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北大教授季羨林曾說,壞人是不可能變好的。你怎麼看?

周課通趙長松


這個觀點出自季羨林教授的散文《壞人,是不會變好的》。

文中原話如下:

“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並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這有點像形而上學了。但是,我卻沒有辦法。天下哪裡會有不變的事物呢?哪裡會有不變的人呢?我觀察的幾個‘壞人’偏偏不變。幾十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我想給他們辯護都找不出詞兒來。”

對於這個觀點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好與壞只是個相對的概念。你認為的壞人,說不定覺得你才是壞人。

什麼是好,什麼又是壞呢?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式。你認為他是壞的,是根據你的價值觀來評判的,那個你眼中的壞人,說不定認為你才是壞人。

好與壞其實就在一念之間。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舉個例子,大家眼中的無惡不作的江洋大盜,其實是劫富濟貧的義士,在被偷的富人眼裡,他是壞人,在他救濟的窮人眼裡,他是個大好人。

一個因誤傷至他人死亡的人,被當做壞人,實際上他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無路可走才觸犯法律。不知道其中的是非曲直,也不能簡單的評判好壞。

其次,壞人不是絕對的,也無所謂壞人是否能變好。但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變化之中。

因為壞人這個概念不是絕對的,一個人身上可能同時有“好人”和“壞人”的標籤,當然,這個標籤可能是不同的人貼上去的,不同的人對一個人有不同的評判。所以也就不能說壞人是否變好了。

只能說,你眼中的“壞人”,是否做出了改變,變成了以你的眼光來評判的“好”的人。

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繫構成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一切都處在不斷髮展之中。

很多人會說自己年輕時不懂事,做過很多錯事,而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漸對於生命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跟人相處也能夠找到合適的方式,知道怎麼去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使相處的更加融洽,這其實就是一種改變。

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何況人這樣一個充滿了思想與情感具有社會性的複雜生物。

再次,國學大師也是普通人,也會有普通人的情感,某一個階段的某一個觀點並不代表其全部思想。

季老在散文集《我的心是一面鏡子》中說道“在我的散文和雜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後矛盾的現象,是頗能找出一些來的。比如對中國社會某一個階段的歌頌,對某一個人的崇拜與歌頌,在寫作的當時,我是真誠的;後來感到一點失望,我也是真誠的。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刪改,統統保留下來。不管現在看起來是多麼幼稚,甚至多麼荒謬,我都不加掩飾,目的仍然是存真。”

從中可以看出季老是一個坦誠面對內心的人,季老也是一個普通人,和我們大家一樣,也會有普通人的情感,也處在不斷的學習變化中,所以我們不能把季老某一個時期的某一個觀點當成是絕對的。

最後,對於自己不認同的人,能避免矛盾就儘量避免,不能避免矛盾就想辦法改善。

處在當今的社會中,難免有與自己合不來的人,對於這種人,儘量遠離,減少發生摩擦的幾率。若是實在不可避免,矛盾一觸即發。也應該去思考一下為什麼你們的觀點會有如此大的不同,儘量去理解他人的心情,懷有一種處事淡然的態度,看淡一些,不去爭強好勝,做好自己就行。


對景觀詩


《人無好壞之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01

有人問:

已故北大教授季羨林曾說,壞人是不可能變好的。你怎麼看?

首先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壞人確實可能變好,好人也可能變壞……

舉個例子,剛解放的時候,1949年,那時候打土豪分田地,說地主資本家老闆都是壞人,都是剝削階級吸血鬼。

現在老闆遍地,資本家改了一個名字,叫做企業家,成了人們眼裡的英雄人物。

尤其是華為任正非這樣的資本家老闆,甚至成了人們眼裡的民族脊樑。

各位,僅僅過了71年,地主資本家就從壞人,變成了好人,進而變成了民族脊樑,民族英雄……

這不就是典型的“壞人變好”了嘛?

資本家變成了企業家,從壞蛋變成了好人,這是事實。

02

相反,好人也可以變壞……

幾十年前,剛接放哪一陣子,提倡“越窮越光榮”……說起來“貧下中農”,那是很光榮的……

一說起自己家屬於“僱貧農”,那就臉上有光……

請問,現在誰敢說自己是“僱貧農”?誰敢說自己是“貧下中農”?

你要不嫌丟人,不怕大家看不起,你可以天天宣傳自己是窮人,窮的你老婆都娶不上,你就爽了。

這不就是“好人變壞”了?

以前越窮越光榮,越窮,越證明你是好人……越富裕,越證明你是壞人。

現在反過來了……

誰有錢,大家都高看他一眼……誰要沒錢,大家都捂住鼻子,躲著走。

所以啊,這個好壞,是不一定的。

03

其實,好壞是不存在的。

《道德經》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世間萬物沒有好壞之分……

在天地看來,人類和動植物,所有生物,眾生平等,沒有高低貴賤,沒有好壞之分。

所以天地一視同仁,不會對誰好,也不會對誰壞,對誰都一樣。

也就是說,客觀規律面前,人人平等;再進一步,客觀規律面前,好人壞人也是平等的。

劫富濟貧的江洋大盜,在窮人眼裡是好人,在富人眼裡是壞人,在法律面前是罪犯。

這就告訴我們,好壞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好壞,只是用不同階層的價值觀,來評價別人,導致的錯誤判斷結果。

好壞,是我們人為的一種主觀的錯誤看法,現實中並不存在好人和壞人這種區別。

你認為別人是壞人,其實很可能你自己才是壞人。

陳旭知道,我說的上述這些話,很難理解,然而世界確實如此。

文 | 屠龍有術(tulongys)


屠龍有術


我們都知道河豚是有毒的,但是會做河豚的人就把河豚的毒去沒了。所以河豚就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生活中的人也是這樣,有的人本質是不壞的,但是嚴酷的競爭現實,殘酷的生活壓力,所以說為了生存不得不裝成壞人,不得不也像一個刺蝟似的,誰犯我我就扎誰了一種狀態。所以我說有的人是不能用壞人一概而論的,因為有的人既做好事也做壞事,所以說這怎麼能衡量壞人永遠就是壞人呢?

我叔叔這個人可以說品質是非常壞的,在我們家族裡沒有誰願意理睬他。我記得小時候跟他的兒子頑皮,我期待他兒子的身上,他用大皮鞭把我身上抽的一道血痕又一道血痕。我爸爸媽媽心疼的直掉眼淚去找他理論的時候,他把大門關上,衝著我們還直罵。可一旦他家到月底缺糧少穿的時候,總是讓老沈陪著笑臉來借東西,但從來都沒還過。後來我的堂弟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去世了。從那以後,我的老叔見到誰都好像是躲著似的。而且對待我們也不是凶神惡煞一般了。每年過年的時候早早的就把壓歲錢塞進我們的新衣服裡,然後像疼愛自己兒子似的對待我們。我記得有一年我上大學走的時候,父親送我一半兒是我的老叔,一到把我送到了大學校園。說一句實話就是他對我的好,讓我真的忘記了他曾經打過我的事情。就是這麼一個慈祥的老人,徹底的改變了自己做壞事的臭毛病,確實成了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所以說有時候壞人也能變好的,我是相信的。


伊春美食美客


季羨林的原話是“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並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這有點像形而上學了。但是,我卻沒有辦法。天下哪裡會有不變的事物呢?哪裡會有不變的人呢?我觀察的幾個“壞人”偏偏不變。幾十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我想給他們辯護都找不出詞兒來。”

可見季羨林先生是基於自己的人生經驗而得出的結論,只是人生感悟,並不是嚴謹的學術觀點和哲學探討。更像是一句慨嘆,表達季羨林先生的無奈。

類似的觀點古來有之,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更相信人性是複雜的,不能用非黑即白的觀點去評論人,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壞事的人。

人性中的慾望和本能,如果符合了道德良俗,便成了善,反之則為惡,人的行為受法律和道德的制約以及社會教化的影響才有所為也有所不為。正如歌德所說“所有罪惡的念頭我都有過,我只是沒去做。”不能武斷地說所有壞人都不會變好,不過一旦將罪惡的念頭付諸實踐,會想染了毒癮一樣難以自拔。



天子1993


王陽明先生曾說:人皆可以為堯舜。無論你是誰,只要你願意,都可以成就事業,成為了不起的人。

但是,看盡世事,飽經滄桑,學富五車的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卻說:壞人是不會變好的。

那麼,是王陽明先生錯了,還是季老先生看花眼了呢?我們對人性,究竟應該持何種認知?

昨天晚上,去赴朋友的酒會。

來接我的朋友在路上講了個故事:他家以前有個保姆,粗手大腳的那種,幹活很利索。保姆是鐘點工,每週來家三次,幫忙料理家務,偶爾做飯,孩子最愛她蒸的饅頭。

時間久了才知道,保姆讀過書,也曾年輕漂亮,愛慕者不知多少。但她對所有愛慕者都冷若冰霜。卻偷偷的愛上了一個男人,她甚至擔心,男人太高傲,不肯接受她。就主動表白,最終跟男人在一起了。後來,她感覺情形有點不太對。

那個男人開家電專賣店,每天提貨的人拍成長隊,堪稱是日進斗金,財源滾滾。姑娘認定,這男人有如此商業眼光,如此過人魄力,絕非凡夫俗子。

等嫁過去,才發展情況跟她的判斷,完全相反。

這男人實際上是個大大的懶漢。他以前有工作,因為懶的上班,花點錢買斷工齡,過起了自由自在的日子。專賣店是他家族的以為有錢的大伯幫他開的,當年電子產品緊俏,賣的好,但後來市場發生變化,男人又懶散。所以不久就關門停業了。這時女人已經生下了孩子,男人每天無所事事,好吃懶做,還對女人破口大罵,甚至家暴。

女人通過多種方法,希望能挽回丈夫,但都於事無補。漸漸的她的心涼了,死了。帶著孩子離開了丈夫,來到北京做鐘點工養活孩子。

壞人變好,必須要有強大的外力,就如故人說的:惡人自有惡人磨。如果想讓壞人幡然悔悟,就必須比壞人更狠,讓他感受到人世險惡,生不如死。這時壞人只想從苦難中獲得拯救。根本沒時間琢磨害人的事。

可是你變壞了!

一旦為了改造壞人,讓自己變壞。就斷了己身向善之路。就會落得跟壞人一樣的結局。生活中再沒歡笑,沒有希望,只有怨毒之火。因為你壞,所以不會有真誠幫助你的朋友,不會有天倫之樂,人世間一切美好,從此與你無緣。

你不是聖者,不是佛陀。

壞人之惡,你度不了。

王陽明說,人須時時秉持向善之心。

季羨林補充說:但完不可太聖母心,存有做救世主的貪婪妄念!



慧生活慧讀書


好人與壞人的概念是有公論的,不存在壞人把好人說成壞人就也是壞人的道理,那是狡辯。世界上的事和人都是會變化的,但是需要轉換的條件不可能自然變好,也不可能自然變壞。也許季羨林老先生說觀察的壞人沒有遇到轉換條件,也許那些人已經壞到骨子裡了也就是壞透了。一成不變也應該是不存在的,否則,好人能變壞嗎?顯然是肯定的。就算是壞人也可能變得更壞。變化的原因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屬於哲學範疇。季羨林老先生所想表達的是對轉指的某些壞人的憎恨。不屬於哲學範疇。


傻老頭


一個道德無底線的人永遠都是敗類、文化水平高不代表素質高、北京跑步女就是典型、江蘇寒門學子面對父母生命垂危的呼喚、冷漠無情的讓人憤慨、夫妻倆在美國是都博土、缺乏人性畜生、會變好嗎?


塵緣1768


壞人自小缺少管教,靠通過暴力、油奸耍滑、坑蒙拐騙的德行獲得他人不少好處。這樣的人世界觀成型後,怎麼可能變好?為什麼變好?什麼力量使他變好?可以說在壞人眼裡,通過暴力、偷盜搶劫、坑蒙拐騙獲得的利益比通過正常努力途徑獲得的利益要來的快、容易的多。何必變好自討苦吃?再說,壞人沒有正常人謀生手段,變好就是餓死,所以沒有變好的可能性。


春風吹綠江南兩岸


如果壞人良心發現也有可能變好


高山流水141705676


但壞人是可以變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