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老人機”無法掃碼被攔引發衝突

一段社區防疫卡口的糾紛視頻日前在社交平臺流傳。

據報道,因一位老人使用的非智能手機(俗稱“老人機”)無法掃健康碼,黑龍江五大連池市防疫人員與老人發生肢體衝突,導致老人“面部受傷流血”。事發地街道辦回應稱,涉事人員並非街道辦工作人員,事發防疫卡口“由其他單位人員駐守”,並表示出現類似情況,街道辦一般會用工作人員手機協助輸入信息,打印、生成紙質健康碼。

老人用“老人機”無法掃碼被攔引發衝突

視頻截圖 圖據網絡

眼下,各地都有了一個不錯的管理模式,那就是推廣“健康碼”。“健康碼”給管理工作帶來了利好,也給廣大市民出行帶來了便利。有了“健康碼”,市民出行再也不需要麻煩登記了,也不需反反覆覆測量體溫了,拿出手機輕鬆一掃就可“全城無障礙通行”了。“健康碼”是簡單有效的管理手段,自然受到大家的歡迎。

不過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在社會上,還有老人群體,而且這個群體的規模很大,我們是否應該予以充分關懷照顧?“健康碼”再好,老人使用起來也受到一定製約。有的老人雖有智能手機,但對於智能手機的功能並不能完全掌握,更不用說“使用健康碼”了;還有一些老人,沒有智能手機,使用的仍是“老人手機”,這種功能機從根本上就限制了無法使用“健康碼”。

如文前所述,老人使用的是“老人手機”,不能掃描使用“健康碼”,因而引發了爭執。

對於“使用老人機”的老人,對於“不會使用健康碼”的老人,不妨多些耐心,多些善意,多些理解。

“健康碼”是個好東西,但再好的東西也需要底線思維,也需照顧到各類特殊群體。

當地街道辦在回應中表示,和老人發生摩擦的不是街道辦的工作人員,事發防疫卡口“由其他單位人員駐守”,但這不是導致老人受傷的理由。不管值守的工作人員是誰,是哪個單位的,都不應該簡單粗暴地強行要求老人出示“電子健康碼”,這種缺乏換位思考的工作模式,也暴露出思維僵化、缺乏變通、沒有溫度。

因而推廣“健康碼”,不妨做好服務,包括教會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機,讓老人能掌握使用“健康碼”的知識;而對於使用“老人手機”的老人,不能非逼著他們使用智能手機,非要使用“健康碼”,不妨精準服務,實現“老人用老辦法”——類似將“健康碼”打印出來,製作成“出入證”的樣式,讓老人手持“健康碼”亮證出入,也不失為一種備選辦法。“健康碼”施行的路上,不能讓老人受傷。

健康碼施行要嚴格

但不能讓老人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