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怎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向紓孜


德國人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是世界聞名的。專注力,又稱注意力,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借鑑德國人的教育方法,注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家庭環境。德國父母本身很尊重孩子,當孩子做自己的事情時,父母是不會輕易打擾的,而是給予孩子獨立自主的時間,專注在當前的事情上。

2.學校教育。低年級的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花費很多時間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專注的學習習慣,作業要嚴格按照要求書寫,保持作業的整潔性。

3.社會氛圍。在餐廳、診所、銀行,都會有專門提供的安靜地方進行閱讀、繪畫等學習活動。如果孩子調皮😝,在公共場所吵鬧,周圍人會教育孩子的。除此之外,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還可以從電臺、雜誌、網絡等尋找改善專注力方法。


才智寶貝學堂


德國人做事都很嚴謹,這是眾所周知的,這與整個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都脫不了關係。他們是從家教、社會、幼兒園/學校、媒體等各方面來培養。不管德國人怎麼去培養的,我想你最想知道的還是自己怎麼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畢竟國情不同有些不在自己的掌控中,就自己能把控地去培養,給你幾點參考:

第一,家長不要處處“打斷孩子”,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在!

孩子在專心幹某一件事時,哪怕是不太好的大事,家長儘量不要中途打斷,由於打斷是很粗魯的行為,可以提早或預先給孩子講清楚,當然有風險的事情是要立即阻止的!

第二,公共場所不打攪他人,不打斷他人,能比擬恬靜!

比如在外面玩時懂得排隊,不去打斷別人,先等候他人,懂得團隊協作,輪到本人就當仁。不打攪他人,不被他人打攪!

第三,培養小孩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一般小孩喜歡的事情都會很專注地去完成。

第四、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很多的行為是受父母的影響,當他看到父母做事情也很認真專注時也會效仿。

第五、給到孩子充足平衡的營養,健康的體質更容易進入專注狀態。

有些孩子身體缺乏礦物質也會有多動無法控制的症狀。



培培的美麗生活


德國人向來以嚴謹著稱,大部分德國孩子都有個很明顯的特徵:


相對很有專注力,小到認真吃飯把飯吃完,大到把一本書看完,小到拼圖一定拼好,大到可以一人安靜的玩兩個小時,或者數年如一日的堅持踢球,堅持跳舞,或者堅持每個週末回去看爺爺奶奶,可以多年不爽約。



在德國的家庭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主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


一,父母從不打擾孩子做的事情

父母不會經常主觀的,打擾孩子做的事情,例如從小讓孩子自己吃飯,例如讓他自己穿衣服, 慢慢的收拾自己的房間,允許他單獨做手工玩拼圖或者剪紙張。


二、在學校中老師花大力氣培養孩子專心的習慣

小學基本前兩年,老師都在花大力氣培養孩子們正確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數字和字母的標準寫法,作業的清晰分類,作業本的要求,不可以在書上亂劃等,都要求很嚴格,還有一點就是“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獨立完成作業,專心做作業,作業做好再去玩兒”等,如果孩子不專心或者一面寫作業一面玩兒,家長和老師都會幫孩子糾正!


三、有良好的讓孩子專心的社會環境

所有的餐廳,診所,包括銀行,都會提供讓孩子們安靜的看書/畫畫的角落或者房間,每個陌生人也都比較遵守公共規則,例如孩子如果實在太吵,父母也不阻止的話,周圍的人就會有人來給孩子“補課”!

孩子在路上要專心走路和騎車,在餐廳要安靜認真吃飯,在醫院或銀行要耐心等待等,不僅是父母的要求,更是公共場所的要求,孩子從小就被提醒!


孩子如果有興趣,可以參加各種課外學習,例如足球,芭蕾,跆拳道,包括網球或者音樂樂器等,孩子都會成系統的學習晉級並得到家長的多年支持。社會各種組織也經常組織相應活動,鼓勵並幫助孩子堅持自己的多年愛好和特長的建立和學習!



雖然說德國的人在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方面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那麼在培養我們中國孩子的注意力方面,有什麼好的方法,小妙招呢?


在注意力的培養上,建議父母這樣做:


0-4歲,減少干預,升孩子注意力穩定時長


0~4歲寶寶很容易受到無關事物的干擾,致使原來的任務不能完成。

比方說,孩子很可能一會玩這個玩具,一會又要玩另外一個,將玩具扔得滿地都是。

所以,在這個年齡段,不能過分苛求孩子保持很長時間的注意力,父母可以慢慢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 在玩玩具時,不要急著指導

0-4歲的孩子在專心玩玩具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要急著指導,或者再拿別的玩具逗他,使他原本在追球,突然看到車,就忘記了球的存在。

應該等他玩過癮了再給新的,並且把舊的收起來。

  • 重點推薦玩拼圖、棋類

孩子對這類遊戲有時能達到十分入迷的程度,玩起來,二三十分鐘都不停止,慢慢加強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注意力穩定時長的培養。

  • 教會孩子面對干擾

例如有時候家長下班開門,孩子就會扔下正在玩的玩具,跑向父母,在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教會孩子面對干擾。

讓孩子把剛才玩過的玩具收起、或者是繼續陪伴孩子一起玩玩具。這樣,孩子的注意力才能得到延續。


4-6歲,限制電子產品和玩具,引導對運動與遊戲產生興趣

在為4-6歲孩子安排日常活動遊戲時,一切都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

如何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依靠的就要是平日的高質量陪伴和細心觀察了,同時,也要有變無趣為有趣的智慧。


更多時候,孩子可能必須要面對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學習某項自己不喜愛的功課、收拾房間等等。

這時又該如何提高4-6歲孩子的專注力呢?我們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 家裡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

建議孩子的玩具以經典精簡為主。比如積木、能擺出不同場景的組合類的玩具等,不僅有利於保護孩子的專注力,還能讓孩子在無數次的倒騰中鑽研出新的玩法。

  • 控制看動畫片的時間

在4-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喜歡看動畫片,電子屏幕的過度刺激,讓孩子的感官系統承載了超額負荷,長期以往便會損害注意力,變得不專心,難以控制自己的衝動。

所以家長可規定孩子每天看動畫片的限定時間,在孩子看的過程中,家長可提與劇情相關的問題,幫助孩子回憶,看似簡單的親子提問互動,卻能提升視覺注意力也鍛鍊了記憶能力。

  • 讓日常生活更加有趣

在這個年齡段,比較多的家長遇到最多的問題是,孩子吃飯、穿衣、如廁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磨磨蹭蹭。

其實,這個時間家長與其不斷提醒他快點、專心,不如把生活日常遊戲化,這樣鼓勵孩子:

穿衣服時胳膊伸到袖子裡就好像胳膊在走迷宮;用勺子盛飯就好像挖掘機在挖土,在有趣的氛圍中解決孩子的注意力的問題。


6-12歲,動靜結合,抓住孩子專注力提升的關鍵期

6-12歲的孩子正處於學齡期,家長可以從視聽知覺注意力遊戲針對性入手,幫助孩子有效提升注意力,讓孩子收穫更佳的聽課品質、更快的寫作業速度和更好的學習成績。

另外,特色有趣的感覺統合運動也必不可少,對增強孩子體質、提高身體協調性,以及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都能帶來良好的效果。

1寓教於樂的視聽知覺遊戲


視知覺訓練

通過走迷宮、找不同、比大小、實物快速再認、閃現圖片問看到什麼、在亂序數字中按順序找數字、連串數字中找出指定數字等來強化提升孩子視知覺訓練。

改善孩子空間理解差,對圖形的辨識能力低,經常將文字偏旁部首寫反,閱讀抄寫跳字漏行。粗心大意,丟三落四,閱讀速度慢,寫作能力常常不高等情況。

  • 聽知覺訓練

通過聽聲音找物品、猜樂器、聽辨語氣、聽音樂分辨樂器、聽句子找出增加的詞彙等遊戲來進行訓練。

改善

孩子聽而不見,一句話要聽好多遍才理解。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咬字不清,反應慢,聽寫速度慢,詞彙記憶差等情況。


多特兒童專注力


我在公眾號“今日好習慣”發表過這篇文章,反響不錯,現在分享給大家。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若是在大街上遺失了一元錢,英國人會聳聳肩,不在意地走開;美國人是叫來警察報案,然後嚼著口香糖揚長而去;日本人會很痛恨自己的粗心大意,回到家中反覆檢討,決不讓自己再遺失第二次。

惟獨德國人與眾不同,會立即在遺失地點的100平方米之內,劃上座標和方格,一格一格地用放大鏡去尋找...

雖然故事有些誇張,但德國人的嚴謹態度是世界出名的,尤其在小細節方面,所以德系車一直備受推崇。

德國人做事很有原則性,專注力強,小到認真把飯吃完,大到把一本書看完,數年如一日的踢球,多年不爽約。

他們從孩子就開始注重專注力的培養,因為只有從小抓起,才會內化為習慣。

這樣的工匠精神,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01父母從不打擾孩子做的事情

孩子在旁邊玩或者做事時,父母從不打擾,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認真地把事情做完;所以德國孩子能夠自己認真地吃飯,認真地拼圖,認真地幹好每一件事。

正是父母的從小培養,讓孩子知道,做事情要細緻認真,有始有終。

02老師會培養孩子專心的習慣

學校的培養同樣很重要,因為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

老師會讓孩子認真地寫字,一筆一劃,認真拼音,都要做到標準而規範;然後是作業本和書本一定是乾淨整潔的,不可以亂塗亂畫,作業本都要清楚地歸類放好。

教導孩子回家後先獨立完成作業,整理書本後才能去玩,正是這種嚴格的規定,讓孩子養成了好習慣。

德國學生穿著都是整齊乾淨的,不容許絲毫的邋遢。

03良好的社會環境

例如餐廳、銀行等公眾場所都有可看書的角落,在那裡孩子可以專心地看書,如果有的小孩很吵,他的父母也不管,自然會有人來“教育”他。

他們很守規則,專心地走路,專心地吃飯,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所以交通事故率很低。

曾經看過他們的一則小故事,本來排起長龍的交通堵塞中,突然有輛急救車來了,立刻所有的車同時讓位,所以幾秒鐘的時間,急救車就快速通過,令人震撼。

當然,這是德國人的專注力的培養,對於我們國家的小孩來說,適用性可能不是很大,但有些好的還是能借鑑的,例如父母為孩子能做的事。

我們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1、創造安靜環境

如同德國家長做的,父母不打擾孩子,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

因為孩子容易被好玩的東西、鮮豔的顏色吸引,所以房間儘量放些造型簡單、顏色單調的玩具,保持房間乾淨整潔。

2、提出明確的任務、目標

交給孩子一項任務,例如寫一頁文字,告訴他要在幾分鐘內完成,然後孩子會集中精力完成,此後多采取幾次,孩子就會養成集中精力做事的習慣。

3、挖掘孩子的興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專注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興趣所決定的,因此在培養孩子專注力上首先要從他感興趣的事兒上著手。

有的小孩喜歡玩拼圖,一玩拼圖可以玩幾個小時,但是叫他去跳舞啥的,半個小時也待不住,就不要勉強孩子,先讓他玩拼圖,之後再慢慢培養其他方面的。

4、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

專注力的培養少不了嚴格的作息時間,幾點起床,幾點寫作業等等,到了時間孩子就會有自動反饋的。

如何制定作息時間呢?顯然用大人的作息本不太適合,可以選擇適合孩子的自律表,幫助孩子確立目標,建立規則。

例如我們優力優今天要免費送的兒童成長自律表,35萬+媽媽的認可,4.9分的超高好評,磁性材料、進口PET膜、反覆擦寫、循環利用、表面防水。

菜單欄回覆“自律”生成自己的專屬海報,邀請好友助力,即可領取。

只有100份,如果你沒搶到,可以去天貓搜索“優力優旗艦店”購買,裡面有很多款式的自律表。

趕快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吧。


自律時間


為什麼一定要去見德國人,怎麼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對於我們中國的教育來說,目前也是很先進的呀,而且也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家長來參考和借鑑。



1、我覺得首當起重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多多陪同孩子身邊,或者在家可以與孩子玩一些有小遊戲。這樣不僅可以賦予孩子安全感,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確保孩子心理健康。

2、家長要注重孩子的天性和意願,如果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即使你強迫他,也得不到好的結果,反而還會破壞孩子的注意力和專注力。



3、當孩子認真的在做一件事情時,身邊的家長,切記不要干擾孩子去做事情,比如說,特意去詢問他,哦,寶寶你要不要吃水果呀?或者你要不要喝水呀?或者我可以陪你一起玩嗎等等,其實這就是干擾孩子專注做事的過程,那樣就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注意力培養。



切記以上不管哪點,都需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家庭環境,因為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是根據家庭環境來進行的,如果平時父母經常爭吵,也會給孩子內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朱媽媽


小愛迪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被老師罵為“低能兒”,被迫退學。


小愛因斯坦很隨性,對感興趣的事情高度投入,對不感興趣的事情不理不睬,被老師罵為“懶狗”。


兩人童年時期的專注力都不優秀,但不影響他們成為對人類有深遠影響的傑出發明家和科學家。

孩子的專注力差,可能有多種原因,應當根據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成因判斷其利弊。


一、專注力和年齡有關

十歲以內的孩子就是個小動物,左顧右盼、思維發散是天性,也是好事。上了小學一年級,手擺放的位置都有規定,專注力是提高了,但是天性被約束了,有利有弊吧。

二、專注力和性格有關

專注力很大程度上受性格影響,因此存在個體差異。內向的孩子容易專注,外向的孩子興趣廣泛、難以專注。小時候內向的孩子,普遍成績好。但是,到了高中大學就不一定了,因為越高層次的學習,對應的認知維度越高,不僅僅是通過專注可以解決。

三、專注力和精力是否充沛有關

現在的孩子,普遍比大人起得早睡得晚。青少年時期,正是體能和腦力發育的黃金時期,一旦睡眠和休息不夠,神經系統的發育將受到影響,導致專注力不夠。


四、專注力和接觸的信息有關

小學階段的知識點淺顯,有些聰明孩子較快地搞懂了,就開始東張西望做小動作。另外,無論孩子還是大人,專注力都受到所接觸信息的影響。如果老師授課枯燥,大學生也不容易專注。

筆者的觀點:對孩子的專注力差,不宜單向地過度解讀。只有超出年齡段的專注力缺失,才需要引起警惕。


施冬健MCN


我好象以前德國的性格方面報道,德國做事情都是自己親手幹。作風嚴謹。


文君63465


德國人向來以嚴謹著稱,大部分德國孩子都有個很明顯的特徵:

相對很有專注力,小到認真吃飯把飯吃完,大到把一本書看完,小到拼圖一定拼好,大到可以一人安靜的玩兩個小時,或者數年如一日的堅持踢球,堅持跳舞,或者堅持每個週末回去看爺爺奶奶,可以多年不爽約。

一,父母從不打擾孩子做的事情

父母不會經常主觀的,打擾孩子做的事情,例如從小讓孩子自己吃飯,例如讓他自己穿衣服, 慢慢的收拾自己的房間,允許他單獨做手工玩拼圖或者剪紙張。

二、在學校中老師花大力氣培養孩子專心的習慣

小學基本前兩年,老師都在花大力氣培養孩子們正確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數字和字母的標準寫法,作業的清晰分類,作業本的要求,不可以在書上亂劃等,都要求很嚴格,還有一點就是“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獨立完成作業,專心做作業,作業做好再去玩兒”等,如果孩子不專心或者一面寫作業一面玩兒,家長和老師都會幫孩子糾正!

三、有良好的讓孩子專心的社會環境

所有的餐廳,診所,包括銀行,都會提供讓孩子們安靜的看書/畫畫的角落或者房間,每個陌生人也都比較遵守公共規則,例如孩子如果實在太吵,父母也不阻止的話,周圍的人就會有人來給孩子“補課”!

孩子在路上要專心走路和騎車,在餐廳要安靜認真吃飯,在醫院或銀行要耐心等待等,不僅是父母的要求,更是公共場所的要求,孩子從小就被提醒!

孩子如果有興趣,可以參加各種課外學習,例如足球,芭蕾,跆拳道,包括網球或者音樂樂器等,孩子都會成系統的學習晉級並得到家長的多年支持。社會各種組織也經常組織相應活動,鼓勵並幫助孩子堅持自己的多年愛好和特長的建立和學習!


synxiatan


德國人向來以嚴謹著稱,大部分德國孩子都有個很明顯的特徵:相對很有專注力,小到認真吃飯把飯吃完,大到把一本書看完,小到拼圖一定拼好,大到可以一人安靜的玩兩個小時,或者數年如一日的堅持踢球,堅持跳舞,或者堅持每個週末回去看爺爺奶奶,可以多年不爽約。在德國的家庭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主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父母從不打擾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不會經常主觀的,打擾孩子做的事情,例如從小讓孩子自己吃飯,例如讓他自己穿衣服, 慢慢的收拾自己的房間,允許他單獨做手工玩拼圖或者剪紙張。二、在學校中老師花大力氣培養孩子專心的習慣小學基本前兩年,老師都在花大力氣培養孩子們正確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數字和字母的標準寫法,作業的清晰分類,作業本的要求,不可以在書上亂劃等,都要求很嚴格,還有一點就是“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獨立完成作業,專心做作業,作業做好再去玩兒”等,如果孩子不專心或者一面寫作業一面玩兒,家長和老師都會幫孩子糾正!三、有良好的讓孩子專心的社會環境所有的餐廳,診所,包括銀行,都會提供讓孩子們安靜的看書、畫畫的角落或者房間,每個陌生人也都比較遵守公共規則,例如孩子如果實在太吵,父母也不阻止的話,周圍的人就會有人來給孩子“補課”!孩子在路上要專心走路和騎車,在餐廳要安靜認真吃飯,在醫院或銀行要耐心等待等,不僅是父母的要求,更是公共場所的要求,孩子從小就被提醒!孩子如果有興趣,可以參加各種課外學習,例如足球,芭蕾,跆拳道,包括網球或者音樂樂器等,孩子都會成系統的學習晉級並得到家長的多年支持。社會各種組織也經常組織相應活動,鼓勵並幫助孩子堅持自己的多年愛好和特長的建立和學習!雖然說德國的人在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方面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那麼在培養我們中國孩子的注意力方面,有什麼好的方法,小妙招呢?在注意力的培養上,建議父母這樣做:0-4歲,減少干預,提升孩子注意力穩定時長0~4歲寶寶很容易受到無關事物的干擾,致使原來的任務不能完成。比方說,孩子很可能一會玩這個玩具,一會又要玩另外一個,將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所以,在這個年齡段,不能過分苛求孩子保持很長時間的注意力,父母可以慢慢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在玩玩具時,不要急著指導0-4歲的孩子在專心玩玩具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要急著指導,或者再拿別的玩具逗他,使他原本在追球,突然看到車,就忘記了球的存在。應該等他玩過癮了再給新的,並且把舊的收起來。重點推薦玩拼圖、棋類孩子對這類遊戲有時能達到十分入迷的程度,玩起來,二三十分鐘都不停止,慢慢加強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注意力穩定時長的培養。教會孩子面對干擾例如有時候家長下班開門,孩子就會扔下正在玩的玩具,跑向父母,在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教會孩子面對干擾。讓孩子把剛才玩過的玩具收起、或者是繼續陪伴孩子一起玩玩具。這樣,孩子的注意力才能得到延續。4-6歲,限制電子產品和玩具,引導對運動與遊戲產生興趣在為4-6歲孩子安排日常活動遊戲時,一切都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如何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依靠的就要是平日的高質量陪伴和細心觀察了,同時,也要有變無趣為有趣的智慧。更多時候,孩子可能必須要面對一些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學習某項自己不喜愛的功課、收拾房間等等。這時又該如何提高4-6歲孩子的專注力呢?我們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法:家裡不要給孩子買太多玩具建議孩子的玩具以經典精簡為主。比如積木、能擺出不同場景的組合類的玩具等,不僅有利於保護孩子的專注力,還能讓孩子在無數次的倒騰中鑽研出新的玩法。控制看動畫片的時間在4-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喜歡看動畫片,電子屏幕的過度刺激,讓孩子的感官系統承載了超額負荷,長期以往便會損害注意力,變得不專心,難以控制自己的衝動。所以家長可規定孩子每天看動畫片的限定時間,在孩子看的過程中,家長可提與劇情相關的問題,幫助孩子回憶,看似簡單的親子提問互動,卻能提升視覺注意力也鍛鍊了記憶能力。讓日常生活更加有趣在這個年齡段,比較多的家長遇到最多的問題是,孩子吃飯、穿衣、如廁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磨磨蹭蹭。其實,這個時間家長與其不斷提醒他快點、專心,不如把生活日常遊戲化,這樣鼓勵孩子:穿衣服時胳膊伸到袖子裡就好像胳膊在走迷宮;用勺子盛飯就好像挖掘機在挖土,在有趣的氛圍中解決孩子的注意力的問題。6-12歲,動靜結合,抓住孩子專注力提升的關鍵期6-12歲的孩子正處於學齡期,家長可以從視聽知覺注意力遊戲針對性入手,幫助孩子有效提升注意力,讓孩子收穫更佳的聽課品質、更快的寫作業速度和更好的學習成績。另外,特色有趣的感覺統合運動也必不可少,對增強孩子體質、提高身體協調性,以及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都能帶來良好的效果。1寓教於樂的視聽知覺遊戲視知覺訓練通過走迷宮、找不同、比大小、實物快速再認、閃現圖片問看到什麼、在亂序數字中按順序找數字、連串數字中找出指定數字等來強化提升孩子視知覺訓練。改善孩子空間理解差,對圖形的辨識能力低,經常將文字偏旁部首寫反,閱讀抄寫跳字漏行。粗心大意,丟三落四,閱讀速度慢,寫作能力常常不高等情況。聽知覺訓練通過聽聲音找物品、猜樂器、聽辨語氣、聽音樂分辨樂器、聽句子找出增加的詞彙等遊戲來進行訓練。改善孩子聽而不見,一句話要聽好多遍才理解。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咬字不清,反應慢,聽寫速度慢,詞彙記憶差等情況。


陽光幼教preschool


從小就學著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孩子,除了生理原因,是不需要著重培養專注力的。孩子學習做任何事情的過程都是專注力培養的過程;

這個問題在德國,應該這樣問:多動症兒童是如何培養專注力的!因為普通兒童是不需要刻意培養這一項的;

反觀我國國情,孩子從小到大,做什麼事情都有好幾個大人在身邊關注著,七嘴八舌,你關心的說一句,我關心的端茶倒水,他關心的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代替孩子做了。這樣的生活環境,孩子的專注力被關心的親人們都破壞了,哪兒還能不被打擾的自己做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