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手把手帶你拆解寫作思路

最近,身邊有很多寫書評的朋友都感到十分迷茫,因此今天打算作一個有關於書評的分享。

沒有套路,沒有模板,單純的拆解寫作思路。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可能大多數人對我都不太瞭解,我寫書評的時間也確實不是很長。我是2月份開始專注寫書評的,到現在為止一共寫了14篇書評,獲得青雲計劃獎勵的書評有13篇。

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手把手帶你拆解寫作思路


所以,也勉強算是小有成就。今天,我就簡單根據本人對書評的理解,拆解一下自己的思路,希望能夠幫到有興趣寫書評的小夥伴~

書評的定位


在寫一樣東西之前,你首先要搞明白你在寫什麼。

為什麼在文學領域中要劃分出散文、小說、詩歌,在今日頭條呢,則要分歷史、三農、書評、影評等等。之所以要劃分不同的領域,是因為書評有書評的寫法,影評有影評的寫法,歷史類文章有他自己的寫法。因此,找準定位很關鍵。

書評,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是,評論並介紹書籍的文章。那麼評論可以評什麼,我覺得主要包括兩個大方面。

①根據書本內容,解讀作者的主題思想,與自己個人的閱讀體會相結合,單純分析書本內容透露出來的某些理念。

比如我《編舟記》那篇書評,就只是簡單地根據小說的情節和描述,總結提煉了辭典編撰者們的三個特點。

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手把手帶你拆解寫作思路


②結合一些理論知識,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和技巧

文學創作肯定是要用到很多技巧的,通俗易懂的,大家都知道修辭手法,比喻,排比之類的。相對來說還有一些更專業的手法,比如意識流描寫,比如敘述視角轉換。解讀諸如此類的文學創作技巧,也是書評常見的內容構成。

比如我的《燒馬棚》那篇書評,包含福克納的意識流寫法,敘述視角的應用,意象象徵手法的解讀,可以說是純技巧性分析了。

當然,正規的書評不可能只是單純的讚美,也應該具有批判。但我個人能力尚淺,暫時不足以提出批判性的見解。大家如果有能力,可以試著寫一寫批判和讚美兩個角度結合的書評。

選書


瞭解了書評大致應該寫什麼,接下來就應該確定寫哪本書,也就是選題。

其實通常來講,對於書評寫作者來說,不應該對閱讀書目作出限制或要求,無論是網絡文學還是經典文學,其實大家讀完多多少少都有感受。

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手把手帶你拆解寫作思路


但是有一點例外,那就是我個人不推薦寫工具書的書評。

我經常也看見很多人寫工具書的書評,比如如何提高自控力這種書。不是說不能寫,但是這種書的書評真的不好把握。你想想,這種工具書專業性非常強,本身書本內容就全是乾貨,你想在乾貨的基礎之上,解讀出新的乾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大部分寫作者都會把這種書的書評變成對原文內容的複述,單純的書本內容整合,那這個書評到底是你的,還是原作者的呢?誰也說不清楚。

如何確定書評的具體內容


之前我已經講了,書評一般都寫什麼。但是光講這個是不夠的,我們大多數人都見過書評,但自己落筆時仍舊沒有思緒。

所以我今天拆解一下我的寫作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是如何確定書評的具體內容的。

①大方向

我個人的建議是這樣的,一篇書評最好確定一個大方向,然後分幾點論述。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什麼叫一個大方向,分幾點論述,其實我這裡主要想強調的是內在的邏輯性。

比如我的《舞姬》那篇書評,我的大方向寫的是森歐外的浪漫主義,然後我分了別緻,反抗,悲劇三個角度去寫。這三個角度與我的大方向浪漫主義是有聯繫的,而不是我隨便選了三個毫不相干的角度,然後胡亂拼在一起,寫了一篇書評。

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手把手帶你拆解寫作思路


再比如我的《情侶手記》,我的三個角度分別是荒誕寫法,選擇鬥爭,屈服原因。其實這三點也不是散開的。

男主人公好像有抑鬱症,天天就大半夜工作一小時,把所有工作全部完成。然後白天閒的無聊,就唉聲嘆氣,不知道該幹嘛,還總想著自殺。然後後來又精神恢復正常,活力十足,生活十分積極。這是最淺顯的表現,也就是一種荒誕寫法的體現,因為殘雪在這裡把人物的病態誇大化了。

然後我就很好奇荒誕背後掩藏的是什麼?為什麼男主前面這麼喪,一心求死,後面又活力十足,像個慈祥的老母親?所以我就對男主性格的前後轉變進行了分析,發現其實可能這兩種性格代表著男主作出的兩種選擇。一種是接受現實,一種是寧死不屈。

然後第三個角度,我前面分析了,這種荒誕背後隱藏著的是人生選擇,但是從小說內容看,最後男主選擇了屈服,那麼為什麼他選擇了屈服?這個時候結合一下莫名其妙的標題,根據自己理解加以分析,結果就出來了。

所以,我這篇書評三個角度也是順承下來的,而不是簡單的拼湊。一定要確定好大方向,保證書評內在邏輯緊密。

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手把手帶你拆解寫作思路


②如何找到自己要寫的

很多人可能還是不明白書評究竟應該如何確定方向,因為我前面只是強調了文章的內在邏輯性。那麼你該如何找到自己想要寫的,從而把這個書評的內容確定下來,進而確定大方向,確定小方向?

(1)從自己出發

書評,簡單的說是寫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文章進行評論,所以從自己出發是關鍵。

第一,從自己最直白的感受出發。大家在閱讀書籍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多感受。比如我讀《萬用表》的時候,首先就感覺蘇童他寫的很壓抑,所以這一點就成了我那篇書評的第一個角度。

這種感受並不一定說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比如說疑惑。

《情侶手記》那篇,其實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基於我的困惑寫出來的。殘雪的荒誕筆法成了我寫的第一個角度,其中我提到了一個黑人,因為這個黑人他身份真的很迷,當時我讀完就是頭禿,不知道這人幹嘛的。

我就去查資料,結果發現這小說太冷門了,沒有人解讀,我就只能自己硬著頭皮去思考。最後簡單分析了黑人的形象,成為了我第二個角度內容。包括標題,叫情侶,但寫的卻是一貓一人,那殘雪為什麼要這麼起標題?肯定是有深意的,需要你去挖掘。

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手把手帶你拆解寫作思路


這個思路其實也是符合青雲計劃的稀缺性和深度標準的,你讀了有困惑的地方,可能大多數讀者讀到這裡時都有困惑,那麼你在書評中把這個困惑解決了,你的文章深度是不是就有了呢?

第二,跟自己的知識儲備相結合。

其實這點很簡單,大家寫書評不要侷限於書本內容,要學會與自己的知識儲備相結合,可以是你學過的理論知識,也可以是你生活中相似的經歷。總而言之,就是要與你的內心建立一種共鳴。

同樣是《情侶手記》,最後我在分析主人公屈服原因時,我是這麼寫的。

主人公可能是想死,但是由於那隻貓,他放不下,有所牽掛,所以活了下來,最後被黑暗的現實一步步同化。其實在現實中大家都經歷過吧,總有人被情感綁架,做著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失去了自我。所以殘雪才因此把一貓一人稱作情侶,去暗示世俗情感束縛的存在。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感同身受,把自己置身於書本當中。你在讀書的時候,最好不要想怎麼怎麼寫青雲。讀書的時候,將一切都置之度外,才能最好地去體會書本內容想要傳達給你的感受。一旦你有所希求,動機不純,就容易囫圇吞棗,建立不起與書本的聯繫,從而讀完之後感覺什麼也沒讀出來,寫不出書評。

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手把手帶你拆解寫作思路


除此之外呢,就是與你學過的東西相結合。有一個作者的書評文穿插著很多心理學知識。還有一個作者,他的每一篇影評,都穿插著中華傳統文化理念。我覺得這兩個人算是典型,把自己擅長的理論,與書本或者電影內容相結合,構成一篇評論。

總而言之,一定要從自己內心出發,把書本內容與自己的思考結合在一起。

(2)從作品出發

可能很多人看到我這個小標題,覺得我在扯淡。一篇書評不從作品出發,怎麼寫。其實我這裡的作品不是指單純的文本內容,還包括作品的作者,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就一篇小說來說,文本,作者,時代,三者是一體的。很多人僅僅是挖文本,是很難寫出好的書評的。

比如我的《情侶手記》,你要是瞭解殘雪,你就知道她寫東西向來都很荒誕。你要了解殘雪是1980後興起的先鋒派代表作家,你就知道她的作品反映的與個體的精神困境有關,這一點對於解讀她的作品是非常具有幫助的。為什麼很多書你看完之後一頭霧水,因為你不瞭解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不瞭解他創作的時代是如何的,所以你很難產生一種共鳴,自然也就寫不出好的書評。

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手把手帶你拆解寫作思路


③查閱資料

查閱資料是必備的,在讀完一本書後,你可能會有許多感受,但說不清道不明。這個時候你可以去查作品,作者,創作背景相關的資料,從而把這種模糊的感受具體化,確定你書評的大方向。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已經確定了大方向。但你不知道自己這麼寫是在瞎扯淡,還是寫的確有其事。這個時候你查資料,就可以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或者支撐自己的論證。

當然,你查的資料不要全信,要有自己的見解。在《萬用表》的百度百科中,是這麼寫的,這篇小說體現了兩類人的相互影響。當時我查閱了之後覺得這跟我的想法有出入,我覺得應該是三類人,所以在我的書評裡,我就大膽的寫了三類人相互影響的角度。

坦誠的說,一定要腦子裡有想法再去找資料,哪怕你暫時說不好這種想法是什麼,也是可以的。千萬不要讀完一點感受都沒有,然後就去查資料,把別人的見解搬來,草草寫了篇書評,這就沒有意義了。只有你腦子裡有想法 你才可以比較,才可以吸取別人見解的精華,去掉別人見解的糟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PS:對於單純地抄襲洗稿,我本人十分鄙視)

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書評?手把手帶你拆解寫作思路


結語


最近青雲計劃在變動,嚴打影評,書評可能也要受波及。

但無論如何,作為書評人,或者說,大家作為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能有存在的價值。

我覺得不管青雲怎麼變,大家的初心一定不要變,要用心去寫文,不要追逐青雲計劃,我在寫東西的時候不考慮這些。只有文章提審了,才緊張的不行,一直抱著手機等短信(大家都懂)。

反正總之,一直堅持寫自己想寫的,能寫的,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最擅長的方式去表達,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

青雲打擊的是模板,是套路。這種模板與套路意味著可複製,可批量,可生產。

當青雲計劃的送審文章大部分都一個樣時,稀缺性自然就難以滿足了,到時候自然會優勝劣汰,模板自然就不吃香了。

但不隨波逐流,始終堅持自我的話,那麼你個人形成的風格,無法複製,也難以被學走,無論青雲怎麼變,你永遠不會被淘汰。

想要了解有關於書評的更多,請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