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告訴你:面對領導表揚,如何回答才能贏得各方認可

【出處】《資治通鑑·漢紀十一》

【原文】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諸將皆屬焉。夏,四月,乙未,復益封青八千七百戶,封青三子伉、不疑、登皆為列侯。青固謝曰:“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勞,上列地封為三侯,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天子曰:“我非忘諸校尉功也。”乃封護軍都尉公孫敖為合騎侯,都尉韓說為龍頟侯,公孫賀為南窌侯,李察為樂安侯,校尉李朔為涉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皆賜爵關內侯。

【臣光曰】公元前129年,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漢武帝的小舅子衛青橫空出世。

面對匈奴騎兵大舉入侵,漢武帝決定兵分四路出擊。三路都是名將,只有衛青初出茅廬。但他獨擋一路,以閃電般速度,出敵不意,直驅匈奴聖地龍城,獲大勝而歸。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增強了漢武帝持續討伐匈奴的信心,也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

此後數年,衛青一直如戰神般地存在,橫亙在匈奴入侵的最前沿,沒有讓匈奴得到半點便宜。

公元前124年,衛青等率兵出邊塞六七百里,突襲匈奴右賢王,俘獲右賢王手下各部首領十餘人,匈奴男女部眾一萬五千餘人,牲畜近百萬頭。

衛青班師凱旋而歸,漢武帝派使臣帶著大將軍印信來到,在軍中就拜衛青為大將軍,各路將領皆歸衛青統領。到該年夏季四月乙未(初八),又加封衛青食邑八千七百戶,並將他的三個兒子衛伉、衛不疑、衛登都封為列侯。

《資治通鑑》告訴你:面對領導表揚,如何回答才能贏得各方認可

面對漢武帝的諸多封賞,衛青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謙虛低調風格:

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勞,上列地封為三侯,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

衛青的這一段謝恩回答,講政治,顧大局,明事理,懂人性,是一段不折不扣的經典回覆,本文擬逐一進行解讀,供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照搬照抄”。

1.臣幸得待罪行間:我有幸能夠在軍中效力

這是一句謙辭,表明衛青很感恩能夠從事打擊匈奴、報效國家的工作。也就是說,我能夠取得現在這個成績,完全是組織安排、工作需要、崗位職責。

2. 賴陛下神靈:仰仗陛下的神靈

衛青把軍隊獲得大勝的功勞,首先歸功於漢武帝的神靈保佑。這既是一句表忠心的政治話,所有的成績都是在漢武帝(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取得的;

也是中肯的實在話,沒有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以及不計成本地後方支持,衛青哪能夠在前線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我們在總結工作時,也經常是以“在***的正確領導下”、“在***的關心支持下”為開頭,實際上也是同樣的道理:將成績歸功於領導,既是自己謙虛,也是客觀事實,反而讓領導們覺得謙虛低調、孺子可教!

《資治通鑑》告訴你:面對領導表揚,如何回答才能贏得各方認可

3. 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全都是諸位校尉奮力作戰的功勞。

衛青深刻明白,沒有手下將士的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是打不贏對匈戰爭的。所以,把功勞歸功於手下諸多將士,既是讓兄弟們明白自己不獨佔功勞的態度,也是鼓勵他們繼續奮勇作戰。

很多人在取得成績、得到上級表揚的時候,要麼過於謙虛,抹殺團隊的努力和付出;要麼自己獨佔功勞,直接無視手下的功勞,這都是非常要命的。只有把同事和手下團隊的情緒、利益照顧到了,才能在今後的工作中走得更長遠。

4. 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勞,上列地封為三侯:陛下已增加了我的封邑,我的兒子還在襁褓之中,並無功勞,陛下卻要劃出土地封他們三人為侯。

這是衛青對於漢武帝的感恩的話,表明衛青對自己目前狀況的清醒認識。作為下屬,一定要感恩的心,切不可認為自己功勞大,一切獎賞就是理所當然的。清朝雍正時期,大將年羹堯就是死於這種心態。

《資治通鑑》告訴你:面對領導表揚,如何回答才能贏得各方認可

5. 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這就不是我效力軍中,鼓勵將士奮力戰鬥的本意了。

面對漢武帝的賞賜,拒絕是不可能的,否則漢武帝還會有別的想法。但是自己要收下,也必須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既不顯得獨佔功勞,也不刺激同事的嫉妒心理。

衛青說,我之所以收下這些賞賜,是為了激勵將士奮勇作戰。這就把事情講的高大上了,同時還在側面提醒漢武帝,也應該賞賜手下的將領以“激勵將士奮勇作戰”。漢武帝果然也非常會來事情,馬上就說:“我非忘諸校尉功也。”隨即就封賞了其他的將領。

我們再次回看衛青的這一段話,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照顧到了漢武帝(領導)、手下將士(同事、團隊成員),也照顧到了自己(接收了賞賜),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中庸之道,也充分展現了衛青的為官之道。

而這段經典的謝恩之話,則足以成為我們在面對表揚、接收獎賞時的“參考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