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油價會突然間暴跌?原因有哪些?

青檸icm


油價突然暴跌有幾個原因

1.表象 全球疫情爆發,各國封國。石油需求迅速下降,供大於求。

沙特俄羅斯減產協議破裂,各自增產降價。導致油價一天跌破30美元/桶。現在20多些。

2.實際沙特俄羅斯狙擊美國頁岩油,一旦減產美國頁岩油就會搶佔沙俄市場。美國頁岩油開採成本在37美元,盈虧平衡在50美元。現在油價暴跌直接給頁岩油帶來毀滅打擊,油企無法償還貸款,破產在即。

3.現在新能源迅速發展,多國在2030後禁售燃油車。油價下跌還有一個是沙俄等國給自己國內結構調整的緩衝時間。

總結:所以未來石油價格會持續較低的價格,頁岩油破產後預計油價會在50-40美元/桶左右。



大彤學苑


評論員小韓;供需關係失調,疫情疊加經濟增長乏力,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已經導致市場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商需求將走弱的擔憂升溫。石油進口同比下滑10%。“表明對石油的需求將會進一步走軟”。不過,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長不會萎縮的為了爭取市場份額,沙特大幅調低各地原油售價:銷往西歐地區的原油降價8美元/桶,銷往美國的原油4月售價將下調約7美元/桶,亞洲地區的油價降幅在4-6美元/桶。


天閱財經觀察


MEX原油下週或將下破20美元?

原油整合個大趨勢再18年至今都是空頭趨勢,再空頭趨勢MEX原油下跌到5美分,

你都不要覺得奇怪和有抄底的心,

今年加上消息面刺激導致加速下跌,

影響油價基本就是沙特,俄羅斯,

這些消息面

一個位普通人也就那邊涼快去那邊吧,等消息面出來行情早就上竄下跳結束,

研究基本面你沒有很大的資金體量,靠邊站站,

舉例,第一次油價下跌27美金,你去抄底,最高反彈37美金沒有走,現在最低下跌20美金,你小資金不就爆倉了嗎。

因為從圖標上可以看的很清楚很明白原油第一次下跌27美金反彈37結束後還有一輪破27美金前低的下跌動能再加上消息刺激,技術圖標同步消息它會加上下跌。

從目前的原油行情的圖形來看,下週回會破20美金這個低點,

目前行情兩個方向,破20會有一波反彈,不破20上下震盪去,後面再怎麼延伸圖標要等到行情價格走出來才能確認,現在肯定不回去抄原油的低。




Walter沃特


一是受疫情影響,石油消費縮窄,供大於求;

二是供應方都想通過薄利多銷來搶佔市場以擴大份額;

三是受國際金融市場影響,美聯儲降息基金零利率,美股進入熊市,美元走強加速油價下跌;

四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疫情使原本處於下行趨勢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

五是沙特開啟價格戰,趁此機會補回來;

六是俄羅斯沒能與OPEC達成額外減產協議。


彈指快訊


這輪油價的下跌,主要起因是今年的新冠疫情,1 月份下旬,我國就啟動了全國一級響應,交通運輸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對原油需求端影響很大,因此原油市場出現較大程度的下跌,後來隨著全球疫情的爆發,進一步影響了需求端,油價進一步下探。面對國際油價的下跌,3月6日,沙特、俄羅斯等國在維也納舉行了OPEC+會議,OPEC建議與俄羅斯一同減產,以穩定油價。但在減產談判中,卻遭到了俄羅斯的拒絕,談判意外談崩,導致國際油價暴跌,短短几周下跌幅度超過50%。

 


維康來財


1

減產不成,沙特掀起原油“價格戰”

備受矚目的OPEC+產油國會議不歡而散。雖然會前,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Alexander Novak)與OPEC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多(Mohammed Barkindo)還喜笑顏開地用網上流行的“碰腳禮”代替握手,但在會場上這種和諧氣氛煙消雲散。

俄羅斯強硬反對由沙特提出的進一步減產方案,最終與會各方沒有達成任何新的石油減產協議,會議聲明也未提及減產問題,僅寫上了“眾多產油國將繼續為穩定原油市場進行磋商,OPEC+產油國的部長級官員們將繼續合作”。

會後,沙特“報復式”地宣佈將在當前減產方案於3月底到期後,大幅上調本國原油產量至1000萬桶/天,同時降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創逾20年來最大,以吸引國外煉油廠購買沙特原油。沙特還私下告知市場參與者,如有需要還可增加產量到1200萬桶/日的創紀錄水平。

和俄羅斯談判破裂之後做出此舉,沙特無疑在國際原油市場上掀起了一場堪稱史無前例的“價格戰”。受此影響,國際油價繼上週五(3月6日)大幅下跌10%後,本週一大幅跳空低開。布倫特原油期貨和WTI均下跌25%至2016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並創下自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以來油價的最大單日跌幅。但這似乎並不是本輪油價史詩級暴跌的終點,為數不少的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國際油價很有可能跌入20-30美元/桶區間。

好在此次油價暴跌並引發全球股市震盪後,有消息稱,全球主要國家政府和央行將協調刺激措施,主要產油國之間或有可能達成和解,美國油氣行業可能減產,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暫時平息了瀰漫在國際石油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恐慌情緒,(3月10日)油價實現一定程度的反彈。

當然,這種上漲很可能只是暫時的,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消極影響仍在不斷擴大,石油需求同步疲軟的態勢並不會得到根本性扭轉,油價上漲缺乏必要的支撐。

2

俄羅斯:不能將市場拱手讓給美國頁岩油

俄羅斯為何不再配合沙特的減產提議?一種說法認為,克里姆林宮方面是為了懲罰美國政府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破壞。

該項目是俄羅斯極為看重的能源戰略項目,完工後每年可從西伯利亞油田直接向德國輸送天然氣550億立方米。而美國方面擔憂該項目將有利於增強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一直利用各種手段對其予以干擾阻撓。2019年12月,美國財政部宣佈將對“北溪-2”項目實施制裁,這讓俄羅斯忍無可忍。為此,寧願犧牲掉與OPEC的協調行動,也要藉此對美國頁岩油氣行業予以打擊。

但如果從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發言人米哈伊爾·列昂季耶夫(Mikhail Leontyev)在上週OPEC+產油國會議後發表的聲明來看,似乎莫斯科方面更為關注的是原油市場份額——

“從俄羅斯的利益角度來看,(進一步減產)這筆交易簡直毫無意義。我們正在放棄自己的市場份額,撤出更多廉價的阿拉伯和俄羅斯原油,將市場空間拱手相讓給更為昂貴的美國頁岩油,並幫助他們保證生產效率。當然,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我們)與合作伙伴達成某種協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問題在於他們提出的建議並不像是夥伴所為。因為我們的份額正在被競爭對手的份額所取代,‘進一步減產’是一種受虐狂的表現”。

由此可見,俄羅斯此次杯葛沙特提出的進一步減產方案並非是要主動迫使油價下跌進而“懲罰”美國頁岩油氣行業,卻更像是一種自保,免於自己的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所蠶食。在他們眼中,沙特提出進一步削減產量的提議只會使美國人受益,如果配合沙特減產,配合OPEC設法將油價維持在較高價位,那麼使用水力壓裂技術的美國頁岩油氣生產商將會搶奪俄羅斯石油公司在歐洲市場的份額,而這是後者極為看重的“自留地”。

3

沙特:減產、增產,都為增加石油出口收入

那麼,沙特為何執意減產?又為何突然掉頭做出“血洗”國際石油市場的增產決定?

從全球石油產量來看,俄羅斯貢獻率約為12%,沙特則為11%,二者不相上下。從出口量來看,俄羅斯日均出口原油約500萬桶,沙特因為國內人口數量遠少於俄羅斯,對本國所產原油的消耗較相對更少,因此2019年的日均出口量可達到700萬桶的水平。但去年9月發生的阿布蓋格石油設施遇襲事件,導致沙特日均出口量減少了約150萬桶,這就與俄羅斯基本相當。再加上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低迷、國際油價不振,這對於國家財政嚴重依賴石油出口收入的沙特而言,形成了巨大壓力。這種壓力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方面,甚至已經傳導到了該國的政治層面。

近期,沙特國王薩勒曼親自下令以“叛國罪”逮捕數名王室高級成員似乎也與該國經濟表現欠佳有關。薩勒曼國王打破王位傳承慣例扶持親生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上位,後者試圖推行名為“2030願景”的改革方案重振沙特經濟以樹立威信。但在國際石油市場疲弱表現的牽連下,整個改革計劃舉步維艱,沙特國內不同階層均出現了對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非議聲音,王室內本就反對其成為王儲的勢力蠢蠢欲動。因此,沙特高層無論從經濟還是政治方面考量,都需要努力增加石油出口收入,以穩定其國內形勢。而通過減產試圖推高油價,是其在歷史上的慣用手法,也是該國的優先選項。

但在3月6日談判破裂引發國際油價恐慌性下跌後,沙特的立場迅即“180度”大轉彎,決定“開閘”放油,通過增產降價的方式,“以量取勝”爭取獲得更高的石油出口收入。當然,考慮到阿布蓋格石油設施遭破壞對其出口能力的影響,沙特能否如願將出口量上提至700萬桶/天的水平尚有疑問,但先於俄羅斯作出這種姿態,無疑有利於吸引更多賣家優先與沙特簽署長期購油協議,搶佔市場份額。

4

15年“大限”在前,低油價又如何

除了市場份額的考慮外,外界對於油氣行業長期前景不看好似乎也是沙特改變策略的考量之一。主流觀點認為,隨著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全球石油需求將在未來10-15年內達到頂峰並逐步萎縮。

對於沙特和俄羅斯而言,油氣行業均是經濟支柱產業,是推動各自經濟發展的最主要驅動力。油氣行業對沙特GDP的貢獻超過50%,對俄羅斯GDP的貢獻約為1/3。因此,對於這兩個國家而言,他們必須在15年後的“大限”到來之前,儘可能多地將油氣資源轉化為實際收入。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在他們眼中市場份額遠比每桶原油利潤更為重要,因為後者無論如何都會在長期呈現一種螺旋式下降的趨勢。

簡單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手上有1萬件商品,每件商品的成本是1塊錢,此前一直能夠以10塊錢的價格出售該商品。忽然之間,你瞭解到這種商品在15年後將一文不值,而這時又有一位競爭者來了,他宣佈以8塊錢/件的價格出售同一種商品,但他們的成本是6塊錢/件。那麼,你應該作出怎樣的選擇才是最合理的呢?無疑是以5塊錢的價格出售,並在這種商品徹底失去價值前儘快出售一空。

當然,這種邏輯上的合理做法對於自身的收益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的,但沙特、俄羅斯兩國都對外暗示有能力扛住這一波低油價的影響,莫斯科方面更是放話可提高產量並應對6-10年的低油價。然而,有能力並不意味著必然要承受低油價所產生的代價。事實上,沙特雖然石油生產成本極低,僅不足3美元/桶,但為了維持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轉,附加在油價上的其他成本卻相當高昂,維持財政平衡的價位大概在87美元/桶上下。該國和其他中東地區產油國一樣,如今在財政上都不如以往寬裕,俄羅斯也同樣需要現金,而美國頁岩油氣行業的盈虧平衡點須保持在50美元/桶左右的價位。

國際原油市場一直處於典型的“囚徒困境”,任何一方不理智的行為都可能導致所有人利益受損。沙特、俄羅斯此次的博弈,雖然還未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地步,但兩國的做法均對全球主要石油生產國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特別是對於維持財政平衡價位更高的非洲產油國,和財政狀況本就岌岌可危的阿曼、巴林等阿拉伯產油國。


股海牧民


直接原因是俄國與沙特的“石油價格戰”,導致國際原油價格走低。

背後更深的思考,應該是有壓制美國頁岩油發展的考慮。

頁岩油的成本在三四十美元每桶,而原油價格打到20美元每桶依然有利潤。

近年來,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推廣力度持續加大,俄國、沙特等產油國應該是已經預見到了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提前打壓新興的頁岩油。

此外,就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來看,在新冠疫情特殊時期,俄肯定也願意“趁你病,要你命”,在美國背後推一把!


葉雨昶


油價大跌意味著經濟大跌。石油被稱為工業血液,與現代經濟密切相關。經濟不景氣,用量減少,油價勢必下跌。

為什麼會暴跌,除了世界經濟持續疲軟,其實跟武漢新冠肺炎有關。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進口額佔到世界的20.2%,這是一個很大的比例。

還不止是中國,日本、韓國這兩個“吃油大戶”正在步中國的新冠後塵,具體能達到什麼狀態目前還不好說,但影響社會運作、減少能源消費幾乎是必然的。


春來臨覓知音


國際油價暴跌30%,更是創下30年來最大跌幅。

分析主要影響原因是國際疫情的影響,目前除中國外,都沒有有效的控制住疫情的發展。疫情的發展確實對全球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另外一方面,歐佩克國家和俄羅斯沒有就減產一事達成一致,沙特發動了石油市場的戰爭來報復俄羅斯的行為,不僅大幅降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國外的市場的原油價格,還對外宣稱將立即增產日產石油至每天1000萬桶以上。


趣知生活


簡言之,美國的疫情走勢仍不明朗,消費、就業受疫情衝擊拖累經濟,恐慌情緒蔓延,油價下跌加劇了這一情緒,導致能源板塊股價大跌。此外,債市風險也在抬升,危及金融系統穩定性。

具體來說,沙特的原油開採成本每桶約10美元,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則高達約40美元/桶;為搶佔國際能源市場,美國油企曾大量舉債開發頁岩油,這些債務幾乎都是高風險、高收益的B級債。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是高收益債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約佔市場的10%。

美國投行高盛稱:“如果油氣企業的信貸狀況惡化,償債出現壓力,將對美股乃至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造成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