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周庄中市街往日的午后总是热闹的,铁器的叮当声、缂丝的机杼声、纺车的织机声,

“十二坊”的空气中,缭绕着厚重的人间烟火。只在那一个角落,时光踏着狡黠的狐步,退回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座三毛茶楼,至今还在为那个诗与远方的时代煮茶。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1989年,第一次回大陆的三毛,正赶上清明时节,漫步周庄,领略江南烟雨秀色,被深深地陶醉了。她走过一座座石拱桥,走过一条条石板街,民居、河埠、水墙门,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她含泪写道:“我小时,到过很多这样的地方。”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三毛离去时专门下了车,最后亲了亲金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三毛离开周庄后,生活在古镇的作家张寄寒追寻她的足迹,写成了散文《三毛在周庄》。通过一位台湾朋友的牵线,张寄寒与三毛有了书简交往。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作家张寄寒

三毛打算在金秋十月再来周庄。张寄寒很高兴,早早安排了活动计划。他说:“我替你搞一条小船,荡漾在故乡那井字形河道上,在那浩瀚的南湖里,观赏‘南湖秋月’一景;或在那白蚬江畔,聆听渔民们的‘蚬江渔唱’,或去那

急水江畔,遥望气势磅礴的‘急水扬帆’。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带你去张厅居民家吃一次别具风韵的‘阿婆茶’……”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三毛对他的安排很满意,谁知,从夏盼到秋,从秋盼到冬,整整盼了四个月,张寄寒却得到了令人震惊的噩耗:三毛在浴室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悼,张寄寒提起沉重的笔,写下了自己与三毛交往的过程,并公布了他们之间的数封书简。不久又开设了三毛茶楼,临水而筑的茶楼分上下两层,里面到处是三毛的照片和画像,她或坐或立,或颦或笑,静静地看着每一位来访者。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音箱里,传出那首让人永远也忘不了的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歌声里,来自各地的三毛读者们走进茶楼,手里拿着三毛的散文集。楼上的墙壁四周贴满白纸,他们用各种各样的笔迹,倾诉对三毛的怀念和爱慕。很多人则泡一杯茶,在临河的窗口低声交谈。不相识的人们,在三毛平静而亲切的目光里,有了共同的语言。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三毛在汉语文学史上的超然地位,源自于她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向中国大陆读者展示了汉语的另一种可能性,三毛是中国大陆人了解台湾文化、欣赏台湾之美的窗口。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今天,周庄也扮演着沟通海峡两岸之间一轮精致的石拱桥。在三毛茶楼,人们怀念这位台湾女作家的风华潇洒;当每一年中月亮最圆的那一晚,“海峡两岸中秋灯会”落户周庄,两岸人又在九百年雨洗风磨的古镇中,品咂“天涯共此时”的况味。

三毛:人生莫过于三道茶

三毛那次未能成行之旅,终究在她的读者们心中,为周庄种下了一株株拔不掉的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