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9《2012》: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视野下的人性救赎


豆瓣7.9《2012》: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视野下的人性救赎

在自然法则下,最考验人性的莫过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电影《2012》即是如此。

尽管这部电影已经过去差不多八年,但是重新审视这部电影里的人性问题,更能够让我们理解某些大国所谓的“民主”与“自由”,到底是一种如何的悖谬。

豆瓣7.9《2012》: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视野下的人性救赎

现实与光影的叛逃下:对所谓“自由”与“民主”的大国良心最大的嘲讽

在《2012》中,当印度天才科学家发现地球即将毁灭的征兆时,将这一“玛雅预言”告知了在白宫任职的好友艾德里安博士(切瓦特·埃加福特饰,后面简称小艾),而作为正义感十足的小艾,将这一重大问题告知了国家总统托马斯(丹尼·格洛弗饰),在总统的牵头下,各国举行了秘密的全球会议,并最后商议,为应对2012末日的到来,由中方在西藏负责督建“诺亚方舟”。

为了不引起世界民众的恐慌,世界各级政府对外界对末日的消息实行了全面封锁,然而这里所谓的“全面封锁”,只是相对于像另一个男主杰克逊(约翰·库萨克饰,后文简称小杰)这样的普通人而言的,对于那些富可敌国的权势大亨来说,他们可以用自己所掌握的财富,获得幸免于难的门票,因为世界各级政府需要大量的财富以建造诺亚方舟,因而求生的通道口,优先向富人阶层打开。

豆瓣7.9《2012》: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视野下的人性救赎

2012末日日期而至,像小杰一样的普通民众,只能够依靠自身的求生技能,在死神的鬼镰下,拼命地挣扎,所幸在男主的光环下,男主一家都受到了上帝的眷顾,成功逃过了世界末日。


豆瓣7.9《2012》: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视野下的人性救赎

而作为国家总统的托马斯则以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民主”与“自由”的信仰,当灾难来临之前,作为国家元首的他,本来是可以选择自行搭乘诺亚方舟逃难的,但是他的良心告诉他:

他属于这个国家,他选择了以身殉道,选择了与这个国家来不及避难的民众一起面对命运的裁决。

这样一位总统堪称“自由”与“民主”的楷模,除此之外,更能够彰显这位英雄的剧情还在于,在灾难来临的最后几个小时,在小艾的建议下,他以全球直播的方式,将末日来临的这一消息,由最初的全面封锁,转而向所有的民众告知了事实的真相,让每一个来不及避难的民众有了跟亲朋好友告别的最后通牒时间,正如影片中所说的那样:

我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真相告诉民众。至少他们知道以后,可以与家人告别;至少母亲可以安抚孩子,而父亲可以请求女儿的原谅。

豆瓣7.9《2012》: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视野下的人性救赎

对于他乃至世界各级政府而言,他们一开始选择全面封锁末日的消息,初衷不过是为了避免造成世界民众的恐慌,他们的选择,我们无从过分指责,这对于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场道德伦理的博弈呢?

影片里的国家总统托马斯为“民主”与“自由”的信仰而以身殉道的形象,无不让人肃然起敬,然而,作为一部良心的电影,《2012》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为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概率事件做了所有未雨绸缪的预警,然而当光影世界的剧情,真实在现实中上演的时候,《2012》所做的努力,却如同付之东流一般,被当成了一则杞人忧天的笑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12》这部电影所彰显的大国良心,在现实与光影的叛逃下,是对所谓“自由”与“民主”的大国良心最赤裸的嘲讽。

豆瓣7.9《2012》: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视野下的人性救赎

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下的人性救赎

在关于人性问题上,在《2012》中还有这样一个片段,那就是当无尽的洪水奔涌至诺亚方舟所处的地方时,被诺亚方舟拒之门外的还有数不尽的普通民众,就在离洪水到来还有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在小艾和以身殉道的总统女儿——劳拉(桑迪·牛顿饰)的斡旋下,世界各国政府同意打开诺亚方舟的大门,让这些民众得以获得庇护的场所。

很多人斥责小艾和劳拉,他们太过于“圣母”了,在仅有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里,不要说能够拯救多少人,单单是这样的一种轻率的举动,就无疑是对诺亚方舟里的所有人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在后面的剧情中,因为诺亚方舟的大门出现了故障,洪水的袭来,使得已经躲进诺亚方舟里的民众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更是险些让诺亚方舟遭遇团灭的险境。

或许正如很多民众所说,小艾和劳拉太过于圣母了。

然而,在生命面前,我们真的能够斥责他们吗?

豆瓣7.9《2012》: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视野下的人性救赎

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曾经在一节公开课上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即所谓的行为选择的道德困境:

火车疾驰,司机在驾驶室里悠闲地喝着咖啡,一抬眼,猛然看见五个人正在前方铁轨上干活,按警铃,没响,拉手刹,失灵,眼看就要撞上这五个人,突然发现不远处铁轨有个分岔,岔道上站着一个人。是转向岔道,撞死一个人,还是继续开下去,撞死五个人?如果你是火车司机,会怎样选择?

这很显然就存在着一个很现实的道德悖论,因为不管是选择撞死一个人,还是选择撞死五个人?看似只是一个数字的概念问题,很多人就会很明确地给出答案:“当然是撞死一个人”,因为这样算起来牺牲一个人,却拯救了五个人,显然很划算。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从数字概念上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最终指向,却是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行为选择上,看似合理的选择背后,却是道德的追责,因为不管答案是选择“一个人”还是“五个人”根本就没有最佳的选择,这个命题本身就存在着荒谬。

诚如《2012》所说到的一样: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坏力前,我们都是无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天性中光辉灿烂的人性,是为了亲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

豆瓣7.9《2012》: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视野下的人性救赎

在生命面前,小艾和劳拉的选择并没有太多的过错,毕竟生命不是简单的1+1的数字概念问题,人类文明的延续也正如小艾所说:

人类应该互帮互助,而文明正是需要同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

艺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凝练。

小艾作为“自由”与“民主”的正义化身,在影片里,时刻保持了自身行为的圣洁,但是作为现实而言,所谓的“自由”与“民主”在现实中,却再次遭遇了相悖的境遇,影片所昭显的大国良心,在现实面前被赤裸裸地打脸,在利益面前,向全世界范围内灌输的“自由”与“民主”更像是一场自编自导的滑稽剧。

《荀子·王制》中曾有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如果不能够像其宣言下所承诺的那样,赋予本国每一个民众以真正的“自由”与“民主”,还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倾轧,那么正如影片《2012》所预示的那样:

你每天都看到好人死掉,却依然坚信上帝?

豆瓣7.9《2012》:光影与现实的道德困境,文明视野下的人性救赎

如果你还有什么好看的影视推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影视热评,品读人性,尽在闲娱快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