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漢墓與西漢諸侯王墓中橫穴墓喪葬規制

導語:

西漢時期是我國古代墓葬制度發展和完善的重要時期,文景帝時期則是西漢葬制形成的階段。這一時期傳統的豎穴墓開始向橫穴崖洞墓轉變。關於橫穴墓的形成,和漢文帝提倡的"薄葬"和我國古代社會中流行的"

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有關,他規定自己的墓葬"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

漢文帝的陵墓是西漢皇帝中唯一使用橫穴崖洞墓葬制的陵墓,由此可見,橫穴墓似乎是薄葬、簡葬的象徵,事實上是否如此呢?本文以時代稍晚於漢文帝時期的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為例,看西漢時期橫穴崖墓的真實情況。

豎穴墓向橫穴墓的轉變

豎穴墓是從史前時期就開始形成並沿用的墓葬形式,豎穴墓是在地面直接向下挖掘生土,一般坑狀以長方形最為多見,此外還有弧形、圓角方形等不規則形。豎穴墓是史前時期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墓葬形式,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地區都採用豎穴土坑的葬式,比如在內蒙古地區的老虎山文化、小河沿文化中就常見一種以石頭構築墓葬的形式。

滿城漢墓與西漢諸侯王墓中橫穴墓喪葬規制

圖一 豎穴土坑墓

豎穴坑墓也經歷了一種發展和演變的過程。目前我國公認最早的墓葬是在距今3萬年左右的山頂洞中,這種原始墓葬可以視作豎穴墓葬產生的條件之一。最早人們對於死者的處理方式沒有掩埋,人們只是將死去的親屬同伴放置在荒野之中,任其腐朽被野獸啃食。後來隨著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宗教觀念的萌芽,開始挖掘墓坑將死者放入,並且開始隨葬一些死者生前的生活工具。

滿城漢墓與西漢諸侯王墓中橫穴墓喪葬規制

圖二 山頂洞遺址復原

最早的豎穴墓是沒有木棺的,最早的棺槨的產生於新石器時代晚期。且木棺也作為了標示墓葬等級和身份的象徵,普通墓葬中一般也不見木質棺槨。有的高等級豎穴土坑墓中不僅有棺槨,還有二層臺用以盛放隨葬物品,甚至到了後來還開始出現了墓道、封土。東周時期秦景公大墓全長超過300米,且墓葬中還有最早的被認為是最初形態的"黃腸題湊牆"。豎穴墓葬的發展表明,墓葬已經逐漸向滿足奢華、高調的表明身份等級的作用上轉變。

橫穴墓葬是西漢時期開始形成的墓葬形式,其形成年代是在漢文帝后期,景帝時期正式形成,到了武帝時期流行開來,而後成為與豎穴墓並行的墓葬制度。橫穴墓葬在空間上突破了豎穴土坑墓葬的限制,使得墓葬空間更加立體化。橫穴墓葬的重要特徵就是墓葬橫向開鑿在山崖之間,從地面上看,不見高大的墳丘,從墓葬形制上來看,墓葬中有更大的空間可以隨葬物品和鑄造各種建築。

滿城漢墓的發現與墓葬形制

滿城漢墓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陵山上,是景帝之子,武帝之兄中山靖王劉勝和王后竇綰的墓葬,劉勝為武帝元鼎四年入葬,竇王后於九年後入葬。滿城漢墓發現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劉勝墓和竇綰墓是同一墓冢下兩個南北並排的墓葬,劉勝墓居南,規模較大,竇綰墓居北,規模略小於劉勝墓

滿城漢墓與西漢諸侯王墓中橫穴墓喪葬規制

圖三 滿城漢墓

就墓葬形制來說,劉勝墓與竇綰墓結構大致相同,均由墓道、甬道、南北耳室和中後室、和環繞耳室、側室的迴廊組成,墓室間修築了瓦木結構的小室和依據山體開鑿的石室。這些小室分別是仿造地上的中山王府建造的浴室、馬廄、更衣室、儲藏室等。竇綰墓略有區別,僅在兩個耳室的朝向與劉勝墓不一致。

這種王和王后陵墓同穴但不同墓的情況是滿城漢墓延續前代的舊俗所致。自春秋時期開始,諸侯國國君和諸侯國國君夫人的墓葬就採用這種定製,被認為是"前朝後寢"的規劃思想。到了秦始皇時期這種規制被進一步強化,秦始皇的陵園中,南邊為各種便殿、享堂等建築,象徵朝堂威儀,北半部則為寢殿、地宮封土所在,象徵的是就寢之所。

滿城漢墓與西漢諸侯王墓中橫穴墓喪葬規制

圖四 秦兵馬俑坑

秦始皇時期沒有發現單獨的皇后陵墓,整個帝陵體現的是以秦始皇為核心的帝王權威思想。所以在形制上以享殿等象徵了朝堂,以地宮所在象徵了寢殿。在春秋戰國時期,以晉國為例,晉侯和夫人墓葬並列左右,在規劃的墓地中依次排開,這種葬制被稱為是"異穴並葬"制度。幾乎同時期的楚國,也延續了這種葬制,國君和夫人的墓葬同位於一座高大的封土下,但是分別於不同的墓穴中安置。

橫穴墓與諸侯葬制的體現

目前而言,發現橫穴墓中墓主人身份地位最高的就是文帝的霸陵,不過文帝霸陵並沒有葬入竇皇后,儘管兩者相距不遠,但並不是屬於"異穴並葬"的範疇,武帝時期先後入葬的劉勝夫婦墓葬就是完全意義上的橫穴崖墓和夫婦異穴並葬制度的結合

滿城漢墓與西漢諸侯王墓中橫穴墓喪葬規制

圖五 漢文帝陵

西漢時期不僅繼承了先秦時期的豎穴土坑墓和異穴並葬制,形成了橫穴的崖墓形制,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橫穴崖墓並葬制。這種喪葬制度的形成正是漢代人獨特生死觀的體現,在他們看來,現實世界的享樂是活著的時候享有的,而在死後還能夠繼續享受這些物質,就需要在死後營造和身前一樣的家園,甚至連地下陵寢的陳設擺放也要一應模仿生前的居所。

在河南永城發現的梁王后李氏墓也是一座氣勢恢弘的橫穴崖墓。墓葬極盡奢華,光是側室就有大大小小30多個,墓道就有兩條,各個側室和主墓室相互連通,各個側室應該就是仿造身前梁王府宅院建築,其中浴室、廁所、儲冰室、庫房、馬廄等一應俱全。

滿城漢墓與西漢諸侯王墓中橫穴墓喪葬規制

圖六 梁王后墓

結合這些材料,我們不難想象,西漢時期橫穴諸侯王墓包括的基本要素有開鑿於氣勢恢弘的山體之間、數量繁多的對應王府構造的側室和耳室、象徵主人起居的主墓室、連通各個墓室之間的甬道、露天的墓道和密封性甚好的墓門等。從墓葬形制上來說,諸侯王墓的氣勢雄偉和規模很大,那麼從隨葬物品上來看,橫穴墓葬又有哪些特點呢?

橫穴墓葬隨葬物品的特點

我們已經知道,橫穴墓葬的特點主要是體現在墓葬高度還原地上宅院的結構,體現出"事死如生"的觀念。作為生前宅院的復刻,橫穴墓在容納隨葬物品的規模和數量上也有著豎穴墓葬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

首先來說,豎穴墓葬中容納的物品數量歷經了一個發展的過程,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以裝飾品、生產生活工具為主的幾件,十幾件,到新石器時代末期隨葬幾十件甚至上百件各種禮器等非實用器,到了西漢時期的豎穴墓葬隨葬的物品種類和數量就更多了。以長沙馬王堆漢墓為例,長沙馬王堆漢墓是三座依次在呂后時期、文帝年間入葬的家族墓群。

三座墓葬一共隨葬有漆器、絲帛、樂器、人俑、印章、書籍等物品三千多件,其中僅侯夫人所在的1號墓中就出土了各類物品一千多件,這些物品被分類疊放在棺槨周圍的邊廂之中。豎穴墓葬隨葬大量物品的情況並不少見,要容納規模巨大的隨葬物品必然會通過充分利用棺槨之間的剩餘空間和擴大墓葬面積來實現

滿城漢墓與西漢諸侯王墓中橫穴墓喪葬規制

圖七 馬王堆漢墓出土漆器

此外,橫穴墓葬容納隨葬品的空間增大,使得隨葬物品的擺放不必像豎穴墓一樣集中歸置,而是可以根據每座墓室對應的功能分類擺放。作為馬廄的側室中擺放著各種象徵墓主出行的車馬器,均為真車馬;在象徵庫房的側室中則放置有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在墓主人安寢的主墓室放置有墓主人的棺床和墓主人身上穿著的玉衣。由此可見,諸侯墓葬中隨葬的物品不僅有表明身份的貴族用品,更有表現墓主人生活日常的普通用品,這些物品和普通百姓使用的物品在種類上沒有較大差別,只是在材質和做工上有差異。

結語

我們應該認識到一點就是,無論是什麼樣的墓葬形式都是人們在一定社會生活中選擇的結果。橫穴墓從形制上看,突破了豎穴墓的空間侷限,使得人們能夠極力創造自己的死後家園;從發展階段上來看,橫穴墓體現出了與時俱進的特點,開鑿在深山之中並且注重密封性,不同於土坑墓樹立高大的封土的狀況,橫穴墓更加追求安全性和死後的安寧,這也是為什麼橫穴墓葬通常保存較為完好的原因。

西漢時期是喪葬觀念進一步完善的時代,橫穴墓葬的構建也是墓葬走向世俗化的表現,這種極力構建死後家園的方式,或許正是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一種逃避

漢代社會受到修仙問道思想的影響較深,人們普遍希望改變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所以轉向追求虛幻世界的滿足感。漢代繁複絢爛的畫像石、畫像磚和壁畫題材的繪製正是人們痴迷於理想世界的表現。


參考文獻:

戴勝《禮記》

班固 《漢書·文帝紀》

鄭紹宗 《滿城漢墓》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芒碭山西漢梁王墓地》

湖南省博物館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