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關羽為何威震華夏之後又如此迅速兵敗覆滅,劉備得擔一半責任。

無可置否,荊州派對於劉備的意義實在重大,在新野‘蝸居’七年,蓄勢發展,成了他人才庫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這些人才包括:諸葛亮、龐統、黃忠、魏延、廖立、馬良、向朗等等,從荊及益,貢獻出了很大的力量。

談關羽為何威震華夏之後又如此迅速兵敗覆滅,劉備得擔一半責任。

劉備

直到劉備入川,帶走了相當一部分的荊州人才。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此時鎮守荊州的有: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關平、糜芳、士仁、廖立、潘濬、郝普等。後劉備奪取成都卡在雒縣,龐統誤中流失而亡,又從荊州調配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入川,鎮守荊州五郡的大任也就落在了元老派的頭上。

待劉備取得益州,由於孫權的角逐,五郡變三郡:南郡、武陵、零陵。但這塊荊州之地仍然由元老派在鎮守,大部分的荊州派,包括元老派(糜竺、簡雍、孫乾等)都被遷入了益州。在孫權跟他討要荊州的時候,劉備曾說過:等我拿下了涼州就把荊州歸還。先不管劉備是否真心歸還,作者覺得劉備對人才的調配還是很有一套的。拿下涼州,大可以將益州存在已久的東州人矛盾轉嫁出去,元老派守住荊州、荊、益兩派治理益州、東州派則是去發展涼州。到那時候,只要孫權敢在來討要,劉備大可以率領荊、益之士,聯合元老派,順江而下,討伐東吳。

可惜,曹孫兩方勢力都不願意看到劉備壯大。

談關羽為何威震華夏之後又如此迅速兵敗覆滅,劉備得擔一半責任。

曹操

自劉備入川,曹操就不斷地侵擾荊州。前有樂進、後有曹仁。特別是樂進與文聘,多次擊敗關羽。所以從整條時間鏈看下來,關羽北伐並不是一次響應劉備取得漢中,進位漢中王的戰事,而是與曹魏長期存在的戰事,同時,在封關羽為前將軍時,他正跟曹仁打得不可開交。反倒是劉備,藉著曹魏宛洛地區的兵力深陷與關羽角逐之時,派出孟達從秭歸北上迅速拿下房陵,又派出劉封配合孟達,以迅雷之勢奪取上庸、逼降申氏兄弟,成功獲取三城。

劉備前後舉動(封關羽為前將軍、拿下上庸三郡),激起了關羽拿下襄樊的決心,如此一來,漢中、上庸、襄樊,就能連成一條北抗曹魏的防線,互成掎角之勢。倘若曹操苦於荊州戰事,那麼劉備北上涼州輕而易舉。或者曹操援兵涼州,上庸、荊州就可以北上宛洛,形成關門打狗的有利局面。

不過,關鍵的一點在於,此時的劉備能有這麼大手筆嗎?

當然沒有。漢中爭奪戰後,益州已經虛耗到‘男當戰,女當運’的局面。所以按道理來說,劉備是支援不了關羽的,而上庸三郡且剛拿下,除了民心不穩,還有劉封與孟達的不和,申氏兄弟賊性未除都是眼下不安的因素。益州尚且沒有兵力支援,更何況上庸三郡,怕是一接濟關羽,覆歸曹魏是大有可能的。

所以關羽只能孤軍完成拿下襄樊的重任。

談關羽為何威震華夏之後又如此迅速兵敗覆滅,劉備得擔一半責任。

關羽

前中期還好,天時地利人和,關羽起碼佔了二個半。先說人和:襄樊背後的南陽因為繇役過重,導致吏民叛變,宛城守將侯音、衛開集結山賊、吏民起兵抗議,意欲連和關羽形成前後夾擊之勢。這應該是關羽拿下襄樊最有機會的一次。可惜,關羽負傷撤退,導致侯音孤立無援,最後慘遭曹仁屠城,又讓關羽成了孤軍之勢,這算半個。

地利:關羽與曹仁斷斷續續的對峙從建安二十三年的冬天(更早)一直持續到建安二十四年的秋季,時下秋雨連綿,漢水水位上升,地處漢水中游的襄陽成了環水之地。關羽水軍還是很強的,從劉備屯守新野開始,關羽就一直在訓練水師,這天氣,給了關羽很大的優勢。

談關羽為何威震華夏之後又如此迅速兵敗覆滅,劉備得擔一半責任。

關羽水淹七軍,逼降於禁,斬殺龐德。

天時:襄樊二城被圍,曹操派出于禁水軍馳援。可能是曹仁戰略方針出現失誤,竟讓于禁、龐德屯兵在低窪之地。到了八月,漢水暴漲,濤濤江水淹沒了于禁的援軍,只剩于禁、龐德等將領徒守孤窮之地,束手就擒。待到關羽率領水軍攻來,下地無門的于禁只好乖乖舉起白旗。

到了這時候,關羽拿下襄樊就只是時間問題了。因為眼下曹操準備遷都,曹仁數千兵力也快餓死在城中,連像樣的反擊都組織不起來。

只是關羽勢孤,至始至終都是致命問題。除了前面提到的,益州、上庸都沒有多餘的兵力支援,宛城的侯音也被曹仁屠城消滅,還有一股關羽尚可依賴的勢力,就是孫權。關羽北伐時,曾經書信孫權,希望他派兵協同奪取襄樊,由於孫權的遲疑,讓關羽勃然大怒,導致孫權由聯盟變成背盟。

談關羽為何威震華夏之後又如此迅速兵敗覆滅,劉備得擔一半責任。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在關羽水淹于禁七軍後,孫權書信曹操,一是稱臣,二是討伐關羽。曹操更是允諾孫權,把江南之地割給他。雙方達成意識,孫權派出呂蒙、陸遜陰奪荊州。曹操派出徐晃,加援襄樊,關羽倒成了夾心餅乾。

由於荊州被奪,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原因,就是補給。糜芳鎮守的南郡是關羽集團的糧倉,南郡一旦失守,對於關羽的補給也就斷了。雖說關羽後來一度被徐晃擊敗,作者認為,只要補給不斷,依然是可以組織作戰的。

談關羽為何威震華夏之後又如此迅速兵敗覆滅,劉備得擔一半責任。

因此,補給斷了,又兵敗徐晃,關羽只好退守沔水。沔水是一個抉擇點,要麼逆流而上,通過上庸進入西川,或者在上庸組織力量,伺機反擊。要麼南下麥城,暫時歇腳,奪回南郡。這是擺在關羽面前的兩條路,為何關羽反倒選擇南下麥城呢

因為他不相信荊州被奪。前面拿下襄樊,近在咫尺。可是曹操卻將孫權的書信通過射箭傳遞給了關羽,讓他得知孫權的意圖,想要引起關羽退兵以及與孫權的互鬥。站在關羽的角度想,也是如此,不過是曹操的陰謀罷了。後面收到荊州確實被奪的消息,關羽依然不敢相信,數次派出特使詢問呂蒙怎麼回事,反倒中了呂蒙的懷柔策略,致使軍心潰散。

還有一個作者偏心的理由:關羽已經年老了,他將拿下襄樊視為自己人生最後的目標,希望在最後的時刻成就劉備隆中對的大方針,所以選擇南下,打算奪回荊州。

談關羽為何威震華夏之後又如此迅速兵敗覆滅,劉備得擔一半責任。

關羽、關平被捕。

只是孫權的安排讓關羽徹底落了空,派出呂蒙奪取荊州的同時,早就讓陸遜等人拿下臨沮斷了關羽逃跑的唯一路線(本來是孫權是打算防備劉備出川支援,而關羽退守麥城也把自己走沔水過上庸進西川的路給堵死了),關羽徹底成了甕中之鱉。雖說在最後一刻,關羽已然認命,先是偽降孫權,然後孤注一擲意欲通過臨沮逃回西川,可惜英雄末路,早早就被安排在了砧板之上。

這麼看來,關羽的覆滅倒像是大勢所趨。有孤軍奮戰,性格驕傲(前面因為糜芳與士仁糧草供應不及時被關羽放狠話回來治之),孫權不可能讓關羽做大做強等諸多原因,其實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也就是我們文章一開始提到劉備調配人員的問題。關羽、張飛、趙雲等都是元老派,特別是劉關張,涿縣起兵就吃喝拉撒睡一起。所以眼下除了劉備,根本就沒有人制得住關羽(總不能派張飛來制約關羽吧,張飛還得叫關羽一聲哥哥)。

談關羽為何威震華夏之後又如此迅速兵敗覆滅,劉備得擔一半責任。

劉備哭了。

更何況劉備新得益州,民心不穩,將心不齊,哪怕是封官獎賞也沒辦法做到兩碗水持平,因此他必須得大量的啟用荊州派、元老派來管理益州,比如魏延鎮守漢中,張飛督守巴西,趙雲護衛中庭等,這等安排不難看出,劉備其實更多的是擔心益州派不安分。

所以,關羽不僅勢孤,更是缺乏鎮守荊州的人才,這才是其覆滅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