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從此,地產江湖裡沒有了大哥

下文是搖搖在QQ瀏覽器中無意間翻到的一篇深度好文。做人也好做企業也好,不忘初心是根本,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規模、利潤自然而來;如果忘記自己來時的方向,去路也未必好走啊,與各位共勉,以下為正文全文。



【深度好文】從此,地產江湖裡沒有了大哥

導語:昨天的優等生。

  一份年報,讓300億市值灰飛煙滅,這恐怕是萬科(SZ:000002)的管理層未曾料想的。

【深度好文】從此,地產江湖裡沒有了大哥

  而一個公司引發整個行業預期和估值模型的雪崩,更是讓人始料未及。

  這是某頭部房企最近的走勢:

【深度好文】從此,地產江湖裡沒有了大哥

  這是另一頭部房企的走勢:

【深度好文】從此,地產江湖裡沒有了大哥

  下跌的不只有巨頭們,跟著萬科一起下殺的,還有眾多小弟。

【深度好文】從此,地產江湖裡沒有了大哥

  不過,這都不是最致命的。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漲跌都是一時的。

  那致命的是啥?

  是投資者預期的逆轉和信仰的崩塌。

  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很美好。

  但鬱亮卻說:今天很差,明天很差,後天會更差。

  這就像,有一天你突然知道,你跟了多年的大哥,竟然連刀都不敢拿,而且,你們拼死為他打下了大片江山,他跟你說,這些還不夠我活命。

  你是不是滿嘴噴血,想死的心都有了?

  其實,地產就是那個江湖。

  只是,從此以後,這個江湖裡再也沒有老大了。

  01 萬科做錯了什麼?

  其實,單從萬科自身和其代表的利益而言,萬科啥都沒做錯。

  因為,從財務的角度而言,萬科的年報堪稱完美。

  不錯的規模與盈利,極低的負債、龐大的現金儲備等等,看上去並沒啥問題。

  從這點上說,萬科和萬科的管理層是無比牛叉的,你再也不能苛求啥了。

  但似乎一切都錯了。

  有個觀察了萬科10多年的朋友跟我說,萬科已不是從前那個萬科,萬科已經沒有了靈魂和信仰。

  他的理由是:

  1、財報做賬方式體現了極度利己主義;

  2、一直在傳遞悲觀情緒;

  其實,我的看法也差不多,關於萬科的年報,在前一篇文章中,我跟大家分析過:

  萬科各種不及預期,不管是行業排名、銷售增速、利潤增速、毛利率、ROE、分紅率等等。

  比如淨資產收益率(ROE)為22.47%,同比下滑0.77%;

  比如營業利潤率為14.99%,同比下滑1.56%;

  比如銷售額6308億,增速為3.9%,遠不及2018年的14.5%及今年的行業平均水平。

  反正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統統不及預期。

  這其中,最明顯的一點是對淨利潤增速的處理。

  在三季報的時候,萬科的淨利潤增速是30.43%,而年報的時候這個數字只有15.10%了。

  這其實是反邏輯和反常識的。

  看到這個,你是不是想到了各種雷,就像這幾年流行的上市公司財務大洗澡,前三個季度還是大賺特賺,到了年報,居然虧了十來個億。

  驚喜不驚喜?是不是想來一句:臥槽!

  要知道,像萬科這樣的公司,要想在一個季度內把一年的淨利潤水平拉如此低的水平,幾乎是不可能的。

  再說了,萬科今年利潤的多少,早在一兩年前已大致定了,略微懂點房地產的人都知道,現在的結轉利潤至少是一兩年前賣的房子,跟過去一個季度沒半毛錢關係。

  那麼,利潤哪兒去了?

  答案是藏起來了。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問題,萬科在調節利潤。

  這個問題,雪球上有很多文章討論,有興趣你們可以自己去看看。

  年報顯示,2019年年報中萬科的營業稅金及附加比去年多了100億,同比增長42%。


【深度好文】從此,地產江湖裡沒有了大哥

  喏!就是上面這張表,一目瞭然。

  這個42%的是和收入增長完全不匹配。

  要知道,萬科2018年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只增長了17%,今年多計提了很多土地增值稅,這裡是個利潤調節點。

  其實吧,萬科這一手並不高明,略問懂點財務知識的人都看得明白。

  那萬科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也是我第三點要說的。

  在為後市做準備。

  這幾年,萬科一直在向外界傳遞悲觀的預期。

  比如鬱亮說,一年半之前,也就是2018年秋天,萬科秋季例會的主題是“活下去”,這在當時是處於“居安思危”的考慮,讓我們保持清醒和警惕,但是沒想到在今天,“活下去”變成一個特別真實的存在。

  萬科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祝九勝說:銷售的減少、回款的降低,再加上防疫成本,以及為春節期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5.3萬名員工發放加班費,萬科並非沒感受現金流的寒意。總體來看,會給萬科未來1~2年的結算造成遠期壓力。

  其實吧,萬科向外界透露的這些話,一半是事實,一半是矯情。

  事實部分大家都知道,地產行業再想有昔日的暴利和榮光其實很難了。

  矯情部分大家也心知肚明。

  你萬科都活不下去,那這個行業還有幾個人能活?

  你萬科一天淨賺一個多億,整天還叫嚷著日子不好,你讓其它人怎麼活,難道組織人給你捐款?

  事實上,在我們這個國度,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行業能比得上地產來錢快、來錢多。這個社會,還有很多人辛苦一整年,也買不起萬科一平米的廁所。

  再嘰歪一句,這年頭,各行各業,從京城大亨,到鄉野小民,有幾個不難的?

  尤其是最近,受到疫情衝擊的家庭和個人千千萬,哪有一個不難的?你有聽過他們叫苦喊累的嗎?

  你有聽過,在一線的醫護有叫苦說難的嗎?

  02 萬科真活不下去?

  說回來,作為一家多年來被投資者捧上神壇的頭部房企,萬科真的活不下去了嗎?

  事實並非如此。

  1、萬科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678.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88.7億元。

  嗯,這種營收規模和利潤體量,全國打著燈籠都找不到幾家吧。

  2、萬科賬面擁有已售未結轉資源6308億。未結轉資源差不多是結轉收入的兩倍,萬科給自己留了不少餘糧。換句直白點話說,就是萬科家的米缸裡的米,可以供萬科啥都不幹躺吃兩年。

  3、截至2019年底,萬科淨負債率(有息負債減去貨幣資金,除以淨資產)為33.9%,在行業中繼續維持較低水平。而且,手上現餘額也有超過1600億。

  要說,萬科真的很牛逼,在地產這個行業,能把負債和淨負債控制在如此低的水平,也沒誰了。

  而1600億現金是啥水平呢?

  這麼說吧,鬱亮要是願意,可以用這些錢買下行業內最頭部的幾個公司,比如某園、某大、某創,想買誰買誰。

  我翻了下,某創現在總市值1628億,某園總市值1869億,某大總市值1583億。

  如果再學姚員外,放點槓桿,搞了1:2的配資,那這三家就可以統統拿下了。

  那是不是萬科管理層的日子特別難過?因為他們都是職業經理人,沒什麼錢?

  好像也不是啊。

  年報顯示,萬科2018年度經濟利潤獎金總額為人民幣17.4億元。2020年3月17日,經第十八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確認,公司2019年度經濟利潤獎金總額為人民幣 19.997億元。

  萬科的經濟利潤獎發給誰了?

  我查到的資料是:經濟利潤獎金獎勵對象包括在公司全職工作的董事、監事,集團管理人員,以及集團業務骨幹和突出貢獻人員。

  哦,對了,與各種數據低於預期不同的是,這個還是超預期的,增幅接近20個點。

  03 萬科已不是曾經那個萬科

  三年前的6月21日,萬科董事會換屆方案揭開面紗。

  看似主動讓賢的局面之下,與王石有較多交集的東星集團實際控制人、湖北前首富蘭世立向媒體透露稱王石的退出可能出於無奈。

  “因為最近幾年,我與王石在一起的時候,他都在規劃萬科的未來、萬科的國際化,沒有任何要退出的想法!”

  不管背後有多少無奈,王石最終還是隱退了。

  從此,萬科開始進入鬱亮時代。

  有人說,鬱亮終於翻過了那座山。

  至於山是啥,懂的人自然會懂。

  王石的離開對萬科有影響嗎?似乎沒有,至少在財務表現上如此。體現在財報上,萬科是一如既往的優秀。

  但慢慢的,很多人發現,王石的離開,似乎帶走了萬科的精神和靈魂。

  要說萬科的精神和靈魂是什麼?

  這玩意挺虛的,一兩句說不清楚。

  但熟悉萬科的人,應該會知道,曾經,萬科是房地產行業的精神高地。當時,業內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文科萬科、理科金地、工科中海。說的就是萬科在行業內的獨特氣質和領導能力;

  當時的萬科很迷人,有人情、有人味。

  比如萬科36週年的時候,萬科在杭州的經典項目良渚文化村21週年了。

  但這以後,萬科再也沒有那麼好的作品,一座村莊的過去與未來,就這麼成為了孤案。

  這麼好的教科書般的項目,都成為了過去。

  2004年的時候,萬科還有一個叫做“十七英里”的項目,他們的廣告語叫做:我能與世界保持的距離。

  他們甚至還在廣州的城中村做了一個項目,當時是2008,上一次股災的時候,“萬科將大規模建低收入群體住房”,這家公司明亮,有公益心,有大愛。

  甚至那些年紛紛擾擾的捐款,王石都被公眾選擇性遺忘了。他們有太多的好, 足以讓公眾覺得這家公司的不一般,我們認識每一個萬科出來的人都說,這家公司的文化與其他地產公司有很大區別。

  但是呢,現在這些似乎都丟了。

  讓建築讚美生命的slogan,怎麼就變成了,“我要活下去”呢?

  有人說,昨天的優等生,咋就變成了今天這個模樣。這幾天資本市場的大幅跳水,投資者的氣急敗壞,多半是因為,他們沒有了大佬的樣子,他們沒有了第一名的擔當,他們與過去,泯然倆人。



擴展閱讀:

成都近期搖號樓盤點評:

精裝地鐵單價1萬出頭網紅盤恆大天府半島時隔一週又取證,要鬧哪樣?

首開雲著名邸 天府新區2.2-2.5萬精裝可以搏一個美好的未來嗎

三號線地鐵口還有單價不到1萬的清水房?不搖號直接買!

中心城區地鐵口均價1.3萬精裝盤,居然不搖號直接買?什麼情況!

#成都搖號選房·中海萬錦熙岸#精裝1.7萬起,性價比不再,但是入駐錦江生態帶的穩妥之選

面對苦等四年暴漲1.3萬的太陽公元,你沒品出點什麼?

#成都搖號選房·恆大天府半島#萬元出頭精裝地鐵房,雖然有硬傷但是真的香!


近期其他信息彙總

大灣區首付5萬買房你敢信?全球疫情疊加股災,居然打出中國樓市抄底組合拳!

房住不炒不等於降價,一文讀懂背後邏輯

二套甚至N套房都能實現首付3成?這個騷操作太魔幻了

地方鬆綁!開發商打折!!央行降息!!!樓市抄底機會到了?

成都超過50個新盤順銷在售,但剛需上車盤僅有這一個?

首付降至2成疊加股市利好!剛需上車窗口期或將到來!

這個新一線城市公積金最高可貸30年!剛需買房更容易!




我是搖搖,一名自己也在買房路上的投資愛好者。

【剛需購房實用攻略】(點擊查看)

是我自己關於房產的一些思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如果覺得本文有一定道理,請不吝轉發和點擊右下角“在看”。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添加個人帳號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