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丫:把遭遇當機遇

對於王小丫這位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和《開心辭典》兩大王牌節目的主持人,讀者和觀眾怕不會陌生。


王小丫:把遭遇當機遇


在過去,小丫可謂業績不凡:最受歡迎的主持人,央視十佳主持人第一名,全國金話筒獎最受觀眾喜愛的電視主持人等一系獎項和榮譽稱號,使這位倍受大家喜愛的年輕女主持人更加風彩照人。


面對這麼多的榮譽與獎項,王小丫卻很坦誠。要知道這還是一次遭遇才使小丫產生了改行當主持人的想法。如果不是當初因為小丫所在的報社經營不景氣,她自己不恨下決心,一個人闖蕩京城,把自己所面臨的遭遇當作一次機遇的話,怕也難說有今天的這一切。


祖籍浙江的王小丫出生於巴山蜀水的涼山彝族地區一個6口之家。父親是位做了30多年報紙的老新聞工作者,母親是位普通的機關幹部。小丫的名字是父親給起的,小丫說小時候經常有人笑話,但現在聽起來很上口。


小丫上大學時學的是經濟專業,畢業後進了四川一家經濟類的報紙做了6年的經濟記者。在報社她曾經幹校對、組版、寫信封及早上打水掃地等工作,後來才慢慢當的記者。小丫說那會兒很年輕,做什麼都很愉快,也很有希望。

但隨後小丫離開了那家報社,一個人跑去北京闖蕩。回顧往事的小丫說,其實不是她主動想那樣做。而是當時報紙經營的不景氣,基本快要垮了。老總告訴她們要自尋出路。剛開始她很怕丟了工作,心裡很煩,精神上也很疲憊。但後來就索性想:就把這次遭遇當作一次機遇吧!於是她感覺也就輕鬆了。隨後她首先想到了上學。她說上學不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個緩衝,一次調整,也是對自我的一次“充電”,自己很需要這樣的充電。


王小丫:把遭遇當機遇


就這樣小丫一個人離開了家鄉,告別了親人來到北京繼續“充電”。小丫上大學時學的經濟專業,但在北京她卻就讀的是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編採系進修班。她說這是緣於她對文字的熱愛。


文學是小丫的業餘生活,也是一個永恆的夢想。要知道小丫在大學期間就曾獲過中國當代大學生優秀散文獎。她非常喜歡讀書,文學對她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她說文學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感和充實是看得見的。她說在有能力的條件下,她會把臺前幕後的花絮寫出來。


進修畢業後,憑著經濟學歷和經濟媒體的工作背景,1997年王小丫進入了中央電視臺經濟部實習。當時她心裡只想要做一個好的電視記者,唯一的夢想就是做一個證券市場或經濟領域的權威記者。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丫做起了《經濟半小時》的主持人。而且在1998全國經濟節目優秀主持人評比中,當時還是實習主持人的她居然獲得了第1名。


此時小丫也才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也才覺得自己有點時來運轉。至此,小丫也成功的完成了由報社記者到電視主持人的轉變。


王小丫:把遭遇當機遇


生活中的小丫並不是一個主動性很強的人。她說很多時候她屬於那種被牽著鼻子或推著走的人。小丫曾對許多記者說她是一個記者,就是做媒體的,她希望自己是一個新聞從業人員,而不一個明星。這些足以見得小丫的真誠與坦率。


做了主持人後的小丫說做主持人是一種競爭激烈的職業,壓力很大,而且很多時候還很不自信。小丫說自己的知識積累明顯不夠,她感到自己在很多地方都不明白。但正是因為不自信和不夠明白,所以小丫才會反省自己,才會更踏實的學習和思考,也才會更加努力地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