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動物會被禁食?

什麼動物會被禁食?

文 |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王成 林超 張逸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刊於《瞭望》2020年第12期,標題為《瞭望|什麼動物會被禁食?》。

隨著我國確立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能否擠進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決定了陸生野生動物馴養產業的生與死。

日前,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用於規定哪些動物屬於畜禽,而不是陸生野生動物,將在調整後儘快公佈,未入目錄陸生野生動物一律禁食。

調整畜禽目錄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需要,也有利於改變野生動物馴養產業管理混亂的局面。但目錄調整如何與時俱進,怎樣在立法精神、公眾期盼、產業合理訴求之間尋找最大公約數,考驗著治理智慧。

目前人工繁育的陸生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不少,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列入目錄?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胡德夫認為,畜禽目錄調整應立足調查研究和數據分析,體現科學性和公信力。

例如,對現有人工繁育的陸生野生動物,在是否具備檢疫規程和標準、是否已馴化至子二代及以下、與相關病毒關聯是否密切、種源來源是否合格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科學論證。“能夠達到生物安全標準,可列入目錄;短期內無法查清,就暫時禁止人工養殖,同時加大科研力度;如果證明可預見期內達不到生物安全標準,即徹底禁止。”胡德夫說。

目錄調整也應是動態的。例如現有基礎研究成熟、人工養殖技術成熟、絕對不存在傳播病毒風險的物種,可先進入目錄;養殖技術成熟,並在全國大範圍食用的野生動物,可優先研究。

不過,多位從事野生動物馴養業監管的基層幹部認為,部分陸生野生動物即使達到列入目錄的條件,由於與一般畜禽差異較大,列入或導致目錄管理混亂。

為此,動物學專家建議除正在調整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外,可考慮建立“人工繁育動物”或“特種養殖動物”目錄。對家畜家禽、人工繁育動物、野生動物,加以區別化保護和管理。

目錄調整後,對未能列入其中因而需要全面轉停產的部分野生動物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各地有關部門應儘快做好應對處置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包括合法養殖的野生動物交易全面禁止。記者走訪福建省10餘家野生動物養殖場發現,野生動物“壓欄”問題凸顯,養殖戶與企業在焦慮與迷茫中等待“判決”。

南平市光澤縣養殖戶龔紀能從2002年起養殖豪豬,產品主要銷往廣東。“疫情發生後再無銷售,目前存欄700多頭,大個兒的30多斤,小的也有十來斤。全廠一天僅飼料成本支出就達近千元。”

同樣位於光澤縣的福建輝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養殖規模最大的蛇企之一。“目前存欄的食用蛇市場價值約500萬元、成本近300萬元,如果全面禁止食用,將損失巨大。”公司董事長邱金旺說。

作為行業龍頭,輝隆公司已經開始未雨綢繆,著手全面禁食之後的轉產準備。邱金旺說:“我們將轉向以藥用蛇為主要產品,也希望能妥善處理存欄的食用蛇,如提取蛇皮、蛇膽、蛇油等用作藥用,可挽回10%左右的損失。”

更多中小養殖戶則面臨轉產難、處置難。“大部分以食用為目的的野生動物品種被禁之後,用作其他目的而繼續飼養的難度較大。”三明市野生動植物與溼地保護中心副主任林向東說,一是除食用外的經濟利用價值不大,二是製藥、皮革等工業化生產對數量要求高,現有養殖規模無法滿足。

此外,大部分養殖場業主和工人均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勞動力,禁養後出路存在困難。

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友鈴建議,儘快摸清野生動物養殖企業規模存量、從業人口、幫扶的貧困戶等底數,在此基礎上出臺相關政策細則,引導養殖戶及時減產轉產轉型,同時為大量禁養野生動物的無害化處理做好準備。

什么动物会被禁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