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縣:用堅強意志熔鑄起戰“疫”強大精神內核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裴婭暉 餘江)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息縣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全縣上下聯動、黨群聯動、部門聯動、區域聯動,一事一令直達一線,以最快速的應急反應、最嚴格的防控措施、最溫情的民生保障,在最短時間內佈下了阻斷疫情的天羅地網。

“危難關頭寫忠誠,關鍵時刻顯擔當。只有增強憂患意識,樹牢必勝之心,硬碰硬接受考驗,實打實迎難而上,才能經得起大考的檢驗。”疫情防控調度會上,息縣縣委書記金平的話語鏗鏘有力。

“釘”守“疫”線顯擔當

開戰即亮劍,衝鋒即決戰。息縣第一時間啟動一級響應機制,全縣黨員幹部“釘”守“疫”線,醫務工作者主動請戰,遍佈城鄉的“紅馬甲”成為防控的中堅力量,與疫情展開激烈鏖戰。

外防輸入輸出,內防擴散聚集。迅速“關”、堅決“停”、嚴格“卡”、全面“查”。在全縣設置5個高速公路出口檢查點和168個鄉級防控檢查點嚴管;在城區對43個社區227個小區實行圍合封閉式管理。

科學分流,精準救治。城區4家縣直醫院專設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17個鄉鎮衛生院設置發熱病人留觀病房,發熱病人一律留觀。優化13個流調小組,對無症狀感染者和暴露史不詳的確診患者開展“偵察式”補充流調;對所有發熱留觀病人和集中隔離觀察的密切接觸者提前開展血液、CT檢查,切實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徵用六家酒店作為密切接觸人員集中隔離點。

領導實地督查、專題調度會議、“戰時”指令密集出臺……有力地詮釋著信心與決心,彰顯縣委、縣政府的科學決策和沉著應對。

“衝鋒在前”永遠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基因,黨旗在洗禮中愈加鮮豔,黨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廣大黨員幹部用智慧和勇氣詮釋著初心與使命,用誓言與行動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孩子,對不起,我必須回村!”大年初五,省派駐息縣路口鄉彎柳樹村駐村第一書記宋瑞告別家人,三改車票、機票,從珠海輾轉回村。

“組織有召喚,群眾有需要,作為一名老黨員,我責無旁貸!”57歲的臨河鄉單臺村駐村第一書記吳金良連續奮戰在“疫”線,無怨無悔。

“我是黨員,我先上!”息縣信訪局複查室陳永亮主動請戰到醫學隔離觀察點,成為疫情防控隔離觀察點突擊隊的一員。

陳棚鄉衛生院醫生王文龍家庭“一家三醫師”堅守發熱門診一線;疾控中心的李敬和劉聰“夫妻檔”忙流調;延遲婚期的人民醫院護士張文惠、對醫院領導立下誓言讓戰友“一個都不能少,必須全部回家”的第二人民醫院治療組長何若海、人民醫院醫護工作者請戰書上一排排鮮紅的手印……鏗鏘誓言彰顯醫者仁心。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全縣黨員幹部以實際行動詮釋眾志成城,用生命健康演繹人間大愛,用堅強意志熔鑄起戰“疫”的強大精神內核。

守望相助見真情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黨員幹部到市民群眾,從醫護人員到公安民警,從愛心人士到一線工人,大家迅速行動起來,身體力行投入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

1月28日,河南德匯投資集團向縣紅十字會捐款50萬元,息縣城投建材貿易有限公司捐贈50萬元,信陽頤和非織布有限公司捐贈口罩、防護服……在得知抗疫一線物資匱乏的情況後,息縣紅十字會立即組織開展大型公益捐贈活動。

倡議發出後,400餘位愛心人士、團體和企業紛紛行動起來,捐款捐物。截至3月10日,共籌集現金960餘萬元和價值360餘萬元的生活保障物資。

“只要醫護人員能吃上可口飯菜,我們苦點累點沒啥!”息縣威尼斯酒店開始了“愛心事業”——免費為“白衣戰士”送餐,從飯店到醫院,一天往返3次,風雪無阻。

3月6日,息縣第三批馳援武漢的6輛半掛貨車滿載物資,在大廣高速息縣項店站入口處集結,啟程奔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華中師範大學與息縣聯合辦學,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分別與息縣人民醫院、息縣第二人民醫院建立醫聯體,當年來自武漢的支援,如今讓息縣在教育和醫療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武漢有需要,息縣有大義。縣委、縣政府立即組織專人,與縣內糧食加工企業、尹灣蔬菜基地、頤和無紡布廠、豫道食品公司等對接採購相關援贈物資,馳援武漢。

企業加緊生產、按成本供貨;尹灣村近300名村民從半夜開始蹲在田間硬是用雙手從地裡拔出了10噸愛心菜;8名志願者星夜奔馳,一路上一口水沒喝、一口飯沒吃、一個服務區沒停……

面對百噸物資和息縣人民的深情厚誼,華中師範大學給息縣縣委、縣政府發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對貴縣心繫武漢,關愛我校,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崇高敬意!疫去安來春可期,萬物復甦必有時!”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正是這一顆顆火熱滾燙的心,感動著每一個人,溫暖著一座城,匯涓涓細流,成汪洋大海,愛心接力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動力。

戰“疫”復工同推進

春回大地,萬物甦醒。疫情阻攔不了息縣人民對建設美好息縣幸福生活的嚮往。息縣堅持兩手抓,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為解決復產復工實際困難,息縣成立工作專班,建立起本地企業用工、外地企業用工、農民工外出務工情況“三本賬”,發佈信息、宣傳政策、指導創業、服務就業、保障復工復產。

截至3月15日,已批覆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工程、信陽師範學院淮河校區、縣委黨校新校區、息縣高中二期、臺商智能製造產業園、城投商砼等重大建設項目的復工申請;全縣省市重點項目開工率達88%;全縣域內市規模以上企業,復工復產率達100%。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息縣全力儲備生產物資,滿足群眾生產需求。同時,有序開展春耕備播,引導農民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分時下地、分散幹活,全縣140萬畝小麥基本開展了一遍化學除草和追肥,整體進度與上年基本持平。

在息縣金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市農科院駐小茴店鎮張老莊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振正在指導貧困戶把摻有細土、泥炭、有機肥等基質材料的土放入育苗盤內,為該村100餘畝甜糯玉米和辣椒做育苗準備。他還依託本村微信群開展春耕生產技術指導,邀請農科院10多名專家線上對種植大戶、普通農戶進行生產指導和技術諮詢。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和群眾“務工難”問題,息縣開通了“外出就業直通車”送至信陽火車站(高鐵站);“點對點”包車分別向上海、浙江等地輸送。

3月6日上午,息縣市民之家門前廣場,483名來自全縣各鄉鎮的務工人員有序登上22輛大巴車,踏上了赴浙江省義烏市復工之路。

這是息縣和浙江省義烏市開創的“企業組團式訂單、政府保姆式服務”跨省勞務合作路徑。義烏市招工組第33組負責人為息縣點贊:“沒想到息縣政府這麼給力,事事想在前。僅用兩天時間,就對我們提供的返工名冊進行了精準排查,開展了健康檢查,並積極協調所需車輛,為我們節約了很多時間。”

疫情來襲萬眾守望相助,逆行者的英雄壯歌激盪息州大地,孕育希望的濮山淮水,風雨過後依然陽光明媚。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全縣上下用忠誠、智慧和擔當築牢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不誤’的合格答卷!”息縣縣長袁鋼如是說。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 0376-6880376,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