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學歷要求很高,未來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鑽研探索,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備學醫的條件。


小棣聊教育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人們的生活、工作逐漸步入正軌,而國外的疫情仍在肆虐蔓延。新冠肺炎疫情是地球人共同的敵人,需要全球智慧,全球方案,全球行動,在疫情面前誰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新冠肺炎疫情終會結束,而疫情帶給我們的啟示也許會更多,其中之一就是高考志願填報。即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結束了,誰會知道人類面臨的下一個疫情會是什麼?又會以何種面目再次出現,那麼,預防醫學、中醫學這2大類專業就是破解所有難題的根本。

從200年的SARS,到禽流感,再到今天的新冠肺炎,使人民認識到預防醫學將變得更加重要,這類人才需求量會越來越大,預防醫學類專業會更受青睞。國內開設預防醫學類專業的高校並不少,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顯示,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A類學科的大學共有5所,其中A+檔次2所(南京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A-檔次3所(北京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復旦大學)。

除了A類學科高校,獲得B+等次學科的大學實力也是非常強勁的,如首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等。當然,這些院校的高考錄取分數都很高,並不容易被錄取。高考生結合自己的高考成績選擇相應的大學,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是就業的層次有一定影響。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此次疫情中,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作用明顯,中醫藥的療效再一次被證明,中醫藥再一次亮相世界。而在此之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國內的北京、上海、天津、黑龍江等8所中醫藥大學卻被《世界醫學院校名錄》除名。中醫藥學雖然古老,但其理念和方法歷久彌新,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

國內開設中醫學、中藥學等專業的高校也不少,除了被除名的8所中醫藥大學外,各省份幾乎都有中醫藥大學,如河南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瀋陽藥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

預防醫學、中醫藥學這2大類專業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發展前景會更廣闊,有意於這2大類專業的高考生,在志願填報時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斟酌選擇。對這2大類專業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魏小仙女兒


我覺得肯定會增加,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站在救死扶傷的角度出發,這次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都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大力表揚,也受到了媒體的特別關注和報道。讓很多學生樹立了較強的職業感和榮譽感。

第二:從這次新冠病毒的疫情可以看出我國的醫療水平跟醫學技術已經處於國際的領先地位。在所有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患者不僅死亡率比較低,而且特別是支援重災區的外地醫護人員幾乎沒有感染。

第三,雖然部分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前期對於傳染病的預防措施跟醫療體系的傳染性疾病的預警系統還有待完善,但經過這一次大面爆發之後,國家一定會在以後預防突發性大規模傳染疾病方面有更有力的措施,以及有更完善的預警網絡。

科學永遠是為人類服務為前提,醫學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學,人們不會停止對科學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