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獨有玉帽頂雕刻,集圓雕、透雕、平雕為一體,足見其高超玉雕技藝,您贊同嗎?

玩古賞今


樓上原礦綠松石專家回答十分精彩,再多說就浪費讀者時間了。在此表示贊同題主的觀點並分享兩件藏品。

鏤雕玉帽頂,又稱玉爐頂,是元代比較有特色的器型。具有典型金元特色的春水秋山題材的的玉爐頂一般多斷為元代。明代傳承元代,似乎也有類似玉雕件,印象中拍賣年鑑中有把玉爐頂斷為明代的,有何根據,沒有作過進一步研究。

藏品中有兩件春水秋山玉爐頂,分享如下。第一件秋山爐頂,元的可能性較大。第二件春水爐頂,感覺明的可能性大些。也請玉友指正。

清代的小型擺件(圖六、七),多少有點玉爐頂的影子,但性質作用則不同了。









卓然堂


元代玉器製作,在風格上傳承於遼金,其風格粗獷,多以自然的山林、動物作為題材。在製作手法上,由於使用漢族工匠,所以宋代的玉雕技藝在元代玉器上也有一定的體現。深浮雕、鏤空、圓雕並不是元代所獨有,而是來自中原地區玉雕技法的傳承。
&遼代春水秋山玉雕


元代玉器可以說是集遼金、宋代風格為一體的一個獨特的存在,而實際上在北宋就完成了中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融合,中原文化玉雕題材以人物花卉為主,遼金玉器製作題材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精巧的鏤雕、圓雕玉器,並非元代所獨有。元代玉器只不過是宋遼玉器嚮明代玉器的一個過渡,並且其粗獷的風格影響到明代玉器的製作,形成了剛硬的“粗大明”風格。
&明代三層鏤空雕

元代的玉器製作,總體上用料並不好,做工也不算精美,這跟草原民族不拘小節的性格有一定關係。這個時期的玉器多見留皮,細節處理不細緻,也不像宋代喜歡細膩的白玉,青玉、青白玉也較為多見。所以從藝術觀賞的角度看元代玉器,是不如宋代和明代玉器的,甚至是歷代玉器製作上最沒有亮點的,只是元代玉器作為一個特殊時期的見證,存世量極少,反而凸顯了它的價值。


&宋代綬帶鳥花卉白玉鏤空雕

元代玉器不注重觀賞性,更注重實用性,所以爐頂和帽頂是元代玉器中比較常見的實用器,其中用料好,做工好的也是極具觀賞性和收藏價值的,是很多藏家垂青的對象,如果能擁有一枚,也是一件讓人心情愉悅的事情。


風雲說收藏


我的寶貨



白雲在天天


你好!搞這類工藝性的工匠是令人尊重與佩服的,這類工藝性都是社會安定昌盛的標誌與必然。各人各性我卻是從不喜愛這些的。我喜愛的是質樸下正直雄渾大氣的西安大雁塔,蒼凜挺然的山顛之青松,盤曲悠然的廟堂古柏。

謝謝!


琴音萬古


謝謝!我是外行,讓你失望了。


國泰我安1


蒙古族發跡於漠北,早期玉文化深受遼金等遊牧民族傳統的影響,喜用瑪瑙、綠松石等色彩豔麗的材質,喜用玉皮俏色。入主中原後,受漢地玉文化的薰陶,注重閃石玉的使用,但多見青玉和雜色玉,白玉甚少。

元代玉雕工藝,秉承遼金寫意奔放與宋代寫實細膩兩種不同的傳統,並融匯西域琢玉工藝,形成了自身特色。如“多層鏤雕”技法,雖源自宋金傳統,但層次更加豐富多變,尤其在以蓮鷺紋帽頂(明清時期多改作“爐頂”)為代表的立體鏤雕作品中,花草翻轉穿插,內外層次有時多達三四重,且葉面深凹、枝梗滾圓,其玲瓏剔透的效果與寫意奔放的意境,非宋金可比,而比之明代多層鏤雕頂層的平面化處理又要生動靈氣許多。又如“重刀”技法,常見使用於雁、鹿、螭等動物頭頸、翅羽、肢體相接處,或者花葉與枝梗相連處,一刀下去,深深切入,彷彿想把彼此連接的部分斷為兩截,但強烈的層次感和律動感,卻也由此產生。

元代玉器的器型與紋飾,同樣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璧、環、各式寫實的花鳥類佩飾、帶板、帶鉤、文具、瓶、爐、杯以及各種圓雕動物等器類造型,“春水”、“秋山”、龍、螭、龜、花鳥、仿古等紋飾題材,這些宋金時期玉器的主要元素,依然在元代流行,只是面貌有所變化,至於玲瓏剔透的帽頂、方形臥角的帶板、連珠紋的邊飾、螭龍脊線上的雙線“冰紋”等,則完全是元代玉器新出現的元素。

元代玉器的新氣象自然還包括“瀆山大玉海”這樣前所未見的鴻篇鉅製。“瀆山大玉海”系採用黑中夾青白的整塊雜色玉料琢成,器呈甕形,重約3500公斤,可貯酒30餘石,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巨型玉作。該器於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琢成後,“敕置廣寒殿”,用於宴請群臣時貯酒供飲,元亡後逐漸流落至西華門外真武廟,道人用以儲菜。乾隆十年,以千金購得,命玉工“刮苔滌垢”後,又對原器上的13種海獸及波濤紋樣進行細磨修琢。乾隆此舉雖然破壞了大玉海的原有面目,但蒙古玉工高超精湛的琢玉技藝以及桀驁狂放的民族性格,仍然清晰可見。

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對此文感興趣,且您是收藏愛好人士, 請關注一下我!每日分享綠松石文玩知識!


原礦綠松石專家


好的元代玉雕帽頂極具收藏價值。關鍵還是看料,工。


高業皓


你很有見解,元代玉器再遼金玉器的基礎上,創新了一種與以往不同的玉器風格,在中國玉器史上是非常閃光的一頁。元代玉器有粗有細,風格繼承和發展了遼金玉器,由於元朝歷來重視工匠,對於工匠的待遇很好,元代玉器透空鏤雕技藝複雜高超,多層立體鏤雕工藝在玉器製作中大量使用。比較有特點的就是玉爐頂。


藝術資訊


我認為,任何時期,都會有根據當朝的文化特徵而湧現出富有時代特徵的藝術品。就玉雕,當代的文化崇尚、藝術崇尚、製作工藝、等等,每個時期都是不盡相同的,每個時期也都有精品、佳作,也有拙劣的製作。玉爐頂(或帽頂)出現在元代,確實是玉件兒的一種新創,其中不乏有製作精妙的,若都說是“技藝高超”,有些過。任何時期,精品佳作都是稀少的。


光明使者CQM


元代一大特色玉雕,大多數是精緻的全景圖,明代由於冕服的變化,遺留下來的多改做爐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