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亨弗萊·鮑嘉,這位在全球影史留下濃墨重彩的傳奇人物,曾被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為

“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一位,深受全世界億萬影迷的喜愛。

《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鮑嘉在他26年的電影生涯中,為我們留下了66部經典作品,是名副其實的奧斯卡影帝

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至今仍被反覆讚譽的經典中的經典,無疑是這部《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卡薩布蘭卡》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一上映就驚豔了世界影壇,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三項大獎。

在美國電影學會、好萊塢編劇協會、《時代週刊》、英國《泰晤士報》等多家專業機構評選的史上百部最佳影片榜單中,《卡薩布蘭卡》都穩穩地佔據了愛情片第一名的寶座。

那麼,全球最偉大的愛情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婚後遇見真愛

這部被無數影迷奉為愛情聖經的電影,其實講的是個三角戀的故事。

電影的劇情現在來看並不新奇,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則具有一種震撼心靈的力量,讓人感動到流淚。

尤其是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這對俊男美女的精彩演繹,更是讓愛情愈加迷人,也愈加令人動容。

在這個三角關係裡,英格麗·褒曼飾演的美麗女人伊莉莎徘徊在兩個英俊的男人裡克和維克多之間。

《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一個是亦正亦邪、瀟灑迷人的酒館老闆,一個是正義凜然、堅強不屈的革命領袖。

兩個男人都深愛著伊莉莎。

亨弗萊·鮑嘉飾演的裡克曾在巴黎和伊莉莎浪漫邂逅,度過了一段一生難忘的美好時光。

保羅·亨雷德飾演的維克多則是伊莉莎的丈夫,伊莉莎就是他的精神支柱。

如果沒有意外,他們不會有任何交集。

那場可怕的戰爭將三個人攪進了複雜的感情漩渦中,也從此改變了每個人的命運。

戰火紛飛中艱難的愛情抉擇

縱觀長達一百多年的世界電影史,凡是讓人念念不忘的經典愛情之作大都是悲劇和遺憾,如《魂斷藍橋》、《亂世佳人》、《泰坦尼克號》等等,《卡薩布蘭卡》也不例外。

而這些電影之所以成為經典,又都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

所謂時勢造英雄,不同的時代也賦予了愛情不一樣的意義。

《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卡薩布蘭卡》就是在殘酷的二戰時期應運而生。

那時,德國納粹的鐵蹄肆虐,二戰一觸即發,大量的歐洲人將目光投向了仍處於自由狀態的美國。

位於摩洛哥北部的城市卡薩布蘭卡,就這樣成為了歐洲到美國的重要中轉站。

卡薩布蘭卡有著“摩洛哥肺葉”、“大西洋新娘”的美譽,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北非著名的旅遊城市。

不過,來到這裡的人們卻無心看風景,他們焦急地打探著消息,日復一日地等候著開往裡斯本,通向美國的飛機。

放眼望去,卡薩布蘭卡滿是擠破腦袋想逃到美國的歐洲人,但有一個人例外,他是美國人,卻心甘情願留在了卡薩布蘭卡。

他就是裡克,經營著一家酒館,這裡是卡薩布蘭卡人聚集的中心。

人們在裡克酒館買賣通行證,賭博賺資金,或躊躇滿志,或借酒消愁,在動盪的時局中等待著命運的垂青。

《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電影在一場謀殺案中展開,兩個德國信使被暗殺,疑似逃往了卡薩布蘭卡。

警察局開始全城大搜查,裡克酒館自然成為了重點搜查目標。

一個關鍵人物正好就置身於這裡,他身上裝著一份由戴高樂將軍簽發的過境函,可以自由去往任何地方,無人能夠阻攔。

預感到自己可能會被捕,他將過境函交給了裡克保管。

果不其然,很快他就被抓進了監獄,那份過境函也成了人人最渴望得到的東西。

但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只有裡克擁有它。

裡克外表英俊瀟灑,風度翩翩,讓很多女人為之著迷。但他都敬而遠之,如此的不近女色讓他充滿了神秘感,冷酷而迷人。

直到一個女人的到來。

裡克說:“世上有那麼多的城鎮,城鎮有那麼多的酒館,而她卻走進了我的。”

她就是伊莉莎,卡薩布蘭卡最美麗的女人。

《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褒曼完美的面容、水汪汪的大眼睛讓伊莉莎的女神光環更為耀眼,不僅是裡克心裡永遠的白月光,也驚豔了無數的觀眾。

和伊莉莎同來的是她的丈夫維克多,反法西斯運動的領袖。

他們迫切需要過境函繼續革命事業,而過境函就在裡克的手中。

多年前在巴黎,伊莉莎拋棄了裡克,沒有遵守諾言和裡克一起離開。

如今在卡薩布蘭卡重逢,她是否會再一次拋下里克?

裡克又會不會成全她和維克多呢?

問題的關鍵,在於當年她爽約的真相。

伊莉莎邂逅裡克時,已經結婚,丈夫維克多被關進了集中營,並傳來了死訊。

她萬念俱灰,直到遇到裡克。

兩人的愛在戰火中燃燒,相約一起離開。

但就在離開前,伊莉莎收到了維克多還活著的信息。

一邊是在火車站望眼欲穿的裡克,一邊是受重傷需要照顧的維克多。

最後,伊莉莎選擇了維克多,狠心讓裡克獨自失望離開。

多年之後,歷史又一次重演。她和維克多將要離開,卻意外重逢了裡克。

一邊是丈夫的反法西斯事業,一邊是深愛的舊情人。

這一次,她又將如何抉擇?

《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悲劇的愛情,卻是自由的開始

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

在那樣一個動盪的時代,比起國仇家恨和民族大義,三個人的愛恨糾葛實在是太過渺小。

生在和平時代的我們,可能無法理解。

為什麼伊莉莎那麼愛裡克,卻能夠狠心拋下他回到維克多身邊。

為什麼最後裡克得知真相和伊莉莎不會再離開他的表白後,依然放手讓她和維克多走。

但只有經歷過那個戰火紛飛時代的人,才能明白這些選擇背後的含義,也才會懂得和平的珍貴和幸福的來之不易。

戰爭讓原本美滿的愛情變得支離破碎,也因為戰爭讓平凡的愛情變得更加偉大。

我們會為裡克和伊莉莎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感到遺憾。

會為裡克和維克多對伊莉莎同樣真摯的愛感動不已。

更會為裡克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偉大舉動感到敬佩。

這段三個人的愛情,註定了是場悲劇。

但也成就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真愛篇章。

《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而且《卡薩布蘭卡》的意義並不侷限於愛情。

當最後警察局長雷諾上尉成功保護了射殺德國上校的裡克,兩個老朋友並肩走向反法西斯道路時,影片的格局進一步昇華了。

就如貝多芬的那句名言: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