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的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反而給中國的供應鏈打開更大市場

中國一直被稱為“世界工廠”,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製造業供應鏈極其完備,全世界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夠做到如此的大規模。

其中,中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是重要樞紐,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和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這兩個地區的發展水準。

最近兩年一直有聲音,說中國的製造業正在向越南和印度轉移,還流傳一些工業區破敗的照片,稱“中國的製造業出現崩塌”,那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珠三角的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反而給中國的供應鏈打開更大市場


大工廠撤離

東莞高埗鎮,有一家臺資企業叫裕元集團,裕元集團是臺灣寶成集團在大陸的子公司,是製造鞋的企業。1988年裕元集團進入大陸,在許多地方陸續設立工廠,巔峰時期僱傭了二十多萬人。其中,最大規模的廠區就設立在高埗鎮,這個鎮上僅裕元的廠區,就有十萬名員工,可見這規模多大。

不過,現在的裕元廠區已經人去樓空,那高埗鎮受到的影響多大呢?珠三角的低技術產業變化,正在深刻改變著這個地區的製造業。

裕元集團的鞋廠去哪兒了?從2008年開始,寶成集團就開始把裕元的產能逐漸向外轉移。到今天,寶成集團在全球最大的廠區已經是越南的寶元鞋廠,裕元產能轉移的過程,伴隨著人員的裁減,2017年高埗鎮的裕元廠區,已經減少到約八千人。


珠三角的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反而給中國的供應鏈打開更大市場

裕元鞋廠


高埗鎮原本是個農村,發展成為今天的大城市,都是裕元拉動的結果。高埗鎮常住人口總共只有二十萬,裕元的十萬人被撤裁後,大家都覺得這個鎮的經濟可能要奔潰了。

但沒想到,2015年,高埗鎮的常住人口並沒有發生變化。高埗鎮的戶籍人口不到四萬人,剩下十幾萬人都是外來人口,他們並沒有因為裕元的裁員而離開高埗鎮。高埗鎮居民的收入一直在持續增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也是處於穩步增長,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不錯。

再看近十年東莞經濟統計數據,並沒有出現絲毫的衰退現象,反而是增長態勢。這麼大一個廠被撤裁,為什麼當地的經濟反而沒有受到影響呢?


珠三角的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反而給中國的供應鏈打開更大市場


轉移產能

有一位曾經在裕元集團的管理層,還被外派到印尼和越南擔任工廠管理,如今自己創業的企業家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他說裕元集團被稱為“製鞋業的黃埔軍校”,和很多進入大陸的臺資鞋廠一樣,培養出來了大量的熟練工人和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這些臺資鞋廠還培養、拉動出了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商。

這些供應商的老闆大部分都是從臺資企業出來創業,而那些被臺資鞋廠裁掉的工人,就被這些供應商的廠家給吸收了。


珠三角的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反而給中國的供應鏈打開更大市場


珠三角產業的發展過程有一個大趨勢,就是臺資企業的撤離,伴隨著大陸民企的迅速成長。臺資鞋廠的產能逐漸轉移走之後,很多國產品牌的鞋廠崛起,那些製造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商,就轉而成為國產品牌供貨,照樣活得不錯。

在觀察中國的製鞋業數據,從2012年到2017年,中國製鞋業總產量下降了,全球佔比也從66.3%下降到55.8%。但是,製鞋業的收入卻從5700億元上升到7400億元,說明中國的鞋業正在向高端方向升級。

再往深探索,轉移到東南亞的鞋廠,究竟是轉走什麼了?製造一雙鞋有上百道工序,轉移到東南亞的,主要是最終粘成鞋的那道工序。有少部分上游鞋業的生產工序轉移了出去,但這些工序採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還是隻能從中國的供應鏈採購,這實際上給中國的供應商打開了更大的市場。

這些情況加在一起,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裕元的大廠搬走,高埗鎮的人口數量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工業產值依然不斷上升。因為大部分生產流程依然留在當地,只是員工從裕元鞋廠流動到上游的供應廠家而已。


珠三角的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反而給中國的供應鏈打開更大市場


如今的高埗鎮,不只是依靠製鞋業來發展經濟,還有更多的產業在不斷推動經濟,比如眼鏡業和製藥業,這些產業都已經成為高埗鎮的新興產業。

對中國製造的影響

低端的技術產業,主要是終端生產環節在轉移,那高端的技術產業呢?

我們舉個智能手機的例子,2019年10月2日,三星關閉了在廣東惠州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把手機產能全部轉移到中國之外。那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智能手機的製造業在外流呢?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必須看中國的手機產量有沒有發生什麼大變化。


珠三角的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反而給中國的供應鏈打開更大市場


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7年十年,越南出口的手機在全世界手機出口總量的佔比,從0上升到16%。這已經是很驚人了,但是中國在同期的佔比,從37%增長到56%。這還只是算出口,沒有算內銷。如果把出口和內銷的產量算到一塊,中國在2018年的手機總產量,會佔到全球總產量90%以上,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

當然,這個產量指的是中國生產的手機產量,蘋果在中國生產也算在中國生產的手機產量,華為和小米同理。

現在一談到智能手機,就會說到蘋果、華為、小米等品牌廠商,這些品牌面對終端用戶,經常投入鉅額廣告宣傳,大家都熟知。但是這些手機的生產過程,相當大部分都是在代工廠完成的,比如在富士康、和碩等等。這些代工廠完成了世界上大部分手機的生產,但他們不需要面對終端的消費者,所以不被消費者熟知,是隱形的重要節點。

那三星為什麼要把手機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走呢?主要的原因就是三星品牌在中國衰落了。2013年是三星手機的巔峰期,那年佔據了中國手機市場近20%的份額,排名第一,之後就一路下跌,跌到今天市場佔有率已經不到1%了。


珠三角的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反而給中國的供應鏈打開更大市場


但在世界手機市場上,三星手機的市場佔有率仍然是第一。現在三星主要的市場在中國以外,那麼把生產基地轉移到對外貿易條件更好的越南,就很好理解。

而且,像製鞋產業一樣,轉移到越南的三星手機生產廠,仍然保持著和中國供應鏈網絡之間的深刻聯繫。可以從一個地方看出來,那就是中越之間的通關口岸。中越之間最大的陸上口岸廣西憑祥,在這裡做報關代理以及國際物流的工作人員講述,這幾年來,每天下午四點都會有集裝箱卡車從東莞出發,拉滿手機配件,第二天下午四點運到越南北部的三星工廠。

除了三星之外,還有消息說蘋果公司把代工廠轉移到了印度。但認真對比數據後就會發現,雖然蘋果公司在中國以外地區的代工廠數量增加了,但它在中國境內增設的代工廠數量卻更多。

2015年,蘋果公司在全球一共有33家代工廠,其中3家在中國以外,30家在中國。2019年,蘋果在全球有59家代工廠,其中52家設立在中國。蘋果公司到印度開設代工廠,考慮的主要是規避印度的高關稅,供應當地市場。從整體供應鏈來看,2015年,蘋果公司有44.9%的供應商位於中國,到了2019年,比例上升到了47.6%。


珠三角的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反而給中國的供應鏈打開更大市場


智能手機是高技術產業,但並不是所有的生產環節都是高技術環節。現在各國之間已經是在工序層面上的跨國分工,不同國家完成不同的生產環節,共同完成一件產品。從中國轉移出去的環節,往往是一些低技術環節,不過仍然會與中國的供應鏈有著深刻的關聯。

所以,無論是低技術產業還是高技術產業,中國的製造業都沒有發生轉移奔潰的現象。實際上,更多的是當地製造業轉型升級,供應鏈網絡向海外擴張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