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复工有力度 稳预期有信心——复工复产,青海在行动(二)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总的来说,1-2月全省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省经济社会保持总体平稳……”3月19日的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如是评价。

从1月31日省政府印发6号通告,明确提出2月2日后有序组织复工复产,到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推动重大项目开复工的27条措施和22条补充规定等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我省以“联、通、干”代替“隔、断、停”,复工复产工作谋划深、启动早、推动实。

2月12日,企业复工复产和重大项目开复工领导小组成立,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业经济运行推进、交通运输推进……7个专项组统筹协调、有序推动企业商业开工开业和重大项目开复工。拧紧链条、联动协同,全省各部门从实落实政策、从细协调推动,做到促复工有力度、抓经营有成效、稳预期有信心。

促复工有力度 稳预期有信心——复工复产,青海在行动(二)

①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有序生产。摄影:钟倩

协同发力 当好复工复产的“护航员

“有序推动企业商业开工开业和重大项目开复工,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2月18日召开的省企业商业开工开业和重大项目开复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如此强调。

复工复产面广量大,持续时间长,涉及部门多,这对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省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强化调度,协同发力,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复产达标面临着原料物资及备品备件采购困难,销售不畅库存积压,大部分休假人员无法按期返岗等困难。有关地区部门了解情况后全力协调、多方联系,最终找到货源并陆续发货,解决企业原料物资紧缺问题。同时,全省上下按照“一盘棋”思想,相关地区、部门短时间内全面打通省内运输通道,并积极协调外省相关部门办理省外通行手续,铁路方面获得1万吨运量指标;在各方配合支持下,公司员工从西宁分期、分批集中接回工作单位统一隔离,集团公司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分公司员工的通勤车辆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后恢复通行,员工正常出勤问题得以解决。

一系列精准、有效、务实的措施为企业复工打了强心针,进一步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

面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省、市州、园区、企业多级联动,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防护物资、开复工审批、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协调事宜。

省工信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成立三个督导调研工作组,深入西宁、海东、海西等重点地区解读政策、协调要素、解决问题。并确定全省首批62户重点复工复产企业,采取联合调度、现场办公方式一题一议帮助企业尽快开复工。截至3月16日,联点推动的62户重点企业开复工率达98.4%,高于全省规上企业平均开复工率11.7个百分点。

减负纾困 带来真金白银的获得感

“员工到岗率不理想,原材料供应短缺,生产成本涨了不少。”春节过后,不少企业的负责人面临着这样的难题。人社部门通过“免、减、缓、返”社会保险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截至3月19日,全省共减免各类社会保险费3.97亿元,惠及企业23357户;

财税部门下达专项资金保障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开复工,提前下达商贸企业复工营业补助资金,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等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

青海三江一力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省内生产加工高品质牛羊肉的企业之一,受疫情影响,企业活畜收购难度增大、采购成本上升,面临资金周转困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启动办贷应急通道、下放审批授权、简化办贷手续、突破原有限定、实施利率优惠等特殊之举,仅用2.5个工作日,3000万元应急贷款全部流程完成,满足了疫情期间企业的资金经营需求,确保牛羊肉食品市场稳定。

为缓解企业复工复产中的资金难题,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第一时间出台指导意见,从5个方面做出细致安排,积极向人总行争取到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息专用额度;地方金融监管局强化信贷资金保障、加强融资对接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担保补充作用;银保监会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一条条措施让金融活水汩汩流淌、滋润实业。

除此之外,省工信厅还联合省财政厅印发《青海省中小微企业续贷周转资金池暂行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中小微企业续贷周转资金池,以远低于市场转贷资金利率(年化利率7.98%)专项用于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续贷周转,着力缓解企业信贷融资过程中续贷难、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加快开复工进度。

做实做细 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疫情期间,我们的发票也用完了,税务局不见面服务真给力,前脚下单,后脚发票就到了。”收到邮政快递送来的310份发票,青海宝辉贸易有限公司的办税员曾静高兴地说。疫情发生以来,西宁市税务局深入落实疫情防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行各项税费事项“非接触式”办理,着力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

放眼全省,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提高复工复产效率。

青海通天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省内的口罩生产商之一,为了扩大产能,公司向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互助供电公司申请20千瓦生产用电。申请受理后,国网海东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开辟办电绿色通道,以最短的时间满足企业生产线用电需求。连日来,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实地走访多家复工复产重点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复工情况,落实电费优惠政策,掌握电力供应情况,及时为有困难的企业排忧解难。

面对疫情影响,不同企业面临的困难不一样,不同地区面临的困难也不一样,这需要相关部门做到分类识别,精准施策。

省工信厅成立服务组,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指导协调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稳产保供;金融部门分组深入“一线”调研摸排融资需求,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紧对接企业,开展融资服务;青海省税务局运用税收大数据分析,统筹把握分析工作方向和进度,形成“业务需求—数据采集—分析挖掘—成果应用”有机链条,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连日来,各部门采取多种办法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突出困难,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按照电力复工指数统计,截至3月19日,全省总体复工用户17451户,总体复工率达到88.6%。当下的青海,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梦想凝聚人心,愿景催人奋进,踏上复工复产的起点之后,我们将踏上新征程,奋力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促复工有力度 稳预期有信心——复工复产,青海在行动(二)

②青海铁塔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在忙碌着。摄影:钟倩

促复工有力度 稳预期有信心——复工复产,青海在行动(二)

③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青海段施工厂区内工人们在抓紧施工。摄影:王臻

【视点短评】

推动复工复产是一项系统工程

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企业复工复产的脚步逐步加快。省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截至3月19日,全省总体复工率达到88.6%,要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保证全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还需要各产业全链协同转动,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统筹协调、加速推动,需要企业和政府部门一起协同落实。

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需要各产业全链协同转动。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可能都难以运转。上游未能复产,下游就会“断粮”,复产难为“无米之炊”;下游未能复产,上游复产只会造成库存积压,有再次停工停产的风险。要让各产业全链协同转动,需要政府跨部门跨区域帮忙整合对接资源。有关部门需要摸清底数,将原材料、基础部件、关联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小企业列个清单,推动搭建新的合作关系,加速产业链整体复工复产。

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统筹协调、加速推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意味着,既要统筹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规上工业、重点项目、物流运输、生活必需品企业应复尽复,支持各类农业和服务业企业应开尽开;也要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运转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

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需要企业和政府部门一起协同落实。自助者,天助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当下企业固然需要充分利用一切能用的外部条件,可用尽用,用足政府部门推出的优惠政策。但是,企业自身更要妥善有效应对危机。企业首先要压实责任,做好疫情防控,做到规范标准、管理到位、防控到位;其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复工复产安全风险,排查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最后,危机孕育生机,风险酝酿机遇,企业在关心当前生存的同时,还需关注未来发展。此次疫情或将催生新的业态,倒逼生产、生活方式加速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方向发展,未来已至,企业必须加强修炼,逆势突围,正当其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