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再傳捷報,打破技術封鎖,掌握大涵道比發動機關鍵技術

各位讀者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航空的發展是在西方國家的長期封鎖下成長起來的,每一項技術突破的背後,都蘊藏了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汗水。因為我國的基礎工業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在火箭發動機領域長期處於薄弱地位,國家一方面在大力培養相關領域的人才的同時,也在和一些掌握航天發動機領域相關的一些國家進行合作,然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千方百計的阻撓。


中國航天再傳捷報,打破技術封鎖,掌握大涵道比發動機關鍵技術

前不久,我國要收購烏克蘭的航發巨頭馬達西奇公司,美國就重中作梗,甚至派遣人員直接到烏克蘭企圖阻止收購,最終美國人的陰謀沒有得逞,馬達西奇公司成功被我國企業收購。好消息接二連三的傳來,由我國自主研發的航空發動機複合材料葉片研製成功,由於渦輪式發動機轉速特別高,對發動機的葉片要求非常高,一直以來都是採用高強度的金屬合金材料。

但是在後續的發展當中,由於渦扇發動機的設計構造原理,渦扇發動機的直徑與全長之比,也就是它的涵道比越大,所產生推力所需的能耗就越低,所產生的總推力也就越大,為了提升戰機的作戰半徑,世界各國都在潛心研發大涵道比推力的發動機。


中國航天再傳捷報,打破技術封鎖,掌握大涵道比發動機關鍵技術

然而,這時出現了一個困擾世界各國航天人的難題,那就是發動機的涵道比越來越大,導致其金屬葉片的體積也越來越大,尺寸增加使得葉片的自重重量增加的同時,還需要更大的機匣和傳動結構來與之匹配,綜合損耗下來發動機的提升就顯得非常的小了。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在航空發動機葉片上使用新的材料來替代金屬材料,就顯得迫在眉睫,碳纖維複合材料強度不輸金屬材料,重量更加的輕巧,成為了最佳的選材。

美國和英國的公司最先將這項技術進行實用化,這樣頂尖的科研成果,美國和英國牢牢把控在手,嚴格實行技術封鎖。我國的科研人員通過艱苦卓絕的技術攻關先後突破了超強複合碳纖維材料,如今又成功地應用在了大涵道比發動機的葉片上,相信有了這些頂尖技術成果的加持,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和國際頂尖水準的差距將越來越小。注:文章真實性已得到證實,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