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7亿居民腹型肥胖!国际学会建议:应常规测腰围

近期,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和国际心脏代谢风险学会在发表共识,指出腰围应作为“生命体征(vital sign)”,并建议临床上应常规测量腰围,该措施既重要又可行。

实际上,《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建议采用China-PAR 模型,该模型除了纳入年龄、收缩压、胆固醇等传统危险因素外,还首次纳入腰围和地域等特色预测变量。

根据中国血脂异常指南,中国男士腰围≥ 90 cm,女士≥ 85 cm就是腹型肥胖。

声明指出,目前全球腰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体重指数(BMI),呈现腹型肥胖的骤增。

根据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等研究,我国将近30%的居民为腹型肥胖,其中男性为28.6%,女性为29.6%。相当于我国有2.778亿人腹型肥胖。

我国2004年-2014年间,中国肥胖症患病率增加超过3倍。腹型肥胖增长超50%。

研究已经证实单凭体重指数不足以正确评估、评估或管理与腹型肥胖增加相关的心血管代谢风险。

我国2.7亿居民腹型肥胖!国际学会建议:应常规测腰围

体重指数的计算方式是体重数除以身高的平方,是衡量胖瘦的常用指标。

声明强调,降低腰围是降低心脏代谢风险的关键。医生应将其视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生命体征”。

研究证据表明,通过常规、中等强度的运动和/或饮食干预,可以实现腰围减少而达到临床获益。

研究发现,即使可能没有体重减轻,运动或减少热量也可减少腰围。

目前,对于腰围测量的最佳方案还没有达成共识。该声明建议在髂嵴水平或最后一根肋骨和髂嵴之间的中点处测量腰围。

声明还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应将腰围联合体重指数作为常规测量值,对肥胖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现有证据,该声明不推荐单纯使用腰围阈值(男性>102 cm;女性>88 cm),建议给定BMI类别的腰围阈值,以优化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肥胖风险分层。

有些人自己虽然胖,但认为自己是“健康的胖”。但这种状态仅仅是暂时或过渡状态。有研究发现,随着时间延长,这类人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甚至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

“健康中国2030”强调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并制定了15项具体行动,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遏制肥胖等的流行,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增长人均健康预期寿命。

[1]Ross, R., Neeland, I.J., Yamashita, S. et al. Waist circumference as a vital sign in clinical practice: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IAS and ICCR Working Group on Visceral Obesity. Nat Rev Endocrinol. 2020, 16, 177–189.【下载全文】

[2]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编写联合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3: 4-28.【下载全文】

[3]诸骏仁, 高润霖, 赵水平, 等.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16(10):15-35.【下载全文】

[4] Zhang L, et al. Prevalence of Abdominal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Nearly Half a Million Participants. Obesity. 2019 Sep 24.

[5]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总体要求、重大行动及主要指标.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846-858. 【下载全文】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9》!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